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茶油文化(油茶文化歷史悠久)
1. 油茶文化歷史悠久
云臺山翔蕊賓館溫馨提示:四大懷藥:是地黃、山藥 、牛膝、菊花的總稱,盛產于黃河北岸的溫縣、武陟、博愛、孟州、沁陽等縣(市)。明朝,因這一地區(qū)屬懷慶府管轄,故稱“四大懷藥”?!八拇髴阉帯痹诮棺鞯貐^(qū)具有悠久的種植和藥用歷史。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地黃在孟州市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山藥古稱“薯芋”,具有甘寒入脾、潤血歸肺、養(yǎng)胃健脾、止瀉固精、滋陰壯陽、除寒熱邪氣、補心血不足等功能,是一種較好的滋補藥。地黃又名“地髓”,塊大、油性大,是治病營養(yǎng)的好藥。牛膝,因其基部有節(jié)似牛膝而名,具有利尿、強精、通精之功效。菊花,干、葉、莖、根、花都可入藥,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殺菌消毒、清熱、解渴、平肝明目等功效,且含有豐富的菊花色素、維生素A、B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揮發(fā)油,有味濃和煎煮不敗之特點。目前,武陟、溫縣等縣年產山藥、地黃、菊花、牛膝達上千萬斤,年出口量達400多萬斤?!八拇髴阉帯辈粌H在國內頗有名氣,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贊。在東南亞各國,人們把“四大懷藥”當作稀貴禮品相互贈送。日本、英國等國家把“四大懷藥”稱為“華藥”?! ∥溱煊筒瑁呵爻士姼鄿?,漢稱膏湯積殼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特產,土貢食品。武陟油茶成名于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據(jù)歷史記載,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時劉邦楊尚于武德縣,住在姓呂的家里。呂以膏湯積殼茶食之,三個月后劉邦傷愈。劉幫有詩云:“佳膳出武德兮,膏湯勝宮筵。”劉邦即位后,在長安思食膏湯不得,即召呂某入宮,封為五品油茶大師,封油茶為御膳。武陟油茶在配方上選用:精粉、珍珠淀粉、華勝、芝麻等24中高級香料進行科學配方而成,經省衛(wèi)生防疫站化驗,每500克含各種維生素總和為424.63115克。具有益肝、健胃、潤肺、補腎、提神生津、強身益壽等多種功能。并具有味道濃郁、濃而不膩、芳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食用方便等特點,因而馳名中外,遠銷港、臺、日本和東南亞 。
2. 油茶的發(fā)展
簡介:寧德市青創(chuàng)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4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谷物、竹木、果樹、蔬菜、茶樹、油茶樹、中藥材(不含國家限制種類)種植等。
法定代表人:陳清 成立時間:2014-04-18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981100099145 企業(yè)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安市上白石鎮(zhèn)里壟坑村占西坑5號
3. 油茶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現(xiàn)狀
茶油是我國特有的山茶科油料樹種,被西方譽為“東方樹”。油茶原產中國,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就開始栽種油茶。
茶油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含不飽和脂肪酸90%左右,其脂肪酸組成與世界上公認為最好的橄欖油相似,所以又有“東方橄欖油”的美稱。
茶油含油酸和亞油酸,富含維生素A、B、C、E,胡蘿卜素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角鯊烯(植物油中只有油橄欖油和茶油中含有),具有很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及增進胃腸道吸收。茶油中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對降低膽固醇和抗癌有明顯的功效,對人體心血管健康有益。
長期食用茶油,具有明顯的預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還具有防癌抗癌、抗肝炎的特殊功效。茶油有清熱化濕、殺蟲解毒的作用,常食用茶油,能使皮膚細嫩、光滑,起到美容保健作用。茶油被美國衛(wèi)生研究合作委員會主席西莫奧普勒斯博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植物油”
橄欖油是由新鮮的油橄欖果實直接冷榨而成,不經加熱和化學處理,保留了天然營養(yǎng)成分。
顏色呈黃綠色,氣味清香,是地中海沿岸各國人民的傳統(tǒng)食用油。由于橄欖油營養(yǎng)成分豐富、醫(yī)療保健功能突出而被公認為綠色保健食用油,素有“液體黃金”的美譽。
橄欖油當中含有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酸(55~83%),即油酸。除了供給人體所需的大量熱能外,還能調整人體血漿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比例。
