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種植茶油果樹(老撾老茶樹)
1. 老撾老茶樹
古樹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茶,在云南版納茶區(qū)、臨滄茶區(qū)、普洱茶區(qū)、老撾北部豐沙里省有古樹群落,數(shù)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謂“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古樹茶也叫大樹茶,在以云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qū)以及老撾北部豐沙里省有古樹群落,故而產(chǎn)量十分稀少。
茶樹是有生命周期的,從自然規(guī)律來說,也要經(jīng)歷“幼年—成年—衰老”這幾個過程,百歲及以上茶樹一般都處于衰老期,所以此時的茶葉是否比成年期的更好,還是未知數(shù)。因此,“古樹茶”只是個概念,并不能確定比其他茶葉更好。
2. 老撾千年古樹茶
,喉韻下的不是很深。缺少云南普洱茶的韻味和正氣的感覺,條索以及葉底:舒張性比較好,偏黑,條形還是大的,就是相對比較瘦,就像是非洲很多營養(yǎng)不良的人似地,骨架子大,但骨感太好!最奇特的是葉片背面基本無毛(毫),葉底用手捏起來,少了些肉感,老撾茶山具備易武茶山特性。
因為海拔環(huán)境很相似,具備易武茶的很多特徵,但其生態(tài)條件要更勝云南茶一籌。人跡罕至的原始大森林里散落的普洱古樹成千上萬。而且從成長環(huán)境來說,口感更豐富、山野之氣韻更濃郁。在古樹純料價格飛漲的今天,老撾茶的性價比更值得一提。其口味也是有前、中、后味,且因水溫不同而產(chǎn)生變化。細細品來,才能感受其中的韻味。
3. 老撾的茶葉
勐臘縣是普洱茶主產(chǎn)區(qū)之一,其東、南與老撾接壤,西與緬甸毗鄰,與泰國、越南、柬埔寨相距不遠。因此,在過去幾個世紀里,勐臘曾是生產(chǎn)普洱茶的基地和普洱茶走向東南亞的要沖。易武因為六大茶山的茶銷往東南亞的重要集散地,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詔時期,就被置為“利潤城”??隙ǖ恼f不錯啊.
4. 老撾原生態(tài)古樹茶
蟒蛇箐古樹茶是高端茶。
古樹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茶,在云南版納茶區(qū)、臨滄茶區(qū)、普洱茶區(qū)、老撾北部豐沙里省有古樹群落,數(shù)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謂“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古樹茶也叫大樹茶,在以云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qū)以及老撾北部豐沙里省有古樹群落,故而產(chǎn)量十分稀少。
5. 老撾產(chǎn)什么茶
用料
脫脂牛奶 500ml
老撾古樹紅茶 20g
鹽 0.5g
方糖 2塊
開水 30ml
經(jīng)典脫脂奶茶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30ml開水加入茶葉,小火煨至色濃
步驟 2
加入牛奶繼續(xù)小火煨5分鐘
步驟 3
加鹽加糖,關(guān)火,濾去茶葉。成功!
6. 老撾古樹紅茶
東南亞主要的飲茶國家有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等。
這些國家人民,受華人飲茶風(fēng)習(xí)影響,歷來就有飲茶習(xí)俗。飲茶方式也多種多樣:既有飲綠茶、紅茶的,也有飲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的;既有飲熱茶的,也有飲冰茶的;既有飲清茶的,也有飲調(diào)味茶的。
7. 老撾古茶樹
1 洛特村
在基諾山蒼郁的樹林深處,有一個小而精致的村莊,背靠著基諾族發(fā)祥地杰卓山,地屬高山地貌區(qū),村莊掩映在樹林中,四面青山環(huán)抱,風(fēng)景宜人,它便是洛特村。2012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13年初被列為省級生態(tài)古村古寨重點保護“美麗鄉(xiāng)村”之一。洛特——新奇而又獨特的寨名,實為地名學(xué)瑰寶之一,本意是石頭山腳的寨子。
地處山高1400米的洛特老寨村,路途遙遠,谷深、密林交錯,氣候宜人,季風(fēng)頻繁,日照光強,雨量充沛。登上“杰卓山”,感受雨林氣候,穿梭在古茶樹地下,遙望山腳,云霧沉睡在千山萬水、一馬平川,陽光照射下的茶嫩葉顯得格外清透明亮?;Z族發(fā)祥地是在洛特老寨寨子山頭的“杰卓山”,說明洛特老寨是土著民族的原始部落尚未遷徙的文化跡象所向。
