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茶湯濃度和什么有關(茶葉茶湯濃度和什么有關呢)
茶葉茶湯濃度和什么有關呢
茶葉沖泡時,茶與水的比例稱為茶水比例。茶水比不同,茶湯香氣的高低和滋味濃淡各異。
茶水比為1∶7、1∶18、1∶35和1∶70時,水浸出物分別為干茶的23%、28%、31%和34%,說明在水溫和沖泡時間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絕對量就越大。
另一方面,茶水比過小,茶葉內含物被溶出茶湯的量雖然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湯濃度卻顯得很低,茶味淡,香氣薄。相反,茶水比過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湯濃度過高,滋味苦澀,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葉的有效成分。
不同茶類、不同泡法, 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飲茶習慣,對香、味逍度要求各異,對茶水比 的要求也不同。
茶葉茶湯濃度和什么有關呢英語
叫black tea
紅茶是經(jīng)過采摘、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等步驟生產(chǎn)出來的;比綠茶多了一個發(fā)酵的過程。發(fā)酵是指茶葉在空氣中氧化,發(fā)酵作用使得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單寧酸減少,產(chǎn)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和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芳香物質。因此,紅茶的茶葉呈黑色,或黑色中參雜著嫩芽的橙黃色;茶湯呈深紅色;香氣撲鼻;由于少了苦澀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在很早以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生產(chǎn)茶葉的國家。當時,流通于世界各地的茶葉都是中國生產(chǎn)的。
最早將茶介紹到西歐的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1610年成立),但當時的茶并不是紅茶,而是綠茶。由于當時的荷蘭控制著世界的茶葉貿易,所以英國只能從荷蘭進口茶葉。
英國于1669年訂立了禁止從荷蘭進口茶葉的法律,同一時期,英荷戰(zhàn)爭爆發(fā)(1652年--1674年)。英國打敗了荷蘭,奪取了茶葉貿易權,從此英國國內所需的茶葉就改為直接從中國輸入。
1689年,英國更在中國的福建省廈門市設置基地,大量收購中國茶葉。英國喝紅茶比喝綠茶多,且又發(fā)展出其獨特的紅茶文化,均與上述歷史事件有關。因為在廈門所收購的茶葉都是屬于紅茶類的半發(fā)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國,取代了原有的綠茶市場,且很快成為西歐茶的主流。武夷茶色黑,故被稱為“Black tea(直譯為黑茶)。
后來茶學家根據(jù)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武夷茶沖泡后紅湯紅葉,按其性質屬于“紅茶類。但英國人的慣用稱呼“Black tea卻一直沿襲下來,用以指代紅茶。
茶葉的濃度是什么決定的
葉中內含物質的浸出是溶質分子(浸出物)在固相(茶葉)與液相(水相)之間的分配,并逐漸達到平衡狀態(tài)。浸出過程包括:水相進入茶葉固體內并溶解茶葉內含物,隨后溶質從茶葉內部液體中擴散而達到茶葉表面,最后溶質從茶葉表面通過液膜擴散而達到外部水相的主體。在此過程中,水溫是影響茶葉內含物浸出速度的關鍵影響因子之一。 茶葉沖泡溫度不同,內含物在茶湯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不同,從而影響茶湯中可溶性成分含量,形成不同口感,影響茶湯品質。研究發(fā)現(xiàn),綠茶沖泡時水溫從60℃上升至100℃時,茶多酚、咖啡堿和氨基酸的浸出率均呈上升趨勢,浸出率分別提高70.22%、59.30%和46.34%(。 烏龍茶沖泡過程中,隨著水溫的增加,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游離氨基酸和生物堿均顯著增加。 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水溫提高(從80℃上升到100℃),茶湯顏色發(fā)生顯著變化,抗氧化能力下降15.5%-36.6%,茶多酚、沒食子酸衍生物、黃烷-3-醇、羥基肉桂酸酯、茶黃素、咖啡堿含量分別上升17.2%、30.1%、45.5%、7.5%、18.1%和17.3%。 茶葉內含特征物質隨著沖泡水溫提高,在茶湯中的浸出率增加。水溫增加,有助于提高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水對茶葉組織的滲透能力;同時水溫提高,加速茶葉組織破壞,增加茶葉組織間的空隙,從而有利于茶葉內含物質的溶出。 茶葉中內含物在茶湯中的浸出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過程,但不是簡單的溶質分子在水相中快速達到平衡狀態(tài),而是溶質分子從固相(茶葉)到液相(茶湯)中溶解、擴散和傳質的過程。在這個動態(tài)平衡過程中,時間是影響溶質分子在水相(茶湯)中含量的關鍵因素。 研究發(fā)現(xiàn),沖泡時間與茶湯中內含物質濃度呈正相關,與單位時間浸出量呈負相關。沖泡時間越長,茶湯中內含物質濃度越高,但單位時間浸出量降低。茶葉沖泡起始階段(1-2min),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水溶性多糖等內含物質迅速溶解于茶湯中,茶湯中內含物質濃度比例與茶葉中內含物質比例相近。