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棕櫚樹
棕櫚,是棕櫚科棕櫚屬植物。喬木狀,高3至10米或更高,樹干圓柱形,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wǎng)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脫落,裸露樹干直徑10至15厘米甚至更粗。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至50片具皺折的線狀劍形,寬約2.5至4厘米,長60至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至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cè)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ㄐ虼謮眩啻畏种?,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至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至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至3朵密集著生于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棱;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藥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至90厘米,花序梗長約40厘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著,具4至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2至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至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著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至12毫米,高7至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yōu)榈{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cè)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zhì),胚側(cè)生?;ㄆ?月,果期12月。通常僅見栽培于四旁,罕見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垂直分布在海拔300至1500米,西南地區(qū)可達2700米。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溫差。棕櫚是國內(nèi)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寒性極強,稍耐陰。適生于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堿,也耐一定的干旱與水濕。抗大氣污染能力強。易風倒,生長慢。
喬木狀,高3至10米或更高,樹干圓柱形,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wǎng)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脫落,裸露樹干直徑10至15厘米甚至更粗。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至50片具皺折的線狀劍形,寬約2.5至4厘米,長60至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至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cè)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至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至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至3朵密集著生于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棱;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藥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至90厘米,花序梗長約40厘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著,具4至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2至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至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著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至12毫米,高7至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yōu)榈{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cè)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zhì),胚側(cè)生?;ㄆ?月,果期12月。通常僅見栽培于四旁,罕見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垂直分布在海拔300至1500米,西南地區(qū)可達2700米。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溫差。棕櫚是國內(nèi)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寒性極強,稍耐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