進入村寨,你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到了,好一幅人與自然相融合的絕世風(fēng)景畫。青一色的桿欄式建筑,樓由木架支撐,用粗木做梁、柱,連榫為架,不用金屬連接,樓板和四壁用木板或竹片排列鋪成。村寨四面環(huán)山,更具有獨特的熱帶雨林奇觀。洛特老寨村沿山坡建成,村寨掩映在樹林中,房屋依地形沿一條主要道路的兩側(cè)零散布局,無明顯朝向,以主干道相順,以便通行。
2 扎呂村
扎呂村位于景洪市基諾山鄉(xiāng)。這里是純基諾族的村落,散發(fā)著濃郁傳統(tǒng)氣息的舞臺、陀螺場、祭鼓房、打鐵房等設(shè)施,基諾山鄉(xiāng)的第一個村史館就在這里誕生。
這里的基諾族鄉(xiāng)是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樂山的發(fā)源地,是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諾族是1979年6月6日國務(wù)院正式確認的我國第56個民族?;Z族鄉(xiāng)有著悠久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據(jù)零星文史資料和古茶園現(xiàn)存分布情況推斷,攸樂茶山明朝初年至少已有茶園四千畝以上,至今許多村村里共留下的兩千畝古茶園依然郁郁蔥蔥,生機勃發(fā)。
3 巴坡村
巴坡村寨位于景洪市基諾山鄉(xiāng)。這里現(xiàn)在發(fā)展將基諾族濃郁的民族風(fēng)情、歷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樸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獨具特色的基諾族民居、服飾及秀美的自然風(fēng)光融為一體展現(xiàn)給游客……引人入勝,讓人留連忘返。
4 巴卡老寨
巴卡老寨位于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xiāng)東南部,是典型的純山區(qū)基諾族村寨。這里是基諾族古歌文化盛行之地。
5 曼春滿村
景洪市勐罕鎮(zhèn)曼春滿村。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豐富水源,是傣族選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條件之一,曼春滿小組也不例外,村寨沿瀾滄江而居,這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為村民種植水稻、蔬菜提供了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
獨棟房屋、每戶帶有庭院,庭院里種滿熱帶果樹這就是傣家,從建村到現(xiàn)在村落傣族干欄式建筑保持完整,村寨布局基本保持原樣,村小組是傳統(tǒng)風(fēng)貌保留得較完整的傣族村寨之一。
6 曼飛龍村
景洪市勐龍鎮(zhèn)曼飛龍村,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傣族村寨,坐落在村里擁有800多年歷史的曼飛龍佛塔讓村寨名聲遠播,淳樸的民風(fēng)民俗、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方式、寧靜祥和的居住環(huán)境,吸引了虔誠的信徒和八方的游客前來觀光。
曼飛龍佛塔是西雙版納著名的佛塔群,因群塔像春筍一樣拔地而起,被人稱為 “筍塔”。又因其潔白,喚作“白塔”,是西雙版納的象征。塔群始建于公元1204年,共9座,一座母塔,8座子塔,塔基呈多瓣形梅花狀,主塔四周環(huán)抱著8個小塔,分布8角。佛塔正南向龕下的原生巖石上,有一人踝印跡,據(jù)傳為釋迦牟尼足跡,因而興建此塔。曼飛龍佛塔在國內(nèi)、緬甸、老撾、泰國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很多信徒不遠千里來朝拜,虔誠敬獻禮物,表達對佛祖的崇拜和敬仰。
曼飛龍村的傣陶制作歷史源遠流長,目前仍有不少村民從事傣陶制作生意,“傣族慢輪制陶技藝”屬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7 半坡老寨
半坡老寨位于世界古茶第一村勐海縣格朗和鄉(xiāng)南糯山村。有人說“南糯山茶哪家好,半坡老寨數(shù)第一”。南糯山的“南糯”一詞,無論在漢語還是傣語中,都有著綿軟的寓意。尤其用傣語翻譯,就是“筍醬”。據(jù)說那是在許多許多年以前,哈尼族人因進貢鮮美筍醬得到了西雙版納土司和傣王的贊譽,由此,便驕傲地將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命名為南糯山。
