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樹葉子上有黑斑(茶樹葉子有黑點是什么病)
1. 茶樹葉子有黑點是什么病
茶泡,茶樹上一種變異茶花的果子的變異形成物。在新春來臨時,茶樹上果子很容易變異長出形狀各異的茶泡,清明前后長勢最好,此時茶油樹花都剛屬幼齡開花階段,結出未發(fā)育好的果實容易發(fā)生異變形成茶泡。
茶泡最開始味道淡甜微苦,有澀味,成長到一定程度,表面蛻一層薄皮,表面為蛻皮之后乳白色時苦澀味會淡化很多,甚至消退,此時口感最佳,后期變枯,慢慢的出黑斑,不易保存,時間長了會開始變質而不適合食用。
2. 茶花葉子有黑點是怎么回事
葉斑病 1、原因 茶花的葉片出現(xiàn)黑斑點有可能是染上了葉斑病,也可能是煙煤病。
3. 茶花葉子上有黑點是什么病
1. 長斑原因
茶花植株長期生長在通風不好的環(huán)境中,在給葉片噴水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葉心積水的情況,若是不能及時蒸發(fā)葉心中的水分,葉片上就會出現(xiàn)一個個小黑點。當氣溫較高時,空氣濕度也比較大,葉片也會長出霉斑。此外,茶花不能放在強光下暴曬,否則強光灼傷葉片,容易長出銹斑。
2. 處理方式
茶花植株長斑之后,需要用剪刀剪掉長斑葉片,去掉枝條,集中銷毀,向植株噴灑少量的石硫合劑,接著放在通風良好的散光處養(yǎng)護,等待植株緩苗。患煤煙病的茶花,剪掉生病葉片,用清水擦拭葉片即可。
4. 茶樹葉子發(fā)黑是什么原因
如果長期不施肥,就會導致黑尖出現(xiàn)。我們在山茶花生長旺盛期,可以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肥。但是在生長速度減慢的時候,施肥的量要控制好,濃度我們也要掌握。如果施肥太多,也會導致山茶花葉片發(fā)黑。此時我們可以大量灌水,讓肥料從花盆中流出。
如果陽光太強,也會導致山茶花葉尖發(fā)黑。在夏季的時候,我們必須做好遮光工作,把山茶花養(yǎng)護在半陰散光的位置,但不能長期養(yǎng)護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當然我們也要掌握好溫度,如果溫度太低也會導致葉尖發(fā)黑。在養(yǎng)護的時候必須注意好保暖工作。
5. 茶樹葉子有黑點是什么病癥
葉蟬類屬同翅目,葉蟬科。為害草地的葉蟬主要有:大青葉蟬、二點葉蟬、四點葉蟬、六點葉蟬、黑尾葉蟬、小綠葉蟬、白翅葉蟬等。大青葉蟬除西藏尚未記載外,其他省、自治區(qū)較普遍,其中以西北和華北發(fā)生較多。主要取食禾本科牧草,還可為害豆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果樹及林木等。二點葉蟬分布于東北、華北、內蒙古、寧夏及南方各省、自治區(qū),為害小麥、水稻、禾本科牧草及棉花、大豆等。
黑尾葉蟬分布于全國各地,但以南方各省發(fā)生較多,除為害結縷草等禾草和其他牧草外,還可為害麥類、水稻、稗草等。各種葉蟬均以成蟲、若蟲群集于葉背及莖稈上刺吸汁液,使寄主生長發(fā)育不良,葉片受害后褪綠、變黃、變褐,有的出現(xiàn)畸形蜷縮甚至全葉枯死。此外,葉蟬還能傳播植物病毒。
1.形態(tài)特征
(1)大青葉蟬成蟲體長7—10mm,青綠色。頭部顏面淡褐色,頰區(qū)在近唇基縫處有1個黑斑,觸角窩上方有1塊黑斑。復眼黑褐色、有光澤,兩單眼間有2個多邊形黑斑點。前胸背板前緣黃色,其余為深綠色。前翅藍綠色,末端灰白色,半透明;后翅及腹部背面煙熏色,腹部兩側、腹面及胸足均為橙黃色。
