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茶油雞(廣西油茶雞)
1. 廣西油茶雞
桂林的油茶的原料:綠茶,生花生米,蒜瓣,生老姜,蔥頭,適量;
工具有特制的油茶鍋,油茶槌,還有茶濾。
做法:
1.先將茶葉用少量開水浸泡,
2.油茶鍋燒干,夠熱,放入食油,把浸泡好的茶葉放入鍋里炒干,
3.加入花生米,蔥頭,蒜瓣,老姜,有時也可以放幾粒炒米,用油茶槌連續(xù)搗,稱之為“打油茶”,打就是“錘打”,直到上述原料搗糊為止,
4.加入滾開的開水,稍煮開,第一鍋油茶就成了,把油茶鍋里煮好用油茶倒入油茶濾,用油茶槌子按壓茶葉,過濾到碗里,撒點蔥,香菜,油茶就可以喝了。
上述原料可以槌打很多次,直到味變淡為止,再換原料接著槌。茶葉和其他蔥姜蒜因為在鍋里邊加熱邊槌,可以它們最好營養(yǎng)打出來,香氣四溢,沁人肺腑,油茶味醇,四季借宜,冬春喝趨寒保暖,秋夏則生津止渴,非常適合在桂林地區(qū)這樣的氣候飲用。
再配上些小吃,菜品,也可以在茶中涮雞,魚,等菜,非常好吃。越喝越愛喝
2. 廣西黃油雞
白切雞又名白斬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粵菜,其皮爽肉滑,清淡鮮美,馳名粵港澳。廣東人逢年過節(jié),婚慶宴會總少不了一道白切雞。它的制作簡易特點是剛熟不爛,不添加任何配料,而保持原味。
正宗白切雞用料選自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出品的三黃雞這種三黃雞腳黃皮黃嘴黃,用其烹飪出的白切雞又可稱三,黃油雞表皮油黃是白切雞的一大特征。三黃雞要比一般飼養(yǎng)的白條雞之類的貴,所以為了成本,有時候人們就想出了變通的方式,比如用黃梔子,姜黃粉之類的染色而成,當然了,也可以在浸熟整雞之后刷上薄薄的一層熟油,雞皮的顏色也會變黃,不過這些都是基本的障眼法,沒什么實際意義。
食材準備一只三黃雞兩粒,黃梔子,蔥和姜50g,花生油20g,粗鹽10g。
先將買回來的三黃雞一些細毛弄干凈,然后將里外的水擦干,將蔥段姜片,黃梔子準備好,然后拿出一個煲湯的砂鍋,倒入多一些清水開旺火,燒制沸騰,然后再將先前準備好的黃梔子,姜片,蔥段粗鹽放進去煮一刻鐘。
調(diào)料煮好后,將三黃雞三上三下(用手拎著雞頭將雞的身體放入鍋中,在水中泡10秒,然后再拿出來照這樣的方法反復(fù)三次,這樣能使肌肉內(nèi)外受熱均勻)放入砂鍋中,然后將火關(guān)掉,蓋上蓋子,悶一個小時。
準備一盆冰水雞肉,燜好后拿出來晾一會兒,最后放入冰水中禁止5分鐘,這就是白切雞的雞皮爽脆的秘訣,這一方法運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當雞皮遇到冰水后雞皮緊縮,這樣我們就能吃到爽脆的雞皮了,最后雞肉切塊擺盤。
如果還想讓雞皮的顏色更黃更亮,那就把煮好的三黃雞擦干,水分趁熱抹上冷扎橄欖油,橄欖油的色澤金黃,還有一股橄欖的果實,最重要的是橄欖油對人體好處多多。
最后把雞剁成小塊,蘸上佐料享用美味即可。
3. 廣西油茶雞的做法
答:4個字地名帶吃的有:北京烤鴨、天津麻花、上海冷面、南京板鴨、揚州炒飯、蘭州拉面、泉州醋肉、文昌雞飯。
廣東云吞、廣西粉利、山東煎餅、山西油茶、浙江扣雞、福建鹵蛋、安徽豆豉、陜西涼皮、寧夏羊雜、甘肅肉餅、青海釀皮、湖北餾粑、湖南板鴨、河南鹵面、江西松糕、四川抄手、云南菌湯、貴州餌塊、海南干貝、香港蛋撻、臺灣芋圓。
4. 廣西油茶雞的功效與作用
如果溫度過低,雞舍內(nèi)外的溫差大的話,那么我們是不宜放養(yǎng)的。因為幼雞的抵抗能力不強,各項生理機能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所以要在溫度適中的晴天進行放養(yǎng),在放養(yǎng)前5天左右時,每天放養(yǎng)3小時左右。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時間。促使幼雞適應(yīng)茶園環(huán)境,在放養(yǎng)前一星期的時候,每畝茶園放養(yǎng)400只左右。然后再逐步減少密度,保持在每畝100只左右。