南糯山有超過12000畝的古茶園。這里的茶樹最早是由布朗族的先民種下的,后來布朗族人因故遷離南糯山,遺留的茶樹便被后來的哈尼族人繼承了下來,到現(xiàn)在此地古茶園的面積,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位居首位,而半坡老寨又是南糯山古茶樹最多的村子。
這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傳統(tǒng)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簡單寧靜。行走在寨中,生活仿佛隨著時間而靜止了一樣。
如果說在寨中行走,感覺時光是靜止的。那么,走在茶山中,就會感覺時光是永恒且充滿生命力的。千年的古茶樹,茶樹上的苔蘚,辛苦勞作的茶人,構(gòu)成了南糯山獨特的山野氣韻。
8 曼邁老寨
曼邁老寨位于勐??h,屬于拉祜族村寨,居于海拔1600多公尺,隱藏在大山深處。共有古茶林7000多畝,經(jīng)專家認可的古茶樹樹齡有的竟達800余年。
曼邁老寨有100多戶拉祜族人家,這里男的姓扎,女的姓納,居住在木質(zhì)的吊腳樓上,相信著萬物有神靈,伴隨時光靜靜守護著千百載的古老茶園。
9 十字街村
位于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鄉(xiāng)。十字街村并不大,卻以普洱茶聞名。幾百年來,這里孕育出很多有名的茶莊。古茶莊從外表上看,并不起眼,可推門而入,里面裝滿的是滄桑故事。
從清代中期以來,其興衰成敗與整個普洱茶的起起落落緊緊融合在一起。最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古老的公家大園,是歷史上易武貢茶進京的起運點。猶如古羅馬斗獸場的公家大園內(nèi),榕樹枝繁葉茂,幾百年前,每到貢茶進京,都會先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儀式。如今,往日馬幫的馬蹄聲雖已漸行漸遠,但傳統(tǒng)仍然保留下來。
十字街村戶數(shù)較少,散居在山坡上,茶馬古道貫穿其間,主要街巷呈“Y”字形,民居、茶號多坐北朝南或垂直于道路布置。自古以來,易武就是六大茶山之一,而十字街村是一個有著眾多古茶莊和茶文化遺跡的自然村,以前通過馬幫運到西藏的普洱茶和進京的貢茶就源于此地,穿越原始森林,一路向北。普洱茶的昔日榮光和過往,也濃縮在了一塊“瑞貢天朝”的木匾上。
10 勐景萊村
“中緬第一寨勐景萊”位于打洛鎮(zhèn)東南方向2公里處,距國家級打洛口岸2公里。村落與緬甸緊臨,又緊靠昆洛公路,位于交通要道沿線,游客很方便就能見到這個傣家村寨。在傣語里,景意為城或居住人的地方,萊意為追趕。景萊村名意思為追趕金鹿找到的城,或追趕金鹿找到的地方。
走進勐景萊,人們一眼望見的是傣家生態(tài)自然村。村寨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古樹遍及村寨四周,村寨周圍有著豐富的水資源,為景萊村的人畜飲水、生產(chǎn)灌溉、生活用水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村寨坐落于縱橫阡陌的平壩稻田間,被蔥綠的竹林和婆娑的鐵刀木及各種熱帶植物緊緊包圍,村中花香撲鼻、古木參天。身在其中,便有陶醉之意。
勐景萊全村108戶,保存著99.05%的傳統(tǒng)干欄式建筑,這里保護性地開發(fā)了邊城古寨、孔雀河、寨心、寨神、百塔林、護塔河、千年菩提神樹、拴象樹、情人樹、神泉、佛寺、民間趕擺集市、少數(shù)民族民間工藝展示區(qū)等等。游客在這里可以了解傣族傳統(tǒng)的染布、榨糖、盤條制陶、編結(jié)、造紙、打鐵、釀酒、傣錦、高升、紡織等等手工技藝和工藝品。
8. 老撾古樹茶屬于什么茶
老撾茶的葉型是胖圓型的,滇緬葉種,包括一些越南的葉種,本來就沒有境內(nèi)的葉種好的,主要是海拔,土壤的原因。并且有很大一片區(qū)域的葉種和中國國內(nèi)是一樣的,屬于較狹長的柳條型。
普洱茶茶性較中和、正氣、不寒、不熱、不分四季、老少皆宜、常飲可保健康。普洱生茶茶氣重、去油膩效果好,但對胃有一定的刺激,適宜胃功能較好,身體肥胖,血脂血壓較高的人士飲用,普洱熟茶茶氣溫和,潤滑細膩、溫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養(yǎng)顏,適宜所有人群飲用。每餐前后都要喝普洱茶,如此便可改善通便,減低便秘所帶來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