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種植株行距(茶葉種植株行距和行距)
茶葉種植株行距和行距
茶樹行距規(guī)格:單行種植行距為150厘米,叢距30厘米。
雙行種植行距為150~180厘米,小行距為30~40厘米,叢距30厘米。茶叢可以交錯“丁”字形排列。茶樹苗的行距和間距
一般水平種植的間距為株距,垂直的叫做行距。如果種植的地點坡度比較平緩,土壤條件又比較好,株距行距大約是3米×4米。如果大規(guī)模的種植,可以株距加寬,行距減少。如果不間作,株距行距大約3米×3.5米。如果種植地點坡度大,土壤條件較差,株距行距設定為3米×3米或3米×3.2米。
一、株距行距
一般水平種植的間距叫做株距,對于垂直的間距叫做行距,這兩個數(shù)值并不是固定的,需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
1、對于種植坡度比較平緩,土壤條件又比較好的地點來說,株距行距大約是3米×4米,等到山茶樹長起來,也能有一定空間可以行走,方便人們修剪、施加水肥之類的。
2、如果是大規(guī)模的種植,為了方便之后的機械化運行,可以株距加寬,行距適當減少。
3、對于不進行間作的山茶樹來說,可以將株距行距設定為大約3米×3.5米,這個范圍內(nèi)是比較合適的。
4、如果是種植的地點坡度較大,土壤的條件也比較差的話,可以將株距行距設定為3米×3米,或是3米×3.2米。如果是種的太稀的話,對于生長反而不利,并且土質(zhì)不好,樹種也生長可能沒有那么茂盛,種植太稀的話,會浪費土地資源。
二、種植畝數(shù)
按照這樣的種植株距行距來說,剛開始種植的時候,每畝最好要超過74株。
茶葉種植株行距和行距是多少
在移栽之前一定要做好相關(guān)的準備工作。先要挖好栽植溝,在內(nèi)部放入一些基肥,要把肥料和土壤攪拌均勻。之后上面覆蓋上一層土就可以移栽茶苗。
移植溝的深度要保證在33厘米左右,品質(zhì)一定要保證好,這樣才能夠保證移栽的成活率。一定要符合規(guī)格才可以。茶苗的大小來決定種植的密度。如果是中葉的茶苗,從要種植2~3株,大葉的種苗種植的時候就需要選擇單株來種,也可以三株種植在一起。
把2株或者3株的茶苗放在一起,規(guī)格一定要保證一致,不能夠大小不一,如果是不符合規(guī)格的茶苗,可以提前價值,然后再做培育處理,等到第2年再移植。在移栽的時候要注意,
如果是茶苗的主根太長,一定要把超過長度的部分剪掉,只要超過33厘米就需要剪掉。但是側(cè)根比較多的地方一定要保留。移栽苗的時候要注意,移栽和起苗要同時進行,而且要帶一些土,不要損傷到根部,這樣成活率才能夠更高。
如果是用營養(yǎng)缽栽培的,茶苗在移栽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缽體沒有損壞腐爛的,一定要把底部和外壁打開。這樣更新就能夠和外界的土更好的接觸,不會因為隔絕土壤而影響到生長。把茶苗放到移植溝的時候,要把根系原來的狀態(tài)保持住,這樣根系能夠更加舒展。放入的時候要一邊踩踏一邊覆蓋土壤,這樣根部和土壤就能夠更加緊密的結(jié)合,一定不可以上緊下松。
上層覆蓋的土壤到達2/3或者是3/4的時候就需要澆水。在澆水的時候,要保證土壤能夠處在完全濕潤的狀態(tài)之下。這樣栽培和澆水同時進行,等到水滲到下邊的時候再重新覆蓋土壤。并且要把土壤踩進填滿才可以。
最好能夠高出茶苗之前埋入土中的痕跡。超過7厘米就可以。而且在覆蓋的時候要注意形成一個小溝狀態(tài),這樣下次澆水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還能夠接受更多的雨水。
總結(jié):在移栽茶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按照合理的方法來進行,這樣才能夠保證茶苗成功率。移栽要注意密度控制好,安排合理,才能夠保證茶葉的產(chǎn)量更高。所以行距和從距一定要控制好,而且在移栽的時候一帶土。
這樣根部就能夠得到保護,再放入土中的時候,要保持更新的原本狀態(tài),才能夠讓根系更好的發(fā)展。在移栽的時候澆水工作一定要跟上,這樣才能夠保證在移栽之后能夠吸收充足的水分。
茶葉種植株行距和行距的區(qū)別
茶樹種植主要有兩種方式:
1、單行條栽茶園,種植行距150厘米,叢距33厘米,每畝種植約1350叢。
2、雙行條栽茶園,種植大行距為150厘米,小行距為30厘米,叢距20厘米,每畝種植約4450叢。
不論是單條栽,還是雙條栽,每叢通常種植3株茶樹。茶樹品種選擇、種植密度,要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氐耐临|(zhì)條件、肥料條件、管理水平,選用合適茶樹品種,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并不能完全依照上述原則進行操作,必須根據(jù)具體條件選種、種植。
茶樹種植行距和株距
茶樹合理密植的程度,應根據(jù)不同的茶樹品種。不同的土壤,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地形地勢,考慮茶樹行株距和排列方式,每穴的株數(shù)而靈活掌握。
根據(jù)GB11767-1989標準建設的茶園可以算。
大行1.9米,小行0.4米,株距0.3米,畝植5500株。
根據(jù)地形,合理密植,通風采光!
