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干燥的目的(茶葉干燥的溫度)
茶葉干燥的溫度
已經(jīng)制作好的茶葉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保存環(huán)境的干燥性,茶葉并不會怕凍,也不會因為低溫保存而導(dǎo)致茶葉變味,如果將密封真空包裝的茶葉放在冰箱中冷凍是不建議的,冰箱中的濕度大,低溫難免會讓茶葉被潮濕環(huán)境所侵害。
部分地區(qū)比如東北,冬季的溫度比較低,特別是晚上室外溫度能夠到零下十幾度,這種情況下將茶葉放在室外也是沒有問題的,但茶葉被凍過以后,會急速抽干茶葉的水分,茶葉易碎、形壞而變味。
茶葉干燥的溫度是多少
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茶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fā)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fā)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的一種制茶步驟。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殺青是綠茶等形狀和品質(zhì)形成的關(guān)鍵工序。殺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輻射殺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日本、俄羅斯、印度應(yīng)用較多。我國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世界各產(chǎn)茶國普遍使用。殺青一般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后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拋悶結(jié)合、多拋少悶”等原則。蒸青則要“高溫、快速”。鮮葉采來后,要放在地上攤晾2—3小時,然后進行殺青。殺青宜掌握,嫩葉老殺,老葉嫩殺,殺青時間一般在5--7分鐘,減去水分到生葉原料全部重量的20%----30%左右,殺青完后將葉子抖散攤開,待涼后進行揉捻。茶葉干燥的溫度過高
茶葉越干燥,越能保持其品質(zhì)不變,所以無需處理。儲存前,檢查罐身與罐蓋是否密閉,不能漏氣。儲存時,將干燥的茶葉裝罐,罐要裝實裝嚴(yán)。
這種方法采用方便,但不宜長期儲存選用干燥無異味,密閉的陶瓷壇一個,用牛皮紙把茶葉包好,分置于壇的四周,中間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葉包,裝滿壇后,用棉花包緊。石灰隔1-2個月更換一次。
茶葉干燥程度
1、外形干燥程度:看茶葉干燥是否良好,用手指輕捏,會碎表示茶葉干燥程度良好;如果用力捏不易碎,則是茶葉已受潮回軟,茶葉品質(zhì)受到影響。
2、形狀:葉片完整、色澤整齊均勻的較好,茶梗、茶角、茶末含量比例高的茶葉,茶湯品質(zhì)略差。
3、香氣:各類茶由于制法和發(fā)酵程度不同,干茶的香氣也不一樣,茶湯香氣以醇和濃郁為上。另外,茶葉如有陳舊味、火味、悶味或其他異味者為劣品。
4、滋味:能讓口腔有充足的香味或喉韻者為好茶;苦澀味重者則非佳品。
5、湯色:茶葉因發(fā)酵程度各異而呈現(xiàn)不同的水色,茶湯要澄清鮮亮,不能有混濁或沉淀物產(chǎn)生。
擴展資料:
在貯藏茶葉時一般可以采用這幾種方法:
1、最簡單的冰箱保存:將茶葉置于干燥、無異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如茶葉數(shù)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層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裝密封好,放在冰箱中。
2、最普遍的鐵罐存放法:將茶葉裝入有雙層蓋的鐵茶葉罐里,最好裝滿而不留空隙,這樣罐里空氣較少。雙層蓋都要蓋緊,用膠布粘好蓋子縫隙,并把茶罐裝入兩層尼龍袋內(nèi),封好袋口,已達到最佳貯藏效果。
3、最方便的復(fù)合薄膜袋貯藏法:將茶葉裝入復(fù)合袋內(nèi),擠出袋內(nèi)空氣,用封口機封好袋口,再套上塑料袋,扎緊袋口,置于冰箱下格內(nèi)冷藏。
茶葉烘干溫度多長時間
三到四天
茶葉的話一般要曬三到四天左右啊,太陽好的話可能曬一兩天就可以了,如果說太陽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需要曬三到四天哦如果說暴曬的話,可能就半個上午或者是半個下午就可以了呀,自己在家里面做來吃的話,盡量快點把它喝完就可以了喲,如果說喝不完,把它放冰箱里面也可以喲
茶葉干燥的溫度是多少度
一般大宗茶葉儲存環(huán)境應(yīng)保持干燥、通風(fēng)透氣良好,并配備除濕機及溫濕度記錄器;倉庫相對濕度不超過80%為適合儲存條件,如超過80%,需啟用除濕機直至符合儲存條件,同時需抽樣檢驗茶葉水分,不超過7%,如果有超出,則需進行烘干處理;溫度不超過40℃。
