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20條新聞
最近,華爾街投資銀行的經營危機引發(fā)全球金融市場、實體經濟乃至人們心理劇烈動蕩。中國貿易及金融投資已與世界具有較大關聯度,這使得我們在大洋彼岸也感受到華爾街破產狂潮的巨大沖擊。中國經濟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已經前行了大半年,下一步還會遇到哪些風浪?如何應對? 中央明確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主要任務。這里就如何準確理解中央精神與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問題,談一些看法。 把握中國經濟形勢的兩個關鍵數據 美國華爾街金融動蕩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直接看主要是其金融產品的估值變化導致我國金融機構的投資品價格縮水;間接看主要是美國此次出現的金融壓力導致本國及多國經濟減速、消費縮減,進而使我國對美歐貿易出現下滑。間接影響的效果明顯大于直接影響。原因即在于外需型經濟目前占我國GDP總量已經有較大規(guī)模,而一旦下滑,所出現的缺口則需推動經濟增長的另兩個輪子——國內消費、投資來彌補。 中央明確提出要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10.4%,增速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CPI同比上漲7.9%,其中6月份上漲7.1%,環(huán)比下降0.2%。這是海內外一個時期內最關注的中國經濟兩個關鍵性指標。中央提出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抑制通貨膨脹的兩大任務也集中體現在這兩個指標上。從這兩個指標看,目前我們經濟基本面是積極的,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困難仍然不少。就下半年的情況看,外需、國內消費、投資三個方面有許多變數。一是受國際經濟環(huán)境依然不景氣影響,下半年外貿出口仍將呈降溫趨勢;二是居民實際收入繼續(xù)下降,住房、汽車等消費熱點降溫,可能導致消費實際增速減緩;三是企業(yè)效益滑坡和需求降溫將改變社會投資預期,企業(yè)自發(fā)投資意愿下降,可能影響增長后勁。這些不利因素總的看雖還是可控的,但當前經濟發(fā)展形勢比較復雜,一些不確定因素將使經濟走勢發(fā)生新變化,更需要密切關注。 首先要關注當前流動性過剩的來因和發(fā)展趨向去向?!侗本┤請蟆非安痪脠蟮溃衲甑谝患径任覈鈪R儲備已達1.68萬億美元。專家預計到年底外儲有望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從近年外匯儲備增長態(tài)勢看,外儲每年都有翻倍增加趨勢。有研究機構發(fā)表觀點稱,央行開展的公開市場操作對絕大多數外匯流入進行了對沖。這說明由外匯儲備增長過快所導致的“流動性過?!蹦壳叭允请y題。 報道提示:如果中國向美國出售一雙價值1美元的襪子,則有1美元會流入中國。出口商的售匯銀行買入這1美元后將它賣給央行,成為外匯儲備,出口商按匯率得到人民幣。而對沖操作產生的人民幣是央行新增貨幣,可能會引發(fā)通脹。這筆錢可以作為存款或現金持有。央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和信貸政策進行流動性掌控。研究人員認為,目前存款準備金率已被推至歷史頂峰,貨幣政策對抑制通脹正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按照我國的管理辦法,外匯需要以人民幣結售。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990億美元,個人凈結匯536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結匯613億美元,大量的結匯使銀行體系流動性不斷生成。而每購匯300億美元就需上調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才能對沖因此吐出的流動性。 近期討論熱點回到加息,但加息無法根本解決由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導致的“流動性過?!?,仍會陷入“從市場購入外幣再投放人民幣到市場”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解決這個渠道所導致的“流動性過?!焙苤匾?。這一分析對把握我國宏觀政策的調控很有參考價值。從一些新公布的數字看,目前流動性仍偏多。