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伊人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日本高清中文,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美女艺术照片,潘春春的大尺度裸乳,椎名真白高清图

首頁>茶油工藝>茶葉著作后記(第一部茶葉學專著及作者)

茶葉著作后記(第一部茶葉學專著及作者)

來源:m.cisanotes.com   時間:2022-10-23 20:48   點擊:476   編輯:niming   手機版

茶葉著作后記

第一個十年

(1917——1927)

魯迅

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詩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熱風》、《墳》、《華蓋集》等重點篇目

書信集《兩地書》

學術(shù)著作《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

問題小說和人生派

羅家

俞平伯:《花匠》

葉圣陶:《這也是一個人?》、《低能兒》《隔膜》《苦菜》《一個朋友》《飯》、《校長》《潘先生在難中》《某城記事》《某鎮(zhèn)記事》

寫知識分子的困境,寫讀書人與農(nóng)民之間的隔膜,很有見地。知識分子以啟蒙者自居,殊不知并不能真的與被啟蒙者真正彼此理解,可嘆。

冰心:《超人》、《斯人獨憔悴》是選進《中國新文學大系》的代表作,不過《兩個家庭》也值得一讀,講新女性的尷尬,反思五四時期的女權(quán)運動,認為在家庭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未嘗不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鄉(xiāng)土小說

這部分小說作者多是外來文學青年,在北京文壇奔碌,寫鄉(xiāng)土故事也是寫老中國的疾苦,頗具地方特色,格調(diào)陰冷,有的還挺滲人的,讓人深感愁苦。

王魯彥:《柚子》、《菊英的出嫁》、《許是不至于罷》、《自立》、《阿卓呆子》、《阿長賊骨頭》、《宴會》、《黃金》、《童年的悲哀》、《屋頂下》、《野火》

彭家煌:《慫恿》、《活鬼》、《隔壁人家》、《我們的犯罪》

臺靜農(nóng):《地之子》、《建塔者》

許欽文:《故鄉(xiāng)》(《父親的花園》、《瘋婦》)、《石宕》、《鼻涕阿二》、《理想的伙伴》、《口約三章》、《毛線襪》

蹇先艾:《朝霧》、《水葬》、《在貴州道上》《鹽巴客》

許杰:《慘霧》、《賭徒吉順》、《出嫁的前夜》、《臺下的戲劇》、《子卿先生》

“自敘傳”

郭沫若:《鼠災(zāi)》、《未央》

郁達夫:《蔦蘿行》、《青煙》、《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過去》、《迷羊》、《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茫茫夜》、《采石磯》、《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遲桂花》

淺草——沉鐘社

陳翔鶴:《茫然》、《西風吹到了枕邊》、《不安定的靈魂》《獨身者》《陶淵明寫挽歌》、《廣陵散》

陳煒謨:《輕霧》

林如稷:《將過去》

馮文炳(廢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園》

頗有古味,受周作人影響很深,文人氣息濃厚,不過有時過于晦澀,有刻意之嫌。

許地山:《命命鳥》、《綴網(wǎng)勞蛛》、《商人婦》、《玉官》、《春桃》

現(xiàn)代小說

郭沫若《殘春》

凌叔華《酒后》、《秀枕》

張資平《沖積期化石》、《飛絮》

郭沫若

詩集《女神》

詩歌、散文、戲劇集《星空》、《瓶》、《前茅》、《恢復(fù)》

歷史題材戲?。骸度齻€叛逆的女性》、《虎符》、《屈原》、《棠棣之華》

新詩

胡適《嘗試集》

湖畔詩人《湖畔》;汪靜之《蕙的風》

冰心《繁星》、《春水》

馮至《昨日之歌》《蠶馬》

朱湘《玉嬌》

聞一多《口供》《罪過》《天安門》《飛毛腿》;詩集《紅燭》、《死水》

徐志摩《大帥》、《一條金色的光痕》《罪與罰(二)》;《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一個明顯》、《落葉小唱》、《消息》、《半夜深巷琵琶》、詩集《志摩的詩》