當沖泡時間延長時,茶湯中茶多酚、咖啡堿等高含量內質成分浸出濃度高于氨基酸,從而導致酚氨比增大,苦澀味更為明顯。 水質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水中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添加到茶湯中,不與茶葉內含物作用,由于添加物質本身的物理化學屬性,從而改變茶湯滋味、湯色和香氣等;另一方面,水中有機物或無機物與茶葉內含物質相互作用,產(chǎn)生新的化合物,從而改變茶湯滋味、湯色和香氣等品質特征。 對茶葉品質及其化學成分影響的水質因子主要包括金屬離子、礦物質離子、pH、水中氣體分子等。大量研究表明,Ca2+、Fe3+/Fe2+、Al3+等金屬離子是影響茶湯品質關鍵因子之一,其原因是金屬離子與茶葉內含物相互作用,形成絡合物從而改變茶湯滋味、湯色或香氣。由于茶葉富含多酚、氨基酸等弱酸性物質,茶湯具有較強的緩沖能力,pH范圍明顯窄于飲用水pH范圍,因而水中pH對茶葉內含物浸出的影響并不顯著。
水溫與茶湯濃度
正山小種:1:30,即5克茶用150毫升水。以下同。
生普:1:25熟普:1:20巖茶:1:20鳳凰單叢:1:20綠茶:1:30——1:100之間。常用泡茶器容量:120—200毫升。水溫:95度以上。再補充兩點說明:
一、任何種類的茶,我都用95度以上的水沖泡。與80度、90度水沖泡對比證明,開水沖泡效果完勝。當然,這對茶的品質是有一定要求的。
二、我的茶水比相較而言投茶量偏低,有的甚至特別低。喝淡茶、喝好茶、常喝茶是我喝茶的理念?,F(xiàn)在有不少茶商引導茶友多投茶,將茶湯的濃度與醇厚度混為一談,用濃度來補償茶本身在厚度上的不足,這一點,茶友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茶的濃度怎樣合適
5克左右。
不同品類的茶葉由于制作工藝的差異,沖泡時茶水比例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而言紅茶、綠茶的茶水比例是1:50,烏龍茶的茶水比例是1:22,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大概要加多少干茶,例如手上的壺能裝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干茶普遍較輕且蓬松,投茶量會比較大,散茶約占蓋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餅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即可。
泡茶注意事項
第一次茶要過濾。有些用戶認為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藥,相應的頭遍茶農藥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fā)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同一茶葉不要泡多次。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
沏茶時水溫與茶濃度有關系嗎
茶葉的種類等級不同,泡水多少及水的溫度不同,茶葉沖泡后浸出的化學成分及茶的風味就有很大差別。水溫與茶葉有如下關系:
①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容易浸出;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②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均有關系。
細嫩的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沸水沖泡,這樣泡出來的湯色清澈明亮,香氣純正而清新,滋味鮮爽而甘醇,葉底明亮而不暗,飲之可口;如果水溫過高,湯色會變黃,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yǎng)價值,咖啡堿、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chǎn)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
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浸出,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對大宗紅、綠茶和花茶而言,由于茶葉加工原料要求適中,可用澆沸后不久,約90℃的沸水沖泡。如果沖泡的是烏龍茶、普洱茶等特種茶,茶的用量較大,必須用沸騰的水馬上沖泡,才能將茶葉汁浸泡出來。
沖泡細嫩茶之前需先將沸水倒出“涼水”
沖水后沸水淋壺,“內外養(yǎng)身”
茶葉茶湯濃度和什么有關呢英文
拼音:chá|cha2
部首:艸
筆順:橫豎豎撇捺橫豎撇捺
基本解釋● 茶chá ㄔㄚˊ◎ 常綠灌木,葉長橢圓形,有鋸齒,經(jīng)加工制為飲料,就是茶葉;秋末開花,白色;種子可榨油;木質致密,供雕刻用:茶樹。茶農?!?特指“茶葉”:綠茶。紅茶?;ú?。沱茶。龍井茶。烏龍茶。◎ 用茶葉沏成的飲料:茶水。茶飯。茶點(茶水、點心)。茶話會。茶博士(善于烹茶的人,亦指賣茶的人或茶館侍者)。茶余飯后?!?泛指某些飲料:茶湯。面茶。果茶?!?特指“茶點”:早茶。晚茶。
