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是什么意思(增加景深是什么意思)
增加景深是什么意思
景深通常由物距、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 值所決定,(相對于焦距的光圈大小)。除了在近距離時,一般來說景深是由焦距(物體的放大率)以及透鏡的光圈值決定。固定光圈值時,焦距越大(增加放大率),不論是更靠近拍攝 物或是使用長焦距的鏡頭,都會減少景深的距離;焦距越小(減少放大率)時,則會增加景深。如果固定放大率時,增加光圈值(縮小光圈)則會增加景深;減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則會減少景深。
增加景深的方法
景深大顯示遠景清晰,照片立體感強;景深小相對遠景虛化,照片能增加主體的沖擊感。
景深是指什么
景深是指可以清晰成像的空間距離。比如拍人物時使用淺景深,那人物的背景是模糊的,景深越淺,清晰的范圍就越小。如果適用大景深拍人像,則前后背景都會很清楚。景深和光圈、焦距有很大關系。在同焦距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外越模糊,反之也是。在一個光圈下,焦距越長,景深越淺。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非恒定光圈頭來說,焦距變化可能會影響光圈值(比如18-105mmf3.5-5.6vr鏡頭,在18mm廣角端,光圈最大可以開到f3.5,但在105mm長焦端,光圈最大只能開到5.6;對于24-70mmf2.8這樣的鏡頭,在24mm-70mm全焦段都可以保持f2.8這樣的大光圈,所以很貴)。光圈簡單理解就是透光量,以f+數(shù)字來表示,f1.4、f1.8、f2.0、f8、f22這一串光圈越來越小。
小光圈一般用于大景深的風景拍攝,或需要延長曝光時間的拍攝(比如拍流水)廣角鏡頭可以拍更大的范圍,主要用于風景拍攝。
長焦鏡頭可以拍更遠的人、物,構圖上可以壓縮空間,適合人物拍攝和捕捉遠處風景。200或300mm以上的長焦普通愛好者就很少用到了。
景深 什么意思
景深鏡頭:就是對好焦的范圍。它能通過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對象,也可以拍出清晰的背景。在光學中,尤其是錄影或是攝影,景深是一個描述在空間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離范圍。
縱深鏡頭:運用不同的光位、光比、光效和其他處理方法,在光線造型下可以構成富有縱深感的視像,使用不同焦距的攝影物鏡,在不同光圈和物距下拍攝,能在畫面中構成不同的景深范圍。電影創(chuàng)作中,選取和加工外景,設計和搭置布景,都要為未來鏡頭畫面提供一定的縱深感。
其實縱深一般是指調(diào)節(jié)前后景的縱深清晰度,最終來影響景深效果。
什么是景深?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景深? 回答:從原理來講,在遠焦點和近焦點前后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個范圍之間就叫景深,也就是說在對焦點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圍的,而被攝體的前后縱深,控制了在感光元件上的影像的模糊度。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為了要凸顯被拍物,很多人會選擇小的景深。當然如果你要拍風景,我們就會建議選擇大的景深。相機的景深很重要嗎? 景深是不是就是要獲得被攝物的主體很清晰,而其他則模糊的效果嗎?單反相機的價格要比普通相機貴很多,如果我們通過后期制作來實現(xiàn)景深效果,那不是投資小了,效果一樣的嘛? 回答:景深是拍攝時的縱深清晰范圍,在大光圈時景深較短,目前銷售的單反相機基本都能做到較好的淺景深。另外景深的深淺主要是衡量鏡頭的技術標準,不是衡量攝影藝術的絕對標準,后期制作出來的照片,是無法獲得那種絕對自然的效果。景深計算公式 景深計算公式可以幫助你了解各種鏡頭焦距、各種光圈、各種攝距的景深范圍。這種計算公式又是針對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計算出的景深范圍更準確、更可靠,當然它比相機上的景深表與書本上的景深表麻煩得多。