(2)二點葉蟬 成蟲體長3. 5~4mm,淡黃綠色略帶灰色。 頭頂有明顯小黑圓點2個,其前方有兩對顯著的黑橫紋,復眼內側各有1個較短的黑色縱紋。 單眼橙黃色,位于復眼與黑紋之前。前胸背板淡黃色,小盾片鮮黃綠色,基部有2個黑斑,中央有一細刻痕。足淡黃色,后足脛節(jié)及各足跗節(jié)均具有小黑點。腹部背面黑色,腹面中央及雌性產(chǎn)卵管黑色。卵長約0. 6mm,長橢圓形。若蟲初孵時灰黃色,成長后頭部后頭頂有2個明顯的黑褐色小點。
2.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利用葉蟬的趨旋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或用普通燈火誘殺。
(2)化學防治 在若蟲盛發(fā)期及為害嚴重時,可進行藥劑防治。常用的藥劑有40%樂果乳劑1 000倍液、 20%葉蟬散乳油或so%稻豐散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或20%殺滅菊酯乳油3 000倍液。
6. 茶葉背面黑點病害
1·油茶炭疽病: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積油茶栽培區(qū),以及河南、陜西南部地區(qū)發(fā)生普遍。病害發(fā)生后,引起嚴重落果、落雷、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死。各地區(qū)油茶常年因炭疽病減產(chǎn)10-30%,病重區(qū)減產(chǎn)50-100%不等。該病的發(fā)生與溫度濕度關系密切,最適溫度在25-28攝氏度,溫度增高加速其發(fā)展,一般在4-5月開始發(fā)病,7-8月蔓延,9月達到落果高峰,一直到10月后才漸漸平靜。
防治:
冬前防治,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夏季防治50%退菌特可濕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
2·軟腐病:為真菌病,危害油茶樹和幼苗,引起大量落葉、落果、無花芽分化,造成減產(chǎn)。在濕度大、生長衰弱的油茶林中發(fā)病較重。軟腐病的發(fā)生主要與環(huán)境的溫度及濕度有關,風雨是病原傳播的主要方式。排水不良,雜草叢生的洼地發(fā)病較多。改善通風及透光度能減少該病的發(fā)生。
防治:
50%多菌靈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1/100波爾多液。
3·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一年生苗木,該病的病原先侵染苗木根莖部,患病組織先變?yōu)楹稚?,然后長出白色絨毛,最后受害苗木根部腐敗葉片凋落。該病主要發(fā)生于4-5月,7-8月為重病株的死亡期,9-10月為發(fā)病高峰期。該病的病原菌適于生長在酸性土地(pH為4),特別是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
防治:1%硫酸銅或敵克松等消毒病苗。
7. 茶樹葉子有黑點是什么病害
《蘭花草》
宋 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默。
時最風露香,蓬艾深不風。
丹青與真色,欲裱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這是宋朝大詩人蘇東坡贊美蘭花的詩詞,雖然當時宋梅并未選出,不過作為注腳也未為不可。
