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在古書的記載(最早記載茶的古籍是什么)
1. 最早記載茶的古籍是什么
據(jù)陸羽《茶經(jīng)》中介紹,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另外,據(jù)其他古籍中的記載,還有詫、皋蘆、瓜蘆、水厄、過羅、物羅、選、姹、葭荼、苦荼、酪媽等稱呼。
隨著名茶的出現(xiàn),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稱,如“鐵觀音”、“龍井”、“烏龍”、“毛峰”、“大紅袍”、“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雨前”等,稱謂極多,美不勝收。
2. 古籍中茶的記載始于
中茶牌商標于1951年9月14日注冊,“外八中紅字,內(nèi)綠茶字”,因此也被稱為“八中茶”,也有著將中國茶銷往四面八方之含義。起初中茶公司的茶品大多沒有包紙,每塊茶餅均放置八字中茶內(nèi)飛為記,此后,正式將中茶餅茶全紅字體包裝,有紅印,綠印(又稱為藍?。?,黃印,每筒裝七餅,每餅皆用紙包裝。此為延續(xù)至今的印級茶。印級茶品質(zhì)高,越陳越香及歷史特點,是茶友們的心頭好。那下面就細說中茶綠印、紅印、黃印、紫印都有什么含義。
紅印
紅印圓茶又稱作現(xiàn)代普洱貢茶,始于1940年范和鈞創(chuàng)辦佛海茶廠之時。紅印茶內(nèi)外均印有全紅色“八中茶”,這類產(chǎn)品中只有紅印普洱圓茶和紅印云南沱茶,可謂空前絕后。紅印茶茶葉品質(zhì)是現(xiàn)代普洱茶的上品。茶菁肥碩,條索飽滿,顏色粟紅,茶面油光、茶湯透紅及葉底柔軟新鮮,且經(jīng)過古老制作工藝,茶湯更厚釅、有蘭香或野生樟香味,是勐海茶廠在現(xiàn)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據(jù)之一
黃印
黃印,外包裝的八中茶的“茶”字為黃色,內(nèi)正標記為綠色,其實是現(xiàn)代綠印普洱茶茶品,由勐海茶廠50年代未所產(chǎn),是現(xiàn)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的始祖。黃印茶因毫頭多,陳化后都轉變?yōu)榻瘘S色所以茶餅呈黃色。后來,根據(jù)黃印圓茶的拼配工藝推出中茶牌圓茶的代替品,“云南七子餅”。有“紅帶七子餅”、“黃印七子餅”、“藍印七子餅”。其中“紅帶七子餅”更是團圓的象征,暢銷幾十個國家,被港臺、南洋華人視為鄉(xiāng)情的寄托。
綠(藍)印
綠印圓茶系勐海茶廠四、五十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紅印”的姊妹產(chǎn)品,有早后期之分。早期綠印無論在陳香、樟香、滋味、茶氣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綠印其指是五、六十年代由勐海茶廠所產(chǎn)。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樹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被稱之為“綠印尾”,在普洱茶極品中,有極高的典藏價值。
紫印
紫印是90年代由中茶廠精心挑選勐海茶區(qū)老樹茶制成的經(jīng)典配方,茶餅選青優(yōu)良,餅形周正,制作嚴謹,松緊適度,條索整狀,顯毫,湯色粟色明艷,香氣醇和口感濃醇厚實,具有回甘之特點,聞其幽幽陳香,飲之純滑香甜,飲后更是齒頬留有陳香,甜滑之感,實為勐海茶廠90年代最具代表性茶品。
印記普洱茶品質(zhì)高、可長期存儲、越陳越香和歷史特點,決定其有著極高的飲用價值和收藏價值,是茶友們奉為至寶的存在。
3. 最早關于茶的記載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是唐代陸羽所著,成書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茶葉科學知識和生產(chǎn)實踐的專著?!恫杞?jīng)》內(nèi)容豐富,是一部茶葉百科全書。它涉及到形態(tài)學、生物學、選種學、栽培學、制茶學、審評學、分類學。生態(tài)學、藥理學等等?!恫杞?jīng)》中記載了唐代以前的不少神話、寓言、史記、詩賦、傳記、地理、藥理等書籍,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庫?!恫杞?jīng)》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葉經(jīng)典著作,成為茶葉之源,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茶葉權威地位,正如美國威廉·烏克斯在他的《茶葉全書》中指山的:“中國學者著述了第一本完全關于茶葉之書籍,于是在當時中國農(nóng)學家以及世界有關者,俱受其惠?!薄肮薀o人能否認陸羽之崇高地位?!?/p>
《茶經(jīng)》比《茶葉全書》早1155年,比《吃茶養(yǎng)生記》早411年。直到現(xiàn)在陸羽的《茶經(jīng)》仍很受全世界茶葉工作者的推崇,不少人對《茶經(jīng)》進行專門研究。
4. 我國最早記錄發(fā)現(xiàn)茶的典籍為
茶本是一味中藥,就其藥性而言,微苦、微寒、微甘,入心、脾、胃、膀胱經(jīng),具醒腦提神,清火解毒,消食美容之功。在我國,茶的歷史非常悠久,茶圣陸羽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p>
