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燉茶油(鯽魚燉茶油)
1. 鯽魚燉茶油
魚和白蘿卜能一起吃,可做成白蘿卜燉魚進行食用,具體做法如下:
需要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包括:白蘿卜 一顆、鯽魚 一條、茶油 適量、鹽 適量、辣椒油 適量、雞精 適量、生抽 適量、芹菜 適量、大蒜 適量。
1、第一步把準備好的魚洗凈,用菜刀劃幾下。
2、然后使用菜刀把白蘿卜切絲,放一旁備用。
3、鍋內(nèi)放油加熱。
4、放入魚塊,姜片,鹽,開始煎。
5、然后放入生抽,蘿卜絲,加水開始燉。
6、燉好后放芹菜,大蒜,雞精,辣椒油,拌勻盛出,完成。
2. 茶油鯽魚湯
材料
1.瓜魚1尾
2.茶油適量,姜一塊,鹽一夕,味精少許,枸杞十個
做法
1.往鍋中倒入適量的茶油,放入姜片,待油熱至七成,加入洗凈的瓜魚。
2.翻炒至半熟,加入適量的開水,乳白色的湯汁就出來了。
3.大火煮10分鐘后,加入十個左右枸杞煮一小會兒便可出鍋了。
3. 鯽魚燉油菜
菜籽餅打窩釣鯽魚相當好。因為任何一種食材,魚能夠攝食,一定有魚感興趣的味型、營養(yǎng)成分,菜籽餅也不例外。菜籽餅應(yīng)用在釣魚領(lǐng)域,并不是新鮮事,已有較長的使用時間,但絕對多數(shù)是作為窩料使用,這與它自身特點有一定關(guān)系。
菜籽餅是油菜榨油后的副產(chǎn)品,但依然保持大量營養(yǎng)分,比如高達35%以上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鋅鐵錳微量元素等,蛋白質(zhì)自不必說,它是魚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氨基酸通常作為餌料中的添加劑使用,它能激發(fā)魚的攝食欲望,起到進食的作用。
4. 鯽魚湯用油嗎
答:做鯽魚湯炸魚的油用不用倒進去?首先糾正一個問題,熬湯的鯽魚是不能用炸的方法的,一定要去煎。炸和煎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煎是用很少的油,炸是大鍋油。煎好的鯽魚,直接倒入熱水,在放蔥姜胡椒粉。十五分鐘后,一鍋顏色乳白,味道鮮香的鯽魚湯就做好了。所以如果作湯的鯽魚用煎的方法。是不必在意油的問題的。
5. 茶油燉鯽魚有什么好處
原料
魚肉 (100g )
米粉 (5g)
蔥 3g
料酒 5ml
姜 4g
辣椒 5g
蒜 3g
步驟1/首先將新鮮魚肉切片,辣椒切細。
步驟2/米粉用熱水泡軟備用。
步驟3/起鍋燒油,放入魚、蒜、姜、辣椒煎至有香味冒出來。
步驟4/加入鹽、料酒,再加入適量的冷水,上鍋蓋中火燉煮10分鐘。
步驟5/在魚湯變白后,放入處理好的米粉,蓋上鍋蓋,繼續(xù)煮兩分鐘。
步驟6/放入香蔥,出鍋。
步驟7/這樣一盤營養(yǎng)美味的活水魚粉就完成啦。
6. 鯽魚燉湯用什么油
豬油
煎魚的時候最好用豬油,用豬油煎過的魚,加入水燉的話,湯色很快就會變白,如果用植物油的話,雖說也能變白,但是黃色的植物油最終會漂浮在湯的表面,令顏色看起來不是很漂亮。魚肉煎到金黃之后,接著就需要開始燉了,有人會直接加入清水,這個是堅決不能的,燉魚、燉羊肉,想要湯色奶白,一定要倒入開水,這個是最為關(guān)鍵的。然后加入一些豆腐,煎好的雞蛋,差不多5分鐘左右,湯色就變得濃白了。
7. 豬油燉鯽魚湯
因為放咸肉比家常鯽魚湯層次豐富多了。做法奉上
在鯽魚背上每隔5毫米切一刀,把小刺切碎避免卡喉;
起油鍋,放2片姜,下鯽魚兩面煎到金黃色;
鯽魚移入砂鍋,加蔥結(jié)、姜片、料酒、沸水、切片的咸肉和切薄片的春筍,燒開后轉(zhuǎn)中小火,燉20分鐘;
下絹豆腐煮3分鐘,加蛤蜊、蟶子肉、河蝦燜1~2分鐘,最后撒入白胡椒粉、香菜即可。
小貼士
1、鯽魚背上每隔5毫米切一刀,把小魚骨切碎避免卡喉,也可以在煎魚階段擴大魚身表面積,煲湯時更易出汁。
2、蟶子在焯水取肉時,需將外面的黑色筋膜去掉,這樣可以去掉里面的沙子,口感更佳。
3、選擇絹豆腐而不是老豆腐,避免老豆腐的鹵水味蓋住鯽魚湯的鮮味。
8. 燉鯽魚放油嗎
燉魚的小竅門
第1點:首先洗魚是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弄破苦膽!想要在燉前就去腥可以在魚下鍋前在魚身上抹鹽!
