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茶葉叫什么名(拉祜族茶葉叫什么)
拉祜族茶葉叫什么
冰島在傣語中意為長滿青苔的地方。目前冰島村居住著漢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明成化二十一年,即1485年,勐勐土司罕庭發(fā)命勐庫大圈官在冰島修建佛寺,派人選種200余粒,在佛寺周圍種植成活150余株。
冰島老寨內(nèi)有著千年樹齡的古茶樹被視為冰島老寨古樹茶的正宗源頭,有著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冰島老寨的古樹茶生長在村子的前后和中間,古茶樹數(shù)量有限,產(chǎn)量也非常有限。加上冰島老寨的茶口感極其細膩,甜潤迷人,回甘留香好,所以,非常受愛茶人的歡迎。
拉祜族喝什么茶
大戶寨小戶寨都是勐庫大葉種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地,小戶賽普洱茶最大的特點就是香!大戶賽普洱茶茶性苦而不寒、香而氣烈、味釅氣足,顯臨滄茶陽剛之美。那么勐庫大戶寨小戶寨普洱茶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勐庫大戶寨
坐標:大戶賽,隸屬于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zhèn),位于勐庫鎮(zhèn)西邊,距離勐庫鎮(zhèn)鎮(zhèn)政府20公里。
簡介:在大戶賽,最早期就有佤族和拉祜族居住,而至少在300年以前,拉祜族就開始在大戶賽種茶。
大戶賽茶園面積占據(jù)勐庫古茶園面積40%以上,至今大量茶樹樹齡多在800至2000年之間。
勐庫大戶寨小戶寨比較
大戶賽茶:初制大戶賽毛茶與西半山其他村寨茶有所不同,曬干后大戶賽茶,多顯烏潤、有亮澤度,勐庫人稱之為“大黑葉”。
觀其外形條索緊結(jié),芽葉肥壯;沖泡后茶湯呈明黃透亮,品嘗口感順滑,回甘持久、綿長,茶滋味勁道,滋味較佳,極為耐泡。
勐庫小戶寨
小戶寨地理位置:小戶賽是勐庫十八寨之一,位于勐庫鎮(zhèn)北邊,距離公弄村委會4.00公里,距離勐庫鎮(zhèn)18.00公里,隸屬于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zhèn)公弄村委會。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核桃等農(nóng)作物。
勐庫大戶寨小戶寨比較
小戶寨古樹茶特點:外形上,小戶賽古樹茶葉片肥壯,梗圓,當年新茶湯色清亮嫩黃,有寶石的璀璨感。香氣屬于比較高亢明銳一類,從冷杯香到茶湯咽下后撲出來的香氣都展現(xiàn)的清新熱烈,而且口齒留香之感非常濃烈。茶湯入口苦弱,澀味比苦味微重但相比其它茶區(qū)要淡一些,苦味化的速度一般,回甘生津非常明快,回甘產(chǎn)生的甜味能夠迅速稀釋苦味,總體來說是偏水甜香揚一類的茶。
拉祜族的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茶在工藝上屬于黑茶,因產(chǎn)地舊屬云南普洱府,故得名?,F(xiàn)在泛指普洱茶區(qū)生產(chǎn)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qū)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后發(fā)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nèi)質(zhì)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fā)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qū)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普洱茶有一定的減肥降脂功能。
無量山烏骨雞:
無量山烏骨雞原名哀牢山大種毛腳雞,是景東人民在長期生活生產(chǎn)過程中經(jīng)過長期選擇、培育成的優(yōu)良地方品種。2009年9月,通過國家農(nóng)業(yè)部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委員會鑒定,更名為無量山烏骨雞,并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庫名錄。景東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無量山烏骨雞之鄉(xiāng)。景東無量山烏骨雞是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的特產(chǎn)。無量山烏骨雞耐粗飼,抗逆性和適應性強,具有繁殖率高、肉質(zhì)細嫩、香郁,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高、市場銷路好等優(yōu)良特性。
