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散文詩(茶葉的散文詩)
茶葉的散文詩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佚名) 待到春風(fēng)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魏時(shí)敏) 臥云歌德,對雨著“茶經(jīng)”?! ?詹同) 小橋小店沽灑,初火新煙煮茶?! ?楊基) 蠶熟新絲后,茶香煮灑前?! ?楊基) 花溝安釣艇,蕉地著茶甌?! ?德祥) 春風(fēng)修禊憶江南,灑榼茶爐共一擔(dān)。 (唐寅) 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吹雪試新茶?!?文征明) 草堂幽事許誰分,石鼎茶煙隔戶聞。 (浦瑾) 平生于物之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孫一元) 加起炊茶灶,聲聞汲井甌?! ?吳兆) 幽人采摘日當(dāng)午,黃鳥流歌聲正長。 (佚名) 竹灶煙輕香不變,石泉水活味逾新?!?藍(lán)仁) 冷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fēng)弄紫霞?!?潘允哲) 濟(jì)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門洗俗塵。 (周杏村)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蘇軾) 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dú)珍。 (文同)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蘇軾) 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 ?陸游) 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xì)泉鳴?!?陸游) 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吹煎茶?!?陸游) 更作茶甌清絕夢,小窗橫幅畫江南。 (陸游) 長安酒價(jià)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范仲淹) 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蘇軾)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臺卓酒旗?!?林逋) 茶鼓適敲靈鷲院,夕陽欲壓赭圻城?!?陳選) 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陸游)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梅堯臣) 樣疊魚鱗碎,香分雀舌鮮?! ?佚名) 綠甲蟬膏泛,紅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頻漱,頭綱味最佳?! ?佚名) 瀹泉嘗玉茗,潑乳試金甌?! ?佚名) 茶甘酒美汲雙井,魚肥稻香派百泉?!?黃庭堅(jiān))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興處,院里滿茶煙?! ?佚名) 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偏宜聽雅彈?!?佚名) 茶香高山云霧質(zhì),水甜幽泉霜當(dāng)魂?!?佚名) 心隨流水去,身與風(fēng)云閑?!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動九天風(fēng)?!?黃鎮(zhèn)成) 欲試點(diǎn)茶三味手,上山親汲云間泉?!?韓奕) 入社陶公寧止灑,品泉陸子解煎茶?!?韓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帶雨剪黃芽?!?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處處詩題?! ?張可久) 詩床竹雨涼,茶鼎松風(fēng)細(xì)。 (張可久) 乘興詩人棹,新烹學(xué)士茶?! ?張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風(fēng)聲盼盼茶茶。 (張可久)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dāng)畫屏?!?鄭板橋鎮(zhèn)江焦山吸江樓) 花箋茗碗香千載,云影波光一樓?! ?何紹基) 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崔道融) 味為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疴蘇?!?葛長庚)
茶之歌散文詩
詩歌的魅力:
我們?yōu)楹蜗矚g詩歌?
因?yàn)樵姼枋敲利惖恼Z言。
詩歌的魅力在哪里?
因?yàn)槊利惖恼Z言包羅萬千。
在遠(yuǎn)古的詩經(jīng)里,
記錄了真實(shí)的情感在民間。
在屈原的離騷中,
說透了他愛國的心田。
在李杜的文章里,
反映了浪漫與現(xiàn)實(shí)有緣。
在蘇辛的詞篇中,
創(chuàng)造了豪放激昂的章篇。
直到社會主義中國,
主席的詩篇超越萬年。
詩詞使用簡約的文字,
豐富的內(nèi)容萬萬千千。
她可以雄渾奇絕,
說岀你壯志曾經(jīng)高于天。
她能夠柔言細(xì)語,
道盡你對親人情意綿綿。
她可以幽默詼諧,
使你想說的話繞梁三圈。
她能夠抑揚(yáng)鈍挫,
使人就象歡歡喜喜聚梨園。
上句還在眼睛下,
下句回到千年前。
眼眸但見眼前事,
心中超越萬里天。
人說哥德巴赫猜想,
是數(shù)學(xué)領(lǐng)域山峰之巔。
我言道這美妙詩詞,
乃是語言文字的高原。
我們?yōu)楹蜗矚g詩歌?
她用簡短文字報(bào)告心田。
詩歌為何如此魅力?