宋梅,又稱宋錦璇梅,中國蘭花的傳統(tǒng)銘品,為梅瓣花的代表品種。此花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紹興宋錦璇選出,花名以宋錦璇之姓與花之梅瓣結合命名而得。花型端莊大方,被列為春蘭四大名種之首,與春蘭龍字合稱"國蘭雙璧",與集圓、龍字、萬字。被稱為"春蘭四大天王"。歷經(jīng)二百余年歷史,雖名蘭迭出,然梅瓣花無出其右者,屬梅瓣花之精典范本。
一、形態(tài)
宋梅葉弓形,葉長一般25cm-35cm,葉寬0.5cm-1.5cm,葉尾鈍尖。葉質中厚,葉色深綠,光澤度好,中骨硬挺,極具彈性,葉姿半垂,葉緣具細齒。
瓣型:梅瓣花因種植芽變之差異,能開荷型水仙和梅型水仙。外三瓣特別緊圓,宛如梅花花瓣,緊邊似鑲白邊。色澤青綠,雙捧起兜,形似蠶蛾,故稱蠶蛾捧。舌瓣短而圓,微朝上。舌尖起微兜,尤如童子之流海,故稱流海舌,舌上有不軌則紅點,也有的沒有。苞葉淡紅色,蘭草強壯時常開雙花,花葶高,葉深綠,半垂,葉尖鈍,葉幅較寬,葉面有光澤,葉姿之美難以喻,為春蘭梅瓣中杰出名種。與萬字、龍字、集圓一起列為春蘭“四大天王”,并被推為“四大天王”之首。
開品:外三瓣有時開荷形水仙,或梅形水仙。蘭草健壯時易起雙苞并蒂花。主瓣中正圓整,副瓣平肩,中宮圓整,花容十分端正?;ㄝ愀甙?,有時可高出葉面。苞葉上有二到三片籜殼,花桿有白、白帶微紅兩種,也是芽變所致。由于宋梅發(fā)現(xiàn)的時間正值中國蘭花瓣形理論完善之際,因此,以宋梅為范本,確定了梅瓣的定義,規(guī)定了梅瓣花應具備的條件。宋梅是梅瓣花的典型、代表。無論是花容,還是神韻,幾百年來,不管是那一類蘭花,梅瓣花中沒有能超過宋梅的。
二、宋梅與蘭文化
孔子將蘭花引入中國文化,使其與國學相融,并倍受儒、釋、道教的推崇,譽為“王者香”、“香祖”,并成為“君子”、“圣人”的化身。 傳統(tǒng)文化注重萬物的“正”,如做人要“正直”、要“端正”,做官要“清正”、有“正氣”,國術亦有“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之訓,國蘭則繼承其精髓,特別強調花容“端正”、“正格”、富有神韻。
由于宋梅的發(fā)現(xiàn),正逢國蘭瓣形理論完善之際,宋梅因其無上花品而成為國蘭梅瓣之范本,前人以其為標準,確定了梅瓣的定義,并提出梅瓣花所應具備的幾項指標。
宋梅是梅瓣花的典型、代表。無論是花容,還是神韻,幾百年來,不管是那一類蘭花,梅瓣花中尚無一只能超越宋梅。因此,宋梅成為中國蘭花的代表,淵含中國文化的精華。
宋梅的外三瓣特別“緊”圓,宛如梅花之花瓣,主瓣中正圓整,副瓣肩平,中宮收緊,花容十分端正。色澤青綠,不含雜色,五瓣好似鑲白邊,與舌之白色相應,更顯清雅。雙捧起兜,形似蠶蛾,故稱蠶蛾捧。舌瓣短而圓,微朝上兜起,尤如童子之劉海,又稱“劉海舌”。舌上有不規(guī)則紅點,呈現(xiàn)一片丹心,正顯君子之隱喻。
宋梅無論是花容,還是神韻,都堪當梅瓣花的典范和代表。幾百年來,不管是那一類蘭花,梅瓣花中沒有一只能超過宋梅的。宋梅作為春蘭梅瓣型花的范本,對確定了梅瓣的定義,規(guī)定了梅瓣花應具備的條件,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蘭家評價宋梅“蘭花她不以其小而卑微,而是勁挺肅立,竟然是神清氣足,大氣凜然,器宇軒昂,精神拌擻,儼然不可侵犯,她開得那么靈巧,那么認真,令人望而敬畏?!?。幾句話將蘭花的精神和氣質概括出來。小小的五瓣中就將蘭花的自然美和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美學規(guī)范:和諧、均衡、合法度、韻律平和、節(jié)奏適中。
