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葉發(fā)展史(日本茶葉歷史)
日本茶葉歷史
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的鐮倉時代,但茶文化的本源則是來自中國唐朝(618~907年)。
中國唐朝的茶圣陸羽(733~804年)所著的《茶經(jīng)》首先傳入日本,給日本帶來了系統(tǒng)性的種茶、采茶、煮茶、品茶的知識。但這一時期茶文化隨戰(zhàn)亂被人遺忘,未能發(fā)展下去。
隨后在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晚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帶回了茶的制法和喝茶的習慣,但僅在貴族和僧人等上層人士之間流行。
到了日本鐮倉時代(1185~1333年),佛教臨濟宗的開山祖師榮西禪師從中國帶回茶種并種于日本九州,后來還送了一些給宇治的明惠上人,這便是后來日本著名的“宇治茶”的起源。這一時期,茶的種植和喝茶的習慣漸漸普及。1214年,榮西禪師將所著的《喫茶養(yǎng)生記》一書和茶葉一起進獻給幕府將軍源實朝,將茶文化傳播到了武士階層。
同一時期的佛教曹洞宗的開山祖師道元禪師以中國佛教禪寺的清規(guī)為主,寫成“永平清規(guī)”一書,書中對供奉茶水的禮儀、作法等“茶禮”有詳細描述,成為了日本茶道作法的起源。
日本茶葉歷史簡介
茶原產(chǎn)于中國,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國的茶文化。在7世紀之前,日本人是不喝茶的。
中國唐代,國運興旺、萬國來朝,其中不乏日本留學(xué)僧,他們對日本茶文化的發(fā)展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他們數(shù)十年留居中國,習慣了唐朝豐裕的文化和生活,回國后難耐日本飲食,特別是齋飲的粗糙。而遠道帶回的茶在中國即是文人雅士的風流之物,也是出家山林的僧人們的清凈之物。于是,以其來自中國士大夫圈子的高雅脫俗,成為寺院齋飯的點睛精品和敬獻權(quán)貴的珍品。
可以說日本茶文化起源于僧侶及社會上層對唐風文化的崇拜和無條件的吸附,初始是貴族們趨附的風流雅事。日本茶道興起之初的“寺院茶”、“書院茶”,都還沒有脫離仿效唐風的影子,單中國士大夫們一言難盡的心志卻很難在日本說的清楚、找倒知音,日本畢竟不是中國,譴唐史們畢竟不可能進入中國只是分子們深層的精神生活。
中國唐代的改變曾一度中斷了日本學(xué)者僧人的來訪,而這期間,從中國唐朝帶去的種種文化都依存著日本人獨自的理解得到了發(fā)展,成為地地道道的日本文化,其中就有日本茶文化。
日本最大的茶葉產(chǎn)地是
10.阿根廷
茶在阿根廷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熱飲,在當?shù)胤N植的巴拉圭茶是當?shù)胤N植的本地茶。農(nóng)民們依靠現(xiàn)代化的工具來幫助他們從事農(nóng)業(yè)的各個方面,從植物到采摘葉子的過程。當然,這里生產(chǎn)的許多茶葉都是出口的,是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
9.伊朗
伊朗對茶非常喜愛,起初,伊朗人傾向于“茶”的宿敵咖啡,然而,由于咖啡生產(chǎn)的困難,茶葉很快就被引進了伊朗,茶葉相對容易得到,因為伊朗的鄰國中國是茶葉的最大出口國之一。
8.日本
在日本,茶葉幾乎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由于土壤條件和氣候的不同,不同的地區(qū)以生產(chǎn)不同的茶葉而聞名。日本的熱海市是日本最大的茶葉生產(chǎn)地。
7.越南
越南是世界十大茶葉出口國之一,越南茶深深植根于他們的文化之中。事實上,他們,大部分生產(chǎn)出來的茶葉實際上都是出口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國內(nèi)消費。
6.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曾經(jīng)一度是將茶當做改過最重要作物的國家,然而,由于利潤更豐厚的棕櫚油行業(yè)的增長,種植茶園的土地受到了沖擊。盡管如此,時至今日,印尼仍是世界茶葉的主要生產(chǎn)國之一。
5.土耳其
土耳其喜歡喝茶,根據(jù)近十年前進行的一項研究,土耳其人喝的茶最多,平均每人2.5公斤。2004年,他們生產(chǎn)了超過20萬噸的茶葉,雖然茶葉的大部分出口,但很多都用于國內(nèi)消費。
4.斯里蘭卡