豆腐塊里藏著氣象萬千!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20191020
茶葉的散文詩怎么寫
元稹的《茶》詩內(nèi)容如下: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dú)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詩歌賞析: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后表達(dá)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
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xí)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詩一開頭,就點(diǎn)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yàn)楣糯嫷氖秋灢?,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制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后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jié)尾時(shí),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后飲茶有助醒酒。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tài):嫩芽、曲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shí),應(yīng)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著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云”(《癡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說這首詩的獨(dú)特之處。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shí)也描繪了茶的形態(tài)、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茶葉的詩歌
很多人都知道“茶圣”陸羽,他是中國茶道奠基人,著有茶學(xué)專著《茶經(jīng)》。而在那個(gè)年代,還有一人可與陸羽相提并論,他就是盧仝(tóng),唐代詩人,著有《茶譜》一書,被稱為“茶仙”。下面來講一講他的一首詩,《七碗茶詩》也叫《七碗茶歌》。
《七碗茶詩》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一碗喉吻潤:第一碗茶一喝下去,清甜的茶水滋潤了干渴的喉嚨,這不僅僅是茶水本身的滋潤,更是喝茶帶來的回甘生津,令喉嚨潤澤而舒適。
二碗破孤悶:哪怕自己一個(gè)人喝茶,喝到第二碗,也能打破孤寂郁悶的心情。因?yàn)椴杈拖褚粋€(gè)老朋友,與茶交談,讓你感覺到越來越暢快。
提示:以上內(nèi)容來自本站整理加原創(chuàng),今天重點(diǎn)為大家推薦的本文話題是:銀壺?zé)笏镉泻谏臇|西,為什么銀壺里有黑點(diǎn),下面我們來繼續(xù)深入介紹。
三碗搜枯腸:第三碗下肚,越發(fā)感到心潮澎湃,恨不得“搜枯腸”,把心中所感所想全部都表達(dá)出來,心中仿佛有幾千卷文字想要書寫。正是因?yàn)椴瑁偶ぐl(fā)了這么多的情緒與靈感。
四碗發(fā)輕汗:喝到第四碗茶,不免讓人感慨良多。人生在世,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承擔(dān)很多責(zé)任。有時(shí)候想一想,就覺得很不容易。但不管有多難,只要能喝上一杯茶,心也能漸漸平靜下來,所有的不順心仿佛都會隨著汗液從毛孔中散去。
五碗肌骨清:脫離了世俗的煩惱之后,喝下第五碗茶,心境又上了一個(gè)境界。身體的肌膚與筋骨放佛都被蕩滌,只覺得神清氣爽,從內(nèi)到外都煥然一新,超脫世俗,宛若新生。
六碗通仙靈:“靈”是一種高妙的狀態(tài),所謂“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喝下第六碗茶,心境變得清明而透亮,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可以與神明對話,感知天地萬物,達(dá)到一種逍遙自在的境界。
七碗吃不得也:要是喝下第七碗茶,腋下就會徐徐升起清風(fēng),化作羽翼,乘著風(fēng)張開翅膀,就跟大鵬鳥一樣逍遙遨游去了。第七碗茶恐怕是喝不得了,喝了便會進(jìn)入如夢如幻的世界,仿佛離開人間,羽化登仙,簡直妙不可言!
