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侗鄉(xiāng)白花茶油(黔東南侗族油茶)
1. 黔東南侗族油茶
主料 3種
陰米
150g
油果
100g
花生
100g
輔料 3種
茶葉50g
小蔥適量
香菜適量
調料 2種
油適量
鹽適量
烹飪步驟 17步
步驟1
陰米:把糯米洗凈用植物色素泡水三個小時后,蒸20分鐘,把它曬干用搟面杖搗散就成了陰米。(其實也可以用白糯米就行了)。
步驟2
鍋里把油燒熱,倒入一把陰米,用油把米發(fā)成米花樣。(油一定要夠熱,要不然陰米會發(fā)不過心,會很硬)
步驟3
米發(fā)好后,把火轉小,把陰米往鍋邊推,這樣可以控干油份。
步驟4
發(fā)好的陰米盛入碗里待用。
步驟5
把茶葉洗干凈。
步驟6
用熱鍋把茶葉炒出香味后,再放入一點點油繼續(xù)炒。
步驟7
然后趁熱倒入一大碗水。(清水是按吃油茶人數來放)
步驟8
蓋上鍋蓋把茶水煮開,煮開后打開蓋子再煮5分鐘。
步驟9
把茶水煮出味后,用漏勺把茶葉渣控出來,放少許鹽。
步驟10
香菜和蔥洗凈切細。
步驟11
油果是糯米粉和白糖用油炸成的。(現(xiàn)在都是買現(xiàn)成的了)
步驟12
花生用清水洗干凈泡一分鐘。
步驟13
用少許油小火慢慢的炒香,要起鍋前放少許酒。
步驟14
打油茶的食材備齊,用一小碗先放上蔥花。
步驟15
再放上陰米油果和花生。
步驟16
最后放茶水。
步驟17
一碗香噴噴的油茶趁熱食用。
小貼士
1.茶水是吃一碗煮一碗的。 2.如果第一次喝油茶,而且茶水比較濃的話,一定要先泡一些飯,要不然很容易醉油茶。 3.我打的是空水油茶,也就是素油茶,沒有加任何的肉和蔬菜。 4.茶葉可都當地老鄉(xiāng)自已種的,專門是用來打油茶的。 5.用水泡過的花生炒后是又香又脆,不易炒糊。
2. 貴州 油茶
先把面粉倒在鋪有籠布的蒸屜里蒸熟,蓋上鍋蓋轉中火蒸1個小時。
下來把黃豆也倒鍋里煮熟,這個黃豆需要提前泡好。煮黃豆的時候往鍋里加入一勺鹽,讓黃豆入個底味。把黃豆煮熟后,撈出來瀝干水分備用。
再準備瓜子仁、花生仁、還有白芝麻。再切點蔥花備用。
鍋里倒少量的油,分別把這3樣食材在鍋里炒熟備用,注意不要炒焦了。蒸鍋上的面粉蒸熟后,倒入一個盆里面。然后把里面的面疙瘩趁熱捏碎
下來把炒熟的花生仁、瓜子仁、白芝麻分別倒入絞肉機里面絞碎
鍋里倒入稍微多一點的油,等油熱以后加入蔥花炒香。再加入瀝干水的黃豆進去翻炒,炒2分鐘左右。
往里面加入(花生、瓜子、白芝麻)碎翻炒
炒勻后再加入面粉,再加入多一些的鹽進去翻炒均勻,可以一直翻炒,炒到顏色發(fā)黃的時候就好。
可以用手揉搓,讓他們充分的混合在一起咱們這個油茶就做好了.油茶可以一次多做一點,放冰箱里面冷凍保存,可以吃很久。不過我做這么一鍋,1天喝幾次,幾天就喝完了。
喝油茶的時候,直接舀2勺放在碗里,用開水一沖攪拌均勻就可以喝了。喜歡喝稀一點,可以少加一些,喜歡喝稠的,就多加一些。如果早上不想做早飯的話,可以沖上一碗油茶,還可以來一根麻花泡著吃,非常的省事方便。
3. 貴州苗族油茶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qū),以及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那么苗族的風俗是什么?