三、宋梅來歷
在浙江紹興的會稽山區(qū)里,有個四五十戶人家的小村莊,村莊里人因都姓宋,所以這村莊被稱作宋家店。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中里有個生意人叫宋錦旋。他把紹興出產(chǎn)的茶葉、山貨等運到杭州、蘇州銷售,回來又把那里的龍頭細布等小商品販回紹興。由于生意做得順刊,十年工夫,他竟從一個小本經(jīng)營和坐商逐漸擴大成為做大宗生意的廠商,成為當?shù)芈劽囊患腋粦簟?/p>
宋錦旋雖是富戶,但他從小出身寒苦,所以對那些生活困難的鄉(xiāng)里人,總是分外同情,不時拿出些錢和糧食接濟他們,自己卻不肯沾染上吸煙喝酒的習慣,仍然過著那種粗茶淡飯、自得其樂的清苦日子,唯有養(yǎng)蘭、愛蘭卻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花而化去重金。他家本在山區(qū),開門見山,大山里有蘭花生長著。春天里,每當經(jīng)營余暇的日子,他總會拿把鋤頭,背個竹編小筐上山去采蘭花??墒菙?shù)十年辛苦尋覓,卻沒能讓他遇到過一株好品種蘭花,他心里為此常感到幾分苦澀,但他仍毫不氣餒,盼望著總會有那么一天。
有一年,過了元宵節(jié),大地逐漸顯露出暖意,茶樹也開始吐了新綠。夜晚,宋錦旋獨自躺在床上又想起了蘭花,他自言自語地說:“要找蘭花處處有,可尋株好的卻怎會這么難?難道我真成了水中撈月的猴子”想著、想著,他接連打了幾個阿欠,腦子就迷迷糊糊起來……忽然,他遇到一個頭發(fā)花白,身穿斜襟鑲邊衣服,雙手套著玉钃子,年約六十掛零的老婆婆。領著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來到他的面前,很有禮貌地向他作了個揖,對他說:“這女孩是我的鄰居,無爹無娘,生活無依無靠,我曉得先生同情別人困苦,樂善好施,所以想把孩子帶來投靠先生,當個奴婢,只求給一個溫飽?!闭f完,老婆婆臉上露出一種渴求的目光,等待著宋錦旋的回答。
宋錦旋細細打量這小女孩,雖衣衫襤樓,但一副眉清目秀的長圓臉蛋端端正正,實在不失俊美之氣,不禁感慨幾分。他立刻點頭答應,并說:“婆婆說話過分了,我自己本也出身寒 苦之家,窮幫窮、鄰幫鄰,這是訝家鄉(xiāng)人的老話。就把她作我的義女吧!請婆婆放心?!崩掀牌帕粝滦」媚?,再三叩頭作揖,說不盡的千恩萬謝。宋錦旋也彬彬有禮地把老婆婆送到門口拱手告別,......隆隆幾聲春雷把宋錦旋驚醒,他定了定神,方知剛才所發(fā)生的一切竟是一個夢。他聽著瀝瀝的春雨聲,一心想著夢中之事,一時難以入眠。
幾天之后,一個風和日暖的午后,宋錦旋又上山尋覓蘭花,他知道蘭花多生在陰坡,一路找去見到的蘭花雖多,可盡是些花苞尖瘦如釘,苞衣薄而色彩淡,葉幅細狹而苞尖不虛的行花。只好繼續(xù)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大山里,春風拂面,鳥雀們婉轉的鳴叫著,增添了幾分清幽的氣氛。
宋錦旋覓蘭的興致正濃,抬頭一看,天邊已是紅日西斜。他拖著兩條疲憊的腿,帶著幾分失望緩緩地走下山來。一不小心,腳被山路上一塊凸起的石頭絆了一下,摔了個仰面朝天,幸好這里山勢平緩。他慢慢地從地上爬起來。忽然見到不遠處的荊棘叢中長著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抖動著,他想真奇怪這地方土瘦泥薄,照理不該長蘭,于是帶著幾分好奇心近去細看:這蘭葉在夕照下濃綠寬闊。油光閃亮,片片彎弧、似柔帶剛,顯得很有案可查力度。再細看:還有個形似蓮子壯咕咕的花苞,他的精神突然抖擻起來。心想:半天來一無收獲,而今,會不會是好花?于是,他一持袖子,往掌心里吐口唾沫,握緊山鋤,先刨除蘭花周邊的荊棘,然后小心翼翼地挖起蘭花,把它裝進筐里,快步下山,帶回家去種在一個泥盆子里。