其中的亞油酸和亞麻油酸為人體所必需,但人體不能自身合成,食用過量對人體也有害。橄欖油中所含油酸、亞油酸和亞麻油酸的比例正好是人體所需的比例,類似母乳,這也是其他植物油所不具備的;同時橄欖油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D、E、F、K成分和胡蘿卜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及抗氧化物等,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研究表明,橄欖油如能長期食用,具有非常好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
能夠降低膽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對由于膽固醇濃度過高引起的動脈硬化以及動脈硬化并發(fā)癥、高血壓、心臟病、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出血等疾病均有非常明顯的防治功效。
能夠改善消化系統(tǒng)功能。有助于減少胃酸,防止發(fā)生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病,提高胃、脾、腸、肝和膽管的功能。刺激膽汁分泌,預防膽結石,減少膽囊炎的發(fā)生。橄欖油具有溫和輕泄劑的作用,早晨空腹服用兩湯勺對緩解慢性便秘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能夠防止大腦衰老,預防早老性癡呆。有助于增強人體對礦物質,如磷、鋅、鈣等的吸收,減少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
能夠對一些類型的惡性腫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腸癌、鱗狀細胞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
能夠保護皮膚,尤其能防止皮膚損傷和衰老,使皮膚具有光澤。
對于肥胖者來說,經常食用橄欖油比少吃脂肪更能控制體重。
雖說橄欖油與其他植物油相比價格偏貴,但讓人愛不釋手的理由卻如此之多。當橄欖油的自然清香隨著地中海的蔚藍之風漸漸飄臨,以追求綠色健康生活為時尚的您還等什么呢?
橄欖油之小學問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這橄欖油更是小有學問,不同的品種往往決定了不同的最佳烹飪方式。我們只有認真了解,細心挑選,才能吃出獨特的地中海風情哦。
各有各的不同
根據(jù)加工方法的不同橄欖油可分為原生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和精煉橄欖油(Lampante Olive Oil或Refined Olive Oil)兩大類,它們無論是在價格、營養(yǎng)成分還是使用方法上都有區(qū)別。
原生橄欖油(天然橄欖油)。它是直接從新鮮的油橄欖果實中采取機械冷榨的方法榨取,經過過濾等處理除去異物后得到的油汁,加工過程中完全不經化學處理。此類橄欖油質量最佳,具有獨特香味,金黃色中帶有綠色,口感豐富,相當于一種果汁,可以直接食用或用于涼拌、沙拉,突顯原汁原味。
精煉橄欖油(二次油)。從1993年開始,西班牙通過采用溶解的方法從冷榨后的油渣中提取橄欖油。在通過脫色、除味等提煉過程后,其酸性值一般可降低到0。3%以下,雖然質量不及原生油,但味道也不錯,價格較為平民。作為廚房里的常備油,煎、煮、烹、炸,隨心所欲。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食用橄欖油以進口產品為主,主要來自于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也有一些國產的品牌銷量不錯。
橄欖油雖然價格偏貴,但是每次使用只要一點點。所以整體來說還是既經濟又營養(yǎng)豐富。
背景知識
世界橄欖油主產國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國家,主要為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突尼斯、土耳其、敘利亞、摩洛哥,這7個國家橄欖油產量占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90%。
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為世界最大的三大橄欖油生產商和出口商。西班牙橄欖油產量居世界之首,但出口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居意大利之后;意大利橄欖油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卻是最大消費國、最大的出口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進口國。
冷熱皆宜,調出生活好味道
橄欖油營養(yǎng)豐富,冷熱皆宜,可用于多種烹飪方法:
直接作為冷餐油
橄欖油直接使用會使菜肴的特點發(fā)揮到極致。
在新鮮的蔬菜沙拉上或者炸好的牛排上淋一點橄欖油,使食物的口感更為豐富,滋味美妙。如果再加上一杯淳厚的葡萄酒,真是件快意之事。
用橄欖油煎炸。橄欖油可以反復使用不變質,它對氧化所引起的變質具有更強的抵御能力,是最適合煎炸的食品。
偏愛煎炸類食品又注重養(yǎng)生的我們盡可放心使用。
用橄欖油腌制。橄欖油是比較好的腌制原料,因為它容易滲進食物里面,并將腌料的味道帶進去。
用橄欖油烘焙。將橄欖油涂抹在面包或者甜點上烘焙,那種香味,可遠非奶油能比。
請采納。
4. 油茶歷史淵源
胡辣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當時的天子宋徽宗雅好風月,軍國之事一無所長,但琴棋書畫、吃喝玩樂等卻無所不通。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淫侈奢靡的風氣自上而下,遍及國中,而尤以汴京為最。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勾勒出了大宋亡國前數(shù)十年的繁盛,其中的各色飲食種類多多、風味各異,演變、流傳至今,就成了有名的開封小吃。因此,真的說起淵源來,胡辣湯還和東京汴梁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呢!
