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伊人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日本高清中文,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美女艺术照片,潘春春的大尺度裸乳,椎名真白高清图

首頁>百科信息>工藝品資料(工藝品的資料)

工藝品資料(工藝品的資料)

來源:m.cisanotes.com   時間:2022-10-20 07:44   點擊:616   編輯:niming   手機版

工藝品的資料

五條如下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chǎn)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發(fā)現(xiàn)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chǔ),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實物依據(jù)。

根據(jù)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xiàn)代人腦量為1400),據(jù)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并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jù)統(tǒng)計,68.2%死于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于1930年發(fā)掘出生活于2萬年前后的古人類化石,并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fā)現(xiàn)介于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chǎn)

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于366年,后經(jīng)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nèi)容豐富、規(guī)模宏大的石窟群?,F(xiàn)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唐宋木結(jié)構(gòu)建筑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shù)千塊,是一處由建筑、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shù)殿堂,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shù)明珠”。本世紀初又發(fā)現(xiàn)了藏經(jīng)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nèi)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jīng)、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nèi)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chǎn)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之后聯(lián)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guī)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lǐng)略到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4.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chǎn)

位于陜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qū)分陵園區(qū)和從葬區(qū)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nèi)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fā)現(xiàn)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zhàn)車百乘以及數(shù)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cè)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guān)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F(xiàn)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5.北京故宮 1987.12 文化遺產(chǎn)

又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區(qū)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zhí)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gòu)建筑群,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jié)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墻,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筑的精華。宮內(nèi)現(xiàn)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shù)品約100萬件。

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常見工藝品

中國的十大吉祥物

吉祥物的歷史悠遠,它可能是隨著人類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人們通過把自然界或想象中的動物植物物品神化,藝術(shù)化,賦予美好的寓意,創(chuàng)造了吉祥物。吉祥物表達了人們追求健康、幸福、長壽、喜慶、財富、成功、高尚的愿望。吉祥物文化是原始的,善良的,美好的,充滿創(chuàng)意的。

在世界各地各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吉祥物文化。而在這其中以中國的吉祥物文化最為豐富多彩,形象鮮明,寓意深廣。下面介紹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吉祥物,你了解它們嗎?

一、龍

龍為中國吉祥神獸之首,自古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有帝座的寓意。傳說龍生九子,分別為:長子囚牛好音樂;次子睚眥好殺;三子嘲風好險;四子霸下好負重;五子狴犴好訟;六子蚩吻好吞;七子饕餮好食;八子金猊好煙火;九子蒲牢好鳴。九龍即為九州,寓意皇權(quán)和天下,因此九龍象征尊貴之極。在清代皇帝龍袍一般繡九龍,但從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條龍,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稱號,所以五龍也吉,五龍更有“舞龍”之意。

二、鳳凰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鳥,是雌雄統(tǒng)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常用來像征祥瑞。古代用來象征皇后。十二生肖里雞的原型就是鳳凰。幾千年來,鳳凰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一直被視為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順天道、尚人文、致太平、向光明的象征。多比喻夫妻相親相愛或祝人婚姻美滿。

三、麒麟

麒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是吉祥神獸,外形奇特,生有龍頭、鹿角、馬蹄、牛尾、狼額,身上披五彩鱗甲。人們視麒麟為吉祥物,主太平、長壽。麒麟是祥瑞的象征,只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化中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傳說中凡麒麟踩過的地方,都會給那里的人們帶來好運,消災解難,驅(qū)除邪魔,故有“麒麟吉祥”。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常用來比喻杰出的人。

四、龜

龜背的紋理奇特神秘,中國人一直相信,龜隱藏著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為一種神秘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的動物。同時,更是因為龜壽命極長,所以成了長壽的象征,人們多用“龜齡”喻人之長壽或與“鶴齡”結(jié)合稱“龜齡鶴壽”和“龜鶴齊齡”。自古以來人們相信其能帶來祥瑞之氣,龜已成為先行先知的靈物,擺放玉龜可以化陰補陽,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陰陽平衡和天然磁場,能補運氣旺財位。

龜也與麒麟、龍、鳳并稱為"四靈",是中國人的四大吉祥物。

五、貔貅

貔貅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說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泄,而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銀珠寶,故有納食四方之財?shù)脑⒁?。貔貅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zhuǎn)禍為祥的吉瑞之獸。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財、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zhèn)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中國傳統(tǒng)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

