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的著作是什么(宋應星的著作是什么被譽為什么)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么被譽為什么
《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yè),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chǎn)力狀況。
“ 宋子曰”,中國古代習慣把有大學問的人稱為“子”,所有,宋應星不客氣的寫下“宋子曰”,即宋先生說(指宋應星自己說的)。
宋應星編著的什么被譽為百科全書
明朝宋應星編著的是《天工開物》,這本科學技術著作被稱為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綜合性著作,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yè),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chǎn)力狀況。
宋應星所著的書是
“物自天生,工開于人,曰天工者,兼人與天言之耳.”可知,句話最有可能是宋應星.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chǎn)面貌,涉及到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等三十多個生產(chǎn)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著作了什么
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字長庚,漢族,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明朝著名科學家。一生致力于對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tǒng)持批判態(tài)度的思想家。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是哪里人?其代表著作是?
300多年前,宋應星寫就百科全書式著作《天工開物》。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么這部書贏得的贊譽是什么
1、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獨W陽修《詠零陵》
2、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跑鼹Q《書齋即事》
3、因依老宿發(fā)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踅ā都呐f山僧》
4、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袁枚《寒夜》
5、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獜埧删谩顿u花聲·懷古》
6、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潘際云《廠橋》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8、讀書復騎謝,帶劍游淮陰?!蹙S《送從弟蕃游淮南》
9、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马佟斗贂印?/p>
10、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稀秳e賈島》
1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K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12、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獎Y虛《闕題》
13、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薛令之《草堂吟》
14、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辖肌秳駥W》
15、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n愈《符讀書城南》
16、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K軾《和董傳留別》
17、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楊循吉《題書櫥》
18、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
1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0、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吳沖卿》
21、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宋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22、寂歷彈琴地,幽流讀書堂。——劉希夷《蜀城懷古》
23、有書堆數(shù)仞,不如讀盈寸?!獎r《雜詩》
2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獙O洙《唐詩三百首序》
25、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黃庭堅《送王郎》
26、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讀書》
27、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跤韨牎肚迕鳌?/p>
28、讀書能養(yǎng)氣,乃為善讀書。——汪瑩《示兒》
29、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S庭堅《寄黃幾復》。
30、窗間白發(fā)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31、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慵翰粚W,既學患不行。——韓愈《勸學詩》
32、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為命,縱橫堆滿前?!獥钛额}書櫥》
33、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醢彩都膮菦_卿》
34、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縮?讀書小窗前,不見青矗矗?!h(huán)山樵《薛寶釵·雪竹》
35、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36、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37、憐君白面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瘏ⅰ杜c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38、有書堆數(shù)仞,不如讀盈寸。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獎r《雜詩》
39、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劉過《書院》
40、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踟懓住栋茁苟炊住て湟弧?/p>
41、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K軾《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42、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嘗試與君謀?!翖壖病端{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4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谥t《觀書》
44、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祆洹秳駥W詩》
4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46、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潘際云《廠橋》
47、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侮懢艤Y《讀書》
48、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49、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fā)多?!螒恰稇z愚詩》
50、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51、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碚咨p《讀書》
52、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拍痢蹲x韓杜集》
53、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獎⑦^《書院》
54、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佌媲洹秳駥W詩》
55、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歐陽修《畫地學書》
56、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惱^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57、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鸥Α栋貙W士茅屋》
58、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59、書味在胸中,甘于飲陳酒。——袁枚《遣懷雜詩》
60、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獥罾^盛《言志詩》
61、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邬]《題鄰居》
62、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翖壖病端秃喜壳?/p>
6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觀書》
6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祆洹队^書有感》
65、詩非易作須勤讀,琴亦難精莫廢彈?!獎⒖饲f《贈玉隆劉道士》
66、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蹙S《偶然作六首》
67、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懹巍蹲x書》
68、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嵴f《句》
69、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瘏ⅰ端脱蜌w河東》
70、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螒恰稇z思詩》
7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祆洹秳駥W詩》
72、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鶴《閑居書事》
73、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懹巍都念}吳斗南玩芳亭》
74、田中讀書慕堯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邌ⅰ毒氎呃先宿r(nóng)隱》
75、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高適《答侯少府》
76、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S渾《寄殷堯藩》
77、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x逸《送董元達》
78、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ㄊ缴啤蹲x書》
79、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80、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瘏ⅰ缎熊娫姸祝〞r扈從在鳳翔》
宋應星編著了一本什么書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征,也是最典型最普遍的貴金屬,和銀一起被人類長期作為交易的貨幣使用,那么黃金到底是怎么誕生的,地球上又有多少黃金存在呢?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黃金指的是化學元素“金”Au的單質形態(tài),在眾多金屬中,黃金的璀璨的金色讓人迷醉,再加上它比較高的密度,手感很沉重,這些特點都大大增加了黃金的價值,黃金的密度是鐵的2.443倍,雖然黃金的密度比鐵高,但是它的穩(wěn)定性遠遠不如鋼鐵,用牙齒就可以在純度高的黃金上留下痕跡。
黃金的延展性和可鍛性都很高,同時化學穩(wěn)定性很高,不容易和其他的化學物質發(fā)生反應,也不用擔心氧化變色,不過純金很容易磨損,這也導致了大自然中的黃金通常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的。
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黃金?