大行距1.5米,小行距30-40厘米,株距30-40,雙行單株。
茶樹規(guī)范栽植,密度適當,面積達標就是標準茶園。
寬窄巷,大行距1.6米,小行距0.4米,這樣即合理密植能夠獲得早產(chǎn)、高產(chǎn),又利用生產(chǎn)管理和采摘。
茶葉建園標準:每畝種植茶苗3000一3500株。
這個茶樹是油茶還是茶葉,茶葉每畝4500一5000株,油茶每100一200株。
茶園標準化是每畝五千株左右。
根據(jù)不同品種、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來確定,一般每畝種植100株左右為宜。
茶葉種植間距多少合適
冬季氣溫下降到零度以下,就會引起花蕾脫落或花蕊受凍,影響開花質(zhì)量。因此盆苗在室內(nèi)越冬溫度以保持在3—4℃左右為宜,若溫度超過16℃,就會促使提前發(fā)芽,嚴重時引起落葉、落蕾。
2、光照
合理的光照會讓茶葉花生長得更為茂盛,所以說在養(yǎng)護的時候除了夏季要進行遮陰之外,其余的季節(jié)可讓茶葉花接受陽光直射,夏季處于散光處養(yǎng)護即可。
3、土壤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透氣性沙質(zhì)壤土為宜。整地前施足底肥,全面深耕,耙細、整平,按8m×1.2m作畦,畦高8~18cm、寬30~40cm,在兩畦之間增設隔離帶。
4、澆水
茶葉花喜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春秋生長季每天都要澆一次水,在夏季炎熱的時候,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切記不可在正午澆水,可往其生長環(huán)境周邊噴水,保持空氣的濕度。冬季可以每周澆一次水。
5、施肥
在其生長旺盛期,每隔半個月都要施加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可以使用餅肥或者是雞蛋液發(fā)酵等的有機肥,也可以往土壤中直接埋入餅肥,讓茶葉花慢慢的吸收。除此之外還可以往茶葉花的葉面噴灑葉面肥,一般使用0.2%至0.3%磷酸二氫鉀和1%至2%的植物生長素。
6、繁殖方法
在種植茶葉花的時候,需要了解它的繁殖方法,茶葉花可以播種繁殖,也可以根莖繁殖和分株繁殖。先將茶葉花種子泡在0.2%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消毒之后把種子浸泡在35度的溫水當中放置24個小時之后再種植。
養(yǎng)護茶葉花的注意事項
每年需要松土3到4次,并且結(jié)合中耕的情況進行松土除草和澆灌,促進茶葉花苗木的生長,當苗高長在六厘米左右的時候,就要進行間苗的工作,把一些生長過密的苗體,還有一些弱苗進行疏除。
茶樹行株距
茶苗種植單行條栽一畝地能種植大約1350株,雙行條栽一畝地植約4450株。
茶樹種植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單行條栽茶園,種植行距150cm,叢距33cm,每畝種植約1350叢。
二是雙行條栽茶園,種植大行距為150cm,小行距為30cm,叢距20cm,每畝種植約4450叢。
