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清雅茶葉青瓷(藕荷色瓷器)
藕荷色瓷器
菊瓣盤,盤式之一。因盤身做菊狀,故名。宋哥窯、金定窯、元龍泉窯都有燒制,清雍正朝較為流行。常見粉彩和單色釉制品。據(jù)清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檔案所記:雍正十一年(1733年)命燒十二種色軸菊花式盤各四十件。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北京故宮的寶藏。
十二色菊瓣盤
分類: 北京故宮的寶藏-清雍正
高度均為3.3厘米,口徑l7.8厘米,足徑ll.3厘米。
清宮舊藏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盤,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盤中的上品,十二件一套,盤敞口,弧壁,圈足。通體菊花瓣式,有黃、紅、藍、綠、紫、白、醬、藕荷等十二種顏色,多數(shù)圈足白釉內(nèi)有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少數(shù)圈足內(nèi)滿釉,有釉下暗刻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菊瓣盤色彩豐富、釉汁瑩潤,菊瓣棱線堅韌有力,體現(xiàn)出雍正官窯顏色釉瓷器雅、秀、精、純的時代特征。
關(guān)于十二色菊瓣盤的燒造時問,雍正朝《養(yǎng)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有翔實記載,“雍正十一年四月十七日。。。。又送來各式菊花式磁盤十二色,內(nèi)每色一件。奉旨:交與燒瓷器處,照此樣式,每色燒造四十件。欽此?!?/p>
雍正十二色菊瓣盤是純正的單色釉,其具體的燒制方法是先燒好白釉菊瓣盤,然后在白釉上施所需的各色彩釉,再入窯爐燒成。因有白釉鋪墊,燒成之后釉面光潔勻凈。
荷葉口瓷器
中國的三件瓷器
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元景德鎮(zhèn)窯青花鳳首扁壺以及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形蓋大罐。
1、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高18.4厘米,一對,《乾隆年制》款。瓶上開光窗內(nèi)四季花卉紋飾繪畫,瓶頸的纏枝花卉圖案,兩瓶祥云瑞蝠相映成趣,相輔相成。這一對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
2、元景德鎮(zhèn)窯青花鳳首扁壺,高18.7厘米 口徑4厘米北京西城元代窖藏出土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開始大量燒制,所燒瓷器有兩類:一部分用于外銷國外市場,如西亞地區(qū)等,器型高大,紋飾繁密,如大盤、大罐、梅瓶等,多發(fā)現(xiàn)于西亞地區(qū),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另一類器形小巧,紋飾疏朗,為元代宮廷及貴族使用或行銷國內(nèi),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均為此類。 扁壺構(gòu)思別具匠心。以昂起的鳳首為流,以卷起的鳳尾為柄,鳳身繪于壺體上部,雙翅垂至兩側(cè)。鳳首壺采用多種制作工藝,壺流為模制成型,壺柄以捏塑成型,再合為一體。