景深計算公式如下: H×D 景深近界限=————— H+D-F H×D 景深遠界限=————— H-D-F H=超焦點距離 D=聚焦距離(鏡頭前節(jié)點至被攝體距離) F =鏡頭焦距 超焦點距離的查閱或計算詳見第四節(jié)。讓我們舉例來說明這種公式的計算:50mm(0.05米)的鏡頭,f8的超焦點距離是6.25米(模糊圈標準為0.05mm),聚焦于4米時,f8的景深范圍就是: H×D 6.25×4 25 景深近界限=—————=————————=——=2.45(米) H+D-F 6.25+4-0.05 10.2 H×D 6.25×4 25 景深遠界限=—————=————————=——=11.36(米) H-D-F 6.25-4-0.05 2.2 由此或見這一實例的景深范圍是2.45-11.36米。改變景深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初學者對景深這個詞可能很陌生,可能也有不少人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但是如果你能理解景深的概念,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拍攝中,就能拍出更具獨創(chuàng)性的照片來。那我們來看看景深到底是什么吧。
簡單說來,景深就是對好焦的范圍。它能決定是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對象,還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拍攝花,昆蟲等的照片中,將背景拍得很模糊。但是在拍攝紀念照或集體照,風景等的照片一般會把背景拍攝得和拍攝對象一樣清晰。
調(diào)節(jié)景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光圈大小。把光圈弄大,景深會變淺,反之亦然。當然光圈變大,快門速度也相應變快,光圈便小,快門速度則變慢。這樣在同一個曝光強度下,我們可以得到景深不同的照片。
影響景深深度的不止是光圈一個因素。拍攝距離近,景深會變淺,拍攝距離遠,則相反,焦距長(長焦),景深會變淺,焦距短(廣角),則相反,所以使用廣角鏡頭進行拍攝時,很容易對整幅圖像對焦,而使用長焦鏡頭時,因為景深較淺,拍攝時需要注意。還有,以對好焦的點為基準,離它近的點比遠的點景深深。
利用景深這個概念拍攝的照片中最常見的有Pan focus和移焦照片。移焦是指將背景完全模糊化,從而將拍攝對象突出出來的拍攝方法,經(jīng)常使用大口徑鏡頭,并完全開放光圈來進行拍攝,或者使用長焦鏡頭。和移焦相反的拍攝方法叫做Pan focus,常用于強調(diào)遠近感的照片中。
雖然利用景深的拍攝技巧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如果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拍攝水平,很有必要進行一下練習。
景深擴展是什么意思
它有下面兩個含義:
1、 E-PSF就是轉向助力油。它是加注在助力轉向系統(tǒng)里面的一種介質(zhì)油,起到傳遞轉向力和緩沖的作用,可以使方向盤變的非常輕巧。
2、 在光學成像領域,它也可以表示工程點擴展函數(shù)(E-PSF)技術,可以用來實現(xiàn)高精度3D成像。集成了E-PSF技術的成像系統(tǒng)就可以通過改善景深和細節(jié)來執(zhí)行近距離元件檢測,從而可以對較小或微小物體進行成像和缺陷檢測,精度甚至可達亞微米級。
怎么增加景深
景深是由光圈大小形成的,不是設置而來的。 如果你非要說可以設置的話,那么就是調(diào)整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即F值越?。┚吧钤綔\,就是背景越虛化。反之背景越清晰 但基于S1500這樣的普通相機,即便是最大光圈F2.8,背景虛化能力也不是很強。建議樓主用微距模式或越微距模式。還可以用最大變焦+最大光圈來提升背景虛化能力。
景深加深是什么意思
組詞/深入、深處、深宮、深交、深烈、深樾、深幽、深夜、深永、深惟、深克、深眷、深究、深隱、深憲、深贍、深沈、深洞、深錮、深淪、深潭、深宏、深考、深粹、深渾、深恩、深計、深謀、深秋、深溥、深苛、深邈、深山、深暝、深挖、深房、深文、深杯、深酷、深刻、深薄、杳深、幽深、邃深、文深、通深、雄深、遙深、溫深、深刻
什么是景深?