不論是單條栽,還是雙條栽,每叢通常種植3株茶樹。茶樹品種選擇、種植密度,要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氐耐临|(zhì)條件、肥料條件、管理水平,選用合適茶樹品種,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
種茶葉的株距和行距是多少
密度:單條播:行距13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3株,每公頃苗數(shù)4.5-5萬株;雙條播: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每公頃基本苗數(shù)6~7.5萬株。
白茶的栽培技術(shù) (一)選好園地。
建設白茶園,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
全土層要求0.80-1.00米,松土層要求0.50米左右。
地下水位低,通氣保肥性良好的土地。
土類以值呈酸性的黃壤、沙性黃壤和紅黃壤土為好。
(二)深翻整地,施足底肥。
種植白茶的土地要求深翻0.45-0.50米,四周開好排水溝,通過平整土地,然后分層施下底肥,每畝施畜肥3000公斤左右。
加餅肥150至200公斤和硫酸鉀復合肥20-25公斤(茶葉專用復合肥加倍)。
底肥要求立體深施,做到移栽時根系不直接碰到肥料,以免造成肥料燒根。
影響茶苗成活。
(三)種植規(guī)模。
為了提高效益。
可適當密植。
單行條栽行距1.33,叢距0.33米,每叢種2-3株苗,雙行式、小行距0.33米,其它同單行。
(四)移栽:在茶苗定植時,按種植規(guī)模確定的行叢距,開好移植溝或定植穴。
最好是做到現(xiàn)開現(xiàn)栽。
保持溝(穴)內(nèi)土壤濕潤。
白茶苗均采用無性扦插繁殖。
無主根,根系分布較淺,定植時要適當深栽。
一般栽到埋沒根頸處(泥門)為適度。
(五)如遇久晴天氣補澆幾次水,做好抗旱防凍工作。
并做到缺株補植,可以采用同齡苗帶土移植,歸拼補缺的辦法。
來達到全苗和齊苗。
(六)防治病蟲、草害,勤施肥料。
茶園在幼齡期應采用人工除草。
茶園的施肥應做到薄肥勤施,按照生長季節(jié)采用多次施肥,春茶發(fā)芽前施一次催芽肥,夏、秋茶期間再施3-5次追肥,追肥應以速效氮肥為主。
秋未初冬施足基肥,基肥可用畜肥、餅肥或復合肥。
施肥方法同常規(guī)茶園。
(七)修剪和采摘:白茶園的定型修剪和輕修剪的方法與常規(guī)茶園相同。
但在修剪程度上應該適當輕一點。
幼齡期的采摘應該做到多留少采。
培養(yǎng)好豐產(chǎn)樹冠。
茶葉種植株行距和行距一樣嗎
茶葉樹種植,間距一米,排距一米五,種植時間適宜春季。
茶葉種植株行距是多少
茶樹合理密植的程度,應根據(jù)不同的茶樹品種。不同的土壤,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地形地勢,考慮茶樹行株距和排列方式,每穴的株數(shù)而靈活掌握。
大行1.9米,小行0.4米,株距0.3米,畝植5500株。
根據(jù)地形,合理密植,通風采光!