3、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形蓋大罐,直口,短頸,圓肩,鼓腹,下腹內(nèi)收,圈足;蓋中隆起,有瓜蒂形鈕,邊沿起伏呈荷葉卷曲狀。隔漏底,內(nèi)底微凸,外底平凹; 胎質(zhì)潔白細膩,胎骨厚重,內(nèi)外滿施梅子青釉,釉層厚,系反復多次施釉而成。口沿、蓋內(nèi)沿、圈足足端無釉,呈淡朱紅色。這件荷葉形蓋罐是龍泉窯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釉色柔和淡雅,潔凈瑩澤,碧綠如翡翠,溫潤如春水,真正達到了中國陶瓷學千百年來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
荷塘月色碗瓷器
永川荷塘月色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它是永川新城修建比較早的特色小區(qū),小區(qū)綠化不錯,樹木成陰,樓臺亭閣,古色古香,小區(qū)大門正對文理學院B區(qū),現(xiàn)在周邊商鋪林立,超市、特色小吃、火鍋琳瑯滿目,給小區(qū)創(chuàng)造方便的購物環(huán)境,唯一不好的就是小高層沒有電梯,正在積極協(xié)調(diào),爭取早日改善。
黃鱔釉瓷器
呂竹興帝王綠建盞是茶葉末釉材質(zhì)。
上好的茶葉末釉,就像茶葉末似的呈灰綠色,暗綠的底色中密密麻麻的摻雜著黃褐色的細點,非常古樸耐看。
“茶葉末釉”的釉色色調(diào)的深淺有別(偏黃或偏綠)、年代不同,又有鱔魚黃、蛇皮綠、蟹甲青、老僧衣、黃斑點、油綠釉等等不同的稱呼。
茶葉末釉是高溫結(jié)晶釉的一種,它的化學組成與黑釉相似,也是一種石灰釉。其配方為:寒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 37.74%、紫金土 22.64%。
鴛鴦蓮藕陶瓷擺件
出自《溯溪》名句
沉魚行雁 離還
逐溪復流連 相思箋
羨得鴛鴦 何似仙
溯別緒 覓尋桃源
春紅綻 暗香蕊淺
澗水寒 疏影清娟
閑云池中斂 煎茗石上泉
錦鯉弄尾 漪漣
東風染 黃梅雨抹微山
白珠亂 杏花杳渺含煙
菱角尖 蓮藕隱荷田田
石苔斑 夾岸 粉蝶翩躚
柳絲纏 徒牽絆 偶貪歡
映嬋娟 珠落玉盤
青衣嘆 年少戲言
簫鼓追畫船 凌波卷珠簾
燈影如晝 瀲滟
錦瑟弦 書盡尺素無端
浮生遠 笛聲咽伶人倦
信手拈 韶華遷紛飛燕
萍露緣 枉盼 回首驀然
意闌珊 曲散卿醉欲眠
紅塵軟 執(zhí)濃淡 繪人間
墨色淺 煨詩酒 描江南
荷花紋瓷器
江蘇金壇西晉墓和浙江平陽元康元年墓出土的青瓷谷倉、忍冬等與佛教有關(guān)的紋飾、西晉瓷器上出現(xiàn)了佛像。
東晉晚期,腹部均貼飾模印佛像蓮花,雙手合抱坐于蓮花臺座之上。
佛像身披袈裟,早在三國:圣潔的象征,瓷器上開始出現(xiàn)了簡單的蓮瓣紋
霽藍釉瓷器
我國元代藍釉四系扁瓶瓷器的特征有以下這些:
元代藍釉四系扁瓶瓷器的特征是元代瓷器制品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藍釉器中極為引人注目的藝術(shù)珍品。元代藍釉四系扁瓶瓷器的特征是瓶口小、頸短,口沿平坦,肩豐漸滑,肩以下逐步收斂,至近底處微微外撇,造型非常精美。
元代藍釉四系扁瓶特征是我國古代陶瓷中常見的一種瓶式,各個時代的梅瓶都有其時代特征。元代藍釉四系扁瓶瓷器雖繼承了宋代梅瓶的樣式,但口部已加高,口沿更加平坦,肩部也更豐滿。同時元代藍釉四系扁瓶特征又與明代梅瓶有很大不同,明代的梅瓶更低,不像元代梅瓶這樣有明顯的線角轉(zhuǎn)折,而且肩部會向上抬起,底部也偏大。這尊梅瓶上,滿刻鱗片的白色龍身彎曲起伏,其動態(tài)與毛發(fā)的飄拂一致,神形俱備地描畫了一條凌空騰飛、遨游于天際間的巨龍。
絞胎釉瓷器
絞胎與絞釉是自唐代開始,流行于宋金時期的一種制瓷工藝。絞胎瓷,是指把各色胎泥相互疊壓在一起,制作成瓷胎而燒制成瓷。絞釉瓷,是胎土為單色,而把各色的“釉”施于瓷胎表面的一種瓷器。
絞胎與絞釉瓷,是磁州窯系中品種相對較少的瓷種,且主要流行時期為宋金,流行地區(qū)主要為現(xiàn)在河南省的某些地區(qū),周邊的河北、山西和陜西等省份的個別窯口也偶有燒制。