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對策建議。包括長期實行的“獎出口限進口”外貿政策和“寬進嚴出”引資政策,是否需調整及如何調整,都是調研重點。 從當前經濟報道看,可把重點放在正確把握以下幾個關系上:一是要準確把握經濟中的困難和我們黨和政府解決困難的能力的關系。今年兩會后的記者招待會上,總理說今年恐怕是“最困難的一年”。最近總理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研討班上講話時說,今年來及時采取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正在收到積極成效。 下一步如何走,關鍵看對世界經濟總體形勢的把握是否準確,經濟政策是否應對及時,落實是否到位。這當中,要正確看待國際經濟因素影響與國內阻斷機制的關系。當前國際因素復雜多變,高油價和高糧價已導致世界經濟多個指標沖上歷史高位,這仍是全球最大不確定因素。就國際情況看,有一些常理不可解釋的原因。美國用糧食造乙醇,按理該減輕對石油供應的壓力,但不僅沒有,反而把油價和糧價雙雙推高。從應對高油價和高糧價的壓力看,我國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至今糧價和油價對國內物價的推動基本上還可控。這中間,國內與國際之間一些阻斷點的設置,說明必要的行政干預和財政政策的實施有效。 正如溫總理所說,我們有廣闊的國內市場、比較充裕的資金和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優(yōu)勢,還有改革開放30年奠定的物質基礎和體制基礎,有多年來積累的應對風險的經驗,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鞏固經濟發(fā)展的好勢頭。從大局去觀察具體經濟問題 經濟報道本身有其特殊規(guī)律,但不同經濟現象相關性很強,會連帶引發(fā)許多社會問題,而社會問題又往往會引發(fā)政治問題。當前經濟報道較難把握,關鍵就在如何穩(wěn)妥把握好與經濟相關的社會政治問題。其核心就是要求注意牢牢樹立社會穩(wěn)定的意識,在看待一些經濟現象時,必須有注重社會的觀點和講政治的觀點,概括說,就是大局觀。 例如樓市問題。有的稿子從維護消費者利益角度對樓市等下跌叫好。這從一個方面看不無道理。但是,這需要注意考慮兩個角度:一是從目前經濟宏觀大局看,宏觀調控提出的是防止大起大落,過快上漲固然不好,過快下跌同樣不是目的。尤其是人為措施導致下跌,更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二是從維護社會經濟穩(wěn)定角度看,樓市本身是經濟循環(huán)中的一個鏈節(jié),要注意在維護消費者利益同時,也注意保護生產者積極性。房地產一頭是投資,一頭是消費,而且其產業(yè)鏈很長,在固定資產投資中長期占比約20%。尤其是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yè),它與金融聯系緊密,如果因人為原因持續(xù)下跌,出現銀行呆壞賬,對經濟穩(wěn)定的破壞作用很大;反過來,如果有辦法維持樓市不過快下跌,不失為維護社會經濟穩(wěn)定的好辦法,就應積極使用。這就決定了在報道樓市調控時要有全局觀點。 這種經濟大局和社會大局觀不止出現在樓市。前兩年,豬肉生產中因有關部門沒察覺生產者積極性滑落,沒及時采取措施,最終引發(fā)肉價上漲,打響了這輪農產品通脹第一槍。這一教訓值得吸取。當前有兩個情況必須重點關注:一是養(yǎng)雞業(yè)的情況,雞的供應包括蛋的供應,比豬肉問題突出,因為肉的消費有替代性,即用雞鴨魚等來代替,但人們的消費中各種人群對雞蛋依賴性更大些,千萬不能在蛋的供應上出問題。二是當前豬肉價格有所回落,要注意回落幅度不能大,肉價跌幅一大,必然要導致養(yǎng)豬積極性的新一輪下降。對有關市場情況,要密切關注、及時報道。 報道提示:最近南方養(yǎng)殖業(yè)基地廣西玉林出現大量宰殺雛禽的情況。這些地方的養(yǎng)殖企業(yè)因面臨成本增加和銷量銳減壓力,大量宰殺雛禽。本來,5-6月應是家禽銷售旺季,但今年反常,活雞批發(fā)價格不漲反跌,活雞出欄價已由每斤11-13元跌到了6.5至6.8元。而按照養(yǎng)殖成本,每斤7.5元以上才能不賠本;而去年下半年至今,玉米、豆粕等價格漲了50%至100%。對這一情況,要有足夠警惕性,防止重蹈豬肉下跌、上漲覆轍。 國際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往往可以視作國際政治報道。特別是美國,國家戰(zhàn)略的把握有系統研究和路徑選擇。觀察研究美國以至世界經濟問題,必須從國際政治角度看問題。最近美元持續(xù)貶值就不能單純從貨幣現象分析,而要研究美國化解這輪經濟困難的“國策”。 