思茅咖啡:
普洱市栽培咖啡大約150年歷史,由傳教士引種在瀾滄、江城、景東、景谷、孟連縣等地零星種植。普洱市咖啡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始于1988年。由于規(guī)?;N植咖啡以來一直沿用思茅市地名所用名稱也是思茅。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普洱咖啡的品質(zhì)一直為世界公認是比較好的咖啡,為世界著名咖啡公司所青睞??Х仁怯媒?jīng)過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來的飲料。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其與可可、茶同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飲品。
瀾滄薏仁米:
瀾滄薏仁米是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的特產(chǎn)。瀾滄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瀾滄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主要屬南亞熱帶夏濕冬干山地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雨季分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農(nóng)業(yè)縣,農(nóng)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主要地位。薏米全身是寶,各部位都可入藥。苡仁油,能興奮呼吸、使肺血管顯著擴張,減少肌肉及末梢神經(jīng)的攣縮及麻痹;苡仁酯,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
朗勒小香蒜:
朗勒村位于景信鄉(xiāng)東北部,孟瀾公路旁,東北及南面與瀾滄縣東回鄉(xiāng)毗鄰,是景信鄉(xiāng)及孟連縣通往外地的咽喉。全村總面積22.58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至1300米之間。小香蒜主要在具有獨特小區(qū)氣候的朗勒村傣族組與朗島組。朗勒小香蒜的各種氨酸含量豐富,鈣、鎂、磷、鐵含量遠高于其它大蒜,2009年農(nóng)業(yè)部質(zhì)檢中心檢驗認定為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孟連縣小香蒜科普示范基地成立于2006年5月,現(xiàn)有小香蒜種植戶425戶,種植面積1100畝。
黃心山藥:
在寧洱縣,紅薯叫山藥,最有名又數(shù)普洱黃心山藥。普洱黃心山藥主要種植在寧洱鎮(zhèn)民安村曼肥、民政村老張寨、老王寨等村民小組。這些地方海拔都在1220—1420米,年平均氣溫為18℃,年降水量1400毫米,PH在6.1左右,土質(zhì)為火山灰變成的紅香木土質(zhì)。獨特的土質(zhì)、氣候種植出的紅薯病蟲害少,個頭幾乎一樣大小,外觀呈小小的長圓柱形且光滑,皮薄、心黃、淀粉含量高,口感香甜細膩,有賽板粟的美譽。黃心山藥因含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C、葉酸粘液蛋白和鈣、鎂、鉀等微量元素而被人們廣為推崇。
高山云霧茶:
云南省西盟縣爬街佤族寨位于勐梭鎮(zhèn)班母村之南,與瀾滄縣拉巴鄉(xiāng)毗鄰,盛產(chǎn)高山云霧茶。其茶園海拔均在1500米至1750米之間,年降雨量達2700毫米左右,夏秋季節(jié)常為云霧籠罩,由于氣候獨特,土質(zhì)肥沃,所產(chǎn)的茶葉品質(zhì)十分優(yōu)良,具有滋味醇厚,香氣持久等特點。常年可供曬青毛茶,烘青毛茶等茶葉產(chǎn)品。高山云霧的功效為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味道很苦,泡出的茶水色青綠,一般低血壓的人不適宜飲用。
富邦臘肉:
富邦鄉(xiāng)位于瀾滄縣西北部,國道214線在鄉(xiāng)境內(nèi)經(jīng)過,距縣城64公里,交通便利。境內(nèi)最高海拔2436米。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米,年平均氣溫14.8℃,空氣清新。由于富邦鄉(xiāng)生態(tài)香臘肉產(chǎn)自高海拔地區(qū),有天然冰箱保鮮,原料又比較生態(tài),成品臘肉色澤鮮紅、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鄉(xiāng)內(nèi)一年四季均可保存享用,遠近聞名。其品種有臘腿、臘肉、臘肚、臘腳、香腸、小干腸等。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qū)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農(nóng)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
