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樹用什么肥(山茶油的樹)
1. 山茶油的樹
一、中科大果油茶
,中科大果油茶為目前國內外最好油茶品種之一。該品種適應性強,凡油茶產區(qū)均可種植,能耐-10℃嚴寒和40℃酷暑,極少病蟲害,抗旱耐寒貧瘠。嫁接苗3年開花,4年結果,6至7年豐產,實生苗比嫁接苗遲開花1至2年。畝產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該有茶一般畝產高檔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產7倍以上。
二、大果紅花油茶
人工栽培嫁接苗、扦插苗2年開花,3-4年結果,5-6年豐產;實生苗5年開花,7-8年豐產,生長期100-200年。大果紅花油茶單果重0.5kg以上,株產果50-150kg,最高株產350kg,每50千克生果可產茶油2千克。茶仁出油率40%-62%,比普通油茶高2-3倍。
三、湘林油茶系列品種——湘林69
經專家現場測產審定以鐵的事實證明畝產茶油75.5-85公斤,是國家級、省級審定的國內畝產茶油最高的油茶品種之一,嫁接苗栽后3年即掛果,嫁接后第四年平均畝產茶油75.5-85公斤。
四、浙林17號
浙林17號品種特性早熟種,大小年明顯。嫁接苗定植后6-9年連續(xù)4年測定,年均畝產量40.25公斤,鮮果出籽率50.45,種仁含油率49.36。果油率5.54。
五、大果寒露2號
大果寒露2號品種特性為大果早花型,高產、穩(wěn)產,盛果期平均株產量11.4公斤,6年生試驗林畝產油量44.6公斤,比對照增產77.5;盛花期10月下旬,成熟期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7.2克,鮮果出籽率44.5,干果出籽率25.16,出仁率61.82,種仁含油率48.6。
六、亞林1號
亞林1號的品種特性為樹冠張開,分枝力強,果實64個/公斤,盛果期10月,四年平均畝產油35公斤,鮮果出籽率45.98,種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8.63,可作為食用油或化妝品原料。
2. 山茶油樹苗
1、選擇林地
茶油性喜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的環(huán)境以及酸性的土壤,種植時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林地,并要求有25度的坡度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然后在其中建園,翻整土地,清除雜物。
2、品種適宜
種植茶油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土壤條件等,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優(yōu)良品種,而且在栽種時還要多系配合,做好5-10個以上的無性系配置造林,要求苗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高15-30厘米左右。
3、合理栽植
茶油最為合適的栽植時間為春季2-3月份,此時溫度和濕度有利于植株的發(fā)育,栽種前先在林間挖出種植穴,深度要達到30厘米以上,以促進根系的擴展,然后扶正填土,埋住其根莖部位,最后踏實澆水。
4、林間管理
茶油生長期間,要注意做好病蟲害的管理防控工作,入冬前為植株噴施50%的多菌靈藥劑,以消滅越冬蟲卵,夏季用50%退菌特均勻噴霧,降低炭疽病、軟腐病、根腐病等病害的感染風險。
3. 山茶油的樹叫什么名字
可以。南方冬天不會上凍,選擇連續(xù)雨天或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樹。冬季也是油茶樹花芽分化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油茶樹現在都開花的現象。只要不是特別干冷的時候,就可以移栽,盡量在氣溫不低于14℃的時候移栽的成活率會更高。茶油樹喜溫暖、陽光,對土壤條件要求并不苛刻,但是對溫度有要求,所以只能種在南方。
4. 山茶油的樹是怎樣的
分布油茶分布區(qū)的北界在淮河-秦嶺一線;南界大致在北回歸線附近;東界為東南海岸和臺灣;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東緣。垂直分布在東部地區(qū)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區(qū)可達海拔2000米。習性油茶喜溫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氣溫16~18℃,花期平均氣溫為12~13℃。突然的低溫或晚霜會造成落花、落果。
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否則只長枝葉,結果少,含油率低。
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連續(xù)降雨,影響授粉。
要求在坡度和緩、侵蝕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一般適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適于石塊多和土質堅硬的地方。
繁殖油茶以種子、插條或嫁接繁殖。為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多采用插條或嫁接育苗,然后進行栽植造林,最適造林季節(jié)是立春到驚蟄,也有在10月份進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5. 山茶油樹的種植和管理
油茶樹,又名茶子樹、茶油樹、白花茶等,為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中喬木。油茶樹的種子含油量甚高,是非常重要的油料植物,同時,油茶樹還是優(yōu)良的冬季蜜源植物,具有很好的種植價值和種植前景。那油茶樹該怎么種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油茶樹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
