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茶葉市場(歙縣茶葉市場在哪)
歙縣茶葉市場在哪
味道不錯。
滴水香,黃山地區(qū)茶樹良種之一,主要分布于歙縣大谷運鄉(xiāng)雙河口村,資源面積173畝。植株灌木型,分枝較密。葉片多為水平著生,長橢圓形。越冬芽三月中旬萌動,三葉展開期四月下旬。一芽三葉長9.3厘米,百芽重65.5克。發(fā)芽整齊,抗寒,抗旱能力強,病蟲害較少發(fā)生。適制烘青,炒青綠茶。
歙縣哪里的茶葉最好
答案是:都好,各有千秋,看個人喜好。
“張一元茶葉”是北京的老字號,著名民族品牌。創(chuàng)始人張一元的祖籍是安徽省徽州地區(qū)的歙縣,徽州地區(qū)盛產(chǎn)茶葉(譬如“太平猴魁”、“黃山毛峰”、“松蘿茶”等)。張一元最早就是北京茶莊的小學徒,后來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了“張一元茶葉”。
眾所周知,茶葉的品質(zhì)與土壤、氣候等息息相關(guān)。張一元茶葉所有品種的原材料都來自皖南山區(qū)、福建山區(qū),所以品質(zhì)優(yōu)良。
歙縣許村茶葉市場
截至2017年底,歙縣轄13個鎮(zhèn)、15個鄉(xiāng)。13個鎮(zhèn)分別是:徽城鎮(zhèn)、深渡鎮(zhèn)、北岸鎮(zhèn)、富堨鎮(zhèn)、鄭村鎮(zhèn)、桂林鎮(zhèn)、許村鎮(zhèn)、溪頭鎮(zhèn)、杞梓里鎮(zhèn)、霞坑鎮(zhèn)、岔口鎮(zhèn)、街口鎮(zhèn)、王村鎮(zhèn)。15個鄉(xiāng)分別是:坑口鄉(xiāng)、雄村鄉(xiāng)、上豐鄉(xiāng)、昌溪鄉(xiāng)、武陽鄉(xiāng)、三陽鄉(xiāng)、金川鄉(xiāng)、小川鄉(xiāng)、新溪口鄉(xiāng)、璜田鄉(xiāng)、長陔鄉(xiāng)、森村鄉(xiāng)、紹濂鄉(xiāng)、石門鄉(xiāng)、獅石鄉(xiāng)。歙縣,古名歙州,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截至2017年末,歙縣轄28個鄉(xiāng)鎮(zhèn)。擴展資料歷史沿革建國后,1949年10月,歙縣璜尖鄉(xiāng)劃屬休寧縣。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qū)。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chǎn)隊劃屬歙縣。1973年3月,歙縣草市大隊劃屬屯溪屯光公社。1974年以來,屬徽州地區(qū)。1984年元月,歙縣黃山鄉(xiāng)(含部分黃山風景區(qū),面積約70余平方公里)劃屬縣級黃山市(原太平縣)。1987年,屬黃山市。1988年1月歙縣篁墩鄉(xiāng)劃歸屯溪區(qū);并劃出歙縣洽舍區(qū)所屬富溪、楊村、洽舍所,巖寺區(qū)所屬巖寺鎮(zhèn)、羅田、呈坎、潛口鄉(xiāng)和鄭村鄉(xiāng)瑤村,成立黃山市徽州區(qū)。
安徽歙縣歙硯批發(fā)市場
硯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又稱研。我國制造硯臺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開始的硯臺,是用顏料在上面涂,在石頭上進行研磨。到春秋時期硯臺基本成型,到漢代硯臺基本被接受,并從此拋開研石自成一體。
根據(jù)制硯原料的不同,漢代以來,硯臺就有石硯、玉硯、陶硯、瓷硯、瓦硯、澄泥硯和銅、鐵、銀等金屬硯的不同叫法。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硯和石硯兩大類。瓦硯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硯和磚瓦硯兩種;石硯按照產(chǎn)地,又分為端硯、歙硯、烏金硯、靈巖石硯、開化石硯、大沽石硯、沉州石硯、溪石硯、洮石硯、紫金石硯等十多個品種。
說起硯臺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國的“四大名硯”即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作為收藏的重點,其中以端硯為諸硯之首。
端硯:產(chǎn)于廣東肇慶市的端溪,端硯石品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水紋、金錢線和石眼等等。它的制作過程十分辛苦,從探察、開鑿、運輸、選材、雕刻、打磨、洗滌到裝盒,工序多而且細致。
歙硯:產(chǎn)于安徽歙縣,唐朝開元年間開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紋理,如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敖鹦恰比诮Y(jié)在硯石之中,形狀很像谷粒,數(shù)量很多,有光澤;“眉子”像眉毛,有粗有細有疏有密,各不一樣;“水浪紋”像水的波紋,變化無窮。歙硯的雕刻藝術(shù)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造型渾樸,大方勻稱。
洮河硯:產(chǎn)于甘肅西南洮硯鄉(xiāng)的洮河水底,顏色墨綠,經(jīng)過研磨后可看到黃膘水紋,如浪似云。洮河硯在唐代就已名揚天下,它具有發(fā)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濃保濕、利筆等優(yōu)點。
澄泥硯:唐代以前,歙、端石硯還沒有出現(xiàn),泥硯就成為古人作書作畫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燒制的澄泥硯十分出名。澄泥硯的好壞可以從顏色和斑點上看出:鱔魚黃顏色的最好,綠頭青次些;黃土有斑點,叫砂斑點,點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綠豆砂,一般大小斑點都有的是上等,很適合落墨。
名硯走俏市場 古硯貴在有名
古代流傳至今的名硯,現(xiàn)已極為罕見,在國際藝術(shù)品市場上行情日益看好。1992年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一方17世紀出品后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的端硯,經(jīng)眾多買家競爭,最終以38.5萬港元落槌。近幾年,硯臺在國內(nèi)市場上的行情也十分喜人,今年1月,在北京翰海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方清康熙時期的綠端石夔龍紋硯估價為40萬至60萬元,結(jié)果被買家以176萬元拍走。