瀾滄古茶:
瀾滄是茶樹原產(chǎn)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悠久燦爛,境內(nèi)有種植1300多年歷史的景邁芒景萬畝栽培型古茶園和邦崴千年過渡型大茶王樹。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面積最大、種植歷史較長、保存比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被國內(nèi)外學者稱為世界茶樹博物館和茶葉種類活化石。瀾滄古茶其香獨特,湯紅明亮,品質(zhì)優(yōu)異。古茶以其特有的風味、優(yōu)異的品質(zhì)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和接受。
江城香軟米:
江城香軟米是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的特產(chǎn)。江城縣產(chǎn)的香軟米,指大毛毛谷米和麻線谷米兩種,屬晚秈型品種,高稈、大穗、大粒、出米率高而不易碎斷,色香味具佳。大毛毛谷米主香,因谷殼花紋似豹子而俗稱大毛毛,因皮毛有扁擔花紋而得名。麻線米主軟,米飯軟而有光澤,食之清香滋潤,因米粒圓長,故稱麻線米。江城香軟米屬優(yōu)質(zhì)品貴香米,粗蛋白和直鏈淀粉含量較高,是舂餌塊最好的原料,人們最喜歡。
傣族的茶葉
傣族主要有三個要素(特點):
1、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fā),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2、傣族人經(jīng)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涼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一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
3、酒為傣族人民所嗜愛,一般都是自家釀制,度數(shù)不高,味香甜。茶是當?shù)靥禺a(chǎn),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檳榔的習慣也很普遍。嚼食檳榔要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
藏族的茶叫什么
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并加有多種食料經(jīng)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補充營養(yǎng)。在西藏高原地帶,人煙稀少,家中少有客人進門。偶爾,有客來訪,可招待的東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獨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賓客的珍貴禮儀。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當喇嘛祭祀時,虔誠的教徒要敬茶,有錢的富庶要施茶。他們認為,這是"積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備有一口特大的茶鍋,通??扇莶钄?shù)擔,遇上節(jié)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門的一種施舍,至今仍隨處可見。
在西藏,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以前,牧民提煉酥油的方法比較特殊.先將鮮奶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現(xiàn)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提煉酥油。一般來說,一頭母牛每天可產(chǎn)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吃法
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調(diào)和著吃。藏族群眾平日把喝酥油茶就象我們平時喝開水一樣頻繁。其實酥油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有的,有許多農(nóng)牧民只逢過節(jié)才能喝上,因為酥油的造價高。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拉祜族茶葉叫什么名字