1生活習慣。苗族有吃油茶的習慣,其是將油炸后的爆米花,摻水煮成的待客茶,其還有吃山泥鰍和青菜的習俗。
2節(jié)日習慣。苗族除了漢族的節(jié)日外,還有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四月初八吃烏飯、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十月初二過小年等。
3婚喪習慣。苗族的戀愛是以歌為媒介的,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時候,青年男女要對歌戀愛,其還有逃婚的習俗。而且一般在結婚前就要開始哭嫁。
4建筑習慣。苗族地區(qū)盛產木材,因此其過去的房屋都是木質結構的。苗族的房子一般都為吊腳樓,其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yǎng)牲畜或堆放雜物。
5服裝習慣。苗族服飾其苗語叫做“嘔欠”,主要是由童裝、便裝和盛裝組成。
4. 貴州侗族油茶
關于油茶以及打油茶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侗族姑娘父母早年雙亡,到姑媽家生活,紡紗織布,其樂融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到鄰村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在那里不但學到唱侗歌大歌,而且學到油茶的制作工藝。
5. 貴州黔東南油茶
侗族以錦屏縣為界,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qū)。無論南侗、北侗,都嫻于演唱婉轉悠揚的"侗歌"。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為"大歌"、"小歌"、"廣場歌"、"敘事歌"、"酒會歌"和"攔路歌"等六種。
攔路歌是多姿多彩的侗族民歌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品種,運用于多種不同的場合。在三江侗族婚禮中,新娘三朝回門,從夫家回娘家時,男方寨上派出一支隊伍陪伴新娘前往女方寨子。女方寨上用紡車、織布機、油茶濾、杉木尾、禾桿草、干辣椒、柚子枝葉、竹簍、雞籠、木馬、風車之類,一步步堵塞路口,歌手擺開陣勢,眾多親圍看助威。雙方對唱"攔路歌"和"開路歌"。男方隊伍唱對一樣,女方寨上搬開一樣,最后路障全部撤除,迎客進寨。在廣西三江、龍勝一帶,"月也"時,客寨蘆笙隊來到主寨寨外,主寨也用侗家生活和勞動中的各種用具和雜物,設下重重路障。主客雙方擺開歌陣,比婚禮中所唱更醋暢盡歡。在這個場合比歌才,比知識,比機智,也增友誼,先對象,育愛情。客隊唱歌答對一樣,主寨撤走一樣,如果客隊答不出歌,可以燃放鞭炮向主寨表示敬意,主寨也就盡撤路障,迎客進出寨。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種歌調。主要流行于南侗(黎平、榕江、從江一帶)方言區(qū)。它是一種多聲部合唱,是中國民間支聲復調音樂的一種形式,為廣大侗族人民所喜愛,在國內外音樂界享有盛名。其主要旋律在低聲部,高聲部都是派生而出。男聲大歌曲調雄壯有力,氣勢磅礴;女聲大歌曲調優(yōu)美明朗,娓娓動聽。演唱大歌分男女歌隊,每個歌隊至少三人,多則十幾人,由老歌師嚴格訓練。歌隊中最有名望的是歌師,歌師是歌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一般年齡在35歲以上。歌師應具備的條件一是青年時是優(yōu)秀歌手;二是掌握眾多的歌詞和唱腔;三是能即興編歌;四是作風正派,有組織領導能力。歌隊成員一般都由同一宗族或同一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組成,同一宗族的男歌隊和女歌隊不能對歌。大歌是在村與村、寨與寨之間集體做客的莊重場合中演唱。大歌歌詞的句型,一般很長,有幾十字、上百字的長句子;也有幾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長歌。演唱時節(jié)奏緩慢,聲調悠揚,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它是中國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民間最完善的一種民間合唱。
敘事大歌一般是歌隊出寨走客,應主人的邀請而唱。歌較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著名的敘事歌有《珠郞娘美》、《莽歲流美》、《元東》等。
6. 黔東南侗族的油茶的傳說