六、鶴

鶴在中國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長壽、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與神仙聯(lián)系起來,與松樹一起寓意延年益壽。在中國歷史上鶴還有一品鳥之稱,被公認為一等的文禽,作為高官的象征。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nèi)涵。文官的官服,一品文官繡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于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

七、大象

象與"祥"諧音,是吉祥的象征。而大象的長鼻子吸水的行為,也被人們將之與吸財聯(lián)系起來。大象,在東方文明古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國人把大象視為吉祥、太平的象征,寓意吉祥或喜象。傳說五帝之一的舜是中國歷史上馴服野象耕田犁地的第一人,他死后陵墓前曾出現(xiàn)大象刨土、彩雀銜泥的瑞兆,這應該是“太平有象”的最早傳說。此后,人們運用諧音、象征等手法,把“太平有象”用圖畫、雕刻等形式表達出來,寓意天下太平、五谷豐登。

八、蟾

蟾與錢諧音,所以常見蟾口中銜銅錢,寓意富貴有錢。據(jù)傳說,蟾蜍本來是妖獸,修道人劉海周游四海,以降魔伏妖出名,經(jīng)常造福百姓,劉海自然不會放過妖獸蟾蜍,雙方激斗過程中蟾蜍一只腳被斷,只剩下三只腳,此后蟾蜍便臣服于劉海。蟾蜍有吐金銀財寶的絕活,臣服于劉海之后蟾蜍一直用絕活幫助劉海造福世人,二者相當出名,從此三腳蟾蜍便被人們當做招財進寶的吉祥寶貝。

九、蝙蝠

"蝠"與"福"諧音,寓意福到,所以蝙蝠的造型常常出現(xiàn)在各種器物上,被當做福氣的象征。五個福寓意五福臨門。和銅錢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與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東海。

十、魚

"魚"與"余"同音,隱喻富裕、有余。在傳統(tǒng)習俗將其視為吉祥物,來比喻富余、吉慶、幸運。表達了古代人們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金魚寓意金玉滿堂。鯉魚躍龍門寓意平步青云、飛黃騰達。

工藝品的資料怎么寫

1、藝術(shù)欣賞包括人們的感官接觸到藝術(shù)作品產(chǎn)生審美愉悅:是對藝術(shù)作品的“接受”——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再創(chuàng)造等綜合心理活動,是人們以藝術(shù)形象為對象的通過藝術(shù)作品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的審美活動,是人們通過藝術(shù)形象(意境)去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

2、藝術(shù)欣賞,又稱藝術(shù)鑒賞,作為一種審美再創(chuàng)造活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藝術(shù)品必須通過鑒賞主體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活動,才可以真正發(fā)揮它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

(2)鑒賞主體在藝術(shù)欣賞活動中,并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著審美再創(chuàng)造。

(3)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講,藝術(shù)鑒賞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樣,也是人類自身主體力量在審美活動中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實現(xiàn)。

3、藝術(shù)欣賞的特征:充滿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充滿情感與想象;充滿積極主動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充滿審美通感與個人審美的偏愛與差異。

4、藝術(shù)之所以包括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美術(shù)等許多不同的門類,正是為了滿足人們在藝術(shù)欣賞方面的多樣性要求。

工藝品的材料

生產(chǎn)樹脂工藝品,除了用硅膠模具還能用不飽和聚酯樹脂材料的模具。樹脂工藝品指既實用又具有藝術(shù)化的物品(如零星裝飾物)手工勞動制成的產(chǎn)品在原材料上依照樹脂品牌、含樹脂比例依照配比小型的樹脂工藝品一般的原材料是:固定樹脂,石粉或其他任何仿古原料,如仿大理石產(chǎn)品,可用樹脂品牌、大理石粉。

工藝品的資料有哪些

作為風箏之都,當然首推風箏了?。。?!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fā)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制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tǒng)手工藝珍品,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習俗。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現(xiàn)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口自濰坊。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國際風箏聯(lián)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定在了濰坊?,F(xiàn)在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xiāng)。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shù)形式一樣,產(chǎn)生于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托著人們的理想和愿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娛樂品。濰坊風箏形式多樣,大致可分為串式、桶式、硬翅、軟翅、板式、動態(tài)六大類 。