這七句詩,正是茶的七個(gè)境界。讀完盧仝的《七碗茶詩》這首有意境的茶詩后,每當(dāng)我喝茶時(shí),常常想到七個(gè)詞: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
茶的詩歌散文
父親愛喝茶,母親在保溫杯里經(jīng)常放上茶葉,添進(jìn)開水,升騰的熱氣就帶著茶葉飄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讓人回味無窮。保溫杯是父親在上個(gè)世紀(jì)九十年代,專門購買能夠方便自己隨時(shí)喝上熱茶水,我們習(xí)慣又叫它茶杯。雖然父親早已離開人世,但保溫杯在我們家里仍然還在使用。
保溫杯在我兒時(shí)記憶里顯得非常有意義。勞動在地里的父親一回到家,臉上的汗珠都忘了擦上一把,一雙手上沾滿了不少的泥塵,也顧不上用清水洗一洗,就直接從我手里接過保溫杯。接著父親又不慌不忙揭開保溫杯的蓋子,看著保溫杯熱氣騰騰升高的水霧,瞇晞著一雙眼睛,咕嘟咕嘟就把保溫杯里熱茶水喝過精光,一片茶葉似乎還在父親嘴里咀嚼著。這時(shí),父親額頭上幾顆豆大的汗珠,也同時(shí)掉進(jìn)了保溫杯內(nèi),父親全然不知道。父親繼續(xù)把保溫杯遞給我,還搖晃著保溫杯的蓋子,吩咐我再給保溫杯里添一次開水給他端來。
我像軍人接受命令一樣,趕忙在保溫杯內(nèi)倒上開水又遞到父親手里。父親瞇晞著眼睛,仍然要看一看從保溫杯升騰的熱氣,又對著熱氣吹一口冷空氣。
關(guān)于茶葉的散文詩
1、一書一茶一心境,清似蓮花不染塵,身在凡世非浪子,逍遙無礙賽天人。
2、閑暇之余找一處僻靜之所,帶上紫砂壺。 一壺一心境,一茶一情節(jié)。
3、夜雨洗刷夏日的燥熱,普洱潤養(yǎng)身體的疲乏,盡享一人一茶一心境。
4、一人一茶一心境!一個(gè)人可以散步,喝酒、讀書、遠(yuǎn)行;但一個(gè)喝茶卻是少而又少。
5、一人,一茶,一心境,閑時(shí),飲一杯茶,無關(guān)風(fēng)月,不爭名利。
6、一言詩,一心境,一茶酒,一余生,一笑了之,一言詩,一心境,一茶酒,一余生,一笑了之。
7、一花一草一心境, 一碗一盞一茶香, 一群吃貨聊人生。
歌頌茶葉的散文詩歌
《七碗茶》是唐代詩人盧仝的七言古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重點(diǎn)的一部分,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廣為傳頌。
詩歌
寫作起因
河南沁園景區(qū)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島,四面環(huán)水,百竹擁翠,島下有一泉眼,從入島的拱橋邊噴出,翻涌數(shù)尺之高,落入泉組河。其水質(zhì)清澈甘甜,舊時(shí)人稱桃花泉。
中唐時(shí)的沁園已變成河?xùn)|、河南、河內(nèi)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閑場所和宴游文化中心。
家住河內(nèi)濟(jì)源思禮村的盧仝,(約795—835)號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雖出身名門望族,家境卻十分貧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厭惡官場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隱居山野,刻苦攻讀。不被高官厚祿所誘,拒絕仕途,以清貧耿介聞名。朝廷聞知盧仝的才學(xué),曾兩次征他為諫議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惡朝廷宦官專權(quán),卑視官場齷齪,都未應(yīng)命而謝絕。正如他《冬日》詩中所曰“上不識天子,下不識王候?!保ā度圃姟肪?88〈盧仝詩集〉)。韓愈尤以喜愛盧仝的才學(xué)和狷介高潔的節(jié)操,在任河南令時(shí)對盧仝時(shí)有接濟(jì)。因此,盧仝一生與韓愈、張籍、孟郊、賈島混在一起,成為唐代韓孟詩派的重要人物,繼而成為中國的“茶仙”。
沁園的所在地博愛縣許良鎮(zhèn)與沁陽市的山王莊鎮(zhèn)至濟(jì)源市的五龍口鎮(zhèn)和九里溝,全長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腳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風(fēng)景帶。不滿時(shí)世,卻又放駭自我的盧仝常邀好友,在這一帶觀景飲游。因此,九里溝的盧仝茶臺遺存尚在,沁園里的“韓茶”、“盧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傳至今。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內(nèi)孟州的河南令韓愈與河內(nèi)濟(jì)源的盧仝一起逍遙河內(nèi)的沁園。兩人與藝妓坐飲,歌舞一陣,便喚侍女上茶。而唐時(shí)的河內(nèi)人,只喝當(dāng)?shù)氐木栈ú韬投璨?。盧仝雖也是河內(nèi)人,畢竟為“茶仙”,龍井、毛尖無所不用,所以菊花茶雖然淳和甘甜,卻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為不快。韓愈是來這里移竹的??停瑢χ窳种参锷跏橇私?,就帶盧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議將其泡茶試飲。結(jié)果竹串子未經(jīng)泡制,泡出的茶苦澀有余,清香不足,盧仝很是苦惱。片刻之后,盧仝突然提議出去看泉,韓愈不解其意,跟在后邊。