糯米茶油餅的做法(茶油糯米飯?jiān)趺醋?
1. 茶油糯米飯?jiān)趺醋?/h2>
可以炒菜呀。
用茶油炒葷菜,煎魚,炒肉,特別香。還有就是用它炸油炸果子,炸出的果子特別脆酥。我們這里有茶油雞,茶油鴨,就是把炒好的雞鴨在出鍋之前再淋點(diǎn)生茶油,味道也特別鮮香。
還有一道美食叫油茶。就是用茶油把曬干的糯米片,花生米,黃豆等炸至金黃備用,然后,少許茶油下鍋翻炒茶葉、姜絲加鹽加水煮沸,一鍋油茶湯就做好。盛一碗油茶湯再加上爆香的糯米片,花生米,黃豆,熟芝麻,正宗的油茶就出爐了,寒冷的冬日,你要來一碗嗎?
2. 豬油糯米飯?jiān)趺醋?/h2>
糯米125克,生750克,蝦干15克,火腿、熟鴨(雞)肉、熟豬肚、熟豬肉、白果、水發(fā)香菇各35克,花生仁、凈冬筍,紹酒各60克,雞湯500克,白醬油10克,味精5克,生姜1片,蔥白1根。
制作步驟
1、將糯米加適量水蒸成飯。另將白果、花生(去殼、衣)上籠蒸爛。將火腿、豬肚、鴨肉、香菇、冬筍切成細(xì)丁,蔥姜切末;將蝦干洗凈用開水浸后切片,上籠蒸熟催發(fā)備用。
2、在糯米飯內(nèi)加入白果、花生、香菇、冬筍、火腿、豬肚、鴨肉、蝦干、豬油、味精和紹酒,混合拌勻,放在碗中。
3、去掉殼和小腿,切成12片,碼在糯米飯上,加蔥、姜,蓋上蓋,上籠屜。用旺火蒸熟后取出。把雞湯燒開,用味精、白醬油調(diào)味,澆在肉上即可食用。糯米的功效與作用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補(bǔ)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止虛汗之功效。
3. 茶油煲糯米飯的作用
食材用料:糯米 (適量),干茶葉 (3兩),茶油 (兩中勺),花生 適量,干糍粑粒 適量,干玉米粒 適量,鹽 適量
做法步驟:
1/3
首先炸糯米,將茶油倒入熱鍋煮沸,把糯米倒入鍋里,噼噼叭叭,轉(zhuǎn)眼間炸成黃白色的米花,把它撈起盛在碗或盤里。其次是將糍粑粒、玉米粒、花生米倒入鍋內(nèi)炸熟呈金黃色,全部撈出即可。
2/3
放入少許油,多鹽(按個(gè)人口味),油熱后倒入茶葉翻炒,待鍋里冒起青煙倒入熱水煮沸。
3/3
煮好后的茶水味道香濃,盛上半碗茶水,在將糯米、糍粑粒、玉米粒、花生米加入碗中泡好即可食用
4. 茶油糯米飯?jiān)趺醋龊贸?/h2>
第一,將蒜瓣、生姜、辣椒擂碎;香蔥洗凈切碎待用。
第二:將糯米用蒸熟、晾干、用礁春扁即成陰米;鍋內(nèi)加茶油加熱至六成熱,分別加糍粑:鍋內(nèi)留油,將陰米炒至略帶焦黃:黃豆、花生炒熟:待用。
第三步:將茶餅加入鍋中加水煮沸,將茶葉撈出、用描缽插爛茶葉、再入鍋中煮成濃茶汁,撈去茶渣、加茶油、食鹽、擂碎的蒜末、姜末、辣椒粉制成茶湯。
第四步:將炒黃的陰米、炒熟的黃豆和花生、炸好的蕨粑和糙粑加入茶碗中,沖入滾沸的茶湯,撒上蔥花、胡椒粉即可。
5. 油糯米飯的做法
用料:檽米230克,老冰糖60克,花生仁25克,藍(lán)莓干15克,小棗30克,核桃肉35克,木薯淀粉10克,冷水300克。