十多天過去了,蘭花在春情春意的催發(fā)下,慢慢抽長了花蕊,終于放花了。這花形高過蘭葉,肩平梗青,三瓣嫩綠、緊圓,頭帶尖峰,沿外三瓣邊緣是活像用筆畫出的一圈白線;蠶蛾捧、劉海舌,和那幅面寬闊起凹,端部鈍圓的葉形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像少女般體態(tài)優(yōu)雅、婀娜多姿。宋錦旋知道這花確屬梅瓣極品,如獲至寶,喜出望外。他早上看,中午看:白天看,晚上燈下還看,仍覺得看不夠。摹然間他想起了半個月前的那個夢,總覺得有幾分蹊蹺,“噢”!他恍然大悟過來:這蘭花的葉形、花形如此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那位小姑娘嗎?
從此,宋錦旋更加精心地培育著這盆蘭花,讓它不斷地茁壯成長,繁衍生息,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這蘭花為“宋梅”。兩百多年過去了,江浙一帶養(yǎng)蘭人和采蘭人陸陸續(xù)續(xù)地尋覓到眾多的梅瓣新種,但與宋梅相比,總顯遜色,宋梅始終是梅瓣中矯矯者,是梅瓣的典型代表。
四、栽培技術
1、繁殖:現(xiàn)在宋梅的繁殖有分株繁殖和組織培養(yǎng)兩種繁殖模式。
一般蘭友之間采用分株繁殖。4~5年一次。分株時間多在新芽未露之前,或在開花后入冬前進行。分株前要讓盆土干燥,抖落泥土,剪除老根和部分老葉。上盆時用小瓦片蓋覆底孔,上加碎磚及粗砂各一層,厚度為花盆的1/5;然后將分株苗新芽朝外,根須舒展放置盆中,培土并輕搖花盆,使泥土貼緊,略上提分株苗,再加一層培養(yǎng)土。最后澆水,放陰涼處,1~2周后移至半陰處。
組織培養(yǎng)是十余年來的新技術,能夠很快批量繁殖,組織培養(yǎng)雖然能夠給不少愛好蘭花的朋友 暫時滿足需求,但是由于組織培養(yǎng)出來的苗,一則需要“硬化”(自然養(yǎng)殖過程),一則是不少賣家用組培苗冒充老種宋梅,這在蘭花品種里面比較普遍,因此對市場造成了沖擊,不少蘭友既愛又恨。近幾年隨著蘭花炒作風潮過去,價格恢復穩(wěn)定,利潤降低,大批量組培相對較少了,但是市場上還有很多以前的組培宋梅,蘭友們要注意鑒別。
2、養(yǎng)護管理
盆栽宋梅每盆種植4~6株,種時將蘭苗安排勻稱,合理分布,謹慎地填入土壤。上盆后澆透水,置于無陽光直曬、比較避風的地方,一星期后可移在陽臺陰影下,然后逐漸見光。培養(yǎng)土以前多用腐葉土、砂、干牛糞(4:1:1)或泥炭土、砂、干牛糞(3:1:1)混合,現(xiàn)在個人養(yǎng)殖蘭花,大多用植金石、仙土、蛇木、松樹皮等自己配制的蘭花基質栽培,效果都非常好(具體配方有很多,有興趣可以搜索一下),用緩釋肥基肥。追肥用花寶或者餅肥水,5~8月每周一次。宋梅花葶過多可以疏剪,每一叢有一支花即可。花后正值北方風季,此時要防止干風吹襲,要以塑料薄膜保護,適量澆肥水。換盆前、滅蟲時、陰雨天要少澆水;植株小、葉片起黑點少澆水。宋梅病蟲害較多,應注意防治。宋梅上花后,宜靜養(yǎng),多陽,適水,這樣開出的花,方能驕態(tài)如春、圓潤可人。
五、價格演變
20世紀:
60年代前:1—2元/苗
70年代:50元/苗 (遭遇浩劫,基本上很少有人栽培)
80年代:100元/苗
90年代:120元/苗
21世紀:
2000年:120—150元/苗
2004年:120—220元/苗
2005年:180-280元/苗
2009年:50—100元/苗
