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烘焙溫度時間表(茶葉烘焙溫度時間表圖片)
茶葉烘焙溫度時間表圖片
烘青綠茶工藝制作過程
初制工序烘青綠茶初制工序分為:殺青、揉捻、干燥三個過程。
1.殺青:其殺青、揉捻工藝基本上與眉茶、珠茶相同,僅干燥過程中采用烘焙。烘青綠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殺青,基本上與眉茶操作方法相同。
2.揉捻:至于揉捻工序,要根據(jù)烘青大部分內(nèi)銷耐泡、條索完整的要求特點,揉捻程度要比眉茶輕些。揉捻時最好采用分篩復(fù)揉,(老嫩混雜葉)
3.干燥:烘青干燥工序,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
毛火烘焙:采用高溫薄攤,快速烘干法。溫度80-90℃,每籠攤?cè)~3-4斤,均勻攤在烘籠口,中心較厚,四周稍薄,葉攤好后,再置于火爐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手離攤?cè)~5cm處有熱感,感到有溫度,將烘籠取下,置于竹蓋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爐,產(chǎn)生煙味,影響茶葉質(zhì)量,烘約15分鐘,達(dá)六七成干,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即可起烘攤晾半小時。
足火烘焙:采用低溫慢烘法。溫度70℃左右,每籠攤?cè)~4-5斤,每隔10分鐘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樣,手勢要輕)。當(dāng)手揉茶葉成粉末時,即可下烘,足火烘焙,歷時60分鐘左右。
烘青大多作為茶素壞,進窖行制花茶。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茶葉吸附性和鮮花吐香性,合理地進行拌和窖制,從而形成具有花香又有茶味的成品茶,對提高茶葉的經(jīng)濟價值起到很大作用。
茶葉烘干時間溫度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曬干三種形式。
1、綠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經(jīng)過烘干,然后再進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會在炒干機的鍋內(nèi)很快結(jié)成團塊,茶汁易粘結(jié)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2、紅茶的干燥是將發(fā)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溫烘焙,迅速蒸發(fā)水分,達(dá)到保質(zhì)干度的過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fā)酵;蒸發(fā)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散發(fā)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并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zhì),獲得紅茶特有的甜香。
3、白茶是我國特產(chǎn),主產(chǎn)于福建省。白茶在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曬烘干工藝。
4、黑茶的干燥有烘焙法、曬干法,以固定品質(zhì),防止變質(zhì)。
茶葉烘干機械:茶葉烘干機是依靠流動的熱空氣來干燥茶葉的,載運茶葉的工作部件是鏈板、百頁、網(wǎng)帶、孔板或槽體。
烘茶葉大概多少溫度
手工茶炒好要烘干
二鍋炒制
二鍋炒綠茶茶葉的話,鍋內(nèi)的溫度就可以不用像頭鍋那么高溫了,不低于80攝氏度,不高于100攝氏度來二炒綠茶茶葉是最好的,在手工炒制綠茶的時候,大家熬不斷地額翻炒,以達(dá)到綠茶茶葉充分干燥為目的。
毛火烘干
手工炒制之后的綠茶,自然攤涼之后,再用毛火進行烘干,烘干綠茶的過程,大家要適當(dāng)翻轉(zhuǎn)一下茶葉,提升茶葉的香氣,當(dāng)茶葉到八成干的時候,大家就可以先攤涼綠茶,總而言之大概經(jīng)歷初攤、復(fù)烘、復(fù)攤、足火烘干等工序,綠茶茶葉一捏就碎,就證明一款手工制綠茶完成了
茶葉烘箱的溫度是幾度
用烤箱烤茶葉的溫度為180度,開啟上下火模式,時間在大約在15~20分鐘,用烤箱烤茶葉對于茶葉本身的種類以及老嫩程度有較高的要求,一般原料較為粗老的黑茶、普洱茶、白茶較適合適用于烤箱烤茶,而綠茶、黃茶、紅茶原料細(xì)嫩則不適合烤箱烤茶。
烤茶對于茶葉類別和老嫩程度要求很高。茶葉在罐子中的逐步升溫和烤制的過程中,能夠使茶的口感滋味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比如火烤之后的生茶會有濃郁的花香,熟茶則會逸散出一陣誘人的果香,烤制到末期的時候,茶中還能聞到一陣普通的清飲茶無法聞到的焦糖香氣。
茶葉烘焙溫度時間表圖片大全
曬紅:進行自然陽光晾曬,日間最高溫度約30℃,晾曬4、5個小時,造成香氣內(nèi)斂,香型通常有:蜜甜香、花香、糖甜香等,曬紅新茶時期能夠聞到絲絲縷縷的日曬味,但隨著存儲時間的增加而減少。
曬紅在歷史上就有,近年流行做曬紅與用古樹做紅茶有關(guān)。傳統(tǒng)紅茶因為用高溫烘干,茶葉中的酶被殺滅,烘干后的紅茶存放后不會有大的變化。曬紅沒經(jīng)高溫干燥,保存了茶葉中的酶,存放后會象普洱茶一樣繼續(xù)變化,存放得當(dāng)也會越存越香。新的曬紅因為沒經(jīng)高溫的殺青和烘焙生澀味會明顯,有的還會有酸味。但存放幾年后生澀味、酸味會消失,如果密封存放會有很好蜜香。用古樹做的曬紅存放后有更好的變化和升值的空間。