胡辣湯是怎么來的呢?當時,宮中有位小太監(jiān),自幼凈身進宮,因為善于揣摩上意、應對得體,深得宋徽宗的喜愛,十六七歲時,便成為皇帝的貼身太監(jiān)?;兆诨实蹖π√O(jiān)寵愛有加,特許他出宮游玩,順便回家省親。小太監(jiān)是今天南陽一帶的人,因此出宮之后向西而行,第一站就到了嵩山少林寺。作為皇帝面前的紅人,寺中方丈對他熱情款待,照顧極其周到。當他看到小太監(jiān)面紅耳赤、口唇干渴且飲食又少時,便奉上一碗少林寺的“醒酒湯”,小太監(jiān)飲后直覺體氣清爽,諸癥若失,甚是高興,于是連飲數(shù)日,臨行時又向方丈討要“醒酒湯”的方子,方丈即將此方贈與小太監(jiān)。
回家省親之后,小太監(jiān)繼續(xù)南行,便來到武當山游玩一番,武當山掌門人見小太監(jiān)食量很大,小便量多、大便腥臭難聞、身體消瘦,就為小太監(jiān)準備了武當山的“消食茶”,小太監(jiān)飲用數(shù)日之后,大便正常,形體漸豐,拿銅鏡一照,面色也白皙了許多。小太監(jiān)很是感激,又將此方討來。 見此二方頗有效用,小太監(jiān)回宮后,便尋思將它獻給徽宗皇帝,以討得皇帝歡心。他找來御膳房的太監(jiān)及太醫(yī)院的院士,以此二方為基礎,做出一種色香味形俱佳的湯來。該湯既消減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湯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開胃健脾。施與諸妃嬪,眾皆曰佳;奉與徽宗皇帝,這位風流皇帝更是精神矍鑠,喜不自禁。
徽宗皇帝問小太監(jiān)此為何湯,小太監(jiān)靈機一動,稱其為“延年益壽湯”,徽宗皇帝大喜,賜小太監(jiān)為國姓(即趙姓),御封此湯為“趙氏延年益壽湯”。此湯據(jù)說冬御寒,夏避暑,徽宗皇帝曾敕發(fā)于軍營之中,軍士們服后百邪難侵,諸病不生,一時之間聲譽鵲起,并因此成為軍中之良方。后來,恰逢“靖康之難”,金兵攻破開封城,擄走徽宗、欽宗二帝,離亂之中,小太監(jiān)脫出牢籠,隨逃難人群向南逃去。小太監(jiān)久居宮闈,身體本虛,再加上牢獄之災、破國之難,路途風寒,心中驚懼,行不多遠,便身染重疾,待逃至逍遙鎮(zhèn)碼頭上時,天色已晚,他再也支持不住,昏倒在碼頭上的一個茶水爐前。第二天早上,賣茶水的王老漢發(fā)現(xiàn)火爐前躺著一個人,趕快將他拖到屋內進行救治,一頓熱湯熱飯之后,小太監(jiān)的病好了許多。王老漢收留了小太監(jiān),并將女兒許配給小太監(jiān)為妻。為謀生計,小太監(jiān)將茶水攤變成了早點攤,他把“延年益壽湯”加以變化(宮闈中人喜湯為養(yǎng),民間百姓需粥以充),將其售與四方行商。后來,小太監(jiān)又將湯中的藥物去除,再加上炒過的黑芝麻、花生仁之類,做成了一種甜湯,這就成為后來流行于逍遙當?shù)氐挠筒琛?/p>
有一天,一位北方客商帶了一瓶胡椒粉來吃小太監(jiān)的大肉粥,王老漢一不小心將客人隨手放于粥桶邊上的胡椒粉瓶碰翻,小太監(jiān)無意中又將翻入的胡椒粉攪進鍋中,客人吃后,身心俱暢,通體舒泰,胡辣湯就這樣在一次偶然的“碰撞”中誕生了。這位北方客商就問小太監(jiān)這是什么湯(應該是什么粥),小太監(jiān)聞此湯香味撲鼻,舀出一嘗,辣味醇郁,既有干姜、良姜的辣味,又有胡椒、蓽撥的辣味,還有肉桂、山奈等的辣味,各種不同的辣味綜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味覺器官,感覺分外不同,因此小太監(jiān)就把它稱為“胡辣湯”。
5. 油茶的歷史和文化
亳州蒙城油茶
油茶是蒙城的一道特色小吃,與蒙城的灑湯相比,毫不遜色。蒙城是莊子故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鏡內歷史文化名勝星羅棋布,各種地方小吃名目繁多。因此,蒙城是全國唯一的一個被命名為“中國養(yǎng)生美食之鄉(xiāng)”的縣城。蒙城油茶,只是蒙城小吃的一個品種。
蒙城油茶用料比較多,主要有豆腐皮兒切成的細絲,煮熟的花生,手洗小麥面筋,雞肉絲和黑芝麻等等。湯料主要是用老母雞燉成的湯加水勾芡,不會加味精和雞精等化學化工廠佐料,講究一個“純正”。一勺在口,都是雞湯的醇厚和芝麻的清香。
在制作過程中,要先和面。把和好的面團餳上半小時后,拿個面盆加入大量的水,反復揉搓面團,把淀粉洗出,只剩下在團蓬松的面筋。然后,把豆腐皮和海帶切成細絲,把花生米炒熟切碎,再加上細姜絲兒。需要提醒的是,花生米切不可碾碎,一定要切成顆粒狀,否則吃不出口感。往大鍋里倒上水,水占鍋的一半上下,往水里放入海帶絲和豆腐皮絲,加入適量的黑胡椒粉燒開。最好用黑胡椒,不要用白胡椒,色澤不一樣,口感更不一樣。