有關茶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神農(nóng)嘗百草,一旦遇七十二毒,以荼而解之?!?/p>
文中的“荼”是當時人們對茶的稱呼。
5. 最早記載茶的古籍是什么書
茶在我國早已有之,
《三國演義》中也提到了茶,
只是書中的茶大多是無名稱的,只有一種茶有名稱,叫“柏子茶”。
“柏子茶”出現(xiàn)在書的第八十九回,
孔明軍隊誤飲啞泉水,孔明受當?shù)厣缴竦闹敢?,去拜訪萬安隱者求解救方法。
萬安隱者實際上是孟獲的哥哥,叫孟節(jié),
他用來招待孔明的是柏子茶、松花菜。(“隱者于庵中進柏子茶、松花菜,以待孔明?!保?/p>
一、在《三國演義》中,喝茶是人與人相見的一部分。
人與人相見一般步驟是1、相見——2、施禮——3、上茶;茶罷——4、談要處理的事情。
如:
書的第五十二回 ,魯肅去見孔明,
“孔明令大開城門,接肅入衙。講禮畢,分賓主而坐。茶罷,肅曰:……”
完全是按照這四步來:1、相見(“接肅入衙”)——2、施禮(“講禮畢,分賓主而坐”)——3、上茶;茶罷(“茶罷”)——4、談要處理的事情(“肅曰……”,魯肅開始說事情了,想要回荊州。)
書的第七十五回,關羽召華佗刮骨療毒,
“聞有醫(yī)者至,即召入。禮畢,賜坐。茶罷,佗請臂視之?!?/p>
也是按照這四步來:1、相見(“召入”)——2、施禮(“禮畢”)——3、上茶;茶罷(“茶罷”)——4、談要處理的事情(華佗檢查關羽受傷的胳臂。)
此外,書的第五十四回,呂范給劉備說媒,也是劉備請呂范進來,“禮畢坐定,茶罷,”然后再說事。
書的第五十四回,劉備去見喬國老,尋求保護,也是喬國老接劉備進去,“禮畢,茶罷,”劉備再開始說事情。
二、在《三國演義》中上茶,要按照地位尊卑的先后順序進行。
如,書的第二十七回,關公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過了汜水關,到鎮(zhèn)國寺前下馬。鎮(zhèn)國寺有一僧人叫普凈,是關羽的同鄉(xiāng)。
普凈請關羽進去喝茶,關羽說先給車上的二位夫人獻茶。(關公曰:“二位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保?/p>
于是普凈就先給二位夫人奉了茶,然后再請關羽進去。(“普凈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后請關公入方丈?!保?/p>
這一方面說明喝茶也是有先后順序的禮節(jié)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關羽的重視禮節(jié),尊重劉備,尊重劉備夫人。
三、在《三國演義》中,喝茶之后,要進一步深談,接下來便是喝酒了。
如,書的第三十九回,有段類似宮斗劇的故事,劉表的大兒子叫劉琦,劉表偏愛劉琦,劉琦的繼母蔡氏感到劉琦威脅到了自己兒子劉琮的地位,蔡氏想辦法陷害劉琦,于是劉琦便向諸葛亮求救。
孔明見了劉琦后,“公子邀入后堂。茶罷,”劉琦求孔明相救。
孔明沒答應,劉琦“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飲”,留著孔明喝酒了。喝酒的時候,劉琦又求孔明救他。
孔明還是沒有答應。
最后,劉琦就按照劉備出的主意,騙孔明說有一本古書,將孔明騙到一個小樓上,抽掉樓梯,讓孔明下不了樓,還以自刎相威脅,孔明這才給劉琦出主意,讓他離開荊州,鎮(zhèn)守江夏。
?四、在《三國演義》中,將茶潑于地上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在古代除了祭奠是不能隨意把茶和酒潑在地上。
書的第六十九回耿紀、韋晃想試探金祎,故意說曹操的好話,要抱曹操的大腿,
金祎“拂袖而起”,
此時隨從奉上了茶,金祎“便將茶潑于地上”,
以此表示心中的憤怒。
這樣,耿紀、韋晃才放心,“乃以實情相告曰”——我們是試你的。
被人試探了,金祎也不生氣,
三人就一起愉快地談起如何對付曹操,
談到高興處,還拍著手說好啊好啊(“撫掌稱善”)。
畢竟,《三國演義》是以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
可以看出當時茶與茶文化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雖然已經(jīng)開始,但整個社會對茶的認知程度和普及程度還十分有限。
6. 最早記載茶的古籍是什么朝代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
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晚年,岡倉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國游歷,在美國寫出《東洋的理想》、《日本的覺醒》、《茶之書》等著作,向西方宣傳東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7. 中國最早記載茶的書是
答:世界上最早的烹茶與賣茶的記載是《茶經(jīng)》。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chǎn)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nóng)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