這應該算是個經(jīng)典問題了吧先說景深景深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δ——容許彌散圓直徑f——鏡頭焦距F——鏡頭的拍攝
光圈值
L——對焦距離
ΔL1——前景深ΔL2——后景深ΔL——景深前景深ΔL1=FδL^2/(f^2+FδL) (1)后景深ΔL2=FδL^2/(f^2-FδL)?。?)景深ΔL=ΔL1+ΔL2=(2f^2FδL^2)/(f^4-F^2δ^2L^2)可以看出,除去焦距和拍攝距離外,影響景深的參數(shù)還有彌散圓直徑一般來說達到全幅高度1000對線的解像度就可以算是"清晰"了。這要求在底片上同樣應該達到1000對線。對于135底片,彌散圓直徑就應該小于24/1000 = 0.024毫米;對于APS-C底片應該小于15/1000 = 0.015毫米
下面來說焦距aps系統(tǒng)和全幅系統(tǒng)對比,經(jīng)常說等效焦距,那么說我買一個70-200MM的鏡頭放在aps上用,用等效系數(shù)一算(一般是1.6左右),我買了一個70*1.6-200*1.6的鏡頭啊,約等于110-320MM啊,那我不是賺大發(fā)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焦距可以理解為視角請看下圖以50mm來說,如果說全幅得到了這個鏡頭的所有成像(最外圈區(qū)域),在和被攝主體等距的情況下?lián)Q成aps-c系統(tǒng),你得到的成像就是aps-c那個區(qū)域,外面的圖像等于被剪掉了那么如何在aps-c得到50MM在全幅上拍下的全部圖像嗎?答案就是往后退,增大拍攝主體與相機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也就是1.6倍左右。也就是說什么等效焦距實際上是改變了成像的視角(也就是成像范圍)這時你的景深參數(shù):對焦距離,發(fā)生了變——所以景深也會變化所以會出現(xiàn)2種情況一、全幅 相機-------------攝距1米--------------主體aps-c 相機---------------------------攝距1.6米-----------------主體這種情況下,你在aps-c上得到了全幅拍下的全部圖像但這時由于攝距變化了,景深就會變化了二、全幅 相機-------------攝距1米--------------主體aps-c 相機-------------攝距1米--------------主體這種情況下,假設不考慮彌散圓的情況下,兩個系統(tǒng)下你得到的景深是基本一致的但aps-c損失了最外圈的畫面,而且考慮到兩個系統(tǒng)的彌散圓是不一致的,所以景深也不會完全一致完畢增加景深效果
1. 盡量使用三腳架
很多情況下,照片圖像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攝者在按動快門時產(chǎn)生“手振”或相機反光板抬升產(chǎn)生“機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腳架,無論快門速度設定到如何的“慢”,甚至長時間的曝光,即可防止圖像由于“抖動”而產(chǎn)生的圖像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腳架時,要盡可能地使用快門線,忽視這一點,仍有可能在手指接觸快門時產(chǎn)生的震動而影響清晰度。
2. 盡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門
在手持照相機拍照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高速快門來拍攝。沒有經(jīng)驗的拍攝者,快門速度設定在1/30s以下時,照片拍虛的概率較大。即使專業(yè)攝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證在低速快門拍攝時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門速度,會相應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概率。當然,在手持照相機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勢必開大光圈,因而會失去“大景深”,但為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放棄景深是不得已的辦法。
3. 盡可能使用“最佳光圈”
任何鏡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誤差,這些成像誤差將使鏡頭的成像質(zhì)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鏡頭球面的曲率不同,光線經(jīng)過透鏡中心和邊緣時因折射率不同而不能聚焦于同一焦點,從而導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將導致該鏡頭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會產(chǎn)生光的衍射,也會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問題,通常采用縮小光圈的辦法來提高成像的質(zhì)量。一般來說鏡頭的最佳光圈為該鏡頭最大光圈縮小2~3檔左右,拍攝者可對某個鏡頭的最佳光圈進行比較。
4. 盡可能采用手動對焦
目前大多數(shù)相機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別小的情況下,自動對焦往往會聚焦不準確,特別是在向主體近距離對焦,使用長焦距鏡頭,采用大光圈拍攝人像特寫的情況下,要特別小心。如果此時采用自動對焦,“靶子”非要對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寧可放棄自動對焦,而采用手動對焦。人們不希望照片上人物的耳朵或鼻子是清晰的,而傳神的眼睛是模糊的。