傳說一:很久以前,有一個民族叫瑤族,他們住在“千家洞”,與外界很少來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襲舊制煮油茶。明朝時說千家洞瑤人不交皇糧,派兵清剿千家洞瑤族。一部份瑤族逃到了恭城,其中一支瑤族八房人,人數比較多,選擇了較平坦的加會一帶定居下來,并帶來了他們的傳統(tǒng)美食——油茶。為什么是嘉會瑤族的油茶得到傳播,因為嘉會瑤族住在茶江河邊,占著交通便利,人數又多。清朝時,共和一個唐黃村就有上千戶人家。在茶江上打漁的人,都要向他們交稅。他們建有唐黃廟,每三年舉行一次盛大的廟會,附近各族群眾都來參加。廟會規(guī)定,本族人不準搶花炮,只準外來的村寨搶花炮。來參加廟會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習俗得以傳開。
傳說二: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獻殷勤,山珍海味無盡獻上,吃得乾隆茶飯不思,見食生厭,眾御廚頓時束手無策,恐慌不已,這時一位恭城籍的御廚忽然想起家鄉(xiāng)的油茶之功效,就趕緊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頓時口舌生津,胃口大開。歡喜之下,御賜恭城油茶為“爽神湯”。至于乾隆皇帝為何胃口大開,那是因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驅濕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區(qū)的瑤民根據山地潮濕、瘴氣陰重的地理環(huán)境而發(fā)明的一種保健飲品,其中的茶葉含有豐富的茶堿,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生姜驅寒濕;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體必需的三種微元素,能夠補充能量。
7. 黔西南州油茶加工企業(yè)
布依族特點: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區(qū)。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漢文。
食物特點五色花米飯: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jié),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禁忌:“掃寨”時不準外人進寨;“戊日”、“甲子日”忌生產,忌出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動土,十五不能動刀、干活,四月初八不能讓牛犁田;每年第一次打雷后的幾天之內,不能種地;布依族村寨的山神。特色茶種:青茶、打油茶。茶是布依族朋友生活中最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飲品。他們相互往來,相互敬茶,品評茶味,說古論今,無拘無束,享受著天倫之樂。
茶,成了他們之間聯(lián)絡、交往的紐帶
8. 侗鄉(xiāng)油茶簡介
1、侗鄉(xiāng)風味酸鴨
侗鄉(xiāng)風味酸鴨選用侗鄉(xiāng)的自養(yǎng)的土鴨子,經過一系列的侗鄉(xiāng)特用腌制方法經過半年以上時間的腌制,從而制成侗鄉(xiāng)特有的風味的肉食品,是當地著名美食,一直是侗鄉(xiāng)人民用于招待貴賓的桌上佳肴。
2、三江侗族油茶
茶是廣西的特色小吃,最出名的油茶是三江侗族和桂林恭城,但沒有說那個地方特別好吃,因為做法不一樣,各有千秋。三江的侗族老鄉(xiāng)都是住在山腳下多,比較潮濕,油茶有祛濕的作用,因此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習俗,也是當地特色美食。
3、三江土臘肉
三江土臘肉,肉源來自山村農家,飼草與精糧喂養(yǎng),不含任何添加劑和催長素,屬于綠色食品。加工制作工藝精細,制作好的土臘肉,色澤嫩黃,肉質細嫩,香味爽口,肥而不膩,以其味美色鮮,風味純正而享譽四方!
4、三江牛肉干
三江縣山多地少,牧草豐富,適宜發(fā)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愛牛敬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牛存欄多少來證明自己富有與貧窮,因而,三江縣肉牛發(fā)展快,因此做出來的牛肉干色美味鮮,遠近聞名,暢銷區(qū)內外。
5、三江禾花鯉魚
禾花鯉就是在稻田里混養(yǎng),不放任何合成飼料喂養(yǎng)的鯉魚,魚肉鮮嫩香甜而得名。主要產地以良口鄉(xiāng)曬江村和洋溪鄉(xiāng)信侗村為中心的榕江河一帶,這里的保水田長年放養(yǎng)鯉魚,有冬魚春收、春魚夏收、夏魚秋收的傳統(tǒng),有野外燒魚慶豐收的習俗。
6、三江竹筍
三江竹筍產在素有“廣西竹鄉(xiāng)”之稱的三江縣,境內山巒連綿,溪河密布,由于山青水秀,無污染,水土條件可謂特佳,所產的各類竹筍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譽區(qū)內外。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