用炒菜鍋加油,把蔥末和姜末炒香,再放入切碎的花生顆料,輕輕翻炒,然后倒入燒開的大鍋水里,繼續(xù)煮上十來分鐘,然后倒入洗面筋沉淀出來的淀粉水一定要攪勻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的漿糊狀,邊倒邊攪拌,淀粉水與鍋里的清湯的比例大約1:2,最后加鹽調制,倒進是一米高的鐵皮大油茶壺里。用鐵皮焊制的一個大肚子油茶壺,外面包上厚厚的棉胎,用作保溫。油茶壺上有一個長長的嘴兒。倒的時候,油茶壺稍微一傾,油茶便像一條錢一樣激射而出,注入陶碗里。當油茶在碗的一大半時,店主把茶壺扶正,油線斷掉,恰到好處地盛滿一碗。這個活兒,一般人是很難拿捏的。因此,僅僅倒油茶這一關,便是一項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術活兒。
現(xiàn)在,用鐵皮大油茶壺賣油茶的越來越少了,為了省事,用敞口鍋燒制后直接盛出來賣。再喝油茶吃煎包,已經缺少了當年的一種韻味兒。
6. 油茶的發(fā)源地
0875是云南省保山市的區(qū)號。
保山處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乃至歐洲各國的必經之地,境內騰沖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業(yè)發(fā)祥地之一。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大部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褐煤儲量、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Х确N植基地,是全國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紅花油茶種植基地,是全國著名的“滇西糧倉”。
7. 油茶文化歷史悠久嗎
武陟油茶適合夏天吃,名為茶,實際是粥。
武陟油茶吃起來香而不膩,美味可口,是用炒面做成,內有香油、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因是一種乳狀稀汁,狀似濃茶,所以得名“油茶”。后幾經演變,油茶由稀變稠成為“粥”狀,以茶代飯了。
武陟油茶是色香味俱全的傳統(tǒng)名點,屬于豫菜名品。因產自河南省武陟縣而得名。秦朝稱甘繆膏湯,漢稱膏湯積殼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特產,土貢食品。
8. 油茶的歷史
據(jù)講,阜陽原沒有油茶這種小吃,據(jù)說是從河南傳來的,而且與阜陽歷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有關。話說民國11年(1922年),有一個外號叫“老洋人”的豫西匪首張國信,率領1000多個土匪來到阜陽,企圖進行搶劫活動。因對城內情況不熟,未敢貿然進城,為探聽虛實,“老洋人”設了一計,讓當?shù)乩习傩諢埔环N風味別致,猶如稀飯的咸湯,名曰:油茶。天黑后,“老洋人”令眾匪喬裝賣油茶的,一邊沿街叫賣,一邊摸清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農歷9月13日,“老洋人”開始攻城,不久城池被破,阜陽城損失慘重。
一場浩劫過后,阜陽城有一個叫李新云的飲食攤主開始仿制油茶,他用新鮮骨頭熬湯,再放入花生米、海帶皮、豆腐皮、芝麻、核桃仁、百合、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多種原料熬制,最終制成了鮮美可口的油茶。李新云每天傍晚把燒制好的油茶運到鐵板橋(今鼓樓),因味道鮮美,每天喝油茶的人絡繹不絕。后早晨也賣,久而久之,阜陽人逐步養(yǎng)成了早晚喝油茶的習慣了,鐵板橋油茶也因此而名聲大震。
9. 打油茶的歷史和文化
三江茶,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三江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香味幽蘭、口感清甜;三江紅茶滋味醇厚甘爽,湯色紅亮。
廣西三江位于廣西北部山區(qū),屬亞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qū),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557.3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時,無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間,有著"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2012年11月2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三江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中文名稱