朱湘:《夏天》、《草莽集》(《熱情》、《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石門集》

李金發(fā):《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兇年》

蔣光慈:《新夢》集

散文

周作人:散文集《談虎集》、《談龍集》、散文《北京的茶食》、《故鄉(xiāng)的野菜》、《苦雨》、《喝茶》、《烏篷船》;《游山日記》、《關(guān)于傅青主》、《無生老母的信息》

俞平伯:《陶然亭的學》、《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鐘敬文:《荔枝》、《茶》、《黃葉小談》;《錢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記》

廢名:《竹林的故事》

冰心:《笑》、《寄小讀者》、《往事》、《山中雜記》

朱自清: 《背景》、《荷塘月色》、《兒女》、《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綠》、《歐游雜記》、《倫敦雜記》

豐子愷:《緣緣堂隨筆》

梁遇春:《春醪(lao2)集》、《淚與笑》

許地山:《空山靈雨》

葉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藕與莼(chun2)菜》

鄭振鐸:《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山中雜記》

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風雨》、《宿莽》集(包括《叩門》、《霧》、《賣豆腐的哨子》)

瞿秋白:《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

郁達夫:《歸航》、《還鄉(xiāng)記》、《還鄉(xiāng)后記》、《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一個人在途上》

郭沫若:《月蝕》、《賣書》、《路畔的薔薇》

語絲派:

孫伏園《伏園游記》、孫福熙《山野掇拾》

林語堂:《煎拂集》

徐志摩:《北戴河海濱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閑話》、《我所知道的康橋》、《“濃得化不開”》

戲劇

田漢:《梵峨嶙與薔薇》、《蘇州夜話》、《名優(yōu)之死》、《湖上的悲劇》、《古潭的聲音》、《南歸》、《咖啡店之夜》

白薇:《琳麗》、《蘇雯》、《訪雯》

丁西林:《一只馬蜂》、《壓迫》、《酒后》、《北平的空氣》、《白蛇傳》、《再生緣》、《智取生辰綱》

第二個十年

(1928——1937.6)

茅盾:《蝕》三部曲、《子夜》、《林家鋪子》、農(nóng)村三部曲、《林家鋪子》、《霜葉紅于二月花》、《虹》、《腐蝕》;《清明前后》

老舍:《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駱駝祥子》、《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月牙兒》、《斷魂槍》、《四世同堂》

巴金:《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園》

沈從文:《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八駿圖》、《新與舊》、《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廢郵存底》及續(xù)集、《燭虛》、《云南看云集》

左翼:

蔣光慈《沖出云圍的月亮》、《短褲黨》、《麗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

錢杏邨《義塚》洪靈菲:《流亡》、《在洪流中》、《力氣出賣者》、《大?!罚粯沁m夷《煙》、孟超《鹽務(wù)局長》、劉一夢《失業(yè)以后》;華漢《地泉》(神經(jīng)質(zhì))

柔石:早期《瘋?cè)思贰㈤L篇《舊時代之死》、中篇《三姊妹》、中篇《二月》、短篇《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為奴隸的母親》

胡也頻:中篇《到莫斯科去》、長篇《光明在我們前面》

丁玲:《夢珂》、《自殺日記》、《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莎菲女士的日記》、《韋護》、《水》、《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張?zhí)煲恚骸抖粋€》、《包氏父子》、《笑》、《脊背與奶子》、《蛇太爺?shù)氖 ?、《善女人》、《出走以后》、《同鄉(xiāng)們》;中篇《萬仞約》、《清明時節(jié)》、《華威先生》

蔣牧良:《雷》、《集成四公》

沙汀:《法律外的航線》、《丁跛公》、《代理縣長》、《兇手》、《獸道》、《在祠堂里》、《龔老法團》

吳組緗:《樊家鋪》、《一千八百擔》、《菉竹山房》

葉紫:短篇集《豐收》、《山中一夜》;中篇《星》;長篇《太陽從西邊出來》

艾蕪:《南行記》

“東北作家群”:

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曠野的吶喊》、《馬伯樂》

蕭軍:《八月的鄉(xiāng)村》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駱賓基:《邊陲線上》

人生派

葉圣陶《倪煥之》、《多收了三五斗》、《李太太的頭發(fā)》、《英文教授》

王彥魯:短篇《橋上》、《屋頂下》、《李媽》

王統(tǒng)照《山雨》、《鐵魚底鰓》

京派

蘆焚:《谷》、《里門拾記》、《落日光》、《野鳥集》、《春夢》、《掠影記》、《人下人》、《無言者》、《百順街》、

廢名:《莫須有先生傳》、《竹林的故事》、《橋》

蕭乾:《蠶》、短篇《籬下》、《矮檐》、《印子車的命運》、《花子與老黃》、《鄧山東》《栗子》、《落日》;宗教題材:《皈依》、《曇》、《鵬程》、《參商》長篇《夢之谷》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鐘綠》、《吉公》、《文珍》、《繡繡》

李健吾:《陷阱》、《壇子》、《心病》

李劼人:《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

海派小說:

張資平:《最后的幸?!贰ⅰ堕L途》、《上帝的兒女們》

葉靈鳳《菊子夫人》、《鳩綠媚》、《紅的天使》、《落雁》、《姊嫁之夜》、《內(nèi)疚》、《摩咖的試探》、《紫丁香》、《流行性感冒》、《第七號女性》、《憂郁解剖學》、《朱古律的回憶》、《七顆心的人》

曾虛白《三棱》;林徽因《花廳夫人》……

施蟄存:《在巴黎大戲院》、《魔道》、《將軍底頭》、《梅雨之夕》、《石秀》、《李師師》、《獅子座流星雨》、《春陽》、《夜叉》、《兇宅》;《小珍集》;《霧》、《鷗》、《黃心大師》

劉吶歐:小說集《都是風景線》

穆時英:《南北極》、《公墓》、《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白金的女體塑像》

黑嬰:《五月的支那》、《帝國的女兒》、《1000尺卡通》、《雷夢娜》、《傘·香水·女人》、《咖啡座的憂郁》、《回力線》

禾金:《副型愛郁癥》、《造型動力學》、《蝶蝶樣》

新詩

以殷夫、蒲風、楊騷為代表的中國詩歌會:

蒲風:《我迎著狂風和暴雨》、《鋼鐵的海岸線》

殷夫:《孩兒塔》、《呵,我愛的》、《我們》

臧克家:詩集《烙印》

以徐志摩、陳夢家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

徐志摩:《猛虎集》、《云游集》

陳夢家:《一朵野花》、《都市的頌歌》

以戴望舒為代表的現(xiàn)代派詩人

戴望舒:《我底記憶》、《尋夢者》、

何其芳《燕泥集》、李廣田《行云集》、卞之琳《數(shù)行集》

魯迅(二)

雜文:《論“他媽的”》、《11》、《魏晉風度即文章與藥及酒的關(guān)系》、《小品文的危機》、《小雜感》

小說:《故事新編》

散文

·左翼作家:

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民族的靈魂》、《財神的神通》

唐弢(tao1):《推背集》、《海天集》

徐懋庸:《“潑臭料”》、《過年》、《賞月》、《上帝的心》(《不驚人集》);《神奇的四川》、《秋風偶感》、《蒼蠅之滅亡》(《打雜集》)

茅盾:《白楊禮贊》、《風景談》

艾蕪:《山中牧歌》、《漂泊雜記》

葉紫:《古渡頭》

蕭紅:散文集《商業(yè)街》、《橋》:《過夜》、《蹲在洋車上》、《黃昏》、《泰山風光》

郁達夫:《屐痕處處》、《達夫游記》、《釣魚臺的春晝》

巴金:《旅途隨筆》、《憶》、《短簡》、《一千三百元》、《鳥的天堂》、《一點不能忘卻的記憶》、《一個女傭》、《一個車夫》

·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自由主義作家:

林語堂:《大荒集》、《我的話》

·京派何其芳:《畫夢錄》

李廣田:《桃園雜記》、《山水》、《山之子》

吳伯蕭:《山屋》、《馬》、《羽書》

師陀:《黃花苔》、《江湖集》

第一部茶葉學專著及作者

陸羽的《茶經(jīng)》是唐朝問世的?!恫杞?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guān)于茶葉生產(chǎn)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nóng)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漢族茶文化的發(fā)展。

茶學著作《茶錄》的作者

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間(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學專著。全書分為兩篇?!恫桎洝肥遣滔逵懈杏陉懹稹恫杞?jīng)》“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

計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熁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zhì)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是繼陸羽《茶經(jīng)》之后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

成為史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叫《茶經(jīng)》。

《茶經(jīng)》是唐代陸羽所著,陸羽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亦被尊為“茶圣”,茶經(jīng)一書成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以及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茶葉科學知識以及生產(chǎn)實踐的著作,全書共分上中下3卷,共10節(jié),約7千字。

陸羽一生研究茶葉而出名,被稱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著有《茶經(jīng)》外,還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可惜都已丟失,現(xiàn)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經(jīng)》了。

茶葉百科全書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叫《茶經(jīng)》,《茶經(jīng)》是唐代陸羽所著,陸羽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亦被尊為“茶圣”,茶經(jīng)一書成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以及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茶葉科學知識以及生產(chǎn)實踐的著作,全書共分上中下3卷,共10節(jié),約7千字。

陸羽一生研究茶葉而出名,被稱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著有《茶經(jīng)》外,還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可惜都已丟失,現(xiàn)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經(jīng)》了。

茶葉著作后記怎么寫

唐陸羽《茶經(jīng)》三卷

陸羽《茶經(jīng)》于758年前后寫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三節(jié):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分六節(jié):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唐張又新《煎茶水記》

張又新于公元825年前后著《煎茶水記》一卷,書中指出茶湯品質(zhì)高低與泡水有關(guān)系;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質(zhì)不同,是會影響茶湯的色香味的。古人對煎茶用水很講究,品水評第。

唐溫庭筠《采茶錄》

溫庭筠于860年前后著《采茶錄》一卷,《通志藝文略》作三卷,其他各書都作一卷。俟后即不見記載,大概失于北宋時期?!墩f郛》和《古今圖書集成》雖有《采茶錄》,但僅存辨、嗜、易、苦、致5類6則,都是記事,共計不足400字。

唐蘇廙《十六湯品》

《十六湯品》與現(xiàn)在茶湯審評技術(shù)有關(guān)。這卷書首先是陶谷的《清異錄》所引,并說蘇廙的《仙芽傳第九卷》載作《湯十六法》,大概是從《清異錄》抽出和一書的?!端膸烊珪婺俊奉}作《湯品》。萬國鼎假定寫于900年前后。

宋葉清臣《述煮茶小品》

葉清臣于1040年編《述煮茶小品》,這只是一篇510字的短文。

宋蔡襄《茶錄》

《茶錄》成于皇祐(1049—53年)中,至治平元年(1064年)刻石。全書700多字,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候湯、熁盞、點茶10條,論茶湯品質(zhì)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9條,論烹茶所用器具。

宋宋子安《東溪試茶錄》

該書于1064年前后寫成,全書約3000多字,分緒論和8個題目。前5,分總敘焙名、北苑、壑源、佛嶺、沙溪;后3,分茶名、采茶、茶病。

宋沈括《本朝茶法》

《本朝茶法》茶約1100多字,記述宋代茶稅和茶專賣事。

宋黃儒《品茶要錄》

黃儒于1057年前后寫成《品茶要錄》一卷,全書約1900字,前敘后記。其中分采造過時、白合盜葉、入雜,蒸不熟、過熟、焦釜、壓黃、漬膏、傷焙、辨壑源沙溪等10節(jié),論述茶葉品質(zhì)優(yōu)劣。