2010年:30—70元/苗
2011年:50-100元/苗
2012年:50-100元/苗
2013年:30-100元/苗
2014年:30-100元/苗
2015年:30-100元/苗
2016年:30-100元/苗
2017年:20-100元/苗
總體從現(xiàn)在蘭花行情來看,老品種價格穩(wěn)定,不會高也不會低,一般依據(jù)蘭花的品相進行論價。就拿宋梅來說,主要是看養(yǎng)殖的蘭苗葉寬和葉長,以及有無病菌斑點,價格區(qū)間一般在幾十元左右。
8. 茶樹葉上有很多黑點是什么
在油茶樹的種植管理中,如果也變上出現(xiàn)少量黑斑,且斑點比較小的話,對于茶樹的生長危害性并不大。但是如果規(guī)?;霈F(xiàn)黑斑,則需要慎重對待,因為有可能是病蟲害。具體來說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油茶煤污病。有些地方也叫做煙煤病,油茶樹患病以后會導致枝葉上產(chǎn)生黑色煤塵狀菌苔,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黑斑現(xiàn)象?;疾∏捌诒容^小,到后期之后會逐漸擴大到整個葉片深枝葉面的背面,從而導致油茶樹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產(chǎn)量和品質,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油茶樹枯死。一般來說油茶煤污病,在防治的過程中要加強撫育管理,及時進行修剪,保持適當?shù)耐L效果。對于已經(jīng)患病的部分,要及時清除,帶出園區(qū)銷毀。另外可以使用石硫合劑和波美度液進行藥物防治。
第二,油茶茶苞病。這也是在油茶樹生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在我國的安徽,浙江,湖南,廣西,江西等種植地區(qū)均有分布。茶苞病早期危害發(fā)芽嫩葉,一開始表皮呈紅棕色或黃綠色,最后霉菌感染變成黑褐色。所以如果油茶樹患上了茶苞病且病變成黑褐色,干枯而不脫落的話,則屬于已經(jīng)比較嚴重的情況。在防治方面,應該在擔孢子成熟飛散前進行修剪,將病害清除。同時在發(fā)病期間可以噴灑1:100波爾多液或波美0.5度石硫合劑,至少3~5次。
第三,油茶軟腐病。軟腐病在我國各大油茶種植區(qū)域都有發(fā)生的可能,是主要的病害之一。一般來說會危害油茶的葉子果實和嫩芽。早期病變會出現(xiàn)水漬狀的病斑,在遭遇延續(xù)陰雨潮濕天氣會迅速擴展成黃褐色大斑,最終導致葉片枯黃腐爛,果實大量裂果落果,影響很大。在防治方面盡量進行整枝修剪,保持油茶樹園的通風環(huán)境。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陰雨天氣雨水積聚。同時還可以施用1:1:120波爾多液,或者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或者100~300倍多菌靈。
看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要根據(jù)其他的一些情況來綜合分析,查看油茶樹到底患有哪一種病害,并及時對癥下藥,綜合防治。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病害對油茶樹的影響,增加茶農(nóng)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