中國這座邊陲小縣,是被忽視的避寒圣地,四季宜居,養(yǎng)老絕佳想要找一處 避寒 圣地,又不想去物價太高的地方,這座 邊陲 小縣肯定適合你。它位于云南西南部,與緬甸接壤,擁有美麗的東南亞風情;它氣候優(yōu)異,冬暖夏涼,是不可多得的 養(yǎng)老 縣城,它就是 勐海縣 。
勐??h名氣不高,如果不是資深旅游玩家,是不太會知道這個地方的。勐海是 西雙版納 州下轄的三個縣市之一,距離景洪市60公里,這座縣城沒有火車站,進出只能靠自駕或大巴車,是容易被忽視的角落。
勐海沒有海,之所以以海為名,是因為在傣語里“勐海”是英雄的意思,因而勐海也被稱作了英雄之城。
這里最大的標簽是“茶葉”,有專家考證,勐海是中國最早的產(chǎn)茶之地,我們耳熟能詳?shù)钠斩杈桶l(fā)源于此。
在云南想要喝到最好的茶葉,還得是勐海。這里全年氣候溫和,地處北緯21°C,四季宜居,沒有極端天氣發(fā)生,加上境內(nèi)多云霧天氣,雨量充沛,是茶樹生長的最佳環(huán)境。
從唐朝時開始,勐海人便開始大范圍種植茶葉,部分山村世世代代靠種植茶葉為生,我們熟知的滇藏茶馬古道,起點城市就是勐海。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勐海全縣茶葉種植面積近81萬畝,是云南省茶葉產(chǎn)量最多的縣,茶產(chǎn)業(yè)稅收占到了當?shù)乜偠愂盏?9%,在“中國茶業(yè)百強縣”的評選中,牢牢占據(jù)榜首位置。
一座勐海城,半部茶葉史!這里除了普洱茶,還有各種各樣的茶葉品種,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喝茶習慣,比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鍋茶”、布朗族的“酸茶”、拉祜族的“土罐茶”,如果你喜歡喝茶,勐海簡直就是天堂。
勐海的氣候很好,既然位于西雙版納,肯定長夏無冬、四季花開,事實上,勐海是西雙版納氣候最舒適的地方。我們都知道版納冬天溫暖宜人,但夏天同樣酷熱無比,比如首府城市景洪,冬天氣溫可達27°C,夏天也有35°以上的天氣。
但勐海不一樣,這里冬天溫和舒適,夏天也不酷熱,反而十分涼爽,最熱的5月份最高溫只有31°C。勐??h的海拔較高,縣城內(nèi)約為1300多米,對比景洪市只有500多米,高海拔的優(yōu)勢賦予了勐海涼爽的夏季氣溫。
拉祜條屬于什么茶
花椒樹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大雪山”山系的西半山,這里是北回歸線穿越的地方,隸屬于臨滄雙江縣勐庫鎮(zhèn)大戶寨村委會,大戶賽有4個自然村,分別是大戶賽、花椒樹、河邊寨、大中山?,F(xiàn)有300多戶人家,有拉祜族和漢族,漢族集中在上面的山包上,叫大寨,拉祜族集中在下面的山坳,叫花椒樹。
花椒樹交通極為不便,屬于山區(qū),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zhèn)政府23公里,花椒樹寨的茶多半是拉祜人做的,拉祜族至少300年前就已在大戶賽種茶,是至今保留得最完整的古茶園。
茶區(qū)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氣溫17攝氏度,年降水量1850毫米,日照足,晝夜溫差大,垂直氣候明顯,終年云霧繚繞,干濕季分明,極利于大葉種茶樹的生長。
這里的古茶園里茶樹樹齡一般都在200—300年以上,有部分被矮化,樹圍大多在80—120厘米之間,樹高且冠幅大,樹干上布滿苔蘚,顯得十分原始古樸。這里的茶山大部分保持得非常好,采摘茶葉時,必須通過搭架或攀爬才行,費時費力,十分不易。
拉祜族茶葉叫什么茶
普洱茶。壩氣山自然村隸屬于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zhèn)懂過行政村,屬于山區(qū)。位于勐庫鎮(zhèn)西邊,距離懂過村委會5.00 公里,距離勐庫鎮(zhèn)24.00公里。國土面積0.79平方公里,海拔1,71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 ℃,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核桃等農(nóng)作物。有耕地582.00畝,其中田162.00畝,地420.00畝,人均耕地2.40畝;有林地600.00畝。
彝族喝什么茶
一、滿族的蓋碗茶
說起少數(shù)民族的茶飲,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滿族。早期,他們騎在馬背上得天下,喝的最多的就是馬奶茶。在清朝時,滿族也喜歡上了茉莉花茶(蓋碗茶)。滿族喝茶既注重養(yǎng)生文化,又注重口感,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八旗子弟都喜歡喝茶。受喝茶風氣影響,清朝時北京的茶館已經(jīng)興盛。
二、回族的八寶茶