在斯里蘭卡,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是他們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島上居民生活的收入來源。這里生產(chǎn)的很多茶葉都是出口的,很多國家的茶葉都是從斯里蘭卡進口的。
3.肯尼亞
肯尼亞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chǎn)國之一,茶是肯尼亞經(jīng)濟最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肯尼亞種植的幾乎所有茶葉都是紅茶,大部分都是出口的。他們自身的需求并不大,畢竟,茶葉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
2.印度
茶是印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是世界上茶葉的主要生產(chǎn)國。與肯尼亞和斯里蘭卡不同,印度生產(chǎn)的許多茶葉都是用于國內(nèi)消費,而只有一部分用于出口。
1.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chǎn)國,其生產(chǎn)各種優(yōu)質(zhì)茶,在中國,很多土地都用來種植茶葉。因此,隨著中國茶葉產(chǎn)量的逐年增長,出口也隨之增長。
日本茶葉生產(chǎn)地
日本,其2017年總共生產(chǎn)了7.7萬噸茶葉,全球排名第十。 日本出產(chǎn)的茶葉中過九成都是綠茶,從而使得綠茶的分類極盡細致之能事,依照制法和茶葉生長的位置,細分出各種名稱的茶來。
日本茶
日本茶是指出產(chǎn)自日本的茶葉,日本出產(chǎn)的茶葉中過九成都是綠茶,從而使得綠茶的分類極盡細致之能事,依照制法和茶葉生長的位置,細分出各種名稱的茶來。 而這些茶的香氣、味道、口感又各有不同,喝的場合也有講究。在制作上,中國綠茶多用炒制殺青,泡出來的茶湯香味突出,茶味濃。日本茶葉多用蒸汽殺青,再在火上揉捻焙干,或者直接在陽光下曬干,這樣的茶色保持翠綠,茶湯味道清雅圓潤。
中文名
日本茶
產(chǎn)自
日本
類型
茶葉
做法
蒸汽殺青
歷史
茶是日本傳統(tǒng)的大眾化飲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飲茶。還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臺山留學(xué),回國時,不僅將天臺宗帶到日本,還將茶種帶到了京都比睿山。后來的僧人榮西也在天臺山研習佛法并修學(xué)茶藝,寫成了著名的《吃茶養(yǎng)生記》,記錄了南宋時期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制茶過程和點茶法,從而被譽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學(xué)僧圓爾辯圓帶回了徑山茶的種子,種植在自己的故鄉(xiāng)靜岡縣,茶風從此開始流傳。
分類
玉露
作為日本茶中最高級的茶品,據(jù)說一百棵茶樹里也有可能找不出一棵來生產(chǎn)玉露,可見對茶樹要求之高。在發(fā)芽前20天,茶農(nóng)就會搭起稻草,小心保護茶樹的頂端,阻擋陽光,使得茶樹能長出柔軟的新芽。將嫩芽采下,以高溫蒸汽殺青后,急速冷卻,再揉成細長的茶葉。玉露的澀味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湯清澄,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抹茶
抹茶的栽培方式跟玉露一樣,同樣需要在茶芽生長期間將茶樹遮蓋起來,以防葉綠素流失,增加茶葉的滋味。采摘下來的茶葉經(jīng)過蒸汽殺青后直接烘干,接著去除茶柄和莖,再以石臼碾磨成微小細膩的粉末。抹茶兼顧了喝茶與吃茶的好處,也常用作茶道,此外它濃郁的茶香味和青翠的顏色使得很多的日本料理、和果子都會以之作為添加的材料。
煎茶
是日本人最常喝的綠茶,產(chǎn)量約占日本茶的八成。采自茶樹頂端的鮮嫩茶芽,首先以蒸氣殺青,再揉成細卷狀烘干而成。成茶挺拔如松針,好的煎茶色澤墨綠油亮,沖泡后卻變得鮮嫩翠綠起來。茶味中帶少許澀味,茶香清爽,回甘悠長。一般煎茶的蒸制時間約為30秒,超過30秒的叫做“深蒸煎茶”,茶葉中的苦澀味道會比一般煎茶少。
番茶
番茶用的是茶芽以下,葉子較大的部分。此外,除了春天采摘的新葉外,夏秋收采的所有茶葉,不論是茶芽還是較大的葉子,都只能叫做番茶。茶葉經(jīng)過蒸汽殺青后,在陽光下曬干或者是烘干,再將莖梗分揀出來。番茶的顏色較深,因為是大葉茶,茶味偏濃重,所含咖啡因比玉露少,不會影響睡眠。
粉茶