絞胎與絞釉瓷器的美,在于其紋飾自然流暢,尤如西方的印象派油畫。
美,就是給人以快樂的感覺和愉悅的享受;而自然的美,能讓人有最大程度的有這樣的感覺。絞胎與絞釉的美,就是自然的美。當然了,筆者也見到過有意的絞胎花紋,成形為各種花朵或動物,這種有意識的人為的紋飾,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是古樸的美,與現(xiàn)代人們刻意的“創(chuàng)作”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絞胎與絞釉瓷的燒造,就河南地區(qū)而言,主要的燒制窯口有段店窯、扒村窯、登封窯、鞏縣窯與當陽峪窯等。
絞胎瓷,一般是用白、褐、暗紅和灰黑等色的瓷土,分層相互疊壓,然后像制做花卷饅頭一樣擰在一起,做成各種器形的胎,然后施透明釉燒制。也有的瓷器施黃釉或綠釉,稱作絞胎黃釉或絞胎綠釉。也有絞胎瓷再劃花或刻花的瓷器,這就又多了一道工藝,這樣的瓷器非常稀少!絞胎瓷一般沒有拉胚成形的,都是模制成形,因為拉胚成形容易破壞絞胎的分層,使層次感模糊,層次感不分明,也就失去了絞胎的意義了;絞胎瓷也沒有使用化妝土的,因為一旦使用了化妝土,就把絞胎形成的紋飾覆蓋了,也會失去絞胎成花的意義。
絞釉瓷器,嚴格來說不能叫絞釉瓷,應(yīng)該叫“絞化妝土瓷”。絞釉瓷的制作工藝:絞釉瓷器,是先拉胚或模制成形,然后把白色、褐色或紅色的化妝土液體小心地攪混在一起,使化妝土液自然分層,而不能體液體完全溶為一體(完全溶為一體就沒有絞釉的效果了),然后澆在已經(jīng)成形的胚體上,形成自然流淌的紋飾,自然晾干后,再施透明釉、黃釉或綠釉,然后再燒制成瓷。所以絞釉瓷也叫澆釉瓷。當然,有往胚體上澆化妝土液的,也有用胚體來沾化妝土液的。因為攪在一起的化妝土液很容易均勻的混合,成為某一種單色的液體而不能使用,就失去了絞化妝土液成紋飾的作用,所以,絞釉瓷器比絞胎瓷少之又少而更加珍貴!
絞胎瓷與絞釉瓷,特別是絞釉瓷,因其制作工藝復雜,成本大大增加,而又極具美感。
藕荷釉瓷器
蓮藕的栽培
1.栽培季節(jié):蓮藕要求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主要在炎熱多雨的季節(jié)生長。當氣溫穩(wěn)定在15度以上時就可栽培,長江流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珠江流域及北方地區(qū)要分別比長江流域提早成推遲一個月左右,有的地方在氣溫達12度以上即開始栽培。總之,栽培時間宜早不宜遲,這樣使其盡早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延長生長期。栽培時間不能太早或太晚,太早,地溫較低,種藕易爛,若是栽培幼苗,也易凍傷;太晚,藕芽較長,易受傷,對新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差,生長期也短。故適時栽培是提高藕產(chǎn)量的重要一環(huán)。
2.蓮藕的品種:蓮藕按栽培目的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3種。
(1)藕蓮:以收獲肥大的地下莖(藕)為目的,又叫菜藕或家藕。一般葉脈突起,開花或少花不結(jié)種子或少結(jié)種子;藕外皮白色,肥嫩,肉質(zhì)松脆,味甜。藕蓮品種多,按對水層深淺的適應(yīng)性分為淺水藕和深水藕。
(2)子蓮:以食用蓮子為主,結(jié)實多,蓮子大,但藕細小而硬,一般葉脈不隆起。
(3)花蓮:蓮花極美,供觀賞及藥用,藕細質(zhì)劣。
藕田養(yǎng)魚應(yīng)選擇以收費為目的的淺水藕品種,水位多在30一50厘米,最多不超過1米。藕種一般用中、晚熟品種。在谷雨、立夏間定植,白露、秋分間或在冬至前挖藕。慢藕、湖藕、反背肘、鄂蓮二號、鄂蓮四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優(yōu)良品種,其品種特性簡述如下。