5. 盡量使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使用,很多人并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側光或側光時,遮光罩的作用并不明顯。但是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時,必須使用遮光罩,有時即便使用了遮光罩,陽光仍會直射到鏡頭上,造成畫面“沖光”,產(chǎn)生霧翳,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和清晰度。這時,應調(diào)整鏡頭角度,避開直射到鏡頭上的光線。此外,遮光罩還有助于防止鏡頭鏡面損傷,同時避免手指接觸到鏡面。
6. 合理利用景深
景深的大小是根據(jù)拍攝者拍攝的目的來決定。如果是拍攝風光攝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為讓照片上景物的清晰范圍從近至遠都表現(xiàn)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攝特寫,景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讓照片上主體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虛化(模糊),突出被攝主體。用小景深來表現(xiàn)風光題材,或用大景深去表現(xiàn)被攝體特寫,從攝影表現(xiàn)手法上來說適得其反。如何合理運用景深呢?請記住:采用小光圈、短焦距鏡頭、遠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大。采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近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小。采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拍攝方法也行,但效果沒有三種方法合起來使用作用更明顯。
7. 盡可能選用低值感光度
要獲得影像的高清晰度,讓照片看起來具有豐富的質(zhì)感,除選擇使用高像素的數(shù)碼照相機和大畫幅的傳統(tǒng)相機外,還有個簡便的辦法,即選擇低感光度拍攝。
傳統(tǒng)感光材料和數(shù)碼影像電子傳感元件有個特性:即ISO感光度設定得越低,膠片的顆粒度就越細(數(shù)碼圖像表現(xiàn)為噪點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對高。ISO感光度設定得越高,膠片的顆粒度就越大(數(shù)碼圖像表現(xiàn)為噪點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對較低。目前,膠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范圍可供選擇;數(shù)碼相機的ISO感光度,根椐廠家對低端、中端、高端相機的不同要求,設計在ISO50~3200不同的范圍。了解了傳統(tǒng)感光材料和數(shù)碼影像傳感元件的這一特性,在拍照的時候,將ISO感光度設定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8. 把握正確曝光(測光)的方式
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準確曝光,必須掌握正確測光的方式。
采用反射式平均測光時,有時,按測光數(shù)據(jù)將導致曝光不準確。舉個例子:你想表現(xiàn)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畫面中占多數(shù)),如用反射式測光,拍攝結果,白雪卻不是原本的白色,而是呈現(xiàn)為淺灰的色調(diào),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測光提供的“準確”數(shù)據(jù)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現(xiàn)“正確”的白色。相反,你想表現(xiàn)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畫面中占多數(shù)),結果,煤炭呈中灰色,這時,就要在測光的基礎上再減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攝人像(背景較亮)時,采用反射式平均測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當然,用具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或者用“點測光”功能的測光表去測被攝體的反射光(測人物臉部),曝光的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
采用入射式測光的原理是測光表直接測量被攝體上的光線照度。因此,無論被攝體是灰色、黑色或白色的物體,入射式測光所得到的結果,都能正確體現(xiàn)被攝體原有的影調(diào)和色彩(這比反射式平均測光有利)。但在入射式測光時要注意,測光表必須挪到被攝體的位置測光,同時,測光表上的乳白罩中心須對向攝影鏡頭。
9. 合理設置白平衡
照片偏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色溫偏差所致。呈“白色”的光線的色溫度為5500K。色溫度低于這個值,光線呈紅色,越低,越紅;反之,色溫度越高,光線越藍。在使用傳統(tǒng)相機時,對色溫的控制,是選擇“日光型”膠片或“燈光型”膠片或使用各種色溫濾色鏡的辦法來解決。
數(shù)碼相機可直接在菜單上控制色溫的白平衡。其原理是利用偏色光的“補光”去“中和”色光,達到白光的目的。相機的白平衡功能一般有三種:預設的白平衡(Preset); 自動白平衡(Auto);手動白平衡(Manual)。