回族的蓋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會選用不同的茶,在茶中加入白糖、紅糖、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該茶喝起來香甜可口,滋味獨具,并有滋陰潤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一般回族家庭飲"八寶茶",多飲用"三香茶"(茶葉、冰糖、桂圓肉);有的飲"白四品"(陜青茶、白糖、柿餅、紅棗);還有的喜歡"紅四品"(磚茶、紅糖、紅棗、果干)和"五味茶"(綠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用雪水、泉水和流動的江河水來泡茶。
三、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更像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哲人,諄諄告訴我們?nèi)松恼芾怼?/p>
第一道茶是烤茶。因陶罐中的茶葉被烤炙得十分焦脆,開水沖入后發(fā)出的爆裂聲較其它烤茶響亮,白族烤茶又被稱為“轟天雷”。這烤茶的茶湯色澤濃黑,焦香強烈,茶味頗苦,故名“苦茶”。
第二道茶是甜茶。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注入盛有乳扇、桂皮、紅糖的茶碗中,攪拌后制成的“甜茶”。甜茶中的乳扇是將薄薄的奶酪在文火上烤制而成,所以甜茶又有著濃濃奶香。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同第二道一樣方法烤茶,然后注入盛有蜂蜜、核桃仁、米花、花椒的茶碗中,香柔甜蜜中帶有濃烈的麻辣,令人精神一振,故名“回味茶”
四、景頗族的腌茶
腌茶一般在雨季,將采回的鮮嫩茶葉洗凈,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內(nèi)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后,即成為"腌茶",取出當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吃。
五、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他們保留食酸茶的習慣,一般在五六月份,將采回的鮮葉煮熟,放在陰暗處十余日讓它發(fā)霉,然后放入竹筒內(nèi)再埋入土中,經(jīng)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細咽下,它可以幫助消化和解渴,這是供自食或互相饋贈的禮物。
六、侗家的油茶
吃油茶要備好米花、焦豆、熟飯或涼飯和油茶湯。首先,將較老的茶葉摘來,蒸熟,再用手將茶葉壓成與甄子一般大的茶餅備用。其次,把糯米蒸熟,放涼后經(jīng)過太陽曬干后備用。
煮油茶時,先將油茶燒沸,后將曬干的糯米飯放入,待其稍有黃色,立即撈出,制成“米花”,然后將油舀出,以少量米放入鍋內(nèi)燒焦,再將干茶葉放入燒糊,當發(fā)出撲鼻香味時即摻水放鹽煮沸。制成茶湯。將熱飯或涼飯舀入碗內(nèi),然后將濾好渣的油茶湯淋于飯上,再將米花、焦豆、生姜、蔥花等覆蓋于上就可以了。
七、拉祜族的烤茶
將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熱,然后將云南曬青毛茶或者普洱生茶散茶放入土罐進行抖烤,待罐中茶葉茶色微黃,茶香四溢時將開水沖入罐中,煮開后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加入合適的開水,調(diào)節(jié)茶的濃淡即可品飲。
八、基諾族的吃涼拌茶
基諾族制作涼拌茶的用料是茶樹的鮮嫩新梢,黃果葉、辣椒、大蒜、食鹽等。制作方法為將剛采來的鮮嫩茶樹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內(nèi)。再將新鮮的黃果葉揉碎,辣椒、大蒜切細,連同適量食鹽投入盛有茶樹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放置一刻鐘左右,即可食用。
九、苗族的蟲屎茶
蟲屎茶,苗族的傳統(tǒng)飲品之一。谷雨前后,采摘野生苦茶葉等野生植物的嫩葉,將它們放在竹簍上,灑上淘米水,嫩葉在淘米水的浸泡下會散發(fā)出獨特的香氣,吸引各種鱗翅目昆蟲過來產(chǎn)卵。這些卵孵化成幼蟲,開始啃食嫩葉,并排下糞便。將這些糞便收集起來,存入瓷瓶中,便成了苗族的米蟲茶。飲用時,取少量放入開水即可。
十、拉祜族火灼茶
“火灼茶”是拉祜族喜愛的飲茶方法,每當客人至家,主人先燒水,然后抓一把大葉茶放在瓢內(nèi),揀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后快速搖動。當瓢中的茶葉烤得發(fā)出香味時,把火炭揀掉,烤過的茶葉,放入茶壺中,沖上沸水,幾分鐘就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