第2點:用油煎下魚皮,注意的是油不要太燙,否則后果就是把魚皮弄破,另外可以在煎之前把魚涂點鹽或者醬油或者姜汁,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主要是防止魚皮掉下來,另外煎的時候要慢慢的翻個,不然什么魚皮都經(jīng)不起使勁地翻炒,煎魚的時候用醋烹一下,去腥
第3點:佐料燉魚的時候要多放,比如蔥姜蒜,還有酒,不要小看它們,少一個也不好吃的,還有出鍋前最后放香菜,煲湯也同樣需要。
如果想喝湯,如果沒有沙鍋,可以清蒸清燉都行
清燉魚:鯉魚(各種魚)一條,大米50克,白芷適量,姜適量,食鹽,味精適量。
大米下鍋加水適量煮。水開后10分鐘,將大米撈出。將煮大米的水(米湯)倒入炒鍋。
湯水沸騰后,魚下鍋。加入上術(shù)調(diào)料。文火燉半小時左右。注意:水不要干了。
此方法燉魚保留了魚的清香鮮美只本味,去除魚腥。你不防試試!
如果要喝湯就要注意放些料酒代替一部分的醋,同樣可以去腥,提鮮,如果醋放太多湯的鮮味會被覆蓋!
同時介紹幾款從別人那借用的菜譜雖然不是自己的經(jīng)驗,但仍然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鯽魚砂鍋:
原料:河鯽魚3條,玉蘭片200克,盒裝豆腐2盒,鮮蘑菇200克。
調(diào)料:精制油50克,姜5克,蒜5克,蔥5克,泡紅椒3克,味精15克,雞精20克,胡椒粉3克,料酒20克。
制作方法:
(1)玉蘭片切成菱形,盒裝豆腐,一分為七,鮮蘑菇一分為二,洗凈,裝入砂鍋待用。
(2)姜蒜切片,蔥,泡紅椒切成“馬耳朵”形。
(3)河鯽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取出。
(4)炒鍋置上火,下油加熱,放姜蒜片,蔥,泡紅椒,炒香。摻白湯,放河鯽魚,味精,雞精,料酒,胡椒粉,燒沸,去盡浮沫,倒入鍋內(nèi),上臺即可。
二、豆瓣鯽魚
【特點】顏色紅亮,肉質(zhì)細嫩,滋味鮮濃,微帶甜酸。
【原料】活鯽魚2條或鱖魚1條(重約600克),蒜末30克,蔥花50克,姜末、醬油、糖、醋各10克,紹酒25克,濕淀粉15克,細鹽2克,郫縣豆瓣醬40克,肉湯300克,熟菜油500克(約耗150克)
【制作過程】
1、將魚洗凈,在魚身兩面各剞兩刀(深度接近魚骨),抹上紹酒、細鹽稍腌。
2、炒鍋上旺火,下油燒至七成熱,下魚稍炸撈起。鍋內(nèi)留油75克,放鄲縣豆瓣醬末、姜、蒜炒至油呈紅色,放魚、肉湯,移至小火上,再加醬油、糖、細鹽,將魚燒熟,盛入盤中。
3、原鍋置旺火上,用濕淀粉勾芡,淋醋,撒蔥花,澆在魚身上即成。
注意:必須用新鮮鯽魚或鱖魚為原料。烹制時鹵汁要濃厚,使魚粘勻鹵汁而入味。
三、蛋奶鯽魚湯
煲湯原料:鯽魚一條、胡椒粒5顆、蛋奶20克、姜10克 、蔥10克、鹽適量、雞精適量
制作過程
①將鯽魚剖腹后,清洗干凈待用。
②把鯽魚放置3成熱的油中過油,以去除鯽魚的腥味。
③加入適量水和調(diào)料,用小火清燉40分鐘。
④起鍋時加入少許蛋奶,能使湯變得白皙濃稠,口感更佳。
制作P。
S 蛋奶粉在菜場能買到。如果想更方便更營養(yǎng),用牛奶替換蛋奶粉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蔥香鯽魚脯
[原料] 鯽魚1條(約400克)。
[調(diào)料] 黃酒、醬油各5克,鹽0。5克,糖7克,胡椒粉0。
1克,味精1。5克。茴香1只,麻油、姜汁各1克,蔥100克,湯25克,精油500克(實耗25克)。
[操作程序]
1.把鯽魚洗凈后斬去頭尾,批成上下兩爿,再斬成5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鹽、姜汁、酒腌漬。
蔥切成長段。
2 油鍋燒熱,放入魚塊炸至外香內(nèi)嫩(需復(fù)炸)撈出。
3.鍋留底油,放入蔥煸香,加入酒、醬油、鹽、糖、味精、茴香、胡椒粉、湯燒開,將魚塊浸入汁中,滴上麻油,即可出鍋裝盤。
[特色點評] 蔥香濃郁,口味鮮美。
切塊浸汁的蔥烤鯽魚,在口味與質(zhì)感上均比整條烤制更佳。