三江茶
產地名稱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縣
品質特點
索厚重,色翠綠、富光澤
地理標志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
批準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2年第183號
批準時間
2012年11月22日
三江茶葉凌云白毫廣西名茶有哪些凌云白毫茶永福羅漢果廣西茶葉種類廣西名茶石祖禪茶桂平西山茶橫縣茉莉花茶
產品特點
三江茶以綠茶和紅茶為主。綠茶條索厚重,色翠綠、富光澤;葉質柔軟,干茶灰白,香氣清高持久;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香味幽蘭、香氣持久、滋味濃厚,口感清甜、回甘;葉體嫩綠、整齊、明亮。紅茶外形條索細緊、顯金毫、多峰苗,色澤烏黑油潤,香氣鮮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湯色紅亮,葉底肥嫩多芽紅勻明亮。具有排毒抗輻射等保健功能,深受消費者喜愛。
產地環(huán)境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因境內匯聚尋江、都柳江、融江三條江而得名;地處湘、黔、桂三省(區(qū))交界的廣西北部,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屬丘陵山地地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山地面積占77.2%,屬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qū),山地谷地氣候明顯,多年平均降雨量1557.3毫米,平均氣溫17℃~19℃之間。森林覆蓋率78.2%;空氣環(huán)境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保持國家III類標準。特色農業(yè)健康發(fā)展。該縣現(xiàn)有茶園面積17.05萬畝,是"中國名茶之鄉(xiāng)""全國十大生態(tài)產茶縣""全國重點產茶縣"。
歷史淵源
三江縣有著悠久的種茶和飲茶歷史,三江茶在唐代(618年-907年)已有生產,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歷史,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飲茶文化,"打油茶"則是侗族同胞的飲茶傳統(tǒng)。據(jù)史料記載,三江本地茶有牙已茶、高露茶、蟲尿茶、北照茶、黃土茶等。民國22年(1933年)《廣西年鑒(第一回)》統(tǒng)計,該縣茶葉產量180擔,產值1865元,正式列為廣西一個產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生產情況
截止2009年4月,該縣茶葉種植面積8333.3公頃,其中投產茶園面積6066.7公頃。2008年茶園面積7653.3公頃,年產干茶4026噸,茶葉銷售產值達1.88億元;其中有5028.2公頃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1387噸產品通過產品認證;140公頃通過有機農產品產地認定,14噸產品通過產品認證。同年12月被正式授予"廣西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稱號,成為廣西最大的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三江縣現(xiàn)有茶葉初制加工廠約407家,茶葉銷售店面10多家,有4家茶葉企業(yè)獲得了茶葉食品生產許可證(QS認證)。
產品榮譽
2012年11月2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三江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地理標志
地域保護范圍
三江茶產地范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縣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當?shù)厝后w種以及適宜制作三江茶的中、小葉茶樹良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海拔300米至1100米,土壤類型為黃紅壤土,p小時值4.5至6.0,有機質含量≥1%,土層厚度≥60厘米。