報道提示:研究現在美國貨幣問題還在持續(xù),油價高漲也逼得美執(zhí)政者必須正面應對油價持續(xù)上漲趨勢。布什總統終于宣布要取消開采近海油井的行政禁令,這件事放在油價節(jié)節(jié)攀升背景下,顯示出美國人的緊張感,導致必須改變其石油資源戰(zhàn)略觀,如果放任不管,高油價必將導致金融體系潰決,進而給全球經濟結構帶來紊亂。美國國會進行油價聽證會,這是觀察美國國家戰(zhàn)略調整的一個重要窗口。 許多經濟問題也需要放在世界范圍去把握。當前,國家領導人的外交活動基本上圍繞經濟問題展開。要特別關注胡錦濤同志最近在參加g8對話會中的一些重大舉措,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興大國也稱為發(fā)展中大國正在對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產生的重大而深遠影響。如中、印、巴、南非、墨的發(fā)展中五國協調機制、“金磚四國”協調機制等,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不斷上升。這一趨勢總體是對我有利。而且,當前世界大局中同時升溫的糧食、能源、金融三大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發(fā)展中大國的積極參與和貢獻,才能最終解決。在糧食安全成為新的全球性焦點議題后,發(fā)達國家做姿態(tài)、轉移壓力,把當前糧價上漲歸咎于新興大國的發(fā)展,炒作“發(fā)展中大國責任論”,要求發(fā)展中國家承擔更多責任。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有針對性地批駁西方媒體的炒作,對我國如何應對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對世界糧食安全已經發(fā)揮的貢獻等予以充分報道。圍繞這些情況可組織一些報道策劃。我國已連續(xù)12年成為全球被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我們在國際貿易中受到壓力,既是個重大經濟問題,同時也是個重大政治問題。根據目前復雜的情況,報道要發(fā)揮作用,特別是對外報道要發(fā)揮獨特作用。重點是廣泛宣傳“中國經濟機遇論”,講清楚我國的發(fā)展給世界帶來的利益和機會,包括我國“走出去”的企業(yè)的投資活動給當地就業(yè)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機會,要作為典型,加強對外宣傳。我們自己基于國家利益而生長出來的國家意識,應是主導經濟報道的主調。 報道提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針對我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多達17起。對外經貿摩擦問題已向常態(tài)化發(fā)展。而且,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與我經貿摩擦均在發(fā)展,發(fā)達國家的高端產業(yè)開始感到我競爭壓力;發(fā)展中國家認為我產品對其低端產業(yè)沖擊增大。一些政客拿涉華經貿問題做文章,將各種因素導致的本國部分產業(yè)不景氣和失業(yè)問題等歸咎于我。人民幣升值、金融保險開放、環(huán)保標準、主權財富基金等都成了炒作重點。 以戰(zhàn)略眼光研究經濟波動 經濟總是在波動的。經濟新聞報道要領之一,就在于如何敏銳捕捉這些波動。這是直面經濟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必須做好的基礎課。經濟運行波動性也決定總體趨勢中總是以看好看多為主,當前經濟中遇到的困難與所面臨的機遇相比,希望大于困難、機遇大于挑戰(zhàn)。所以,在經濟熱點報道中要注意分析好宏觀上的信心,把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xù)發(fā)展20年的各種支撐因素分析清楚。 這一結論其實不難分析。中國人作為勞動力的特質和“人口紅利”階段,決定經濟成本全世界范圍較低;人民幣低估和世界范圍內商品交換,也就是中國人對全球需求和供給總體上看多數資源自給、多數商品過剩,這決定我們順差不會小于逆差;體制不斷改革完善,科技水平不斷進步等等硬實力、軟實力支持,必然會拉動或推動經濟發(fā)展。可以斷言,只要不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和全局性的深重的自然災害,最勤勞的國民必定會成為最富有的國民。這一過程應是20年至50年。 如何從社會普遍關注的經濟熱點來具體分析如何看到困難中的信心呢?