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茶葉怎么炒才香(信陽毛尖炒茶工序)
信陽毛尖炒茶工序
毛尖是屬于紅茶中的一個品種,其外形看起來十分的舒服,光滑圓潤細嫩,茶葉碧綠透亮充滿綠色光澤。茶湯的香氣十分的充足濃郁持久,在茶品中屬于不錯的茶類飲品,那么毛尖制作時是經(jīng)過哪些工藝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因為毛尖茶樹采摘下來的茶葉之間是存在差別的,在品質(zhì)上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采摘的茶葉原料也不同,因此在制作成茶品之前要將茶葉進行篩分。
晾放
將篩選好的鮮葉原料,平攤放置在通風(fēng)透氣的室內(nèi),在茶葉下方要墊上專門用來放置茶葉的竹制品。室內(nèi)的溫度不要太高,避光,室內(nèi)環(huán)境不能潮濕,不可有異味。而且在晾放的過程中要隔一個小時左右翻一遍,這樣能夠讓茶葉均勻風(fēng)干,一般一次的話時間在四個小時左右。
烘制
將晾放的毛尖茶葉收起放入炒茶專用的鐵鍋中進行翻炒,讓茶葉的含水量降低,一般炒制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茶初制好的茶葉選用優(yōu)質(zhì)無煙木炭,燒著后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進行初次烘制,火的溫度控制在100度左右,一般隔個五分鐘左右翻一遍茶葉,初烘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然后倒出來在晾放四個小時,然后進行復(fù)烘。復(fù)烘時間為30分鐘左右。
經(jīng)過上面的紅茶茶葉漸漸成型,含水量降低,將毛尖茶葉中的雜質(zhì),以及不好的茶葉挑揀出來。然后繼續(xù)進行烘制,沒十分鐘翻一次,30分鐘左右,茶葉成型,茶葉含水量變的很低,茶香漸濃。然后就出鍋晾放風(fēng)干一小段時間后,放入密封桶中保存,這樣毛尖茶葉就制作好了。
信陽毛尖采摘過程
信陽毛尖綿延千年,制茶的工藝一脈相承。“就算現(xiàn)在有了制茶機器,最核心的還得是茶農(nóng)對火候的把控。輕或重了、燙或涼了,都會影響茶的品相和口感”。
1、采摘出來的新鮮茶葉
2、過篩,采摘的鮮葉用過篩機按不同的品種、等級、采摘時間進行分類,剔除雜物,以便分別攤放。
3、攤放,將篩選后的鮮葉,每隔一小時左右輕翻一次,攤放至青氣散失、葉質(zhì)變軟。
4、殺青,滾筒殺青機,溫度在120℃左右,時間約為2分鐘。殺青適度的標(biāo)志是茶葉顏色暗綠,葉質(zhì)柔軟,略有粘性,緊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
5、揉捻,待殺青葉冷卻后,冷揉。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15分鐘,中低檔茶控制在20~25分鐘。揉捻后的毛尖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濕的感覺。
6、理條,把揉捻后的茶青打散搓成條狀,溫度在100℃左右。
7、熟鍋,鍋呈40°傾斜,溫度在80~100℃之間。熟鍋即人工“理條”,7~10分鐘后,逐漸形成毛尖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
8、烘焙、提香,最后一個步驟,將茶葉進一步干燥,達到含水量 6% 以下,提升毛尖香氣。分類、包裝、封箱之后,就可以發(fā)往各地啦!