作法:1、把檽米清洗干凈,放進(jìn)碗里侵泡三四個(gè)鐘頭。2、一只空碗放進(jìn)少量色拉油,抹勻,先后在碗里放置藍(lán)莓干、核桃肉、小棗和花生仁,最終正中間放進(jìn)侵泡過的檽米,邊添邊壓一下,把碗放滿。3、上蒸屜蒸大概沸騰三十分鐘米軟爛就可以,隨后把煮熟的糯米糕趁著熱脫模在菜盤里。4、在鍋里放點(diǎn)冷水,添加老冰糖,開槍炒,老冰糖受熱迅速會(huì)化掉,隨后鍋中的紅豆糖水剛開始起泡沫,要不斷的用湯勺拌和一下,炒糖色慢慢變?yōu)闇\黃色。5、等炒糖色由淺黃色變?yōu)榻鸺t色,添加調(diào)準(zhǔn)的芡粉,用湯勺攪拌,待芡粉開起來與炒糖色混到高湯狀,炒糖色就炒好啦。6、用湯勺將炒好的炒糖色勻稱淋到蒸熟的飯上,一碗甜飯就搞好了。
作法二
原材料:檽米2燒杯,黑加侖干少量,山楂卷少量,豬肉松適當(dāng),紅豆餡適當(dāng),廣式香腸2根,食用油適當(dāng),白糖適當(dāng),檸檬蘋果醬適當(dāng),立陶宛玫瑰花醬適當(dāng)。
簡(jiǎn)單的糯米甜飯的做法
作法:1、檽米半小盤子的量,先在水里侵泡1鐘頭,泡好后放到電飯鍋中放小量隔水燉,等電飯鍋檔全自動(dòng)跳起來后,再燜一會(huì)兒。2、將白糖翻拌在蒸熟的糯米糕里。3、取一個(gè)小盤子,碗壁抹上食用油,將黑加侖干和山楂卷勻稱鋪在瓷碗。取小量糯米糕先鋪在瓷碗,上邊先抹一層紅豆餡和少量豬肉松。4、再鋪一層糯米糕,正中間放上斷開的廣式香腸,再涂上一些紅豆餡,表層灑入適當(dāng)豬肉松。5、拿一個(gè)平盤,把碗脫?;貋矸诺狡奖P里。鍋內(nèi)續(xù)水,蓋上蓋,上鍋火災(zāi)蒸10分鐘。6、蒸熟后玄火,把脫模的碗舉起,糯米糕就圓溜溜在菜盤中央了,最終澆上少量檸檬蘋果醬和立陶宛玫瑰花醬,用作鉤邊、裝點(diǎn)打料汁兒就可以。
6. 油茶飯的做法
1.
先將花生米炒熟,炒香,然后去皮待用。
2.
將黑白芝麻一起炒出香味即可
3.
將干米飯直接放在炒鍋里炒至顏色變黃,能聞到面粉自有的香味即可。
4.
鍋里放花生油,香油。油熱后先放入果仁,芝麻炒出香味后放入已經(jīng)炒熟的面粉。依次放入五香粉,鹽,不停翻炒,拌勻即可。
7. 茶油糯米飯?jiān)趺醋龅?/h2>
選擇優(yōu)質(zhì)的農(nóng)家大米(最好為晚稻米)洗凈浸泡一天以上,用石磨人工磨成米漿,米漿中加入適當(dāng)?shù)柠}、味精。根據(jù)個(gè)人的品味準(zhǔn)備好豬肉、牛肉‘、酸羅卜、辣椒、蔥等,在鍋中倒入山茶油(一定要山茶油才正宗,且吃后不容易上火,造成牙齦痛,待油燒熱后用勺子將米漿倒入特制的容器中,放入油鍋中炸到金黃色,用火鉗夾到碗中即可食用。這樣做出來的油糍粑香噴噴,爽口舌,潤(rùn)齒牙,油而不膩。
還有一種方法:首先把糯米磨成粉,用水泡。 準(zhǔn)備蘿卜條 紅署 香蔥等放在一個(gè)制具里面,放在油里泡一會(huì)兒就好了啊,然后再準(zhǔn)備好蘿卜絲,瘦肉絲,芹菜絲,香蔥,辣椒粉等調(diào)好味備用!然后用鐵鍋把油燒開,然后用炸油粑子的專用的圓形勺子,先薄薄的放一層米漿在上面,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把肉絲,芹菜,蔥等放在上面,再用一層米漿把其全部覆蓋,然后放入滾油中炸至金黃色出鍋即可食用了!