科學家認為,金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1億分之1.1,地核內部還存在更多的黃金,加在一起可能有4億億噸,給全球72億人平分每個人能得到550萬噸黃金。這個數(shù)據(jù)還是很嚇人的,地球上真的有這么多黃金嗎?
地球上的金元素確實不少,但是可供我們開采的黃金很少很少,前文已經(jīng)提到過了,黃金的物理穩(wěn)定性很低,這就導致了它在地殼中的分布很分散,人類可以開采的黃金只是地球金元素含量的很小一部分。
黃金是怎么形成的?其實黃金是來自于宇宙中的“天外來客”,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是氫元素,其次是氦元素,越重的元素數(shù)量就越少,這是因為重元素是由氫元素聚變后出現(xiàn)的,氫元素和氦元素形成了恒星,恒星內部為核聚變提供了條件,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到鐵元素停止,這是因為鐵元素的原子核穩(wěn)定性最高,黃金的化學穩(wěn)定性很高,但是它本身的結構不如鐵穩(wěn)定。
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在鐵元素就會停止,但是宇宙中存在很多比鐵更重的元素,這些重元素一般誕生于超新星爆炸中,這是恒星一生中最璀璨的一次爆發(fā),有時候超新星爆發(fā)釋放的能量要比恒星一生釋放的能量都要多,在這個過程中劇烈的爆炸制造了極端的環(huán)境,比鐵更重的元素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
不過,超新星爆發(fā)也不能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想要聚變出黃金,必須在更嚴苛的環(huán)境中才行,恒星在超新星爆發(fā)后,根據(jù)質量不同會演化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必須恒星的質量足夠才能向下一個階段演化,向太陽這樣的恒星甚至連超新星爆發(fā)的條件都不能滿足。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高的天體,每立方厘米重1億噸以上,直徑22米的球形中子星物質就等于整個地球的重量,它強大的引力甚至可以讓路過它附近的光線都被扭曲。
就是這樣可怕的中子星,在和另外一顆中子星發(fā)生碰撞的時候,才會產(chǎn)生黃金,這也就導致了在整個宇宙中黃金都是比較稀少的,我們的地球在剛剛誕生的時候,整個地球的溫度很高很高,地表都是涌動的熔巖,在這個時候有一些攜帶黃金的隕石來到了地球,地球上的黃金就是這么出現(xiàn)的。
而黃金的密度很高,在來到地球后,因為當時地表都是熔漿,還沒有一個明確結實的表面,大部分黃金就慢慢沉入了地核深處,而在后續(xù)的地質演化中,火山噴發(fā)攜帶著一部分金元素來到了地幔和地殼中,冷卻后就變成了黃金礦脈,地球持續(xù)的地質變化讓含有黃金的礦脈上浮,可以被人類開采。
這就是地球上黃金的由來,其實地球上金元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在地核深處,地殼和海洋中也有大量的金元素,只不過分布太過于分散,無法被我們開采,人類可以開采的黃金只是很小一部分,并且有相當一部分被人類開采出來的黃金已經(jīng)因為保存不當和其他多種原因永遠消失了。
目前人類從古到今開采的黃金大約有19.1萬噸,截止2018年全球已經(jīng)探明并且可以開采的黃金儲量大約有18.623萬噸,大約還夠人類開采50年,如果沒有新的黃金礦脈被發(fā)現(xiàn),人類就會把可以開采的黃金全部挖掘出來,所以黃金資源在地球上是十分珍惜的。
地球上的金元素很多,但是可以被人類開采的黃金卻很少,這是黃金的珍貴之處。
宋應星的著作叫什么
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著的書籍叫《天工開物》,全書收錄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chǎn)技術?!短旃ら_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萊垍頭條
宋應星寫的是什么著作
《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
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宋應星在任江西省分宜縣教諭期間,將他平時所調查研究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方面的技術整理成書,在崇禎十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出版。
宋應星編著的著作是什么
宋應星著作《天工開物》。宋慈的著作是《洗冤錄》,被尊為法醫(yī)學鼻祖。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么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由宋應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chǎn)技術。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yè),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chǎn)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