慢藕:產(chǎn)于江蘇蘇州。中熟種。谷雨至立夏時種植,立秋至處暑時收獲,產(chǎn)量較高。藕身較長,品質(zhì)良好,含水量少,宜熟良,栽培較廣。
湖藕:產(chǎn)于江蘇宜興。晚熟種。清明至谷雨時栽植,白露至立冬時收獲,親藕具有5-6節(jié),品質(zhì)佳,淀粉含量多,宜熟食及加工。
反背肘:為重慶的農(nóng)家品種。花紅色,葉較大,藕較粗,長163厘米,橫莖5-7厘米,白黃色,帶節(jié)較長,最長可達38厘米,適應(yīng)性強。不擇土,不耗肥,產(chǎn)量穩(wěn)定。
鄂蓮二號:由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選育的中、晚熟新品種。葉近圓形.葉平展如盤形,葉面多皺折,葉柄長180厘米,單支重4一5千克。8月上旬收青荷藕,9月下旬收老熟藕,每667米2(畝)產(chǎn)2500一3000千克。皮白,煨湯特使,湯白藕粉。
鄂蓮四號:由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雜交育成的中、晚熟品種,株高160厘米,葉橢圓形,莖75厘米,花白色,主藕5-7節(jié),長120一150厘米,皮白色,橫斷面橢圓形,橫徑7~8厘米,梢節(jié)段粗大,生食較甜,熟食煨湯亦甜。7月中旬收老藕,每667米2(畝)產(chǎn)3000-3500千克。
3.藕田選擇及整田:蓮藕的荷梗比較柔弱,對風浪的抵抗力差,強風大浪時易折斷荷梗,影響蓮藕生長,造成減產(chǎn)。因此,宜選擇避風、水流平緩、水位穩(wěn)定,最高水位不超過l—1.2米,具規(guī)范化藕魚工程的田塊進行藕種植,土壤為富含有機質(zhì)的粘壤土。在種植前半月將大量基肥施下,及時耕耙。種藕前1一2天再耙一次,使田上成為泥濘狀態(tài),土面平整,以免灌水后深淺不一。連作的老藕田要清除老藕的葉柄、花梗和藕鞭等殘留物,并應(yīng)整修田埂,填補坑洞,以防漏水、漏肥。藕田的基肥施用量應(yīng)根據(jù)土壤肥瘦而定,一般每667米2(畝)施人畜糞肥或廄肥1500—2500千克,或綠肥3000一3500千克。多施堆廄肥可以減少藕身附著的紅色銹斑,提高品質(zhì)。深水藕田易缺磷,除了施足有機肥外,還應(yīng)撤施過磷酸鈣30-40千克作基肥。
4.藕種選擇及栽種:蓮藕的種子雖有繁殖能力,但易引起種性變異,因此,生產(chǎn)上無論是藕蓮還是子蓮,均不采用蓮子作種子,而是用種藕進行無性繁殖。選擇種藕時應(yīng)掌握以下幾項標準:(1)適宜的生態(tài)型。淺水栽培應(yīng)選擇適合淺水栽培的品種;深水栽培應(yīng)選擇適合深水栽培的品種。(2)新鮮。種用藕應(yīng)留在原田內(nèi)越冬,春季種植前可隨挖,隨選,隨栽,不宜在空氣中久放,以免芽頭失水干枯。(3)藕大、芽旺、無病蟲害、后把節(jié)較粗,具有本品種特征。親藕、大子藕均可作種藕,種藕必須粗壯,至少有2節(jié)以上充分成熟的藕身,頂芽完整,單支重在250克以上。(4)完整無缺。選用種藕的節(jié)部和藕身都不能挖破,防止泥水灌入,引起腐爛。
種藕的田塊深耕耙平后,放進5厘米左右的淺水后栽植。排種時,按照藕種的形狀用手扒開淤泥,然后放種,放種后立即蓋回淤泥。通常斜植,藕頭入土深10—12厘米,后把節(jié)梢翹在水面上,種藕與地面傾斜約20度,這樣可以利用光照提高土溫,促進萌芽。排藕的方式很多,有朝一個方向的,也有幾行相對排列的,各株間以三角形的對空間排列較好,這樣可以使蓮鞭分布均勻,避免擁擠。無論田藕還是塘藕,種植時要求四周邊行藕頭一律向田內(nèi),以免蓮鞭伸出田埂外。一般來說,藕蓮的種植密度應(yīng)大一些,行距為l.7—2.6米,株距為0.5-0.7米,每667米2(畝)用種量150-25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