例如,當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在掌握“從緊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過程中如何準確把握節(jié)奏等具體操作層面的關系。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不等于一定要中斷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中小企業(yè)的困境最近已受到各界關注,中央明確支持中小企業(yè)的信貸政策。在分析經濟現狀時,往往是從結果上分析原因;其實,還原一些職能部門的工作過程,從過程中不難發(fā)現一些無所作為的心態(tài)和過于簡單化的做法。如果把這種心態(tài)和做法通過典型事例通過報道反映出來,有很大決策參考價值。央行最近公布的降低“雙率”的措施,明顯帶有支持中小企業(yè)的目的。這些政策在各地的落實情況也需密切關注。 報道提示:目前全國多個地方的企業(yè)面臨許多困難,出口退稅、匯率上升、成本上漲等壓力都很大,加上融資困難,中小企業(yè)大量歇業(yè)、停產和倒閉。而中小企業(yè)為我國城鎮(zhèn)勞動力提供了75%就業(yè)機會。如果中小企業(yè)大批倒閉,想實現年新增1千萬人就業(yè)的目標會很難。如果這一情況再蔓延、擴大,必將帶來經濟滯漲,進而帶來沉重就業(yè)壓力,特別是大量就業(yè)人口是農民,這必然導致農民增收渠道中斷。面對這些問題要明確,在實施中央政策過程中,如果用“一刀切”簡單處理,最終結果必然是,通脹沒控制住,經濟傷了元氣。關鍵是找準這次通脹的成因,對癥下藥。 再比如,當前股市低迷,從最高點跌落到目前水平,明顯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對當前股市與經濟基本面的關系如何把握,許多人心中沒底?,F在的解釋是當時對股權分置、大小股東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狀況不看好,因此長期低迷。目前投資者情緒普遍低落,究其原因,關鍵是沒信心,而沒有信心主要原因又是對我國經濟基本走向看不清楚,對次貸危機和我國宏觀經濟前景的擔憂較重。其實,我國整體經濟基本面并沒發(fā)生大的變化,國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也正是看中中國經濟有個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只要對宏觀趨勢有了這種共識,一些具體導致股市下跌的因素自然會化解。 報道提示:在“大小非”減持問題上,股改之后大小股東利益已趨向一致,大股東減持并不是看自己原始持股成本,而是與散戶一樣,在判斷市場前景不好時減持會多些,在銀根收緊、缺乏流動性時拋售。中國證監(jiān)會調查統計顯示,“大小非”對市場有壓力,但不是波動的主要因素。未來還應在對“大小非”進一步規(guī)范、增加減持透明度的同時,更注重穩(wěn)定市場預期,引導“大小非”在資產價格較高時減持股份。 有人質疑“中國上市公司不給投資者分紅”,目前市場上也提出好多解決方案,但是,如果按照股市能夠發(fā)現資產真實合理價格的規(guī)律,像我們這樣新興的資本市場上,直接分紅有時往往不如把應分之紅放在上市公司股價中、以放大其價格。如每股5分錢的利潤,如按20倍市盈率算就是1塊錢,有投資者就認為,與其把這5分錢分配成現金,不如把它按市盈率加到股票價格上變成1元錢更合算。當然這種判斷也只能在看好中國經濟宏觀基本面趨好的前提下才能作出。 判斷中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是必然趨勢,不等于否認發(fā)展道路上有一系列問題急待解決。 從當前困擾國內經濟的因素看,有些屬于眼前和長遠都必須研究關注的,即“近憂”和“遠慮”交織的問題。應該有以長遠眼光研究經濟戰(zhàn)略資源解決之道。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同志最近談到,我國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的幾種短缺資源是引起國內市場價格波動的重要和潛在因素。它們是石油、食用油、大米、短缺的金屬礦藏包括鐵礦石、氧化鋁、銅礦石等。我們可圍繞這幾項資源,從國家戰(zhàn)略角度做一些系統調研,除關注宏觀經濟政策角度外,還應著眼技術進步角度,廣泛了解各方面建議,做出對決策有參考和借鑒價值的報道。 報道提示:1.石油:今年我國進口石油將達1.8億噸,油價高昂,已成國民經濟一個沉重包袱。按照我國資源條件,必須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在替代上下功夫。煤制油是一項適合國情的戰(zhàn)略措施,按照試驗情況,如按煤價每噸500元計算,其成本可控制在相當于進口石油每桶50美元以下,具有很強競爭力。