1、串式風箏串式風箏是制作工藝極為復雜、極具觀賞價值的中國傳統(tǒng)風箏。此類風箏是把數(shù)濰坊串式風箏— 龍頭蜈蚣只相同或不同的風箏用線串起來做成的,因此被稱為串式風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濰坊龍頭蜈蚣風箏。

2、板子風箏板子風箏,又叫“板式風箏”、“拍子風箏”,是一種運用廣泛、十分普遍的中國傳統(tǒng)風箏。此類風箏升力片邊緣都有骨架支撐,形成板狀的結(jié)構(gòu),因此被稱為板式風箏。板式風箏尤其適合進行工藝美術(shù)的創(chuàng)作,因而題材廣泛,從花鳥蟲魚到人物故事都可體現(xiàn),最典型的有八角形八卦板式風箏(如濰坊工美博物館所存的《八仙過海》),老濰縣的板式蟬風箏等。

3、軟翅風箏是我國最為常見,普及度最高的傳統(tǒng)風箏。此類風箏的升力片由一根主翅條和翅形的蒙面組成,因兩翼下部無硬性結(jié)構(gòu),”隨形剪就,而沒有' 骨' ”,被稱為軟翅風箏。軟翅風箏放飛時,風從兩翅蒙面的下方逸出,形成上升的力,故而有較好的起飛性能。

4、硬翅風箏又叫“元寶翅風箏”,是我國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傳統(tǒng)風箏。此類風箏式樣濰坊硬翅工筆人物風箏(麻姑獻壽)多變,骨架結(jié)構(gòu)因題材內(nèi)容多有不同,但兩側(cè)都設有獨特的升力片——由兩根向后彎曲的竹條、膀線和上覆蒙面紙組成,形成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的通風道(風兜),其形如翅,因而被稱為硬翅風箏。沙燕風箏和濰坊城派的工筆人物風箏是硬翅風箏中的翹楚。

5、立體風箏立體風箏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風箏,也叫筒子類風箏、桶形風箏,骨架通常為折疊結(jié)構(gòu),外面覆上蒙面,具有較為明顯的一個或多個形似圓柱體或長方體的立體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的濰坊城派立體風箏多以宮燈、花瓶為題材,采用工筆畫的手法繪出蒙面,十分精致。

6、動態(tài)風箏廣義上,能通過“風葉輪”、風箏骨架的受力變化,借助風力“動”起來的風箏,都可以稱之為“動態(tài)風箏”。老濰縣的城派風箏藝人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風箏碰”,將“動態(tài)風箏”的設計融入到其他類別的風箏當中,對“動態(tài)”風箏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且據(jù)我了解在當?shù)刭徺I風箏作為工藝品進行購買和紀念品進行購買價格都很實惠10-100左右都可以買到制作精良的風箏。作為上次對風箏的介紹,很多人私信問我在哪進行購買可以不被欺騙在這里特意為大家走訪了很多當?shù)氐牡赀M行介紹。NO.1 位于濰坊市健康街與四平路交叉路口西側(cè)路南的世界風箏都李乃湘收藏館,是我市首個私人風箏紀念品收藏館。重點是免費對游客開放,就算不想購買。來到風箏之都怎么可以不看看聞名世界的風箏呢,這里也可以作為濰坊之旅胡打卡地!!NO.2濰坊的風箏博物館,質(zhì)量有保證,價格稍高。濰坊市奎文區(qū)行政街66號,乘坐2路、20路、16路公交車均可以到達此館。里面有民間藝人現(xiàn)場制作(現(xiàn)場風箏制作、年畫印制、剪紙),全面展示濰坊本土民間工藝藝術(shù)的魅力。還為游客準備了風箏的扎制材料和工具,使游客能親身體驗扎制風箏的樂趣,可以拿著親手制作的風箏到新建的“世界風箏都紀念廣場”去放飛,在這里,會勾起您對美好童年的回憶。NO.3楊家埠附近也都有風箏賣! 并且從聲譽來說:楊家埠的風箏比較出名!和十笏園相比多了一些人情味,買時要講價,一個小盒的風箏也就是1塊多錢,大的沙燕風箏5元一個,要是講價講不下來就去別家,總能找到合適的。對于愛侃價的人來說,可以來這里大顯身手,或許可以滿載而歸哦。NO.4十芴園那條街買吧!都是開了很多年的老店,看過《奮斗》吧?其中一集陸濤向南在濰坊買的風箏也是在那邊買的~~ 去十芴園從火車站坐56路公交車到世紀泰華,下車去馬路對面坐環(huán)16到老市府下,也就是兩三站。 (具體你問司機去十芴園哪站下)因為那個地方不太好找,在個巷子里,下車后打聽下就可以了,一點都不遠。濰坊的風箏代表是蝴蝶~,送給小孩子應該買那種放飛風箏,樣子新穎的;送給老人也可以買那種放飛的,但帶有一定收藏價值的比較好,也可以買那種小小的風箏工藝品,裝小盒里的觀賞品。 風箏也不會太貴,具體價格根據(jù)大小和工藝是不一樣。便宜的放飛風箏講講價幾十元買下來應該是可以的 。那種拳頭大小的工藝風箏我買的才十幾元一個,做工還很細,那條街上的店家基本都很實在,不會存在欺騙外地人的行為。暫時就這么多了,如果實在覺得價格達不到自己的滿意的話可以在微信搜 風行風箏 里面有風箏的介紹和購買方式,還經(jīng)常進行抽獎活動,大家或許可以成為幸運的小錦鯉喲