如果光源色溫變化不大,又較明確,如陽光、陰天、白熾燈、熒光燈(分日光燈、暖色熒光燈、冷色熒光燈)等,那么,只要在“預設的白平衡”中去“對號入座”就行了。如果光源色溫變化很快,如忽晴忽暗的天氣,變化較快的舞臺燈光,使拍攝者無法適從,此時應運用“自動白平衡”。
如果光源為混合光或色溫值很高或很低,用“自動白平衡”也不能解決,此時,最佳的辦法就是采用“手動白平衡”。方法是將—張無光的白紙放在拍攝對象的現(xiàn)場光線下,將鏡頭對準白紙,撐滿畫面,按相機菜單中“手動白平衡”的說明操作,設定完成后即可拍攝。這個手動的白平衡,只有在此一種光源下有效,換了其他光源,需要按照上述方法重新設定白平衡。
有意思的是,利用白平衡的“補色”原理,可達到某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比如,在陽光下拍攝,要想偏藍,可用設置白平衡的“白熾燈”模式,要想偏紅,可用設置白平衡的“陰天”模式。如果要達到更多的色彩,可采用“手動白平衡”來自己設定,如用藍色的紙預設,畫面效果呈現(xiàn)黃色;如用青色的紙預設,畫面效果呈現(xiàn)紅色;等等,還有可以打開Photoshop制圖軟件,選擇或配制需要的“補色”(成千上萬種顏色),儲存于“手動白平衡”備用,有興趣者可一試。
10. 盡可能選用RAW圖像存儲格式
RAW是一種無損壓縮的文件存儲格式,它能在拍攝的一瞬間將各種有關參數(shù),包括相機、鏡頭、焦距、曝光組合等最原始的數(shù)據(jù)完整地記錄下來。
RAW格式與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儲存空間要比TIFF格式小。盡管TIFF格式是一種無損壓縮文件格式,且不必轉換文件格式便可直接打印照片,但TIFF格式占用的儲存空間較大。拍攝同樣質(zhì)量的照片,采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數(shù)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產(chǎn)商在相機上已不采用TIFF格式,看來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與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圖像質(zhì)量顯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顯)。由于JPEG格式是一種有損壓縮文件格式,而且壓縮后是無法恢復的。如果JPEG格式文件每改動一次,仍用JPEG格式儲存,又有損壓縮一次,導致圖像再次受損,因此,一個JPEG文件應在完成所有編輯后一次性保存。放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采用JPEG格式拍攝。但JPEG格式仍有優(yōu)點,文件小速度就快、張數(shù)多、兼容性強,可以通過網(wǎng)絡傳輸。
11. 用好閃光燈
盡量使用反射閃光法 反射式閃光就是把閃光燈朝天花板和墻壁或反光板等反射閃光。反射式閃光好處是,光線均勻、自然、陰影柔和。但采用時要注意:1. 在用手動閃光方式時,要注意“閃光燈指數(shù)攝距=光圈系數(shù)”公式中的“攝距”是指:閃光燈至反射物的距離加上反射物至被攝體距離之和。2. 應注意按照“入射角與反射角相等”的光學常識,掌握好閃光燈射向反光物的角度。3. 如房間太小,避免向天花板反射,不然會產(chǎn)生眼窩陰影和鼻影,可以射向墻壁或反光板。4. 反射物必須是白色的,不然會改變閃光燈的色溫,使被攝體偏色。
用漫射閃光法 就是直接在閃光燈上加乳白色柔光片和蒙上白色的手帕或紗布等,向被攝體閃光。這種閃光能產(chǎn)生柔和的光線效果。使用慢射閃光法,由于在閃光燈上蒙了織物,光線有所減弱,因此,需加大光圈系數(shù)或減小攝距的辦法來彌補閃光的損失。
用閃光燈拍攝帶有夜景人物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夜景拍攝靠閃光燈是不可能解決背景亮度的,如果加大閃光強度,人物的面部曝光就會過度,背景仍漆黑一片。使用三腳架的秘訣是在快門速度上,一般根據(jù)背景的亮度來決定,由于夜景的光線一般較暗,曝光“倒易律”失效,此刻快門時間設定在1s或者2s,感光密度相差不太大。在決定背景的曝光速度后,就可以讓人物站到指定位置拍攝,光圈系數(shù)可根據(jù)上述公式計算,如:閃光燈指數(shù)為32,人物攝離拍攝距離為4m,經(jīng)計算,光圈系數(shù)為F8,經(jīng)這樣的曝光組合,人物亮度合適,背景亮度也得到了表現(xiàn)。
在室外逆光下拍攝人像用閃光燈手動補光時,要根據(jù)拍攝距離來決定光圈值(或根據(jù)光圈系數(shù)來決定拍攝距離),光圈系數(shù)過大或過?。〝z距或遠或近),都會影響人像的正確曝光。
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要注意外接式閃光燈的涵蓋力問題。閃光燈的型號頗多,但都指定了各型號閃光燈使用的焦距范圍。比如一只標明24~105mm鏡頭焦距范圍內(nèi)使用的閃光燈,在使用24mm鏡頭時,表明閃光涵蓋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使用更廣角的鏡頭,這只閃光燈會出現(xiàn)涵蓋力不夠的問題,表現(xiàn)為,照片的中心部位感光正常,周邊或四角卻發(fā)黑,照片邊緣與中心感光不均。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用閃光燈自帶的廣角擴射片(有的閃光燈自帶);二是使用反射閃光法,可以較好地解決閃光燈對廣角鏡頭涵蓋力不夠的問題。
12. 充分利用電腦修飾照片缺陷
拍攝中—旦出現(xiàn)失誤,可利用電腦進行后期修補。在數(shù)碼掃描儀未出現(xiàn)前,照片的修飾和“改頭換面”都是在暗房中完成的,難度高、成功率低。在數(shù)碼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這個問題變得簡單易行。當今,無論是負片或反轉片還是數(shù)碼影像文件,都可以輸入電腦,通過圖片編輯軟件進行修飾或創(chuàng)意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