怎樣才能鑒定一方古硯的收藏投資價值呢?這其中確實有一些學問。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硯臺收藏家張先琿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大致判斷:
第一個就是材質(zhì)。目前,國際藝術(shù)品市場上的我國古代硯臺拍賣價較高,其中大多由端硯創(chuàng)造。第二就是它的雕刻工藝。第三就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來說,方形、圓形的硯臺要比不規(guī)則的硯臺價格貴得多。張先琿說,人文背景對硯臺的價值影響也非常大。俗話說,“硯貴有名,身價倍增”,指的是硯臺上面的銘文,許多名人對硯臺特別是久負盛名的端硯、歙硯更是備加喜愛,他們會在自己使用過的硯臺上留下詩文或警句。2001年,上海拍賣的一件唐云先生新刻書畫的“宋老坑端硯”成交價是8萬元;中國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硯”以12萬元被買走;2002年,中國嘉德以5萬元的價格拍掉一方清康熙菠蘿紋硯;一方“紀曉嵐銘”清端石日月長方硯的市場估價達7萬至10萬元。
張先琿指出,盡管年代的長短對于藏品的價值有一定的影響,但硯臺卻非常獨特,它的價值就不一定是由年代來決定的。比如宋硯、唐硯甚至漢硯,在當時它們的硯臺石質(zhì)比較粗糙;明清以后,文人對于石質(zhì)要求很高,所以明清以來的硯臺價格是越來越高。而相反,唐以前甚至到漢代的硯臺,盡管它的收藏價值很高,也很名貴,但是它的市場價格不見得很好。這也就是說,盡管目前漢硯的市場價格還不是很高,但是從研究的角度來看,仍然具有一定收藏價值。
另外,硯臺收藏市場上的一些“新面孔”也值得關(guān)注,一些新石材的硯臺也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今年7月,江蘇惠隆拍賣有限公司舉辦首屆藝術(shù)品拍賣會,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在百萬元以上的松花石硯吊足了收藏愛好者的胃口。一塊小小的硯臺,起拍價定在了百萬元以上,這在國內(nèi)拍賣業(yè)還很少見。
收藏硯臺要有專業(yè)知識
投資選購硯臺時可以從六個要點出發(fā),優(yōu):材質(zhì)要優(yōu)良,端石、歙石、洮河石制成的硯臺,均有收藏價值;古:年代要久遠;精:雕刻要深湛,明清時的雕刻工藝最好;名:有名人題款的硯臺價值更高;特:有時代特征的硯臺最好;美:造型要美觀,硯體要完整。
張先琿認為,為了能夠使硯臺收藏更加專業(yè),收藏者有必要了解一些養(yǎng)護和收藏要訣。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于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zhì)會出現(xiàn)干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干裂。玩賞硯臺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臺涂蠟時,有人將蠟涂遍硯身,有的還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為可以養(yǎng)硯,但這些做法并不妥當。蠟可以涂于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涂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干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污穢不堪,并散發(fā)出一種怪味或產(chǎn)生霉變。在硯匣保養(yǎng)時,應經(jīng)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nèi)側(cè),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歙縣茶葉交易市場
安徽黃山茶葉買的最便宜,黃山位于安徽省的南部,那里山高林密,自然條件非常的好,也產(chǎn)生了不少名茶,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黃山毛峰產(chǎn)自黃山風景區(qū)附近的歙縣和黃山區(qū),如果想要買正宗的黃山毛峰,就要去這兩個地方,價格也便宜;太平猴魁產(chǎn)自黃山區(qū)的新明鄉(xiāng),如果想要買正宗的太平猴魁就要去這里,價格也實惠;祁門紅茶產(chǎn)自祁門縣,如果想要買正宗的祁門紅茶就要去祁門縣。
歙縣有什么茶葉
紅安眉茶產(chǎn)自湖北省紅安縣,紅安縣是原來的黃安縣,紅安縣有老君山和天臺山,海拔均在800米左右。那么紅安眉茶屬于什么茶呢?1眉茶,英文名:Mee,屬綠茶類珍品之一。外形條索緊結(jié)、勻整、灰綠起霜、油潤、香高味濃。因其條索纖細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2眉茶起源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相聯(lián)交界處的安徽省的休寧、屯溪、黟縣、歙縣,江西省的婺源和浙江省的淳安、建德、開化一帶。3中國各產(chǎn)茶省均有眉茶生產(chǎn),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為主。是中國產(chǎn)區(qū)最廣、產(chǎn)量最高、銷區(qū)最穩(wěn)、消費最普遍的茶類。
歙縣茶葉市場在哪個位置