如果能成功,我國煤炭、水資源和運輸條件則應統籌布局加以調整。按照美國、巴西發(fā)展生物燃料的經驗,并根據我國重糧的國情,應大力發(fā)展非糧食的生物能源,包括種植麻風果、木薯等提煉燃料等。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應成為結構調整的方向。 2.食用油:去年我國進口大豆2950萬噸,按20%出油率計算,相當于進口食用油590萬噸,加上直接進口838萬噸,合計達1428萬噸,占我國食用油消費量62%。從長遠看,立足國內解決食用油供給問題,與糧食一樣是維護經濟安全的重要戰(zhàn)略需要。如何在不與糧爭地情況下增加國內食用油供給,要尋找挖掘荒山荒地資源擴大各種高油作物的途徑。如茶油樹畝產茶油可達75公斤,品質優(yōu)于橄欖油,在長江以南地區(qū)適宜大規(guī)模種植。像汶川地震山區(qū)種植大量櫻桃等水果,運輸和保存的壓力都很大,如果經論證改種適宜的高油植物,抗市場風險能力會強得多。 3.大米:國內水田減少而消費量增加,如何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和提高產量,迫在眉睫。利用我國的種植技術,在東南亞等地建立水稻海外生產基地的思路,也是個可行的選擇。 4.生豬:現靠農民散戶養(yǎng)豬模式越來越難抗市場風險,規(guī)模化養(yǎng)豬應是大力扶持的政策方向。 5.短缺的金屬礦藏包括鐵礦石、氧化鋁、銅礦石等:我國目前外匯儲備較多,如何大力使用各種渠道參與國外資源的控制、聯合開發(fā)等,應是當務之急。 從環(huán)球資源與人類發(fā)展這一主要矛盾看,資源壓力是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紐約市場油價突破每桶145美元后最近雖有回落,但總體還在高位上盤桓,對此海內外都予以關注。如何減緩對高油價的擔憂,一定程度上放緩油價推高因素,只能從發(fā)展新能源上去找。就我國來說,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已把新能源作為重點產業(yè)加以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加快發(fā)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薄犊稍偕茉捶ā饭膭钯Y本進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yè)。國家發(fā)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進一步明確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具體發(fā)展目標。在政策傾斜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產業(yè)化規(guī)模將不斷擴大,新能源產業(yè)呈高速增長態(tài)勢。國務院最近批準的農業(yè)部“三定”方案明確要求農業(yè)部加強對農業(yè)生物質產業(yè)的指導服務和監(jiān)督管理,促進農業(yè)資源合理配置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報道提示:浙江省蘭溪市將巨菌草、象草等作為發(fā)電“能源草”試點種植,一畝巨菌草發(fā)電量可相當于4噸煤的發(fā)電量。湖北省將在5年內建設600萬畝木本生物質能源林基地,主要樹種為烏桕、油桐、刺槐等,以此改造荒山、荒坡及可改造低產林等,前景廣闊。云南也提出建設木本油料基地。這些前沿性做法值得深入調研。從全國總體情況看,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胡林等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未被利用的荒草地是我國最重要的保留土地資源之一,如果把其中適合種植的360萬公頃荒草地種植生物乙醇能源植物,每年潛在生物乙醇產量達1100萬噸,可替代當今汽油消費1/5以上。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林業(yè)局的數字顯示,我國現有薪炭林、木本油料林和灌木林達5000多萬公頃。 各地發(fā)展生物燃料原料種植應對世界能源形勢的嘗試尤需大力關注。