工藝品內(nèi)容

1.中國國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chǔ);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中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造型藝術(shù)之一。在世界美術(shù)領(lǐng)域中自成體系。

2.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shù),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于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fā)著藝術(shù)的魅力。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chuàng)的表現(xiàn)藝術(sh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3.篆刻印章

篆刻印章起源于殷商時代,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的結(jié)合,是用來制作印章的藝術(shù),是漢字特有的藝術(shù)形式。篆刻可分為周璽印、秦漢官印等多種。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

4.中國結(jié)

中國結(jié)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cè)面。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jié),后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jié)為裝飾,而戰(zhàn)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jié)的圖案,延續(xù)至清朝中國結(jié)才真正成為了盛傳于民間的藝術(shù)。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nèi)、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致,可以代表中國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tǒng)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jié)。

中國結(jié)中,有:雙錢結(jié)、紐扣結(jié)、琵琶結(jié)、團錦結(jié)、十字結(jié)、吉祥結(jié)、萬字結(jié)、盤長結(jié)、藻井結(jié)、雙聯(lián)結(jié)、錦囊結(jié)等多種結(jié)式。

5.京戲臉譜

臉譜,是漢族傳統(tǒng)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shù)。臉譜對于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吧?、“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6.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shù)亓餍械那{(diào)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jù)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zhàn)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用牛皮、驢、馬、騾皮,經(jīng)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涂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

7.武術(shù)

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是以中國為地域范圍、具有中國特色的,從始延衍流傳、如絲充滿、人人皆有的、以制止侵襲、停止戰(zhàn)斗為導向的技術(shù)應用,是一門包含武術(shù)與武德的傳統(tǒng)學系,是帶領(lǐng)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guī)律的傳統(tǒng)教化方式。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shù),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chǔ)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zhì),防衛(wèi)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傳統(tǒng)教育在于言傳、身敎。文在言傳,武在身敎。身體力行是敎、身正法明是敎、以身作則是敎、上行下效(敩)是敎。武化,是身體力行的敎化過程。

8.秦磚漢瓦

所謂“秦磚漢瓦”是說明這一時期建筑裝飾的輝煌,漢代瓦當以動物裝飾最為優(yōu)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馬也是品種繁多;秦代瓦當以蓮紋、葵紋、云紋最多;秦宮遺址出土的巨型瓦當飾以動物變形圖案,與銅器、玉器風格相近。被稱為“四神瓦當”。

9.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nèi)。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后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zhàn)車、戰(zhàn)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fā)現(xiàn);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已有200多位國家領(lǐng)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10.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chuàng)作的傳奇劇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fā)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xiàn)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quán)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xiàn)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歷史真實的歷史劇,重大事件均屬真實,只在一些細節(jié)上作了藝術(shù)加工。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是此劇的一大特色。該劇作問世三百余年來長盛不衰,已經(jīng)被改編成黃梅戲、京劇、話劇多個劇種,頻頻上演。

11.景泰藍

掐絲琺瑯,又名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藝美術(shù)世界里一顆璀 璨的明珠。景泰藍以其悠久的歷史、典雅優(yōu)美的造型、鮮艷奪目的色彩、華麗多姿的圖案、繁多的品種造型讓人贊嘆她那無可比擬的藝術(shù)魅力和光彩奪目的藝術(shù)形象