行政區(qū)劃: 歙縣轄13個鎮(zhèn)、15個鄉(xiāng):徽城鎮(zhèn)、深渡鎮(zhèn)、北岸鎮(zhèn)、富堨鎮(zhèn)、鄭村鎮(zhèn)、桂林鎮(zhèn)、許村鎮(zhèn)、溪頭鎮(zhèn)、杞梓里鎮(zhèn)、霞坑鎮(zhèn)、岔口鎮(zhèn)、街口鎮(zhèn)、王村鎮(zhèn)、坑口鄉(xiāng)、雄村鄉(xiāng)、上豐鄉(xiāng)、昌溪鄉(xiāng)、武陽鄉(xiāng)、三陽鄉(xiāng)、金川鄉(xiāng)、小川鄉(xiāng)、新溪口鄉(xiāng)、璜田鄉(xiāng)、長陔鄉(xiāng)、森村鄉(xiāng)、紹濂鄉(xiāng)、石門鄉(xiāng)、獅石鄉(xiāng)。 歙縣夜景歙〔shè〕縣 景點簡介 歙縣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 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距今已有年的歷史了。它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zhèn)老街。 位于歙縣城南1公里處的練江中,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zhèn)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邊側(cè)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使可下到漁梁壩。 漁梁古鎮(zhèn)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 太白樓位于太平古橋西側(cè),游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樓內(nèi)為新安碑園,陳列有帖刻《余清齋》、《清鑒堂》。 太白樓位于太平古橋西側(cè),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jīng)之地。太白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筑,樓內(nèi)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lián)佳句。 游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jié)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 ?。?) 現(xiàn)存的南譙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而且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 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里面展出了歙縣歷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書畫、瓷器、歙硯等。南譙樓,俗稱24根柱。據(jù)地方志記載,此樓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 徽商故里棗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體的旅游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xiàn)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jié)坊”等等。 ?。?) 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開園,再現(xiàn)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墻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chuàng)徽派建筑、雕刻之精華。“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 特產(chǎn) 歙縣物產(chǎn)豐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文房四寶中的歙硯、徽墨,以及被列為國家珍貴禮品的茶葉。 歙硯和徽墨 歙硯是硯中之上品,它的珍貴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風格,渾厚樸實、美觀大方、刀法剛健、花式多樣。它的圖案多取于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歙縣還有“墨都”的雅稱,無論是鬧市還是鄉(xiāng)村,出售徽墨、歙硯的店鋪比比皆是,它們在店堂里懸掛的名人字畫的映襯下,令人耳目一新。 歙縣名茶 歙縣的茶葉產(chǎn)量高居全國之首?!包S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在國內(nèi)外久負盛名。 此外,歙縣民間藝術(shù)的瑰寶“磚”、“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還有徽派盆景、版畫、漆刻,以及新興的徽州竹編、玉竹家具等,也都獨具特色。還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絲琥珀蜜棗、徽州雪梨、問政山筍、金竹貢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名稱: 徽墨 介紹: 徽墨,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因產(chǎn)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黃山市屯溪區(qū)、歙縣兩地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種繁多,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 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種名貴材料制成的?;漳赜心閬磔p、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shù)于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shù)珍品。在工業(yè)制圖、裝潢美術(shù)、印刷、醫(y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jù)《徽州府志》記載,徽墨始創(chuàng)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戰(zhàn)亂,攜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見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yè)。