英文翻譯◎ 茶tea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茶 chá 〈名〉(1) 茶樹 [tea tree]。山茶科(Theaceae)的一種灌木,有披針形的葉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種植茶樹的園圃);茶戶(栽茶的農戶。也指茶商)(2) 茶葉。由茶樹的嫩葉加工制成,供泡取飲料用 [tea;tea-leaf]前月浮梁買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又如:茶市(茶葉市場)(4) 用茶葉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飲料 [tea]唐人煎茶,用姜用鹽?!?蘇軾《東坡志林》日高人渴漫思茶?!巍?蘇軾《浣溪沙》(5) 又如:茶座(茶館為賣茶而設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館)(6) 某些由蒸發(fā)或研磨所制的調勻的食用品 [paste]。如:杏仁茶;面茶(7) 某些飲料的名稱 [certain kinds of soft drink]。如:奶茶(8) 舊時訂婚聘禮的代稱 [bretrothal presents]。如:三茶六禮;受茶;茶紅(訂婚時送的禮品,也叫“下茶”或“茶定”)詞性變化◎ 茶 chá 〈動〉飲茶;喝水 [drink tea]。如:茶話(飲茶談話)
茶葉中的什么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茶湯的鮮爽度
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其實小微一點都不愿意相信,因為,又苦又澀的茶,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那茶葉苦澀感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主導茶葉苦澀味的物質有茶多酚和生物堿兩大類。其中,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而兒茶素中以酯型兒茶素為主,約占70%,是影響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生物堿中以咖啡堿為主,含量約為2%-4%是影響茶葉苦味的主要物質。
影響它們的先天來源主要有品種、季節(jié)、生長環(huán)境、管理等方面。
主導茶葉苦澀味的物質有茶多酚和生物堿兩大類。其中,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而兒茶素中以酯型兒茶素為主,約占70%,是影響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生物堿中以咖啡堿為主,含量約為2%-4%是影響茶葉苦味的主要物質。
影響它們的先天來源主要有品種、季節(jié)、生長環(huán)境、管理等方面。
沏茶時水溫與茶湯濃度的關系是什么
沖泡茶葉的水溫對茶湯的成色有極大的影響。
高溫泡茶:90℃以上。高溫泡茶適合水仙、鐵觀音、佛手、洞頂烏龍等,色澤較黑、較暗、全發(fā)酵的茶都須以高溫沖泡。
鐵觀音和普洱茶甚至可以用95℃以上的溫度沖泡,高水溫能夠幫助此類茶葉的滋味快速浸出。
中溫泡茶:80~90℃。中溫泡茶適合輕發(fā)酵的茶類,如文山包種茶、白毫烏龍、高級紅茶等,但若焙火較重,應以高溫沖泡。
低溫泡茶:低于80℃。低溫泡茶適用于龍井、碧螺春等綠茶,若品茶時仍覺得苦麻重,則可再降低水溫,尤其是嫩茶,可適當縮短沖泡時間,一般30~60秒即可飲用。
溫馨提示:水溫的高低決定了茶湯中咖啡因的溶解量,茶湯中咖啡因含量越多,喝起來就越苦。另外,水溫過高容易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降茶葉的營養(yǎng)價值,因此不同茶葉對水溫的要求不同。
茶水的濃度
300克茶大約能喝1~2個月。
正常情況下,一斤茶葉能喝多長時間,需要看每個人的喝茶頻率、沖泡的濃度等因素。每個人的喝茶方式都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能在一個月內喝完一斤茶葉,有的人需要2~3個月才能喝完一斤茶葉。一般來說,在每天都喝的情況下,一斤茶葉可以供一個人連續(xù)喝1~3個月,具體時間取決于你每次喝茶的投茶量。在綠茶、紅茶等六大茶類中,投茶量會有所不同。
1、一斤綠茶或黃茶
常飲綠茶的人一般口味比較淡,因此喝的時間長。用玻璃杯泡可投茶3~4克,一斤也就是500克,所以可以泡125~166杯左右。按照一天喝兩三杯(10g)來算,一斤綠茶足夠喝將近兩個月。同樣地,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投茶量和綠茶差不多,一斤黃茶也能喝兩個月左右。
2、一斤白茶
白茶通常用蓋碗來沖泡,正常投茶量為5克,多了會苦澀,一斤白茶可以沖泡100次左右。一天泡2~3次,也能喝差不多三個月。如果你用玻璃杯沖泡,每次放3克即可,這樣差不多能泡200杯左右,可以喝的時間就更長了。
3、一斤青茶
提示:以上內容來自本站整理加原創(chuàng),今天重點為大家推薦的本文話題是:煮茶器能煮龍井嗎,龍井茶能不能用煮茶器圖,下面我們來繼續(xù)深入介紹。
青茶也就是烏龍茶,主要品種有鐵觀音。拿鐵觀音來說,一斤散裝的鐵觀音一般能沖泡64次左右,投茶量大概7克。如果每天泡一杯,一斤可以喝兩個來月。如果喝上癮了,一天喝三泡,也能喝將近一個月。偶爾泡的話,喝半年也是綽綽有余的。
4、一斤黑茶
黑茶茶葉通常比較粗老,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需要有較大的投茶量,一般在8克左右。一斤500g可以沖泡60次左右,每天泡上一杯,可以喝兩個月的時間,與鐵觀音差不多。
5、一斤紅茶或花茶
紅茶和花茶也可以按綠茶的泡法來,一般投茶量為5克/次,一斤茶葉可以泡100杯,喝2~3個月足矣。不過,有些花茶如繡球比較重,體積上面看起來不是太多,如果是口味較輕的人,投茶量較小,也能喝3個月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黑茶沒有保質期,其它茶葉的保質期一般在1~3年,其中密封包裝的茶較長,散裝的茶較短。對于有保質期的茶葉,不管是一斤還是幾斤,在期內盡快飲完是最好的。影響茶葉品質的主要因素有溫度、濕度、光線和異味,平時沒喝完的茶葉在存放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光、防潮、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