大行距1.5米,小行距30-40厘米,株距30-40,雙行單株。
茶樹規(guī)范栽植,密度適當,面積達標就是標準茶園。
茶樹栽種株距多少
一、茶園開墾
根據(jù)茶園的地形與坡度選擇全墾或條墾,條墾應保持水平走向,開墾深度在50cm?以上。在此開墾深度內(nèi),有明顯障礙層的土壤需要破壞障礙層。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緩坡地采用等高開墾,開墾坡度在≥15°以上的坡地,要修筑內(nèi)傾等高梯地,梯面至少寬1.2 m。
二、茶樹種植
平地茶園直線種植。坡地茶園采用等高種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前最好開種植溝,溝深、寬各50cm?以上,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和磷肥料為主,深度在30~40cm,并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勻,再覆上松土。
單行種植規(guī)格株距33cm,行距150~180cm,雙行種植規(guī)格株距33cm,小行距30cm,大行距150cm。每叢種植1~2株。將茶苗放入種植穴后,覆土至根頸部,適當壓實,淋足定根水。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用單雙行種植規(guī)格。立地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生態(tài)種植,但考慮后期不利于機械化生產(chǎn),所以不建議大面積推廣。
三、土壤管理
建議采用雜草、修剪枝葉和作物秸桿等覆蓋地面,提高茶園的保土蓄水能力。宜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機肥等方法保持或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耕作時應考慮當?shù)亟邓畻l件,防止水土流失。對土壤深厚、松軟、肥沃,樹冠覆蓋度大,病蟲草害少的茶園可實行減耕或免耕。
幼齡或者臺刈改造的茶園,宜間作豆科綠肥,適時刈割。也可使用防草地膜。
四、灌溉
根據(jù)土壤水分、茶樹長勢、氣候條件等情況,確定需水量和灌溉時間。
五、施肥
(一)施肥原則
多施有機肥料,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應配合使用,避免單純使用化學肥料和礦物源肥料。宜施用茶樹專用肥。農(nóng)家肥等有機肥料在施用前應經(jīng)無害化處理。不得使用城市垃圾、衛(wèi)生垃圾與有害工業(yè)廢棄物。
(二)施肥數(shù)量
1.?基肥
以農(nóng)家肥或者商用有機肥料為主,當年秋季采摘結(jié)束之后施用。開溝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每畝施麩餅肥或商品有機肥200~400kg或農(nóng)家有機肥l 000~2 000kg?。
2.?追肥
追肥可結(jié)合茶樹生育規(guī)律進行多次,以化學肥料為主。幼齡茶園每畝施5~10kg復合肥。成年茶園每畝施用尿素15~20kg,或茶樹專用肥20~30kg。一般在茶葉開采前15~30天施肥,施肥溝深10cm左右,施肥后及時蓋土。撒施會造成養(yǎng)分利用率下降,根系分布表層,易受害,不建議撒施。
3.?葉面肥
茶樹出現(xiàn)營養(yǎng)元素缺乏時可以使用葉面肥。采摘10天前停止使用。
注:有機茶園禁止施用化學肥料。
六、茶樹修剪
(一)幼齡茶園的修剪
新種植與換種改植茶園的定型修剪,第1次在茶苗移栽后離地15~20cm,用整枝剪剪去主干上部;第2次在定植后第二年離地30~40cm,剪平;第3次在定植后第三年離地40~50cm,用平型修剪機剪平或用平型采茶機以采代剪。
(二)成齡茶園修剪
每次采茶后及時進行一次修剪,剪去采摘面上硬梢、突出枝葉、病蟲枝葉,并對病蟲枝葉無害化處理。每年春茶前或春茶后進行輕修剪,修剪深度為3~5cm。每年采茶結(jié)束后進行一次茶園行間和周邊的修剪、清理。
(三)樹冠更新
茶園5年左右進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的深度,以雞爪枝的深度而定,約為10~15cm。10年左右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時間以春茶后進行為好。高度以離地面30~50cm處為宜,依據(jù)衰老程度,剪去的范圍為樹冠的1/3~1/2,剪口應平滑稍斜,剪后冠面呈弧形。30?年左右進行一次臺刈改造,高度以離地面5~15cm處刈割掉全部枝條。在進行深、重修剪和臺刈作業(yè)時,剪口要平整,防止枝干撕裂。
七、病蟲害防治
(一)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綜合運用多種防治措施。
(二)物理防治
1.?殺蟲燈誘殺?
有條件的茶園,每30~50畝安裝一盞殺蟲燈。燈管下端高于茶樹0.2~0.3m;4月份開始掛燈,天黑開燈,天亮關(guān)燈,雨天不開燈;平均2~3天于早晨關(guān)燈后用毛刷清理1次蟲袋和燈具,高峰期每天清理1次,可誘殺鱗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害蟲。
2.?色板誘控
3~9月,每畝茶園放置15~20片黃板,棋盤式分布,色板下沿與茶葉頂端平齊,黃板誘殺粉虱、蚜蟲、葉蟬等害蟲。
3.?性信息誘殺
對茶小卷葉蛾、茶毛蟲和茶毒蛾為害較重的茶園,可在4~10月大面積連片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成蟲,三種性誘劑可以共一誘捕器同時放置,每畝放置1個,40~60天更換一次誘芯。
(三)人工防治?對發(fā)生較輕、為害中心明顯及有假死性的害蟲,進行人工捕殺。
(四)生物防治?首選生物源農(nóng)藥防治茶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茶尺蠖及螨類。
(五)化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