只見盧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結(jié)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脹,逗韓愈捧腹大笑。稍后,盧仝讓侍女將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讓韓俞酌飲。韓愈品后,頓解其意,不盡樂道:“甘苦相濟(jì),清雅漫延,別有滋味,好茶、好茶!”原來,竹串子的藥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熱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礦物成份的藥化反應(yīng),竹串子茶變得柔綿、清心,益脾、養(yǎng)神,的確為上佳飲品。
以后的日子,韓、盧二人常邀張籍、孟郊、賈島等朋友多次來桃花泉煮飲,歌賦詞呤,留下了很多佳話和詩篇。
唐元和六年,盧仝收到好友諫議大夫孟簡寄送來的茶葉,又邀韓愈,賈島等人在桃花泉煮飲時(shí),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產(chǎn)生。盧仝的茶歌所表達(dá)的飲茶感受,不僅僅是口腹之欲,而是將“竹串子茶”的藥理、藥效溶入其中,醒神益體,凈化靈魂,激發(fā)文思,凝聚萬象,制造了一個(gè)妙不可言的境界。
茶歌內(nèi)容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tuán)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 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作品賞析
《七碗茶歌》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潤,第二碗幫人趕走孤悶;第三碗就開始反復(fù)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拋到九霄云外,表達(dá)了茶人超凡脫俗的寬大胸懷;喝到第七碗時(shí),已兩腋生風(fēng),欲乘清風(fēng)歸去,到人間仙境蓬萊山上。一杯清茶,讓詩人潤喉、除煩、潑墨揮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寫出了茶之美妙。茶對他來說,不只是一種口腹之飲,茶似乎給他創(chuàng)造了一片廣闊的精神世界,將喝茶提高到了一種非凡的境界,專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記世俗,拋卻名利,羽化登仙。
作者簡介
盧仝(音tóng 〈形〉)(約795~835年),號玉川子,濟(jì)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唐代詩人。盧仝一生愛茶成癖,被后人尊為茶中亞圣。
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yōu)椤昂砦菨櫋⑵乒聬?、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fēng)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至今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
贊美茶的散文詩
《平常茶非常道》是200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清玄。
這是本禪茶文化散文,由臺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所作。全書共分四個(gè)欄目,包括:茶能生善、人間奇香、飲茶洗心和入清涼地。閱讀本書,如同聽聽林先生在作禪與茶的講演。講演深入淺出,頗能明心見性。
有關(guān)茶的散文名篇
今天我終于到了擁有一種固定的“生活場”的狀態(tài),半生的經(jīng)驗(yàn)告訴你應(yīng)該怎樣的生活,怎樣的生活才淡雅野趣,這樣的生活由我一人營造,在我與天、我與地、與書、與時(shí)間、與散淡的空氣之間構(gòu)筑的生活場,而這樣的生活場必須要由野茶的參與,將飲茶,每一天,我的生活都要由濃到淡地進(jìn)行下去。
日本人的茶文化應(yīng)該源自中國,但它至今保留了中國那種悠古高雅的禪意,兩個(gè)人對飲,只喝茶,不講話,因?yàn)橹v話會破壞茶所營造的空靈。人到中年,我已不能釋杯,只是杯中不是酒,而是茶,不是龍井碧螺,是一種來自深山野地的野茶而已,凡物荒野到濁香處便有了禪味,飲茶是一種開啟、一種隨緣、一種散漫間的寄托,人畢竟需要一些寄托,如果這種寄托僅僅是茶,而且是野茶。
終于,茶和我都找到了融解自己的水和味。
散文《茶》
二年級朗誦散文篇一:夕陽真美
傍晚,爺爺和奶奶帶著我去看日落。太陽已經(jīng)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藍(lán)。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
太陽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圓圓的臉漲紅了,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太陽的臉變得更紅了。它輕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燦爛的霞光留在遙遠(yuǎn)的天邊。爺爺滿面紅光,望著奶奶說:“夕陽真美呀!”
