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佩茱萸,漢族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就是古代的風俗,在重陽節(jié)時要去山上插茱萸,一種植物。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東西
茱萸灣仔,茱萸峰山,萸花不敗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什么花
茱萸 zhū yú,同音詞:諸余,朱瑜
為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種植物的通稱。舊時風俗於農(nóng)歷九月九日折茱萸插頭,可以辟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同音詞:
諸余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圖片
舊時民間節(jié)日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
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qū)邪治病。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蕓香科植物吳茱萸,因為產(chǎn)于吳地(今江浙一帶)質(zhì)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jié)實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山茱萸嗎
九九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由來自古以來就流行了,所謂茱萸是一種植物,共分三種:吳茱萸,食茱萸和山茱萸。前兩種屬于同科植物。九九重陽節(jié)所插的茱萸是吳茱萸也稱"吳萸"。食茱萸是一種調(diào)味品,在辣椒未傳入我國前,曾用它作調(diào)味品。而山茱萸屬山茱萸科,和重陽節(jié)所插的吳萸不是同一類植物。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北方
1、《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2、《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yīng)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jié),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3、《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譯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心思歸煙霧積聚不散。在異鄉(xiāng)共同喝著花酒,看見鴻雁天上南來,離家萬里之客一同悲傷。
4、《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譯文:在重陽節(jié)這天登高回望故鄉(xiāng),身處他鄉(xiāng),設(shè)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jīng)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獨自遠離家鄉(xiāng)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jié)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長什么樣
茱字的筆順:橫,豎,豎,撇,橫,橫,豎,撇,捺
萸字的筆順:橫,豎,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撇,捺
茱萸[ zhū yú ]
基本解釋:
灌木或小喬木。果實供藥用。另有吳茱萸,灌木,花蕾供藥用。
詳細解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植物名。香氣辛烈,可入藥。古俗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佩茱萸能祛邪辟惡。
茱萸為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種植物的通稱。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插茱萸來源于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在東漢末年,村里有個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一起種地勞作,村里一片和諧美好。然而每到九月初九,村里的西邊都會陰云密布,烏云里竄出一只瘟魔。
瘟魔朝著村里吐出毒氣,村里所有的人都暈倒了,包括桓景?;妇靶褋砗?,發(fā)現(xiàn)父母都被毒氣毒死了,悲憤欲絕,發(fā)誓要除去瘟魔,為父母報仇雪恨。
于是桓景背井離鄉(xiāng),前往仙山,拜師求藝。他一路乞討,跋山涉水,衣衫襤褸,爬上仙山千層階梯,終于感動了仙人,仙人愿收桓景為徒,并教其除瘟魔之法。
桓景刻苦求學十余載,終得除瘟之法。離開仙山的時候,仙人囑咐桓景,瘟魔來臨之時,一定要記得在村里插滿茱萸。又到九月初九,桓景回到村里,按照仙人指點,插滿茱萸。瘟魔又來了,但是村里的茱萸散發(fā)著濃烈的味道,瘟魔無法靠近,桓景趁機拔劍而上,一劍封殺了瘟魔。從此人們在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都會插上茱萸,驅(qū)邪避魔。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網(wǎng)易
一種植物,在重陽節(jié)插茱萸是一種習俗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
茱萸zhūyú作為植物,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蕓香科植物吳茱萸,因為產(chǎn)于吳地(今江浙一帶)茱萸質(zhì)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jié)實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果實成小粒裂狀,味極辛香,可食用,莖、葉可入藥,功能暖胃燥濕,為“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重要成分之一。
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侗静菥V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qū)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zāi)。《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山茱萸,別名:肉萸、棗皮、藥棗、山萸肉等。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
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較密,側(cè)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huán)狀,肉質(zhì)。
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山茱萸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材,以去核后的果肉入藥。陜西佛坪縣,位于秦嶺南坡腹地,漢中地區(qū)東北部,境內(nèi)多山,林木蔥籠,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長區(qū),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產(chǎn)地。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經(jīng)集注》中記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睹t(yī)別錄》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九十月采實”。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茱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獨 在 異 鄉(xiāng) 為 異 客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每 逢 佳 節(jié) 倍 思 親 。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
biàn Chā zhū yú shāo yì rén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xiāng)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jié)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注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以九為陽數(shù),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guān)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⑶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
⑷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zāi)克邪。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盛唐詩人的代表,創(chuàng)造了水墨出水畫派,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擅書畫,亦通音律,多才多藝。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王摩詰文集》等行世。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