12.玉雕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石經(jīng)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商周時期 ,制玉成為一種專業(yè),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玉石歷來被人們當作珍寶,在中國古代,玉被當作美好品物的標志和君子風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種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工藝師在制作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jīng)過精心設計、反復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藝品。2008年其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著不同的造型與特色。

13.中國漆器

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shù)方面的重要發(fā)明。它一般髹朱飾黑,或髹黑飾朱,以優(yōu)美的圖案在器物表面構(gòu)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從新石器時代起,中國人就認識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歷經(jīng)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fā)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

14.紅燈籠(宮燈紗燈)

每逢重大節(jié)日、良辰喜慶之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全國許多城鎮(zhèn)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 然而,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國際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燈籠”有了認同感,他們把它看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而給予尊重。

15.木版水印

中國畫種之一。指在木板上的繪畫,這種木板畫的木板可以類當墻壁,故又可歸于壁畫中。另有一種“木簡畫”,是繪于木簡上的,也可以屬木板畫。如近代在甘肅額濟納河流域,古時稱“居延”地發(fā)現(xiàn)大量的木板畫,如一木板上用墨繪的一人執(zhí)鞭趕馬圖,另一幅寫意《白虎圖》。從這二幅圖可以看出木板畫線條較簡勁,筆致粗放較生動。

16.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xiàn)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fā)展的關(guān)鍵形態(tài),被稱為“最早的漢字”?,F(xiàn)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17.鐘鼎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18.漢代竹簡

竹簡,戰(zhàn)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竹簡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lián)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

19.茶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于上古,有的認為起于周,起于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jīng)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說法。

可以找到證據(jù)顯示,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chuàng)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20.中藥

中藥即中醫(yī)用藥,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特有藥物。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總結(jié)了16世紀以前的藥物經(jīng)驗,對后世藥物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21.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

文房四寶,中國漢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典出:“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文房四寶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xiàn)安徽歙縣)、宣紙(現(xiàn)安徽省涇縣)、洮硯(現(xiàn)甘肅省卓尼縣)、端硯(現(xiàn)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歙硯(現(xiàn)安徽歙縣)。

22.豎排線裝書

線裝,也稱古線裝。有人認為,漢代已有線裝書在書市出售。其實,漢代有書市,但沒有線裝書。 我國古代的紙本書,經(jīng)歷了卷軸和冊頁兩個階段。卷軸由卷、軸、縹、帶組裝成。漢、唐代只有這種卷軸形式的書。今天我們看到掛在墻上的軸畫、書法,仍是卷軸裝的遺風。晚唐以后,卷軸書向冊頁書過渡,其裝訂方法又有多種多樣的演變,大體經(jīng)歷了輕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現(xiàn)了線裝本的冊頁書。其中不少古舊線裝書,可視之為文物,非常珍貴。

23.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shù)。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xù)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jīng)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4.風箏

25.佛

佛教發(fā)源於印度,其後能在中國弘傳生根,便是透過經(jīng)典的翻譯。從東漢末年到唐代中葉,譯經(jīng)事業(yè)由初創(chuàng)到隆盛,歷八百年之久。宋元以降,雖有譯經(jīng),卻只有補馀或重譯而已。中國佛教譯經(jīng)事業(yè)的歷時久遠,可說是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業(yè),而所譯經(jīng)論卷帙的龐復,誠為世界文化的瑰寶。

26.道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jù),承襲戰(zhàn)國以來的神仙方術(shù)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xiàn)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chuàng)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xiàn)。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xiàn)有住觀道士3萬余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xiàn)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余座。

27.儒

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唯一從未中斷、延續(xù)至今的一種文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廣大的儒教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孔子早已是屬于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孔子,孔子的思想是屬于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28.陰陽

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道家哲學。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guī)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fā)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

工藝品圖片

特種工藝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一個類型,屬于比較特殊的工藝品。

狹義的定義:改變零件內(nèi)在物理、化學或冶金特性的工藝,或通過非傳統(tǒng)加工的方法去除零件材料或增加零件尺寸,且不通過破壞性檢查無法評定其內(nèi)在特性的工藝,是必須保持過程控制的工藝。

廣義的定義:

