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殺青可以用蒸嗎(茶葉殺青的方法)
茶葉殺青的方法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普洱茶、部分紅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
主要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fā)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fā)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茶葉殺青的方法有
各類茶的殺青方法不同,武夷巖茶用炒鍋
茶葉殺青的方法與毛茶品質的關系實驗
1、曬青:是用日光進行曬干的。 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熱能和吹風萎凋,蒸發(fā)鮮葉的部分水份。 葉溫升高。部分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fā),葉綠素在光和酶的作用下,開始分解消失,鮮葉葉綠素占干物質的0.062%,曬青后為0.061%。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云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
2、炒青:由于在干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在制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萎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fā),阻斷了茶葉 發(fā)酵 的過程,并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長炒青精制后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征。以龍井為代表。
3、烘青: 烘青干燥工序,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是用烘籠進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沒有炒青高,不過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yōu)。外形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
4、蒸青: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征,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
茶葉殺青的方法與毛茶品質的關系實驗報告
“日曬”是毛茶的干燥方式,而“烘干”是餅茶在蒸軟壓餅后進行二次干燥時所采取的一種方式。
茶葉經過殺青揉捻后,依然有多余的水分,此時的干燥方式必須采用日曬。如果做生散茶,工序到日曬晾干這一步基本就結束了,但散茶的香氣、滋味流失的都比較快,制成餅茶才能鎖質鎖香,于是又有了后續(xù)的蒸軟、壓餅、烘干等流程。
壓餅后的干燥方式有三種,分別是陰干、曬干和烘干。陰干是將茶葉放在空氣流通的陰涼處使其自然干燥,這種方式的弊端在于:餅茶中心凹陷部分因為壓得太緊,水分不容易散失,茶葉有出現(xiàn)霉變的風險。
第二種方式曬干,固然可以讓茶葉快速干燥,但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破壞了茶葉表層的活性酶,造成表層茶葉變成褐紅色。這種茶葉在初期品飲時,香甜感和潤度比較好,兩三年之后會出現(xiàn)酸、薄、寡、淡的口感。
第三種方式即烘干,將茶葉放在特定的烘房內,烘房溫度控制在50℃以內,高于60℃以上即高溫,高溫烘干的茶葉香氣好,滋味足,但是喝起來有燥感,久存后品質急劇下降。而低溫烘干既可以讓茶葉快速失水,茶葉的香氣也要優(yōu)于陰干的茶,這種干燥方式從國營廠時代一直延續(xù)至今。
茶葉殺青的方法有哪些
1、手工殺青
這是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也是有著最久遠的歷史的一種方法,將新鮮摘下來的茶葉放到鐵鍋里面,一邊加熱,一邊用雙手來翻炒茶葉、擠壓茶葉。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葉香味較高、外觀漂亮,不過,這種方式效率太低。
2、鍋式殺青
將新鮮的茶葉放入到鐵鍋里面,鐵鍋有配備專門的炒手,用炒手快速翻炒鮮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茶葉進行擠壓。其優(yōu)點就是制作出來的干茶香氣高、滋味醇厚,不過,這種方法不能連續(xù)加工,且鍋子容易變形,有的茶葉并沒有受到擠壓和翻炒。
3、蒸汽殺青
這是通過蒸汽加熱的方式來給茶葉殺青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得茶葉受熱均勻,制成的茶葉色澤翠綠,看起來非常鮮活。然而,這個過程并沒有經過擠壓和翻炒,并不能實現(xiàn)拋燜作用,成品茶葉香氣不高,滋味不佳。
茶葉殺青的方法有幾種
高溫殺青,先高后低,悶斗結合,老葉嫩殺,嫩葉老殺。
殺青,關鍵就是控制好鍋的溫度,鮮葉翻滾的時間和手法,其中的秘訣就是溫度要先高后低,拋悶結合,多拋少悶。看似簡單的口訣,其實想要得心應手的掌握,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的,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茶葉殺青的方法那種好
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介紹
1、手工殺青
這是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也是有著最久遠的歷史的一種方法,將新鮮摘下來的茶葉放到鐵鍋里面,一邊加熱,一邊用雙手來翻炒茶葉、擠壓茶葉。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葉香味較高、外觀漂亮,不過,這種方式效率太低。
茶葉殺青方法有幾種 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介紹
2、鍋式殺青
將新鮮的茶葉放入到鐵鍋里面,鐵鍋有配備專門的炒手,用炒手快速翻炒鮮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茶葉進行擠壓。其優(yōu)點就是制作出來的干茶香氣高、滋味醇厚,不過,這種方法不能連續(xù)加工,且鍋子容易變形,有的茶葉并沒有受到擠壓和翻炒。
茶葉殺青的方法是什么
正常來說茶葉殺青是肯定要殺熟的,因為茶葉如果殺青不到位(沒有殺熟)就會導致茶葉在沖泡的過程中有青草味(很多人受不了),同時也會降低茶葉的耐泡次數。
但是茶葉殺青不殺熟也并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說茶葉在殺青的過程中適當嫩一點(不殺熟),這樣做出來的茶葉顏色更加好看(偏綠),做出來的成品茶也香味可能相對清香一點,同時這樣的茶葉也更容易做形(志成特定的形狀)。
也就是不同的茶葉,在殺青的過程中,對于溫度和時間的把握是不一樣的,有些茶葉的制作工藝殺青就比較嫩,但是大多數茶葉殺青都是到位的,也就是殺熟。
比如說我們皖西大別山區(qū)所主產的霍山黃芽機械制茶,就存在這樣的狀況,有一種機械是殺青和理條一體的,這樣的機械殺青就比較嫩,因此制作出來的茶葉條形就比較直,還有一種殺青和理條分離的設備,滾筒高溫殺青就殺的很熟,制作出來的茶葉就沒有那么直,這就是殺青殺的程度不同所導致的。
總之茶葉殺青程度的高低,取決于每個不同的廠家和不同的茶葉,并不是說茶葉殺青一定要殺的太熟(老),可以根據不同的茶葉,不同的客戶需求適當調整的。
茶葉殺青的方法不同,味道口感一樣嗎?
茶葉殺青的兩種方式
有機械殺青和手工殺青兩種,目前以機械殺青為主。
1、機械殺青
機械殺青,適于大批量的生產,只需一次炒、揉。鍋溫300—350℃。掌握多悶少揚,高溫,快速短時,小鍋的原則,炒2—3分鐘,至適度起鍋揉捻。
2、手工殺青
分初炒和復炒兩次。初炒,鍋溫240—260℃,投葉量1.5左右。青葉下鍋,先悶炒,待葉溫上升,即揚炒。采取多悶少揚,炒勻炒透的原則。翻炒的快慢,視葉子受熱程度靈活掌握,做到看青炒青。含水量較少,葉片較薄的奇種以悶炒為宜,火溫宜低,時間宜短些。葉子肥大含水量較高的水仙應采取高溫悶揚結合的方法,時間宜長些。
一般趁熱揉捻,揉后進行第二次殺青,又叫復炒。復炒鍋溫200—240℃。將初揉葉撒在鍋內悶炒十幾秒鐘,炒到燙手時起鍋,進行復揉
殺青的適度標準: 殺青到葉子變軟,富有粘性,葉色轉暗,發(fā)生清香,無青臭氣,失水約15—22%時,即為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