高級茶葉的話,要根據(jù)品種來確定保存條件!?。。。。。。。。。?/p>
茶葉烘干的溫度
溫度以不超過110度為宜,時間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一、溫度高低
溫度高低是決定茶葉品質(zhì)的主要因子,當(dāng)溫度升高時,茶葉中的水分逐漸蒸發(fā)出來,而后香氣伴隨著水分蒸發(fā)出來,大部分香氣成分中的芳香精油,類沸點均在150度以上,因此烘焙的溫度應(yīng)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過110度為宜。
通常較粗老的茶葉需較高的烘焙溫度以藉焦糖產(chǎn)物掩蓋粗老茶葉的粗菁 味;細嫩茶葉則溫度不可太高,而延長時間以使茶湯滋味轉(zhuǎn)甘醇而香味又能適當(dāng)發(fā)揚為原則。
二、烘焙時間長短
同樣溫度下較嫩的茶葉耐火力較弱,烘焙時間宜縮短,反之較粗老的茶葉耐火力較強,烘焙時間需較長;粗制茶發(fā)酵程度較充足者,耐火力較弱,時間要縮短,反之要延長;外形緊結(jié)的茶葉耐火程度高,需較長的再烘焙時間,反之則縮短時間。
茶葉干燥度的意義標(biāo)準(zhǔn)
紅茶的烘干方法,具體為:
(1)將茶葉置于烘干機內(nèi),攤放厚度8-10公分;
(2)一道烘干:控制溫度130℃,時間為10-15分鐘;
(3)二道烘干:控制溫度120℃,時間為10-15分鐘;
(4)然后把茶葉從烘干機取出,攤涼30-40分鐘;
(5)三道烘干:再次把茶葉放入烘干機烘干,控制溫度80℃,時間為6-10分鐘。本發(fā)明中,第一道烘干,高溫快烘,能夠迅速消除酶促氧化作用,溫度越低,時間越長對品質(zhì)損害越大;第二道烘干,溫度稍低,快速消除濕熱作用,濕熱回事色澤變暗,滋味淡化,香氣低悶;二道烘干后,攤涼,使烘干過程中水分不均勻的茶葉相互回潮。
三道烘干,低溫慢烘,避免老火,利于紅茶香氣的形成。本發(fā)明烘干均勻、充分,茶葉的香氣足。
茶葉 溫度
發(fā)酵茶是指在茶葉制作中有"發(fā)酵"這一工序的茶的統(tǒng)稱,茶樹芽葉經(jīng)過萎凋,揉切,發(fā)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經(jīng)精制制成的茶,就是發(fā)酵茶??煞譃檩p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全發(fā)酵茶、后發(fā)酵茶。
不同的茶水溫不同。
1、綠茶:用80℃~85℃水沖泡,現(xiàn)泡現(xiàn)飲。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xiàn)泡現(xiàn)飲。
2、紅茶: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dāng),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3、烏龍茶: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yè)的紫砂壺或蓋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蓋。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沖。
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后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zhì)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4、黑茶:先洗茶,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后發(fā)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nèi),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
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zhì),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后續(xù)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普洱茶一般用專業(yè)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茶葉干燥的溫度高
茶葉受潮其實就是干濕度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說,鑒別茶葉干濕度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是含水量,含水量7%以下為正常,若是高于7%,則茶葉容易受潮變質(zhì)。那么生活中,如何來辨別呢?