茶餅烘干的溫度
剛喝一個麻黑小磚,因為過硬,極難泡開,所以試用微波爐中低火烘一分鐘再拆散。
小磚果然軟了,徒手用點力可以掰開拆散,但是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磚有點濕,不知道是里面的水汽還是茶葉的油都烤出來了。
拆完以后一聞,很香很香,心想這茶可能烤壞了。
果然一泡,味道變了,而且有點奇怪。
茶湯淡,香氣中青味變濃,但又夾雜殺熟的味道,而且飄,跟早幾天自然泡的味道有明顯差距。
反正是茶樣,小試一把,看來很硬的茶餅用微波爐烘烤拆散并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是常溫物理拆散靠譜。
紅茶的烘焙時間溫度
低溫烘焙是用交流接觸器、熱電偶、溫度控制儀表、電熱元件等相互組成,當(dāng)溫度達(dá)到一定的時候,熱電偶檢測溫度傳輸?shù)綔乜貎x表,儀表反饋給交流接觸器,通知接觸器斷電,也就是不再進行加熱,反之,進行加熱。溫度的精度由溫度控制表的精度確定。
低溫烘焙好處多,特別是淀粉類食物。
低溫烘培,用烤箱來幫你輕松做菜、健康上菜。建議你先預(yù)熱烤箱,以120~130度的低溫來烘烤食物,運用延長時間的方式來讓食物熟透。
為什么要把溫度設(shè)在120~130度呢? 因為超過這個溫度淀粉類食物就容易產(chǎn)生丙烯酰胺,160度以上甚至?xí)罅砍霈F(xiàn),其中又以炸薯條產(chǎn)生的量最大,堪稱頭號殺手;原因在于馬鈴薯的天門冬胺酸含量高,經(jīng)高溫烹調(diào)后會產(chǎn)生大量丙烯酰胺。至于一般速食店常見的炸雞,雖沒有大量丙烯酰胺的問題,但油炸所產(chǎn)生的自由基與反式酸仍不可忽視。
茶葉烘焙溫度與時間
烘焙較粗老的茶葉,需中溫(85℃-90℃)烘焙,烘焙時間則視茶葉需求而在4h-10h作彈性選擇。原料粗老而帶微香的茶葉,烘焙時間宜縮短。幼嫩茶葉烘焙溫度比粗老的茶葉微高,先中高溫(90℃-100℃)烘焙,時間約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確保茶湯滋味甘醇不苦澀而保留香氣及原則。
焙茶的溫度
焙茶 又稱制茶(炒茶) 【形狀】 團茶水份若未干,易發(fā)霉敗壞,難以存藏故須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的團茶,先用棨(錐刀)挖洞,再用竹撲將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細(xì)竹棒將一塊塊的團茶串起來,放在棚(木架)上焙干。焙爐掘地二尺深,寬二尺半,長一丈,上有低墻。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團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則移到上棚?! 痉椒ā俊 『姹呵耙獙Σ璧恼w結(jié)構(gòu)需要有相當(dāng)程度的判別與評定能力,透過識茶的步驟,對茶的主體結(jié)構(gòu)的認(rèn)知將更加縝密,才能有助烘焙前之規(guī)劃能力。 水分 :在鮮葉上,水分占有75%左右的比重,在茶的烘焙上,其從鮮葉排出的方法是以滲透蒸騰的輸送方式為之,先后次序為先葉肉、再葉脈 、柄、莖。 酶 :酶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 青味 :主要源自制程中萎凋不當(dāng)所致不足或不均都會產(chǎn)菁味?! 】辔?:在半發(fā)酵茶中苦味是無可避免會存在的,只是程度與性質(zhì)的不同。 澀味 :澀為在半發(fā)酵茶的范圍里與青、苦一樣,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是程度與 性質(zhì)上的差異而已?! 炍叮捍宋杜c先天無關(guān),純?yōu)橹瞥躺系氖韬雠c不當(dāng)所致?! £愲s味 :形成原因以儲存不當(dāng)為最,如儲容器破損;空間的溫、濕度過高;環(huán)境 污染;受到陽光照射等。 【理論基礎(chǔ)】 茶葉烘焙的理論基礎(chǔ),視茶葉成分中氨基酸、單糖及雙糖類,在受火過程時所產(chǎn)生的酶促反應(yīng)現(xiàn)象。而烘焙茶葉即是視茶葉的水分`果膠質(zhì)、重量, 透過烘焙器具的風(fēng)、火、時間的互動關(guān)系,尋找并掌控酶促反應(yīng)到所需要的澀、香、味?! ∈嬲梗簽楹姹侯A(yù)備的“舒展”,其主要功能除了先排掉表面雜味外,執(zhí)行首重在如何使茶均勻的受熱,其階段的多寡,視 1~2.的溫差大小而定?! 》纸猓簻囟忍嵘菫槭挂咽嬲沟钠胶蜖顟B(tài)的茶,產(chǎn)生較大的層壓, 與水的活潑度,以利下面排清功能。 排清:在此位置,盡最大可能的將“陳”、“雜”透過水的導(dǎo)引,排出體外?! 『姹海阂暷康牡男枨?,選擇所需溫度,先期尚需注意前段未盡的陳、雜排放; 后期以所需火候程度無注意重點。 冷卻:與烘焙點較低的一個階段烘焙,較能使茶葉內(nèi)部較難移動的葉脈、莖的 水分,移轉(zhuǎn)到葉肉部,再平均分布。 靜置:茶葉經(jīng)過較高溫的過程,各結(jié)構(gòu)會比較凌亂?! B門歸來香茶業(yè)有限公司
茶葉烘焙溫度時間表圖片高清
做茶烘焙干后不可攤放長久。一般冷卻至室溫時即需裝袋進庫。烘干茶葉的溫度為120~150°C,揉捻葉一般要求在30~40分鐘內(nèi)烘完一道,而后可靜置2~4小時,再烘第二道,一般烘2--3道即可全干。烘干機第一道烘干溫度約為130-150°C,要求穩(wěn)定。第二道烘干溫度比第一道略低些,為120-140°C,直至烘干為主。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