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的作用和功效
桐油是我國特產油料樹種──油桐種子所榨取的油脂。
1.在工業(yè)上及家具油漆上用途較廣。由于桐油的色、味與一般食用油如花生油、菜子油、茶油等相似,故易誤食而發(fā)生中毒,桐油的有毒成分 是桐酸和異桐酸,它們對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并會損害腎臟、肝臟、心臟及神經系統(tǒng)。桐油急性中毒的潛伏期為30分鐘至4小時,多為1小時 左右。輕者僅表現(xiàn)為胸悶、頭暈、口干。多數(shù)中毒者因桐酸 刺激胃腸道,引起惡心、劇烈嘔吐、腹瀉、腹痛。毒素吸收 人血后,刺激腎臟,引起腎臟損害,可出現(xiàn)血尿、蛋白尿等。病情嚴重者全身酸痛無力、呼吸困難、抽搐、休克,最后可 因心臟麻痹而死亡。長期、少量誤食桐油,可引起亞急性中毒。在食桐油期間,出現(xiàn)惡心、食欲不振、上腹不適、腹痛、胃部燒灼感、腹瀉,腹瀉持續(xù)時間較長,每天2-8次不等,少數(shù)人有嘔吐。胃腸癥狀持續(xù)4~31天(平均15天)后,出現(xiàn)全身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并逐漸上升;肢體酸痛,下肢發(fā)軟,四 肢發(fā)麻,顯著疲乏,氣短;另外還有發(fā)熱、皮膚潮紅等。
2.醫(yī)用。在傳統(tǒng)中藥上的應用
(1)催吐:在中醫(yī)臨床上有試用桐油催吐的報道[11]。桐油因其含有異桐酸、桐酸及皂素等有毒物質,服后能引起劇烈吐瀉,且對胃腸粘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吸收后會造成神經系統(tǒng)及心腎等損害,故一般在臨床上不宜作內服藥用。德國學者E. H. Seip等從烏桕種子油中分離出8種巴豆二萜化合物(tigliane),其中有兩種同標準刺激劑和誘導劑TBA(12-O-tetrade -canoylphorbol-13-acetate )有相近的致癌活性[2]。
(2)外用:桐油還可外用治療凍瘡,與消炎藥同用治療燙火傷[11]。采用生桐油石膏外敷腹壁治療闌尾炎周圍炎性腫塊,腫塊消散快,還可治早期甲溝炎、急性乳腺炎[12]、流行性腮腺炎和靜脈炎。用辣椒浸桐油后外敷可治指(趾)疔瘡。桐油外敷可治療帶狀皰疹。蜈蚣桐油浸膏可治療局限性、竇道性骨髓炎、癰、疽、疔、無名腫毒、濕疹。但是對于干性油產生療效的機理缺少報道。
a.治療外科炎癥:鄭彩娟 通過對32例發(fā)生化療藥物外滲的患者用桐油石膏加強力 脈 痔靈治療取得滿意效果。莫美娟等 通過對桐油石膏與新鮮蘆薈外敷治療靜脈炎的效果進行評價,桐油石膏治療靜脈炎的優(yōu)點為桐油石膏外敷治療靜脈炎,消腫、止痛、軟化血管效果迅速 ,操作簡單 ,每天只需換藥1次,不影響患者的休息。據(jù)65例各種軟組織急性炎癥的觀察結果,用藥1-10 d后有46 例炎癥完全消失;6例炎癥局限,癥狀好轉;13例膿腫縮小,自行破潰 或經小型切開引流而痊愈。用于急性闌尾炎11例,于3-14 d全部治愈;闌尾膿腫17例。除1例形成彌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 7-15 d 治愈 ;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 d痊愈;其他如膈下膿腫、腹腔膿腫、急性膽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體膿腫、齒槽膿腫等。用藥后亦有良好效果 。
b.治療灼傷:在灼傷后 10min內,把灼傷的肢體浸泡于桐油桶里,浸泡時間以病人患肢離開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輕微灼感為止。浸泡后用消毒紗布沾生桐油敷貼患處每天更換1次,至創(chuàng)面干燥為止。試治9例,浸泡后灼傷處周圍紅腫明顯縮小,起泡也減少。Ⅲ度灼傷焦痂干燥后脫落自愈,沒有出現(xiàn)感染,且愈后瘢痕柔軟,未引起功能障礙” 。
c.治療尋常疣:用縫衣針或小刀將疣的表面輕輕刮破,隨即將油桐果 的膠汁滴在疣 面,順其自然干涸結痂自行脫落。如患處脫痂后,仍有部分疣組織尚未脫落者,再滴藥1-2次,治愈為止,治療8例,除1例多發(fā)性滴藥3次未見效外,其余7例單純性經滴藥1-3次均脫落,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秦顯志等”利用桐油治療扁平疣,在一定的條件下,桐油可聚合成凝膠,固化而對扁平疣產生治療作用,其作用機理尚待探討
d.治療癰疽:張仕玉13利用銀質針和桐油治療癰疽。銀針有其特殊的理化性質在治療中起特殊作用。桐油具有解毒、活血、消腫、通經絡之功效,該方法療效確切。不留明顯疤痕,無毒副作用,藥物治療無效者也能見效,操作簡單、易于掌握 。
e.防治禽霍亂:張廷勝14將桐油和大蒜混合后灌服受感染禽類,通過多年臨床實踐 ,用桐油大蒜泥治療,效果顯著。桐油分子中的3個共軛雙鍵,都含有1個離域的大1T鍵 .預計這種開鏈體系將像過去100多年來苯的發(fā)展歷史一樣.會產生出數(shù)萬種衍生物,形成一個桐油族化合物,從而將發(fā)現(xiàn)一系列有利于健康的、生理的、生物的衍生物,并將在日用化學、合成樹脂、塑料、橡膠等許多領域大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