一、捏 最簡單鑒別茶葉是否受潮的方法,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啦!如果捏一下就碎了,說明沒有受潮;如果茶葉變成碎末狀則表明輕度受潮;如果茶葉變碎并變成塊狀或條狀,表明茶葉基本受潮。
二、泡 如果是受潮發(fā)霉的茶,一般可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深嗅多有潮濕陰霉的氣味。若是沖泡當(dāng)中這種氣味更為明顯。另外,泡出的湯色會呈暗紅甚至黑色,茶渣呈黑色且缺少活性。
三、嘗 香氣低沉有水悶味,那就是受潮了。香氣、滋味都很正常則沒有受潮。
手把手教你拯救“受潮茶葉”
1、用太陽曬
茶葉如果只是受潮沒有變質(zhì)變味,就找個大晴天,把茶葉放到太陽下曬,經(jīng)常翻動。但此方法有一個缺點,在陽光紫外線的暴曬下,茶葉中的各種成分會被破壞,茶葉的色、香、味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用微波爐煨
這個方法要注意每次少放茶葉,多次煨烤。每次定的時間不要過長,以免茶葉燒焦有更難聞的異味。如果一次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反復(fù)多次。用此方法可以很好改變茶葉香味,還可以殺菌。
3、用電飯鍋烤
這個方法比較實用,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擁有這個工具。記住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電飯鍋不要蓋鍋蓋。電飯鍋的開關(guān)自動跳起后,翻動茶葉后再次按下開關(guān)。這樣多次反復(fù),茶香就開始飄出來,達到你自己滿意的效果就可以停止了。
4、用鐵鍋炒
先使用煤氣爐上的最小火烤熱鐵鍋,再放入茶葉,不改變火的狀態(tài),一直采用最小火,不停的翻動茶葉,注意最好使用木制器具,用力要輕。不要破壞茶葉的完整度。
5、用烘焙機烘
如果你的受潮變質(zhì)茶葉很多,還是去找你買茶葉或者你熟識的茶行幫你用烘焙機烘焙。
6、快速風(fēng)干
將茶葉用干凈、無異味的紗布裹好、攤開,用吹風(fēng)的低溫?zé)犸L(fēng)檔,邊吹邊翻動,至干,或用無異味的、質(zhì)量好的紙巾裹好、攤開,吸水份,再用低溫?zé)犸L(fēng)檔邊吹邊翻動,至干。
以上幾種方法都可以拯救受潮的茶葉,但特別提醒,無論哪種方法,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① 溫度不能太高,保持在40-60度左右最好。
② 干燥茶葉的環(huán)境必須干燥、干凈、無異味,盛裝茶葉的容器必須干凈、無油、無異味!
③ 不能用報紙作墊底,茶葉會吸收報紙的油墨味和鉛。
如果茶葉大面積的受潮,可以不再飲用,以防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要想不讓茶葉受潮,就要妥善儲存。不要把茶放起來就不管不顧了,要根據(jù)天氣的變化,控制好溫濕度,定時地檢查茶葉是否受潮、發(fā)霉或者變質(zhì)。
茶葉干燥的溫度范圍
主要看鮮茶葉的水分,一般地,嫩茶葉含水量較老茶葉含水量高,陰天、雨季的鮮茶葉較晴天的水分高,總體來看,大約4.2至4.5斤鮮茶葉可以制成1斤毛茶。
雨水葉(雨天采摘,有表面水的鮮茶葉,幾年前遇到過一次)要5.5-6斤干1斤。
久晴不雨,連續(xù)干旱時,一般只需4至4.2斤鮮茶葉即可干1斤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