[要領(lǐng)提示] 需復(fù)炸,蔥要煸香。
五、烏豆煲鯽魚湯
材料:鯽魚1條、烏豆2兩、眉豆2兩、花生2兩、陳皮1片
鯽魚-和胃補虛,除濕利水。
烏豆-含蛋白質(zhì)、脂肪、醣、維他命B1、菸酸等,能養(yǎng)血補虛,滋養(yǎng)調(diào)
眉豆-含蛋白質(zhì),能滋養(yǎng)解熱,利水消腫。
花生-含豐富蛋白質(zhì)、脂肪、醣、及維他命A、B、E、K,和卵磷脂、膽堿及鈣、磷、鐵等,能治營養(yǎng)不良,脾虛胃弱,養(yǎng)顏潤膚。
果皮-可調(diào)和藥性,通氣健胃,化痰理氣,止咳,還可以驅(qū)寒消滯。
做法:
1、烏豆、眉豆、花生洗凈,預(yù)先浸隔夜,去水備用。
2、鯽魚去臟去鱗洗凈。果皮浸軟去瓤,備用。
3、鍋注入適量水,水滾放入鯽魚及其他材料,以慢火煲3小時即可。
貼士:若可以最好不加鹽,因鹽份會讓水份聚積。
六、木瓜蓮子煲鯽魚
本湯氣味清甜、香潤,具清心潤肺、健脾益胃的功效,為秋冬干燥季節(jié)的清潤湯品,同時亦適用常見疾病的愈后滋補。
材料:木瓜500-600克(約1個)、蓮子20克、眉豆20克、鯽魚1-2條(約500-600克)。
木瓜性平味甘,具清心潤肺、健胃益脾的作用,一般作婦女催乳的湯品時,是采用未成熟的木瓜,現(xiàn)作潤肺健胃的湯品,則采用成熟的木瓜。
成熟的木瓜是色香味具佳的水果,有“嶺南果王”之稱,無論作水果之用還是煲湯之用,在民間里都有認為是潤心潤肺之佳品;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jīng),功能養(yǎng)心、益腎、補脾、澀腸,《本草綱目》記載它能“交心腎,厚腸胃,固精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眉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jīng),功能調(diào)中益氣,健脾益胃,唐代名醫(yī)孟詵認為它能“補五臟,調(diào)中,助十二經(jīng)脈”;鯽魚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jīng),功能健脾,補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溫中下氣,補不足”,諸物合用,則清潤、益肺、健脾、養(yǎng)胃。
烹制:
先把鯽魚洗凈、宰凈去腸臟,用慢火稍煎至微黃;蓮子去芯和眉豆一起洗凈,用清水漫泡片刻;木瓜洗凈后去皮,切成塊狀,然后一起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至2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用。
木瓜、蓮子、眉豆、鯽魚可拌入醬油佐餐用。
七、豆腐鯽魚
用料:鮮活鯽魚2條(約400克),菜籽油200克,豆腐1塊,郫縣豆瓣100克,紅辣椒粉50克,花椒粉10克,花椒5克,老姜20克,大蒜10克,蒜苗20克,味精5克,精鹽適量,料酒適量,水豆粉適量。
制作方法:
1。鯽魚去鱗剖殺洗凈,魚身兩面各斜剖三刀,抹一點鹽待用;郫縣豆瓣用刀鍘細;老姜洗凈切成指甲片;大蒜切成小片;蒜苗洗凈切成段。
2。豆腐切成6厘米長、3厘米寬、1厘米厚的長方塊,用開水煮5分鐘,移至微火上待用。
3。炒鍋下油50克燒至六成熱,下鯽魚兩面煎黃起鍋。炒鍋洗凈下油150克燒至五成熱,下郫縣豆瓣、姜片、蒜片、花椒、紅辣椒粉,南出紅油香味,摻湯再放入魚、豆腐、料酒、味精、蒜苗同燒入味。用筷將魚夾出放在大窩盤內(nèi),鍋內(nèi)下水豆粉勾芡,然后將豆腐淋在魚面上,撒上花椒粉即可上桌。
特點:魚肉細嫩,豆腐滾燙嫩而不爛,麻辣鮮香。
希望和你煲的魚湯的人和你都能幸福!可以為自己的家人,愛人煲湯的人都是好人,有湯喝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因為煲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會耐心去做的都是有心人!。
