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農業(yè)發(fā)展的地理基礎
一、關中平原農業(yè)發(fā)展的地理基礎
1.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2. 灌溉條件好
3.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二、關中是哪里?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陜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陜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陜西的工、農業(yè)發(fā)達,人口密集地區(qū),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關中之名,始于戰(zhàn)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后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陜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自西周起,先后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fā)掘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關中地區(qū)。經考古發(fā)掘證實,關中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fā)源地之一。 這里有數(shù)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斗雞臺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yè)發(fā)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筑、織布、制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chuàng)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關中平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也是整個亞洲最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三、黃河流域有一個著名的灌溉農業(yè)區(qū),有“塞上江南”之美譽。這個農業(yè)區(qū)位于( )A.長江中下游平原B.華
選C
塞上江南,初名塞北江南,最早指今寧夏北部黃河河東灌區(qū),即今寧夏吳忠市一帶黃河灌區(qū)。今泛指寧夏黃河平原,包括寧夏北部銀川市,吳忠市,石嘴山市和中衛(wèi)市一帶,自古修建秦、漢等渠,利用黃河水灌溉,農牧業(yè)發(fā)達,湖泊眾多,濕地連片,風景優(yōu)美,勝似江南。
容易混淆的是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在陜西省中部。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南接秦嶺,北到陜北高原,平均海拔約500米,東西長300 公里,西窄東寬,成三角形,西窄東寬,渭河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斷層陷落區(qū),后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
人們把這種平原叫沖積平原。這平原有八百里長。寬的地方有三百里寬,窄的地方有一百多里寬。南邊的高山叫秦嶺,北邊的高原叫陜北高原,它們將這塊平原夾定。人們將這座平原以這條河流來命名,叫渭河平原。而在歷史上,好事者又叫它關中平原。為什么叫它關中,原來它的東西南北,被四座雄關圍定。東邊的那座關,叫函谷關,就是一個叫老子的寫《道德經》的人,騎青牛飄然而過的那個關。西邊的就是我們的大散關。大散關是它的名字,鐵馬金戈是過去年代的文化人,給這個氣象森森的關隘,加上的一句張揚的詞兒。南邊的那個關叫武關,北邊的這個關則叫蕭關。蕭關在平涼境內。據(jù)說,匈奴大單于冒頓至蕭關,屬下問:匈奴人的疆界在哪里?冒頓馬鞭一指:匈奴人的牛羊在哪里吃草,哪里就是匈奴人的疆界! 如是四座雄關,將這塊棗核狀的平原圍定,將這平原上的一代一代的人物圍定,將平原上的那座千古帝王之都圍定。
四、關于云、農業(yè)的諺語~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月色朦朧,不是起雨就是起風。
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
白米飯好吃,五谷田難種。
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大落大滿,小落小滿
小滿高粱芒種谷,立夏種上玉蜀黍
小滿晴,麥穗重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
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揚花春打六九頭 備耕早動手 頂凌壓麥田 生產爭上游 雨水修渠道 抽水把麥澆 種好早春田 增收才可靠...全苗保豐收 立夏種油料 同時插水稻 查補定春苗 麥田把水澆 小滿防蟲患 農藥備齊全 田間管理好 棉花奪高產
寒時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
氣象諺語
本鄉(xiāng)人民自古以來即以農為本,在長期的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發(fā)展和產生了許多有關農業(yè)的氣象諺語,舉例如下: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大霧不過三,過三半月干。老龍瘢、不過三。上鉤風下鉤雨。東北風、下雨的老祖宗。月亮生毛,大雨滔滔。日暈主風、月暈主雨。缸穿裙、鹽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見。立夏立不住,刮到麥不熟。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風大雨就來到。
旱刮東風不下雨,澇刮東風不開天。
久旱大霧有雨見,久陰大霧轉晴天。
久旱東風不下雨,久雨東風不晴天。
不怕初一下大雨,就怕初二瞎陰天。
不怕十五下大雨,就怕十六沒好天。
三月南風不過三,四月南風只一天。
五月南風當日雨,六月南風透地干。
八月初一霧冬旱,秋霧多了雪不斷。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八月十五下一陣,干到來年五月盡。
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
單見刮風雙見雨,當日只雨三五天。
水缸穿裙山戴帽,灶灰結圬雨來到。
初雷響聲偏西南,秋季雨多雨連天。
立秋前后降雨點,白露期間地不干。
霜降見霜清明止,春節(jié)降雨春天旱。
螞蟻搬家蛇過道,不久大雨就來到。
晴蜓趕會攔路蚊,風雨不久就來臨。
鹽缸返潮老磚濕,一至二天就有雨。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早晨霧露仰滿天,熱煞騾子曬煞獾。
東醬霧露西醬雨,(本鄉(xiāng)農民稱虹謂醬)
日落烏云接,明天把工歇。早晨饅頭云,下午雷雨淋。旱怕南云漲,澇怕北云生。天上黃橙橙,無雨也起負。三月霧蒙蒙,必然起狂風。南閃大門開,北閃有雨來。日出紅如血,竿后大雨落。日落西北晴。雨后起東風,未來雨更兇。急雷雨易停,悶雷天難開。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人黃有病,天黃有雨。朝看東南,夜看西北。雷轟天邊,大雨漣漣。春冷秋熱,必有雨節(jié)。
第五節(jié)農業(yè)諺語
本鄉(xiāng)人民勇敢勤勞,天資聰穎,在長期的農業(yè)勞動中不斷創(chuàng)造大量的氣象諺語,同時產生大量的農業(yè)諺語,有力的推動了農業(yè)生產,這些諺語是本鄉(xiāng)人在農業(yè)勞動中不懂創(chuàng)造大量的氣象諺語,同時產生大量的農業(yè)語,有力的推動了農業(yè)生產,這些語是本鄉(xiāng)人民的精神財富,它激發(fā)著人民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物質財富,它將更加發(fā)揚光大,其具體的通俗語如下:
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頓。苗兒出得齊,豐收不用提。冬耕深一寸,強似多上糞。種地不使糞,盡是瞎胡混。有錢買種,無錢買苗。口糧不佳,多栽地瓜。人糊弄地,地糊弄人。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春干干不死,秋干一刀刮。過了芒種,不能強種。春爭日夏爭時。處署三日沒青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