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一個類型,屬于比較特殊的工藝品中,其特殊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所用的物質(zhì)材料比較貴重或是比較特殊;二是以陳設欣賞為主要目的,精工細致,精雕細琢,加工難度比較大,或工藝制作比較繁復,因而價值都比較貴重。

特種工藝的種類比較多,主要,有玉石雕刻、象牙雕刻、黃楊木雕、雕漆、金銀飾物、金漆鑲嵌、景泰藍、畫琺瑯等。特種工藝制作的技藝性強,,一件作品的制作長是經(jīng)年累月,精益求精的。特種工藝技術(shù)的掌握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技藝特點具有明顯的繼承性。

工藝品百度百科

水墨蘭亭書畫苑由書法教育工作者賈強創(chuàng)辦。

水墨蘭亭書畫苑以“書畫會友、筆墨抒懷”為宗旨,以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為己任,主要開展書畫研究、書畫教育、雅集交流、書畫藝術(shù)品收藏與銷售等活動。是書畫名家及書畫愛好者交流學習得一個互動平臺!

工藝品的資料怎么做

《景泰藍的制作》

葉圣陶

一天下午,我們?nèi)⒂^北京市手工業(yè)公司實驗工廠。粗略地看了景泰藍的制作過程。景泰藍是多數(shù)人喜愛的手工藝品,現(xiàn)在把它的制作過程說一下。

景泰藍拿紅銅做胎,為的紅銅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預先設計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個圓盤子是一張紅銅片打成的,把紅銅片放在鐵砧上盡打盡打,盤底就洼了下去。一個比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幾截,大概瓶口,瓶頸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來都是一張紅銅片。把紅銅片圈起來,兩邊重疊,用鐵椎盡打,兩邊就接合起來了。要圓筒的哪一部分擴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設計的意圖為止。于是讓三截接合起來,成為整個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盤子的形狀,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寬邊,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長方形的東西,像果盒、煙卷盒之類,盒身和蓋子都用一張紅銅片折成,只要把該接合的轉(zhuǎn)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細說了。

制胎的工作其實就是銅器作的工作,各處城市大都有這種銅器作,重慶還有一條街叫打銅街。不過銅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藍的作場里,這只是個開頭,還有好多繁復的工作在后頭呢。

第二步工作叫掐絲,就是拿扁銅絲(橫斷面是長方形的)粘在銅胎表面上。這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作。掐絲工人心里有譜,不用在銅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圖畫。譬如粘一棵柳樹吧,干和枝的每條線條該多長,該怎么彎曲,他們能把銅絲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鉗子夾著,在極稠的白芨漿里蘸,粘到銅胎上去。柳樹的每個枝子上長著好些葉子,每片葉子兩筆,像一個左括號和一個右括號,那太細小了,可是他們也要細磨細琢地粘上去。他們簡直是在刺繡,不過是繡在銅胎上而不是繡在緞子上,用的是銅絲而不是絲線、絨線。

他們能自由地在銅胎上粘成山水、花鳥、人物種種圖畫,當然也能按照美術(shù)家的設計圖樣工作。反正他們對于銅絲好像畫家對于筆下的線條,可以隨意驅(qū)遣,到處合適。美術(shù)家和掐絲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藍器物推陳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愛好。

粘在銅胎上的圖畫全是線條畫,而且一般是繁筆,沒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數(shù)幾筆的。這里頭有道理可說。景泰藍要涂上色料,銅絲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條上的每片葉子由兩條銅絲構(gòu)成,綠色料就可以填在兩條銅絲中間,不至于溢出來。其次,景泰藍內(nèi)里是銅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積占得寬,燒過以后冷卻的時候就會裂。還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經(jīng)過幾道打磨的手續(xù),打磨的時候著力重,容易使色料剝落。現(xiàn)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就是把表面分成無數(shù)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比較細微,又比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剝落。通常談文藝有一句話,叫內(nèi)容決定形式。咱們在這兒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藍掐絲的形式。咱們看見有些景泰藍上面的圖案畫,在圖案畫以外,或是紅地,或是藍地,只要占的面積相當寬,那里就嵌幾條曲成圖案形的銅絲。為什么一色中間還要嵌銅絲呢?無非使較寬的表面分成小塊罷了。