油茶樹的種植方法
1.苗木培育:主要是以芽苗砧嫁接為主,以普通油茶實生芽苗作砧木,在嫁接前35天至45天浸種后播種,即播于沙床或營養(yǎng)土上,深約3cm,覆沙后稍加壓實,沙厚1Ocm左右,沙太薄苗莖早出地面變細老化,對嫁接不利。待苗木出沙(土)后2-3片葉時進行嫁接。芽苗砧嫁接一般用劈接法,其程序如下:首先是將沙床中的裸根苗取出洗凈,蓋上濕布放在室內操作臺(桌)上備用。第二步是用刀片(單面刀片)在芽苗上方1-1.5cm處切斷,隨即從砧木正中髓心處劈開,開口1cm左右,胚根保留5-6cm,切除多余部分。第三步套砧,即用口徑略大于砧木直徑的薄鋁片(或牙膏皮)將砧木套住。先將裁成長約3cm、寬約1cm的薄鋁片做成圓筒(口徑可大可小),便于套砧。第四步是削穗,在接穗下端離葉柄1-2cm處的兩側,各削1個15度、長約1cm雙斜的楔形,再從葉柄上方2-3毫米處截斷,成1芽1葉的接穗。置清水中待用。最后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葉柄一側的皮層要對齊,將套筒輕輕一提一捏使砧穗緊接。
2.整地:油茶對造林地要求不嚴,但為了高產穩(wěn)產,造林地宜選擇土壤深厚(土壤厚度60cm以上,至少要超過40cm,)、排水良好、肥力較好,濕潤、透氣性好、微酸性(pH值范圍:5.5—6.5)的砂質壤土、輕粘壤土,(石灰?guī)r山地不能栽植)。但盡量避免在山頂砂粒含量高的不保水的砂性土和排水不良地種植,并且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要進行整地。
3.造林:植苗造林在冬春進行,以春季為好。其要領是:表土入穴,穴土細碎,有條件的地方定植前在穴中施放一定有機肥或土雜肥。苗干端正,略微深栽,根系舒展,分層踩緊,使根土密接,上覆松土。一年生苗的栽植深度以油茶苗嫁接口上端1cm為佳。
油茶樹的管理技術
1.松土除草:造林當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間,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不同地區(qū)有所不同。三伏天地表熾熱,不宜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為宜。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幼樹兜邊宜淺,向外可逐漸加深;壤土宜淺,粘土宜深。
2.幼林施肥:施足基肥的林地,第一年不要再施肥。施肥一年兩次,冬施遲效肥,如火土灰或其他腐熟有機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等。早春優(yōu)于夏秋,每株一年的施肥量不要超過25克,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施肥量不超過10克。方法有撒施和環(huán)狀溝施等。撒施即將肥料均勻地撒布在樹冠周圍,結合中耕翻入土中;環(huán)狀溝施,即在樹冠外沿,挖寬深各20-30cm的圓形或半圓形溝施入。
3.幼樹整形:油茶幼樹整形方法分兩步:首先是養(yǎng)干。造林后第1-2年內,頂芽萌發(fā)的春梢,應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主干高60cm在主干四周選留3-4個強壯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數目,以樹體大小和二主枝間距離而定。修剪最適時期是早春。修剪后及時除萌。幼樹修枝宜輕不宜重。
4.林地間作:在幼林地間種收獲期短的農作物、藥材、綠肥等,以耕代撫,有利油茶生長并有短期收獲,提高經濟效益。間種作物種類的選擇,均以不與油茶爭光、爭肥、爭水為原則,間作要求留1平方米面積給油茶樹。油茶林地宜間種花生、豆類等作物和一些綠肥植物,而不能選用高稈、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
5.采收:采收果實時正是油茶含苞待放時期,嚴禁折枝取果。果實采回后,堆放時間不得超過5-6天,要攤曬,一天中要翻動數次,促進果實開裂,將雜物除凈,收籽進倉待榨。
油茶樹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不耐寒冷,在種植養(yǎng)護過程中還需做好防寒防凍措施。
以上就是油茶樹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的介紹,種植油茶樹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種植的技術,結合實際的種植條件,合理地進行種植。
6. 山茶油樹修剪技術
在修剪時,應先將植株上的無用枝剪掉,將植株上的瘦弱枝、病蟲枝、,枯老枝剪掉,及時剪掉能增加透風透光性,也能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促進后期生長。針對過密的枝條,可以適當疏剪。確定好想要的造型,將枝條進行蟠扎、牽引,配合適當修剪。
7. 山茶油的樹圖片
木梓樹果子不可食用,茶油樹果子可用來榨取食用油
8. 山茶油樹寄生藥用功效
茶樹精油具有尖銳的樟腦氣味和薄荷醇的清涼感 。有的研究指出茶樹精油主要由醇類、單萜烯和其他一些化合物組成,99%以上的總油量基于此。這些成分共同組成了其強大抑菌除螨活性的物質基礎 。螨蟲是一種體型微小動物,它主要是寄生在人體之中,一共分為兩種類型,包括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 。
Tighe等 研究發(fā)現茶樹精油的有效成分松油烯醇-4,能殺滅螨蟲,緩解瞼緣、角結膜炎癥狀,改善淚膜穩(wěn)定性。
9. 山茶油樹寄生圖片
茶麩水可以殺死柑桔樹上的白粉虱。茶麩水中含有一定的堿性,白粉虱嫌堿性環(huán)境,會隨即死亡。茶麩水還含有一定的氮、磷、鉀等元素,可以促進柑桔樹的生長,提高其抵抗能力,從而減少白粉虱等害蟲的侵害。白粉虱是柑桔樹上常見的害蟲之一,會吸食葉片汁液,導致葉片上出現白色粉末狀物質。除了茶麩水外,還可以使用生石灰水、洗衣粉水等方法來進行防治。但應注意濃度的控制,以免對柑桔樹造成傷害。同時,也應該注意植株的養(yǎng)護管理,保持柑桔樹的健康生長狀態(tài),從而減少害蟲侵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