5. 廣西醬油雞
1、雞掏干凈內(nèi)腔,洗干凈。
2、準備姜和紅片糖。
3、用碗量取醬油和水,按一比一的比例。
4、鍋內(nèi)倒入花生油,然后倒入醬油,清水,料酒,放入姜片和紅片糖,小火煮至紅糖溶化。
5、把雞放入大火燒開翻面,中小火慢慢煨,大概8分鐘左右翻一次面,為了上色均勻,可用勺子把醬汁淋在雞身上。
6、煨燒整個過程大概半個小時就夠了。用筷子往雞腿根部插進去,如果沒有血水流出就表示熟了。
7、晾涼后斬件,再淋上醬汁即可。
6. 廣西茶花雞
茶花雞在陜西生存是不容易的,要換水土的,因為它適應(yīng)不了
7. 廣西壯族油茶
廣西立夏飲食習(xí)俗:腌制候鳥、打油茶、五色糯米飯、米花糖、大粽子等。
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區(qū)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姜、辣椒、食鹽調(diào)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
壯族有許多菜肴和小吃。壯族的年節(jié)食禮甚為講究,菜點與吃法各有章程。如遇家中辦喜事,則打魚、殺雞、蒸饃、備酒,宴請親朋。壯族自釀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shù)都不太高。米酒是壯族人家待客及節(jié)日自奉的主要飲料。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肴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
8. 廣東茶油雞
我們衡東是土菜名縣,我雖不知道衡陽的茶油炒雞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但我們衡東的茶油炒雞絕對是一流?
現(xiàn)在我就把我們炒茶油雞的步驟分享給大家:
1:準備一只農(nóng)家土雞,處理好洗凈〈我們本地人很少吃飼料雞,一般都是買土雞吃,土雞的肉質(zhì)比較香嫩,緊質(zhì),口感要比飼料雞好吃很多〉。
2:把土雞斬塊,備好蔥,姜,蒜,姜切片,蒜整個拍扁即可,蔥頭整段切下備用,準備好我們衡東特有的三樟黃貢椒備用。
3:起鍋,鍋內(nèi)倒入茶油,要多倒些油,油多炒出來的雞肉比較香嫩,油溫燒至八成熱,放入一半姜蒜下鍋爆香,依次倒入雞肉,大火爆炒,加入鹽,加入下許本地米灑增香,爆炒兩三分鐘后加入少許開水,倒入少許生抽,蓋鍋蓋燜三分鐘左右,開蓋,加入黃貢椒,加入另一半姜,蔥,蒜,炒香,留少許汁關(guān)火起鍋即可?
9. 貴州油茶雞
油茶雞的做法油茶雞的做法 油茶雞原料:面粉500克,牛骨髓油150克,黑芝麻20克,白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瓜子仁10,白糖和糖桂花汁各適量。
制法:
1、在鍋內(nèi)放入面粉,用微火攪炒約10余分鐘,待面粉呈現(xiàn)麥黃色時即熟,取出過細籮,仍放回原鍋中。
2、另起鍋放入牛骨髓油,用旺火燒到油將冒煙時,立即倒入熟炒面里攪拌均勻。待用。
3、將黑、白芝麻用微火炒出香味,核桃仁炒熟去皮,剁成細末,連同瓜子仁一起倒入炒面中,即成油炒面。 用法:吃時將油炒面分盛10個碗內(nèi),用沸水沖攪成稠糊狀,然后各放上適量的白糖和糖桂花汁攪勻,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