9. 鯽魚油茶怎么做好吃
1襄陽牛肉面
襄陽牛肉面是襄陽著名的傳統(tǒng)特色面食,始于清朝康熙年間,歷經(jīng)數(shù)代襄陽人精湛技藝,讓襄陽牛肉面一直保持著它的獨特風(fēng)味,被譽為“天下美味”,是襄陽的一張城市美食名片,也是襄陽著名的特色小吃。襄陽牛肉面用料為優(yōu)質(zhì)牛肉,上等精面,純味中草藥,色澤紅潤,肉質(zhì)肥而不膩,湯味香濃。
2宜城板鴨
宜城板鴨是襄陽宜城一道特色風(fēng)味名吃,外表呈白色、淡黃色,鴨肉豐滿細膩、肥而不膩、皮薄鮮香。
3襄陽豆腐面
襄陽豆腐面,又叫襄樊豆腐面,屬于臊子面的一種,是湖北襄陽一道地道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襄陽豆腐面以普通的堿面為主要原料,而襄陽豆腐面的臊子比較講究,里面有二十多種作料,金燦燦的炸豆腐,配上褐色的大頭菜,加上香濃的大骨湯,非常美味。
4襄陽清湯
襄陽清湯,即小餛飩,由于餛飩皮薄餡少,主要是當湯喝,故稱“清湯”,是襄陽人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
5金剛酥
金剛酥是湖北襄陽傳統(tǒng)特色小吃,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堿。金剛酥制作已有200多年歷史。 6襄陽涼面
襄陽涼面,也叫“麻汁面”,是湖北襄樊地區(qū)的傳統(tǒng)面食,因其制作簡便,吃起來清涼爽口,而成為襄陽人夏季最喜愛的特色小吃。
7谷城玉帶糕
谷城玉帶糕是襄陽谷城縣地方傳統(tǒng)名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玉帶糕選用精糯米粉、高級白糖、上等麻油等為主要原料,佐以青絲、紅絲、核桃仁、金桂等,采用特殊手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其特點是香爽口,甜而不膩。
8襄陽夜壺油茶
襄陽夜壺油茶是襄陽著名的特色茶飲,因其食材中有牛油或羊油的特點,是一種非常適宜于冬季食用的特色小吃。襄陽夜壺油茶做法簡單,但調(diào)味方面比較講究,面粉要文火炒香,炒至略呈金黃色,加入適量調(diào)料牛油或羊油、蔥、姜、鹽、胡椒、豆豉。吃時,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壓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
9棗陽酸漿面
棗陽酸漿面是襄陽市棗陽的獨特的面食,發(fā)源于清朝,最初是將夏秋收獲的青菜放在缸內(nèi)發(fā)酵變酸,采用酸菜水當作面食的佐湯,做成酸乎乎、香噴噴的酸漿面,后經(jīng)幾代人的不斷改良、更新,加以幾十種香料,所做出的酸漿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開胃、預(yù)防傷風(fēng)感冒等功效。
10襄陽包面
襄陽包面,即帶湯混沌,用薄面皮包餡,煮熟后帶湯食用,襄陽人稱之為“包面”,是襄陽著名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其歷史悠久,相傳明、清兩朝時期即已盛行,不僅省內(nèi)聞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國過往旅客,是襄陽著名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襄陽人逢年過節(jié)或改善伙食,無論農(nóng)村還是城市家庭,總要吃一頓傳統(tǒng)的襄陽包面,并且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叫“正月初一吃包面——頭一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