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鑄連工藝(連鑄工藝簡介)
連鑄工藝簡介
連鑄是就是連續(xù)鑄鋼的簡稱,是煉鋼后,將鋼水凝固成坯子的一道工序。簡單的說,采用這種工藝將鋼水凝固成的鑄坯就叫連鑄坯。
連鑄工藝簡介范文
冷裂紋產生的原因是:
(1)焊縫中的氫在結晶過程中要向熱影響區(qū)擴散、聚集。
(2)如果被焊材料的淬透性較大,則焊后冷卻下來時,在熱影響區(qū)形成馬氏體組織,其性脆而硬。
(3)焊接時的殘余應力。
這三個因素(氫、淬硬組織和應力)的綜合作用,就會導致冷裂紋的產生。氫在金屬里的擴散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冷裂紋產生的時間也不同。有的在焊后冷卻過程中產生,有的甚至放置一段時間后才產生,故又稱為延遲裂紋。
防止冷裂紋的措施有:
(l)焊前預熱和焊后緩冷。
(2)采用減少氫的工藝措施。
(3)合理選用焊接材料。
(4)采用適當?shù)墓に噮?shù)。
(5)選用合理的裝焊順序。
(6)進行焊后熱處理。
連鑄生產介紹
進行自動開澆技術在七機七流方坯連鑄機上的試驗,并對結晶器的液位和拉速的控制方式進行不同的組合.通過實踐,采取結晶器液位拋物線+拉速臺階爬坡的控制方式能較好解決自動開澆結晶器竄液位的問題,模擬人工開澆的自動開澆技術能滿足生產需要.
連鑄主要工藝參數(shù)
連鑄工藝要求鋼水出鋼溫度高,澆注溫度波動窄,這就使鋼水溫度控制難度增加。
因此,控制鋼水溫度的出發(fā)點,首先是盡可能減少鋼包過程溫降以降低出鋼溫度;其次盡可能穩(wěn)定煉鋼操作,提高出鋼溫度的命中率,避免高溫出鋼;
第三加強生產調度和鋼包周轉。 降低出鋼溫度可帶來一系列好處:
(1)減少爐襯浸蝕,提高轉爐爐齡;
(2)減少鐵氧化損失,縮短吹煉時間,提高生產率;
(3)減少對耐火材料的浸蝕,提高鋼質量;
(4)有利于穩(wěn)定冶煉工藝,便于轉爐與連鑄的配合
連鑄工藝簡介圖片
連鑄搭橋意思是:連續(xù)的鑄造凝固過程中,由于溫度起伏和液相穴內鋼液流動的影響,某一局部的柱狀晶可能比鄰近的柱狀晶優(yōu)先生長。
優(yōu)先生長的柱狀晶,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生長速度較快,另一方面沉降下來的結晶片可能落在它上面,于是這部分柱狀晶發(fā)展更快,產生穿晶,從而形成“搭橋”。
連鑄工藝最新技術
概括起來就是:改善連鑄坯內部結構,提高連鑄坯質量。細說如下:
1、打斷柱狀晶,獲得較多的中心等軸晶;
2、改善中心縮孔;
3、改善中心C、Mn等元素的偏析;
4、改善中心裂紋;
5、有利于夾雜物上浮,上浮后的夾雜物易被保護渣捕獲,從而改善連鑄坯的純凈度;
6、有利于氣體上浮,對氣孔有改善作用。
連鑄工藝流程簡介
煉鐵:鐵礦混料-上料-高爐煉鐵-出鐵-澆鑄(或熱送)
煉鋼:生鐵(或鐵水)+廢鋼-電爐-精煉爐-真空脫氣爐-連鑄
軋鋼:加熱爐-連軋機組-定尺-精整
連鑄工藝過程
生產出來的鋼水經過精煉爐精煉以后,需要將鋼水鑄造成不同類型、不同規(guī)格的鋼坯。連鑄工段就是將精煉后的鋼水連續(xù)鑄造成鋼坯的生產工序,主要設備包括回轉臺、中間包,結晶器、拉矯機等。
將裝有精煉好鋼水的鋼包運至回轉臺,回轉臺轉動到澆注位置后,將鋼水注入中間包,中間包再由水口將鋼水分配到各個結晶器中去。
結晶器是連鑄機的核心設備之一,它使鑄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結晶。拉矯機與結晶振動裝置共同作用,將結晶器內的鑄件拉出,經冷卻、電磁攪拌后,切割成一定長度的板坯。 連鑄自動化控制主要有連鑄機拉坯輥速度控制、結晶器振 動頻率的控制、定長切割控制等控制技術。
連鑄設備及工藝
連鑄的裂紋主要是鋼水的偏析,鑄機弧不對中 ,二冷區(qū)域的冷卻設備不對中,噴水不均勻導致鑄坯表面強冷從而出現(xiàn)裂紋
連鑄的工藝
不銹鋼鑄件鑄造工藝特點: 不銹鋼鑄件鑄造的機械性能比鑄鐵高,但其鑄造性能卻比鑄鐵差。
因為不銹鋼精密鑄造的熔點較高,鋼液易氧化、鋼水的流動性差、收縮大,其體收縮率為10~14%,線收縮為1.8~2.5%。
為防止鑄鋼件產生澆不足、冷隔、縮孔和縮松、裂紋及粘砂等缺陷,必須采取比鑄鐵復雜的工藝措施:
1、由于鋼液的流動性差,為防止鑄鋼件產生冷隔和澆不足,鑄鋼件的壁厚不能小于8mm;澆注系統(tǒng)的結構力求簡單、且截面尺寸比鑄鐵的大;采用干鑄型或熱鑄型;適當提高澆注溫度,一般為1520°~1600℃,因為澆注溫度高,鋼水的過熱度大、保持液態(tài)的時間長,流動性可得到改善。
但是澆溫過高,會引起晶粒粗大、熱裂、氣孔和粘砂等缺陷。
因此一般小型、薄壁及形狀復雜的鑄件,其澆注溫度約為鋼的熔點溫度+150℃;大型、厚壁鑄件的澆注溫度比其熔點高出100℃左右。
2、由于不銹鋼精密鑄造的收縮大大超過鑄鐵,為防止鑄件出現(xiàn)縮孔、縮松缺陷,在鑄造工藝上大都采用冒口和、冷鐵和補貼等措施,以實現(xiàn)順序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