粘滿了銅絲的銅胎是一件值得驚奇的東西。且不說自在畫怎么生動美妙,圖案畫怎么工整細致,單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銅絲沒有一條不是專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還得費盡心思把它曲成最適當?shù)墓P畫,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個二尺半高的花瓶,掐絲就要花四五十個工。咱們的手工藝品往往費大工夫,刺繡,刻絲,象牙雕刻,全都在細密上顯能耐。掐絲跟這些工作比起來,可以說不相上下,半斤八兩。

剛才說銅絲是蘸了白芨漿粘在銅胎上的,白芨漿雖然稠,卻經(jīng)不住燒,用火一燒就成了灰,銅絲就全都落下來了,所以還得焊。現(xiàn)在沾滿了銅絲的銅胎上噴水,然后拿銀粉、銅粉、硼砂三種東西拌和,均勻地篩在上邊,放到火里一燒,白芨成了灰,銅絲就牢牢地焊在銅胎上了。

隨后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洗過以后,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臟東西得去掉了,涂上的色料才可以緊貼著紅銅,制成品才可以結(jié)實。

于是輪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們管這個工作叫點藍。圖上的色料有好些種,不只是一種藍色料,為什么單叫做點藍呢?原來這種制作方法開頭的時候多用藍色料,當時叫點藍,就此叫開了(我們蘇州管銀器上涂色料叫發(fā)藍,大概是同樣的理由)。這種制品從明朝景泰年間十五世紀中葉開始流行,因而總名叫景泰藍。

用的色料就是制顏色玻璃的原料,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類。我們在作場里看見的是一塊塊不整齊的硬片,從山東博山運來的。這里頭基本質(zhì)料是硼砂、硝石和堿,因所含的金屬礦質(zhì)不同,顏色也就各異,大概含鐵的作褐色,含鈾的作黃色,含鉻的作綠色,含鋅的作白色,含銅的作藍色,含金含硒的作紅色……

他們把那些硬片放在鐵臼里搗碎研細,篩成細末應用。細末里頭不免攙和著鐵臼上磨下來的鐵屑,他們利用吸鐵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凈,就會影響制成品的光彩??磥硌心ド系姆椒ǖ弥v求改良。

各種色料的細末都盛在碟子里,和著水,像畫家的畫桌上一樣,五顏六色的碟子一大堆。點藍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著色料,填到銅絲界成的各種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極了的緣故,不用看什么圖樣,自然知道哪個格子里該填哪種色料。濕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銅絲高一些。整個表面填滿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燒。一燒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來紅色的地方還是填紅色料,原來綠色的地方還是填綠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燒過以后,色料才跟銅絲差不多高低。

現(xiàn)在該說燒的工作了。涂色料的工作既然叫點藍,不用說,燒的工作當然叫燒藍。一個燒得挺旺的爐子,燃料用煤,爐膛比較深,周圍不至于碰著等著燒的銅胎。燒藍工人把涂好色料的銅胎放在鐵架子上,拿著鐵架子的彎柄,小心地把它送到爐膛里去。只要幾分鐘工夫,提起鐵架子來,就看見銅胎全體通紅,紅得發(fā)亮,像燒得正旺的煤??墒遣淮蠊し蚣t亮就退了,涂上的色料漸漸顯出它的本色,紅是紅綠是綠的。

涂了三回燒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先用金剛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所謂平整,一是銅絲跟涂上的色料一樣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許有一點兒高高洼洼。磨過以后又燒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潤。椴木木質(zhì)勻凈,用它的炭來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絲毫紋路,越磨越顯得鮮明光滑。旁的木炭都不成。

椴木炭磨過,看來晶瑩燦爛,沒有一點兒缺憾,成一件精制品了,可是全部工作還沒完,還得鍍金。金鍍在全部銅絲上,方法用電鍍。鍍了金,銅絲就不會生銹了。

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轉(zhuǎn)輪上,轉(zhuǎn)輪由馬達帶隊的皮帶轉(zhuǎn)動,算是借一點兒機械力??墒悄弥核哪咎?、磨刀石挨著轉(zhuǎn)動的成品,跟它摩擦,還得靠打磨工人的兩只手。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轉(zhuǎn)輪上打磨,因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著。那非純用手工打磨不可。

1955年3月22日作

感覺不錯,贊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
評論
    共 0 條評論
本站所發(fā)布的全部內(nèi)容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搬運,僅限于小范圍內(nèi)傳播學習和文獻參考,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nèi)刪除!
如果有侵權(quán)之處請第—時間聯(lián)系我們刪除。敬請諒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備2021006107號-532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