8. 福建糯米油飯?jiān)趺醋?/h2>
具體做法:
1、 糯米清洗干凈后,加入清水,提前浸泡一晚,然后上鍋蒸熟,也可用電壓力鍋煮熟備用。
2、 紫菜和蝦米泡軟,再將紫菜切成末;姜切成姜絲;里脊肉也切成細(xì)絲備用。
3、 鮮香菇清洗干凈后,去蒂,切成絲狀,再放入開水中焯燙一下。
4、 鍋中倒入食用油,油熱后放入姜絲爆香,再放入肉絲滑炒至變色,最后加入蝦米、鮮香菇絲、紫菜末煸炒均勻。
5、 煸勻后放入食鹽、料酒、生抽調(diào)味。
6、 最最后放入蒸好的糯米飯,翻炒均勻出鍋即可。這一步有點(diǎn)像炒米飯。
小貼士
由于鮮香菇味道較濃,所以上鍋焯一下再用。糯米在清水種浸泡的時(shí)間不宜過長(zhǎng),以免吸足水分,就不勁道了。
第二款:糯米紅棗飯
準(zhǔn)備食材:糯米1小碗,紅小豆1小把,紅糖適量,紅棗適量,粽葉適量、蜂蜜適量。
具體做法:
1、 先將糯米和紅小豆清洗干凈后,用清水浸泡4個(gè)小時(shí)以上。
2、 紅棗清洗干凈后,除去棗核,切成小塊;粽葉清洗干凈后泡開。
3、 先將粽葉平鋪在電壓力鍋內(nèi),放點(diǎn)紅棗丁和紅小豆,再鋪上一層糯米壓實(shí),淋入蜂蜜,然后再鋪上一層紅棗丁和紅小豆、紅糖、蜂蜜,再鋪上一層糯米壓實(shí),如此直至將糯米鋪完。
4、 然后再添入沒過糯米的半指的清水,蓋鍋蓋,按下煮粥鍵即可。
5、 等電壓力鍋將米飯煮熟后,再燜半個(gè)小時(shí),再取出來,揭去粽葉,即可開吃。
6、 這樣做出的糯米飯?zhí)貏e的軟糯香甜,還有淡淡的粽葉清香,有點(diǎn)粽子的味道,非常的不錯(cuò)。
小貼士
1、由于紅小豆難熟,所以再煮飯鍵關(guān)閉以后,再多燜半個(gè)小時(shí)。
2、喜歡吃甜的,可以多放些紅糖。不喜歡紅小豆,可以放些葡萄干。
第三款:青椒醋油飯
準(zhǔn)備食材:糯米100克,鮮香菇100克,豬肉100克,青椒、食鹽、香醋、食用油各適量。
具體做法:
1、 糯米清洗干凈后提前用水泡好。
2、 鮮香菇清洗干凈,去蒂,切成細(xì)絲;豬肉切成細(xì)絲;青椒清洗干凈去蒂,切成細(xì)絲備用。
3、 鍋中倒入食用油,油熱后放入豬肉煸炒至變色,再放入香菇絲和青椒絲煸炒均
9. 糯米油茶的做法
材料去殼紅棗,糯米粉,白糖,淀粉做法1、將紅棗洗凈,切開一邊;
2、糯米粉加溫水揉成團(tuán),醒10分鐘;
3、將糯米粉搓成長(zhǎng)條,切小段,加入紅棗中間。
4、做好的紅棗排入盤子中,放入蒸鍋蒸10分鐘。
5、白糖加水和淀粉放入鍋里用小火溶成糖漿,淋到紅棗上即可。
10. 油鹽糯米飯?jiān)趺醋龊贸?/h2>
蒸五色糯米飯需要放少許鹽和油。
五色糯米飯都是純植物染色,因?yàn)檫x取材料和制作手法的不同,色彩并不局限,還有淺藍(lán)、綠色、大紅色等等,但一般會(huì)選五種顏色,顏色太雜就不好看了。我這里是老家采購(gòu)的材料,有黑色、深紫、淺紫、玫紅、黃色,還加了深紫+黃色調(diào)和的顏色(中間部分)和沒染顏色的白糯米,一共七種顏色。大家如果要做,在某寶或者桂小廚都可以采購(gòu)到材料。
蒸制好的五色糯米飯帶著植物清新香氣和鮮艷的色彩,飽滿透亮,香氣撲鼻。小的時(shí)候,總是等不及放涼就用手抓著吃。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