三、栽培管理
⒈育苗:采用扦插技術育苗。
⒉栽植: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進行苗木栽植。密度每公頃35000株至55000株。
⒊施肥:每公頃每年施經無害化處理后的有機肥15000至30000千克。
⒋環(huán)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不得污染環(huán)境。
四、鮮葉采摘
⒈.采摘時間:2月上旬至10月下旬。
⒊采摘標準:采摘單芽至一芽二葉初展的芽葉。不采紫芽葉、病蟲危害葉。
五、加工工藝
⒈工藝流程:
⑴綠茶:鮮葉→攤青→殺青→揉捻→做形→干燥。
⑵紅茶:鮮葉→萎凋→揉捻→發(fā)酵→烘焙→成品。
⒉工藝要求:
⑴綠茶:
①攤青:室溫控制在20℃至25℃,攤青時間4小時至6小時。當葉片柔軟,失水率達20%至25%時停止攤青。
②殺青:溫度控制在220℃至260℃。當葉色暗綠,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手握略有黏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時停止殺青。
③揉捻:時間控制在25分至35分。當茶汁黏附茶條表面,手觸有滑潤黏手感。葉細胞破碎率在50%至60%,成條率達80%以上時停止揉捻。
④干燥:在120℃至130℃溫度下干燥10分至15分后,采用80℃至90℃干燥至成品茶含水量≤6.5%。
⑵紅茶:
①萎凋:采用自然萎凋或萎凋槽萎凋。當葉表光澤消失,葉色轉喑綠,青草氣減退,透發(fā)清香,折梗不斷時停止萎凋。
②揉捻:采用人工揉捻或機器揉捻。當細胞損傷率在80%以上,葉片90%以上成條時停止揉捻。
③發(fā)酵:溫度控制在20℃至25℃。當葉色呈紅黃,發(fā)出清新鮮濃的花果香味時停止發(fā)酵。
④烘焙:用烘焙機進行烘焙,在110℃至120℃溫度下烘焙至含水量為20%至25%時,采用70℃至80℃進行烘焙至成品茶,含水量≤6.5%。
六、質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⑴綠茶:條索緊結、銀綠隱翠;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甘醇、栗香馥郁持久;葉底勻齊鮮活。
⑵紅茶:條索細緊、金毫顯露、苗峰均直;蜜香濃強,滋味醇厚甘爽,湯色紅亮;葉底肥嫩多芽紅勻明亮。
⒉理化指標:
⑴綠茶:水分≤6.5%;水浸出物≥34%。
⑵紅茶:水分≤6.5%;總灰分≤6.5%。
⒊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
專用標志使用
三江茶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三江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負責指定。
10. 油茶文化歷史悠久的原因
仡家人喜食油茶,飲油茶是仡佬民族傳統(tǒng)的飲食習俗,同時也是仡佬族“三幺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幺臺”,正安、道真、務川一帶地域土語,其意乃“結束”的意思,三幺臺中的第一臺茶席,主食即為油茶,以喝茶為主,并伴以果品糕點等佐食飲用;茶席幺臺后轉入第二臺酒席,酒喝的是民族的咂酒或自家釀造的苞谷酒;酒席幺臺后又轉入第三臺飯席,飯席中的菜最具代表性的是民族的梭子肉,此三臺席故稱“三幺臺”,這是民族上千年來一直傳承的飲食文化。
這種傳統(tǒng)的飲食習俗,既有民族獨具特色,又保留著民族古樸的原生文化,在中國眾多民族中也可謂是獨樹一幟,奇葩一枝。飲油茶習俗在正安縣地域歷代沿襲,主要流傳區(qū)域新州鎮(zhèn),楊興鄉(xiāng)、碧峰鄉(xiāng)更是歷史悠久,其制作技藝為境內各村寨的每家每戶所掌握。
市坪仡佬族自治鄉(xiāng)境內現(xiàn)仍完整傳承著本民族的采茶歌舞“采茶歌”和“采茶燈”,縣尹珍博物館收藏著原始的制茶工具木制揉茶機,揉茶機今在民間也大量使用。油茶制作與飲油茶習俗的流傳區(qū)域,不僅在正安縣境民間廣泛流傳,并在相鄰的道真、務川兩縣部分轄地也有流布。
至于油茶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相傳在上千年前,仡佬先民們開荒辟草求生存,常忍饑挨餓,饑餓難忍之下采下茶尖在口中嚼細咽下,不僅無毒,并具有先苦、后甜、再香的滋味兒,而且尚能暫時充饑。隨著時代的推移,仡佬人逐步將這種野生茶變?yōu)榧也?,將生食茶變?yōu)槭焓巢瑁瑢⑴莶枳優(yōu)橛筒?,并稱“仡佬油茶”。仡家人既喜喝油茶,那就善制油茶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