二年級朗誦散文二:我真希望
我真希望,
煙囪里飄出來的
不是濃濃的黑煙,
而是輕盈潔白的云彩。
我真希望,
煙囪里噴出來的
不是灰灰的粉塵,
而是清澈晶瑩的泉水。
我真希望,
煙囪里吐出來的
不是難聞的氣味,
而是淡淡的芬芳。
我真希望啊,
我真希望,
我們居住的地球上,
樹更綠,
花更紅,
小鳥的歌聲更動聽更悠揚(yáng)。
小學(xué)生朗誦散文精選
我想/高紅波
我想把手兒
變成桃樹的枝,
帶著一串串花苞,
隨著風(fēng)兒飄蕩。
飄哇,飄
飄出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我想把腳丫
變成柳樹的根,
伸進(jìn)濕軟的土地,
吸取甜美的營養(yǎng)。
長啊,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我想變成一只風(fēng)箏,
飄在高高的天上,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啊,望
望見了大自然這神奇的課堂。
二年級朗誦散文三
天和海
張歧
藍(lán)色的霧,
藍(lán)色的云;
藍(lán)色的波紋,
藍(lán)色的潮聲。
無邊的海,
像一面大玉鏡,
映著天,天變藍(lán)了;
二年級朗誦散文篇四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二年級朗誦散文篇五: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gè)湖。它在臺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gè)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這個(gè)島把湖面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們稱它為日月潭。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湖面上還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diǎn)點(diǎn)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gè)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xì)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fēng)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中外游人。
二年級朗誦散文篇六:山 茶 花
·郭沫若·
昨晚從山上回來,采了幾串茨實(shí)、幾簇秋楂、幾枝蓓蕾著
的山茶。
我把它們投插在一個(gè)鐵壺里面,掛在壁間。
鮮紅的楂子和嫩黃的茨實(shí)襯著濃碧的山茶葉──這是怎么
也不能描畫出的一種風(fēng)味。
黑色的鐵壺更和苔衣深厚的巖骨一樣了。
今早剛從熟睡里醒來時(shí),小小的一室中漾著一種清香的不
知名的花氣。
這是從什么地方吹來的呀?─—
原來鐵壺中投插著的山茶,竟開了四朵白色的鮮花!
啊,清秋活在我壺里了!
映著鳥,鳥也變藍(lán)了。
仰頭看,
天變成了海。
那云,
就是翻滾奔騰的波流;
那鳥,
就是來往穿梭的魚群。
關(guān)于茶葉的散文
1、“茶”字拆開是人在草木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2、茶和禪都是一個(gè)味道,是回歸熬天真、單純、沒有分別的狀態(tài)。
3、一天身心柔軟、寧靜、從容,疏朗,就是因?yàn)槟阍缟虾攘艘槐阒柟獾牟琛?/p>
4、我們品出的茶和牛、羊吃的草有什么不同?無非是加了心情。
5、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變成了一種成就?!陨铣鲎浴读智逍?、于丹、五星夜話》
6、蘇東坡作詠茶散文之《葉嘉傳》,將“嘉”一字?jǐn)M人化:“風(fēng)味恬淡,清白可愛”,“容貌如鐵,資質(zhì)剛勁”。創(chuàng)造了一位翩翩君子的形象。從此,“葉嘉”成為茶的別稱。鄭云云《貯月分江看茶煙-茶散文隨談》
7、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但這是須靜坐無為的時(shí)候的。
8、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以上出自 魯迅《喝茶》
9、巴蕾J.M.Barrie在他的“可敬的克萊登”中所說的話:“生命好像茶一樣,你越是深深地喝下去,你便越快要看到那杯底的柵子的了?!?/p>
10、?!冻擦止P談續(xù)編》卷下云:“爐香煙裊,引人神思欲遠(yuǎn),趣從靜領(lǐng),自異粗浮。品茶亦然。”故品茶又須有閑,閑則靜,靜則定,對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神清,于是心底漸生出一種悠然自樂的恬怡之情來,恰如宋人釋德洪《山居》詩中所云:“深谷清泉白石,空齋棐幾明窗,飯罷一甌春露,夢成風(fēng)雨翻匯”,吃茶閑暇之中,世間煩惱、人生苦樂、政壇風(fēng)云乃至什么油鹽醬醋柴米,都付之爪哇國去,剩在齒頰間心胸里的只是清幽淡雅的禪意。---葛兆光《茶禪閑話》
11、禪家講三個(gè)字,喚作“平常心”,何謂“平常心”?即澹泊自然,困來即眠,饑來即食,不必百般須索,亦不必千番計(jì)較。---葛兆光《茶禪閑話》
12、黃龍慧南《趙州吃茶》說得好: 相逢相問知來歷,不揀親疏便與茶。翻憶憧憧往來者,忙忙誰辯滿甌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