宋趙佶《大觀茶論》

趙佶即宋徽宗,在大觀年間(1107-1110),編成《茶論》。《說郛》刻本改稱《大觀茶論》。全書僅2800多字。無所不有。首緒言,次分地產(chǎn)、天時,采擇、蒸壓、制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瓶、杓、水、點、味、色、香、藏焙、品名、外焙等20目。

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

熊蕃,建陽人,宣和年間,北苑貢茶極盛,熊蕃親見當時情況,遂寫此書?!敦暡桎洝分涣懈鞣N貢茶的名稱,沒有形制,蕃子克乃繪圖附入,共有38圖。并將其父親所作《御苑采茶歌》10首附在篇末。

宋唐庚《斗茶記》

這篇短文400字,政和二年(1112年)和友人烹茶評比,寫成這篇記。

宋趙汝礪《北苑別錄》

該書是趙汝礪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做福建路轉(zhuǎn)運司主管帳司的時候,為補充能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的不足而寫的。全書正文2800多字。舊注約700字,汪斷壕增注2000多字。

茶葉的著作

《茶經(jīng)》是一部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此書是一部關(guān)于茶葉生產(chǎn)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飲茶技藝的劃時代茶學專著。

《煎茶水記》是一本現(xiàn)存最早的專門論水評泉的著作。全文僅約900字,共列出全國宜茶用水20處。

一部茶葉專著

《茶經(jīng)》,唐代陸羽所著。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此書是關(guān)于茶葉生產(chǎn)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nóng)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第一部關(guān)于茶葉的著作

《茶經(jīng)》。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guān)于茶葉生產(chǎn)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nóng)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陸羽,字鴻漸,復(fù)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而聞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diào)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shù),并擅長品茗。

記載茶葉的書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是唐代陸羽所著,成書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茶葉科學知識和生產(chǎn)實踐的專著?!恫杞?jīng)》內(nèi)容豐富,是一部茶葉百科全書。它涉及到形態(tài)學、生物學、選種學、栽培學、制茶學、審評學、分類學。生態(tài)學、藥理學等等?!恫杞?jīng)》中記載了唐代以前的不少神話、寓言、史記、詩賦、傳記、地理、藥理等書籍,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庫?!恫杞?jīng)》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葉經(jīng)典著作,成為茶葉之源,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茶葉權(quán)威地位,正如美國威廉·烏克斯在他的《茶葉全書》中指山的:“中國學者著述了第一本完全關(guān)于茶葉之書籍,于是在當時中國農(nóng)學家以及世界有關(guān)者,俱受其惠?!薄肮薀o人能否認陸羽之崇高地位?!?/p>

《茶經(jīng)》比《茶葉全書》早1155年,比《吃茶養(yǎng)生記》早411年。直到現(xiàn)在陸羽的《茶經(jīng)》仍很受全世界茶葉工作者的推崇,不少人對《茶經(jīng)》進行專門研究。

著有茶學專著茶錄的作者

《茶錄》的作者是北宋書法家、文學家蔡襄?!恫桎洝肥枪糯袊嫴枵撝?,總結(jié)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jīng)驗。全書共分為兩篇,上篇論茶,下篇論器,是繼唐代茶學家陸羽的《茶經(jīng)》后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

  《茶錄》是宋代重要的茶學專著,作于北宋皇佑年間。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熁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zhì)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

感覺不錯,贊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
評論
    共 0 條評論
本站所發(fā)布的全部內(nèi)容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搬運,僅限于小范圍內(nèi)傳播學習和文獻參考,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nèi)刪除!
如果有侵權(quán)之處請第—時間聯(lián)系我們刪除。敬請諒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備2021006107號-532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