不久,他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視為珍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zhì)獎章的地球墨就是歙縣墨店的珍品。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恢復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chǎn),并增添、開發(fā)了新的品種。1989年, 歙縣老胡開文墨廠生產(chǎn)的“超漆煙墨”獲國家金質(zhì)獎。 名稱: 徽州貢菊 介紹: “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yōu)良品種,原產(chǎn)于歙縣金竹嶺一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據(jù)民間傳說,“徽州貢菊”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紅眼頭痛病,有人采用鮮菊花泡水將火,十分靈驗。 以后人們經(jīng)常用鮮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醫(y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從此,這一帶農(nóng)家門前屋后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里也流傳紅眼病,皇上下旨,遍訪名醫(yī)良藥,徽州知府獻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盎罩葚暰铡钡闹谱魇种v究,鮮菊采下后,先用竹簟陰置晾干,然后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后的貢菊以朵大色白者為佳。“徽州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yǎng)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能,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癥。用它調(diào)配其它藥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藥和菊花晶等飲料?!盎罩葚暰铡笨梢耘莶?、泡酒,常飲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凈五臟,排毒健身”,起到延壽美容的作用。飲用過的菊花曬干后充作枕芯,使人清涼降火,明目醒腦。 名稱: 三潭枇杷 介紹: “三潭枇杷”是我國枇杷中的一個優(yōu)良品種,因產(chǎn)于新安江沿岸歙縣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自然村而得名。 “三潭”一帶群山環(huán)抱三個大面積的深水潭,冬暖夏涼,終年云霧縈繞,雨量充沛,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yǎng)豐富,并以早熟優(yōu)質(zhì)而聞名遐邇?!叭惰凌恕庇?0多個品種,在國外享譽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大紅袍”黃里透紅,“光榮花”花蒂處長了一個明顯的五角星。一級枇杷每公斤只有20來個, 綿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個的“枇杷王”。 營養(yǎng)成分除含有較多的果糖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7,這是一種防癌營養(yǎng)素。在葡萄糖注射液問世前,我國中醫(yī)常施用枇杷汁以維持不能進食者的生命。鮮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于健康。 名稱: 黃山綠牡丹 介紹: 特種工藝茶?!包S山綠牡丹”產(chǎn)于歙縣大谷運鄉(xiāng)海拔1400余米的南云尖。南云尖重巒疊嶂,溝壑縱橫,云霧繚繞,雨量充沛,極利于茶樹的生長。這里茶葉不僅芽壯葉肥,葉質(zhì)柔嫩,而且由于芳草遍地,蘭花繁茂,茶葉別具香味。清明采摘茶芽,經(jīng)過殺青輕揉,初烘整形、選芽、理條、裝簡、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一朵朵綠色牡丹就制成了。 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沖泡后.那一股股帶熟板栗香氣的茶香撲鼻而來,杯中花茶或懸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猶如一朵盛開的綠色牡丹。細品一口,頓覺清香綿綿,回味甜潤悠長。茶葉專家評價道:“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后如盛開的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藝術(shù)欣賞,為茶中一創(chuàng)新?!?/p>
黟縣茶葉市場
中國十大名茶產(chǎn)地為浙江杭州、江蘇蘇州、湖南信陽、湖南岳陽、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貴州都勻、福建泉州、安徽六安,其十大名茶代表的品種為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
十大名茶的的產(chǎn)地以及特點:
一、碧螺春
碧螺春,屬于綠茶類,產(chǎn)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碧螺春在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jié),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chǎn)于春季,故名“碧螺春”。茶葉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清香襲入。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
國家標準對洞庭碧螺春茶按產(chǎn)品質(zhì)量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等級,其中特一級、特二級最為名貴。