目前大致有三條途徑:一是利用甜高粱、甘蔗和木薯等非糧食能源作物,生產燃料甲醇、乙醇替代汽油;二是利用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黃連木等油料林木果實、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動物油脂、廢餐飲油等為原料制成生物柴油;三是利用生物質發(fā)電、沼氣工程和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我國現有木本油料樹種總面積超過600萬公頃,果實產量在400萬噸以上,除少量開發(fā)食用和工業(yè)用途外,大都處于荒廢狀態(tài),如加以集約化利用,可轉化為客觀的生物燃料油。對這些問題,相關產業(yè)研究尚不充分,近期可結合國家最近推行的林權制度改革,在調研與報道策劃中予以關注。(作者: 吳錦才)媒體稱中國未來兩個月可能出現新一波中小企業(yè)倒閉潮2009年02月05日 00:50人民網-國際金融報【大 中 小】 【打印】未來兩個月內,可能出現一波中小企業(yè)倒閉潮。中國鄉(xiāng)村的傳統,春節(jié)要過到正月十五??墒墙鹑陲L暴的寒意早已吹到了中國的角角落落,過大年的傳統不得不改變了。位于上海滬西工人文化宮的“天天職場”,在春節(jié)期間天天開放。來自湖北農村的小伙子小張大年初三就來這里找工作了。他去年在廣州附近的一家工廠工作,年底被裁員了?!艾F在就業(yè)形勢這么緊張,我怕出來晚了找不到工作?!彼麧M眼焦急地說。像小張這樣等待工作機會的人何止千萬。據報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近日表示,2008年離鄉(xiāng)進城就業(yè)的農民工總人數約為1.3億人,調查顯示15.3%失去了工作或者還未找到工作而返鄉(xiāng),今年有2500萬農民工尋找工作機會。“我的舅舅,還有十幾個親戚,和我一樣以前在廣州打工的,都辭了工作,打算過幾天來上??纯??!毙堈f。在珠三角失去工作的農民工,能否在長三角找到工作?長三角各地政府出臺的就業(yè)保障措施能否給他們幫助?短缺2000萬變失業(yè)2500萬去年3月,記者曾就“中國制造業(yè)工人嚴重短缺”的話題采訪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昨日他在接受采訪時再次表明,“去年9月以前,全國的很多制造企業(yè)都缺工人,需求總量在1500萬至2000萬之間?!卑肽陼r間未到,從短缺2000萬工人到失業(yè)2500萬工人,反差為何如此驚人呢?“主要原因是這些裁員的企業(yè)大多為勞動密集型、外貿出口產品企業(yè),依賴國外市場,訂單減少后,裁員和倒閉往往成了這類企業(yè)的不二選擇?!眲㈤_明說。調查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據相關報道,從去年7月以來,已經有大約5000家港商在內地開辦的中小型企業(yè)倒閉。情況原來不應變得如此糟糕?!捌鋵嵲谌ツ?0月份以后,雖然有企業(yè)關門,當時還是有一些企業(yè)缺人。但是很多工人嫌收入減少,辭工提前回鄉(xiāng)了。等過完年,現在想找工作的時候,形勢卻比年前更惡化了?!眲㈤_明說。未來兩個月,中國可能出現新一波中小企業(yè)倒閉潮。據美國媒體報道,最近幾個月,來自歐美的訂單平均減少了1/3到1/2,在未來的一兩個月中,中國至少還有3000家工廠面臨倒閉。香港中小企業(yè)聯合會會長劉達邦估計,港商在內地的工廠中大約有40%會推遲開工。香港中小企業(yè)聯合會也證實,兩家位于廣東東莞,雇員超過1000名的生產家居用品的工廠將開工日推遲到3月底。長三角工作也不好找小張和他的親戚們,能在上海附近找到工作嗎?其實上海的就業(yè)形勢也不容樂觀。在上海寶山區(qū)大場鎮(zhèn)一帶,聚集了不少中小企業(yè)。一位紙箱廠老板近日在閑談時抱怨生意難做,打算將原來雇傭的22名工人裁減到7個。還有一家為寶鋼下屬鋼廠配套的五金企業(yè),原先雇傭的15個工人只有3人上班,其余工人的“飯碗能否保住”很成問題。據記者了解,長三角地區(qū)的高科技企業(yè)也有裁員現象。臺積電、富士康在蘇北的工廠有大規(guī)模裁員?!吧虾:吞K南地區(qū)的工作機會可能稍多一些,蘇北和浙江地區(qū)相對差一些?!眲㈤_明說?!跋鄬Χ裕L三角比珠三角的經濟形勢可能要好一些,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大一些。但是現在整體形勢就是經濟增長放緩,也很難講長三角的工作更好找。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勞動力供過于求的形勢會更加嚴峻,勞動力需求會持續(xù)減少?!苯K省社會科學院長三角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葛守昆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http://www.hao123.com/stock.htmhttp://www.cnf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