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炒去骨血鴨(茶油炒鴨肉)
1. 茶油炒鴨肉
在福建福州,山茶油熏鴨是永泰縣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2019年,山茶油熏鴨技藝入選永泰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與出名的武夷熏鵝相比較,永泰熏鴨似乎少了些閩西北的辛辣口味,與風味獨特沙縣板鴨比肉卻是香嫩。永泰熏鴨的特點是異香、溫潤、甘辛,一次入口,令人回味無窮。既無沙縣板鴨的干澀,也少了榕城醬鴨的滑膩。茶油熏鴨,無疑就是肥美鴨肉與濃香茶油的美味邂逅。用柴火燒出的永泰茶油熏鴨,是由永泰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山川資源造就的一道地方風味,也是永泰人念念不忘的一道兒時美食
永泰茶油熏鴨
永泰熏鴨是將全鴨剖腹、洗凈、抹上精鹽,用竹片把鴨腹架開,鍋底倒入茶油或花生油,加入少許細糠,然后把鴨倒放在其上,用旺火燒鍋,讓油燒焦細糠熏鴨肉,鴨油又滴到鍋底燒著,改微火,使鴨表皮呈金黃色取出而成的。味鮮醇、濃香,肉嫩可口。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控制火候,多有失敗者因為火候太過,鴨皮焦黑露出苦味。上好的熏鴨當呈金黃的,溫潤,油亮,入口讓人欲罷不能。所謂永泰熏鴨,在于油熏、米熏。茶油在密封鍋內(nèi)高熱揮發(fā),浸入鴨肉內(nèi),而鴨油也在高熱中滲出,滴到鍋內(nèi),循環(huán)往復……放入大米,蓋因米香揮發(fā),滲入鴨肉中,風味非凡!
永泰茶油熏鴨
制作熏鴨的用料很簡單,鴨子選用永泰鄉(xiāng)間放養(yǎng)的本地土鴨,有時也用番鴨,但一般不選水鴨母,因其肉太瘦。鴨子洗凈去除內(nèi)臟。備料:細鹽、白糖、高度糧食酒、味精、自釀茶油、大米、辣椒末。另備當年稻糠或果木干枝若干、鐵鍋、竹架等。水燒開,放少許鹽,放入鴨子,煮熟。將細鹽、白糖、辣椒末、少許味精混水在一起,加半兩高度糧食酒,調(diào)成糊狀。撈出鴨子,瀝干水,將糊狀調(diào)料涂抹鴨子全身及內(nèi)腔,然后放入盆內(nèi),密封,置放一天。一天后,在鐵鍋內(nèi)均勻撒一層大米,倒入一杯茶油,茶油均勻浸透覆蓋大米。在油層上方4到5公分處安放竹架(務(wù)必竹制),將腌制好的鴨子放在架子上,蓋上鍋蓋,確保密封。須以稻糠或果木干枝生火(青梅、桃、李、板栗等均可),先以大火,細聽鍋內(nèi)大米被熱油燒爆聲及鴨子被炙烤的滋滋聲。然后逐漸減小火勢,注意細聽鍋內(nèi)聲響,一般三十分鐘后,爆裂聲和滋滋聲完全響起,熄火,悶,再三十分鐘,起鍋。
永泰茶油熏鴨,肉質(zhì)醇香,你吃過嗎?
熏制是最考驗技藝的環(huán)節(jié)。大火起灶后,在鍋底倒入適量糯米,再加入山茶油。隨后,把晾干的鴨子架上,讓山茶油和糯米的焦香味熏制鴨肉10分鐘,后改小火慢熏,使鴨肉表皮慢慢變成金黃色。剛出鍋的熏鴨通體金黃,茶油的香味四溢,既健康,又香嫩,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歡,也喚起了許多人的味蕾記憶。在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有一種味道,那是味蕾對家鄉(xiāng)的獨特記憶。小伙伴們,福建永泰茶油熏鴨,肉質(zhì)醇香,你吃過嗎?