信陽毛尖茶的加工工藝流程圖解
最是一年春好處,滿目翠萍染茶山。清明節(jié)至,采芽做茶,綠茶品類里面,最愛手工炒制的茶品,手工炒茶,即是功夫,又是傳承。今天說說手工炒制的,信陽毛尖。
手工炒制是信陽茶農(nóng)傳統(tǒng)和主要的制茶方法,自古而傳,至今仍在使用。信陽毛尖手工炒制的工藝流程是:鮮葉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fù)烘→揀剔。
生鍋 : 主要是起殺青和初揉的作用。鍋溫掌握在160~200℃。特級一級毛尖生鍋溫度要求偏低,隨著鮮葉嫩度降低,鍋溫要逐漸升高。每鍋投葉量約0.5千克。
操作方法 : 用直徑84厘米的鐵鍋(俗稱牛四鍋),以35°的傾斜度裝置在33厘米高的鍋臺上。炒茶前先把鍋面磨光擦凈,炒茶期間始終保持鍋面光滑潔凈。當(dāng)鍋溫達到要求時,鮮葉下鍋,用竹茅扎成的茶把,有節(jié)奏地挑動翻炒,葉子在鍋內(nèi)發(fā)出輕微的劈啪聲,變軟“下綿”后,改用轉(zhuǎn)揉動作,起揉捻作用即用茶把梢端將茶葉收攏,作圓形轉(zhuǎn)動,每轉(zhuǎn)20圈~30圈,將茶葉抖散一次,重復(fù)二三次,待葉子初步成條,約五成干時,趕到熟鍋內(nèi)整形在生鍋中,鮮葉嫩度不同,揉捻掌握的力度也不同。特級、一級茶用力宜輕些,葉子偏老,用力宜重些。雨水葉要適當(dāng)提高鍋溫和減少投葉量并適當(dāng)多抖散氣。
熟鍋 : 熟鍋與生鍋并連在一起,鍋徑與生鍋相同,基本動作有轉(zhuǎn)揉趕條、甩條和理條,熟鍋的作用是進一步蒸發(fā)水分,發(fā)揮香氣,做條整形使茶葉外形達到細、圓、緊、直。
熟鍋溫度,特級、一級80-100℃;二級、三級及三級以下90-120℃。操作方法:茶葉從生鍋中趕到熟鍋后開始仍以轉(zhuǎn)揉為主,用茶把子作孤形轉(zhuǎn)動,輕揉茶葉,當(dāng)茶葉緊細時,便行趕條。用把子梢端的彈力帶動茶葉,迅速有力地上下來回趕動,使茶團充分散開,然后用腕力輕微扇動幾下,待茶條緊細度初步固定,不粘手時改用理條。
理條的基本動作是抓條和甩條,作用是促進茶條緊直。
抓條時,手心向下,拇指與另外四指張成“八”字形,使茶葉從小手指部位帶入手中沿鍋帶上,用大拇指捏起,離鍋心15厘米高處,即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處迅速敏捷地搖動甩出,使茶葉從鍋內(nèi)上緣依次落入鍋心。手中的茶葉不要一次甩,宜保留2/3。如此循序進行,到茶條成形,有七八成干時,即可出鍋。
理條時,茶葉要抓得勻,甩得開擺得直。手勢開始應(yīng)松、高、輕、慢,隨水分散失,并逐步緊、低、重、快。
特級和一級茶手勢及動作宜松、輕,,切勿與鍋面擦磨。
熟鍋出鍋的茶葉攤放在直徑85厘米長的竹區(qū)凸心烘頭上約30分鐘。
每烘頭攤放五六熟鍋葉量時,即上炕灶烘焙。
烘焙 : 烘焙分3個操作程序,即初烘(毛火)、攤放、復(fù)烘(足火)。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繼續(xù)蒸發(fā)水分,達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質(zhì)劣變,進一步發(fā)揮色、香、味。
初烘溫度(烘頭中心處)70°℃~90℃,時間20分鐘~25分鐘,每隔5~8分鐘翻動1次。復(fù)烘采用文火慢烘,溫度60℃左右,時間30分鐘,每隔10分翻動1次,每烘攤?cè)~量為初烘攤?cè)~量的2倍。以木炭作燃料,烘前1小時生火,火溫要穩(wěn)定,上葉厚薄要均勻,烘心頂可適當(dāng)厚一些。翻烘時要把烘頭輕輕拿下來,放在可以轉(zhuǎn)動的竹匾上翻動。手勢要輕,翻動要勻翻后輕輕上炕,防止茶末掉入炕內(nèi)產(chǎn)生煙味。
經(jīng)初烘后的茶葉要攤放4小時左右,最低不少于40分鐘,攤放厚度15~33厘米左右。通過攤放,使葉內(nèi)水分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初烘后茶葉含水量10%-15%,手捏稍感戳手,有彈散力,色綠、香正。復(fù)烘后茶葉含水量約6%,手揉茶計成粉末,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外形美觀,白毫顯露經(jīng)烘焙足干后,還要進行人工揀別,把條索不緊的粗老葉和黃片茶梗及碎末剔出來,達到各級茶應(yīng)具有的外形標(biāo)準(zhǔn)。經(jīng)揀剔的各級凈茶為毛尖;片茶(或稱回青條)列為五級;大片及碎末列為級外茶。
信陽毛尖茶怎么炒
答案:活的茶葉一斤能炒成干茶2兩到3兩。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頭茬茶葉的話,頭茬的嫩葉就比較重稱,一斤干茶大概需要三斤多活茶葉;掐過幾次之后再掐的活茶葉就沒有那么重稱了,一斤干茶葉大概需要四斤多的活茶葉。不過現(xiàn)在信陽毛尖掐過幾次之后,到了谷雨之后的茶葉價格和口感都會差很多,去制作的人也少了。
信陽毛尖茶采制技藝
都不怎么樣。
信陽毛尖一年采摘五次,分別是明前、雨前、春尾、夏茶、白露茶。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頭茶苦、二茶澀、秋茶好喝舍不得”等說法,因此白露時節(jié)采摘的茶葉是最好喝的。
明前茶:
陽歷4月5號也就是清明節(jié)前采制的茶葉,由春天剛冒出的嫩芽材質(zhì)而成,芽頭細小湯色明亮,這是信陽毛尖最高級別的茶。
雨前茶:
陽歷4月20號谷雨前采制的茶葉,這時候雨量充沛,溫度適中,茶的味道稍濃于明前茶。
春尾茶:
陽歷五月份前采制的茶,這時候的茶耐泡味道濃郁,價格也相對前兩者較便宜一些。
夏茶:
陽歷六月份材質(zhì)的茶,葉子寬大,茶水味道濃厚,苦澀味明顯。
白露茶:
白露前后正是它的生長時節(jié),這時候的茶沒有春茶那么嫩,但是味道也沒有夏茶那么苦澀,有獨特的清香味。
信陽毛尖手工炒茶圖片
1.篩分
將采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鮮葉分別用網(wǎng)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
2.攤放
將篩分后的鮮葉,室內(nèi)通風(fēng)、潔凈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nèi)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jù)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zhì)變軟,鮮葉失水量10%左右時便可付制,當(dāng)天的鮮葉應(yīng)當(dāng)天制作完畢。
3.生鍋
采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銹),生鍋呈35度左右傾斜,鍋臺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與墻貼合。
熟鍋與生鍋規(guī)格一致,與生鍋并列排列,呈傾斜。在接納生鍋轉(zhuǎn)來的茶葉后緊接操作。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后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xù)裹揉,不時挑散,反復(fù)進行,約(3~4)min后,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
4.初烘
將熟鍋陸續(xù)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yōu)質(zhì)無煙木炭,燒著后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火溫宜(90~100)℃。根據(jù)火溫大小,每(5~8)min輕輕翻動一次,經(jīng)(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含水量為15%左右,即可下炕。
5.攤涼
初烘后的茶葉,置于室內(nèi)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nèi)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復(fù)烘。
6.復(fù)烘
將攤涼后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于茶炕上(火溫以(60~65)℃為宜),每烘攤?cè)~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fù)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毛茶整理復(fù)烘后的毛茶攤放在工作臺上,將茶葉中的黃片、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后進行分級。
信陽毛尖制茶工藝
信陽毛尖的品質(zhì)特點為細、圓、光、直,其干茶外形細膩挺直,勻整光滑,尖削挺秀呈碗釘形,其色澤翠綠,白毫顯露,細嫩成朵,蘭花香馥郁且持久,其茶湯微苦鮮爽,茶湯明亮,且回甘生津,滿口生韻。
信陽毛尖按季節(jié)可分為三個品種,俗語“春茶苦,夏茶澀,秋茶好喝舍不得摘”說的就是信陽毛尖。
此茶采摘期分三季:谷雨后采春茶,芒種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春茶碧綠,先苦后甜:夏茶味澀,顏色發(fā)黑;秋茶產(chǎn)量極少,特別珍貴,所以說“秋茶好喝舍不得摘”。春茶和秋茶都是茶中上品。
信陽毛尖 洗茶
信陽毛尖茶葉是信陽特產(chǎn),在全國排前十名茶。信陽毛尖在炒制過程和售賣過程中難免有少量灰塵,所以,在我們沖泡時要把第一道茶輕輕搖晃一下洗茶笓掉,再沖泡第二道水才能飲品,這掉泡出的茶水更加清綠,口感更加清香。
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
信陽毛尖嗮干是圓針狀。信陽毛尖在生產(chǎn)過程中,先從茶樹上摘下嫩葉,后經(jīng)過簡單晾曬,再經(jīng)過制茶師傅的炒制,最后再經(jīng)過烘烤成型,最終便成了圓針狀可以飲用的信陽毛尖了!
炒制信陽毛尖需要技藝熟練的制茶師傅,飲用信陽毛尖還要講究水溫和地道的信陽山泉水。要是能在一邊欣賞著茶藝表演,一邊品嘗著清香沁脾的毛尖茶,那真是一件愜意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