二、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被譽為“綠茶之王”。產(chǎn)于信陽市和新縣,商城縣及境內(nèi)大別山一帶。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優(yōu)質(zhì)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清香撲鼻,具有生津解渴的好處。
三、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并因此得名。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西湖龍井采摘時間長,全年可采30批左右,幾乎是茶葉中采摘次數(shù)最多的。
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nèi)質(zhì)的優(yōu)次分作1~8級,而最好的西湖龍井是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所產(chǎn)的茶葉,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將這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
四、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屬于黃茶,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產(chǎn)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nèi)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
君山銀針君山銀針的采摘和制作都有嚴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 天采摘,采摘標準為春茶的首輪嫩芽。制作這種茶,要經(jīng)過殺青、攤晾、初烘、初包、再攤晾、復烘、復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個小時。
五、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屬于綠茶,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一帶,又稱徽茶。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故取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guī)в薪瘘S色魚葉。入杯沖泡霧氣結(jié)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黃山毛峰的制造分系摘系摘、殺青、揉捻、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六、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具有巖韻品質(zhì)特征的烏龍茶,產(chǎn)于福建閩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外形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nèi)質(zhì)活、甘、清、香。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
武夷巖茶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巖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shù)戎?,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
七、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屬于紅茶,產(chǎn)于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
祁門紅茶根據(jù)其外形和內(nèi)質(zhì)分為:禮茶、特茗、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屬于紅茶中的極品,而且還是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
八、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屬于綠茶,產(chǎn)于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外形條索緊結(jié)纖細卷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
都勻毛尖茶清明前后開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長度不超過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級毛尖茶約需5.3—5.6萬個芽頭。
九、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屬于青茶(烏龍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原產(chǎn)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zhèn)。鐵觀音獨具清香雅韻,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
十、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屬于綠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在明朝是改稱“六安瓜片”為極品茶,到了清茶成為了朝廷貢茶。
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制作過程中已木質(zhì)化,剔除后,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nèi)采摘,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