2. 茶油煮鴨肉
輔料:準備大蒜(40克)切成小粒備用,小米辣(40克)切成小段、湖南椒(100克)切成小粒、準備子姜(50克)切成子姜片,準后準備適量的小蔥頭切成段備用
首先我們把鍋燒熱,燒熱之后加入適量的油滑鍋。將熱油倒出之后加入茶油(30克),將油溫燒至6成熱,將剁好的鴨子下鍋。這一步的目的是將鴨子里面的水份爆干爆香(家庭小灶則需要5分鐘左右)
鴨子爆香之后將切好的大蒜和小米辣下鍋,開中小火30秒將大蒜和小米辣炒香,料頭爆香之后加入適量的料酒從鍋邊淋入翻炒幾下,這一步的目的是去除鴨肉的腥味
然后加入老抽(2克)調(diào)底色,再加入生抽醬油(5克)從鍋邊淋入翻炒幾下,翻炒幾下之后加入清湯(200克),開小火燜10分鐘
10分鐘之后當湯汁收干的時候開始調(diào)味:加入食用鹽(1克)、白糖(少許)再加入切好的湖南椒、子姜和蔥段,然后開中火將輔料炒至斷生
輔料炒至斷生之后再加入香醋(少許)翻炒幾下,最后將準備好的鴨血下鍋。鴨血下鍋之后繼續(xù)開中火翻炒30秒,將鴨血完全炒熟吸附在鴨肉上面即可出鍋裝盤
3. 茶油煲鴨功效
操作:
將鴨宰殺洗凈,從右翅下開口取出內(nèi)臟,洗凈瀝干。用帶節(jié)的細竹管塞入鴨肛門(有節(jié)的一頭在鴨體內(nèi)),再從開口處放入紹酒、生鴨油、雞清湯、花椒、精鹽及蔥姜,用揉成球形的皮紙堵塞住開口處。用細麻繩在鴨肩以上3厘米處扎實。再把鴨頭扭轉(zhuǎn)與鴨肩平行,再用細麻繩將鴨頭與鴨翅一起扎實。水鍋上火燒沸,用沸水燒燙鴨身,待鴨皮繃緊。撈出晾于。將飴糖、白糖、紹酒用熱水溶解調(diào)勻。在鴨身上均勻抹上層飴糖水,將鴨掛通風處吹晾3小時。鍋置火上,放入花生油,將鴨放入鍋內(nèi),待油溫升至六成熱(約150℃)時,離火焐15分鐘,再上火加熱,至鴨皮呈棗紅色時即出鍋,在鴨身刷一層茶籽油,再入熱油鍋中,復炸至鴨皮酥脆即成。然后拔出竹節(jié),拆掉麻繩、皮紙,將鴨腹內(nèi)鹵汁倒入碗中待用。食時,先片鴨皮上桌,再上鴨脯肉,用甜醬、荷葉夾夾食。將剩下的鴨腿、骨架斬成塊,同鴨鹵一起煨成濃白湯,作湯菜食用。
4. 茶油炒鴨肉味道
1、凈鴨肉抹刀切成片。嫩姜去皮切成片。紅辣椒切成片。
2、鴨片用鹽料酒,濕淀粉拌勻上漿。
3、炒鍋內(nèi)加茶油燒熱下入姜片,蔥花,蒜片炒出香味,下入紅椒片,鴨肉片,醬油,雞精,醋和余下的料酒,精鹽炒勻,用余下的濕淀粉勾芡,撒上糊椒粉,出鍋裝盤即成。
5. 鴨肉炒油菜
食材:科鴨1/2只(約1000g),老姜200g,芝麻油100g,豬骨湯1000ml,廣東米酒100ml,冰糖20g,醬油80ml,八角3枚,桂皮1片,草果1枚,香葉2片,花椒1茶匙(5g),當歸5g,熟地5g,川芎5g,黨參1根,枸杞子1茶匙(5g),鹽1茶匙(5g),粉絲2小把,干腐竹100g,豌豆苗100g,油菜150g
做法
1、將鴨宰殺干凈,對半剖開后,再帶骨剁成3cm大小的小塊。
2、老姜洗凈,整塊切成長長的薄片。粉絲放入冷水中泡軟。干腐竹用溫水浸泡至完全發(fā)起,再切成5cm長的小段。
3、將芝麻油倒入炒鍋中,用中火燒熱至七成熱(將手掌置于炒鍋上端,能感到有明顯的熱氣升騰)時,將鴨肉塊和姜片放入,用中火慢慢翻炒約10分鐘,至鴨肉水分漸干,顏色變深。
4、在炒鍋中加入當歸、熟地、川芎、枸杞子和黨參,繼續(xù)用中火炒制5分鐘,再倒入豬骨湯、花椒、八角、桂皮、草果、香葉、花椒、醬油、廣東米酒、鹽和冰糖。
5、用大火將炒鍋中的豬骨湯燒沸后,再加蓋用小火慢慢燉煮約90分鐘,至鴨肉熟爛。
6、最后一家人將姜母鴨吃凈后,還可將粉絲、泡發(fā)腐竹段、豌豆苗和油菜放入,用底湯涮食。
6. 茶油鴨的家常做法與配料
茶油鴨之所以好多商家都不干了,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賣一份茶油鴨的利潤不是很高,由于攤位費,店面費以及能源的費用居高不下,所以一直茶油鴨他們賺不到多少錢,只好放棄了
2.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餐飲都很難,過著舉步維艱的日子,所以有許多的茶油鴨攤位都做不下去了
7. 茶油炒鴨蛋
步驟 1
盆中放入適量清水和白醋攪拌均勻后把鴨蛋放進去浸泡2小時,(這一目的是讓鴨蛋殼變軟好吸收鹽分)把鴨蛋洗干凈撈出晾干水分
步驟 2
鍋中倒入清水3000克,把鹽500克、桂皮、八角、花椒粒放入鍋中(鍋不要沾油)把水用大火燒開,使鹽充分融化和鹵水的味道煮出來,關(guān)火等鹽水晾晾備用
步驟 3
準備一個無油無水的壇子把鴨蛋放進去,(可以在鴨蛋上壓個蓋子,讓鴨蛋不浮在水面)再把晾凉的鹽水倒進去后密封壇子
步驟 4
把鴨蛋放置陰涼處腌制20左右即可,鹽蛋煮熟后就可食用(夏天腌制20天左右,冬天腌制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