粉茶與抹茶有著根本的區(qū)別,首先選擇的茶芽就有不同,其次抹茶是經(jīng)過石臼碾磨得來的細幼粉末,而粉茶則是制作煎茶時所剩余的茶葉碎,比起煎茶來,因為已經(jīng)成粉末狀,故而能更快地出味,在短時間內(nèi)就可以泡出味道濃郁的綠茶,但香氣略微遜色于完整的茶葉。多用來做茶包,或平時的茶飲。
焙茶
又叫烘焙茶,番茶用大火炒,直至香味散發(fā)出來,這是唯一用火炒的日本綠茶。焙茶因為炒過,故茶葉呈褐色,苦澀味道已經(jīng)去除,帶有濃濃的煙熏味,暖暖的香氣是適合寒冷天氣的茶飲。但畢竟是綠茶,三泡過后香味已經(jīng)走遠,茶湯的滋味也轉(zhuǎn)淡。因為焙茶容易浮在茶湯表面,建議用帶有濾網(wǎng)的茶壺沖泡,方便飲用。
玄米茶
將糙米在鍋中炒至足香,混入番茶或煎茶中,就是玄米茶了。沖泡的茶湯米香濃郁,而且一茶一米相映成輝,倒也有趣。在口味上有著炒米香,掩蓋了些茶葉的苦味和澀味,而且喝著喝著還能品出爆米花的味道。很容易被人接受,也方便在家中自己制作,所以在日本乃至整個亞洲它都是很流行的茶飲。
日本茶葉歷史發(fā)展
中國茶葉約在唐代時﹐便隨著佛教的傳播進入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因而最先將茶葉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
公元1168年﹐日本國榮西禪師歷盡艱險至中國學(xué)習佛教﹐同時刻苦進行“茶學(xué)”研究,也由此對中國茶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榮西回國時﹐將大量中國茶種與佛經(jīng)帶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禮儀﹐并將中國茶籽遍植贈飲。其時他曾用茶葉治好了當時鐮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的糖尿病﹐又撰寫了《吃茶養(yǎng)生記》,以宣傳飲茶之神效﹐書中稱茶為“上天之恩賜”﹐是“養(yǎng)生之仙藥﹐延年之妙術(shù)”。榮西因而歷來被尊為日本國的“茶祖”。
隨著唐宋時期中國的茶葉與飲茶藝術(shù)﹑飲茶風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漸普及到廣大民間﹐使吃茶的習俗進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興盛。
15世紀時﹐日本著名禪師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創(chuàng)了“四鋪半草庵茶”﹐而被稱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他將茶道從單純的“享受”轉(zhuǎn)化為“節(jié)欲”﹐體現(xiàn)了修身養(yǎng)性的禪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經(jīng)武野紹鷗的進一步推進而達到“茶中有禪”﹑“茶禪一體”之意境。成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礎(chǔ)上歸結(jié)出以“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為質(zhì)﹔“清”以居之﹔“寂”以養(yǎng)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實質(zhì)﹐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相愛和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講究禮儀﹐被日本人民視為修身養(yǎng)性﹑學(xué)習禮儀﹑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發(fā)揚并深化了唐宋時“茶宴”﹑“斗茶”之文化涵養(yǎng)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深層內(nèi)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
日本著名茶葉
日本的茶道,是將飲茶的實踐提升為一種藝術(shù)和獨特的體驗,不僅僅是茶本身創(chuàng)造了迷人的儀式美感,其中的很多茶道具也為其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茶道中,即使是最簡陋的茶道,也包含許多與茶有關(guān)的道具,它們根據(jù)季節(jié)和場合而有所不同。下面就為大家分享關(guān)于茶道中一些會用到的器具。
1.厚茶茶葉罐
通常為長方形(但形狀可能有所不同),傳統(tǒng)茶葉罐的特色是一個象牙蓋子,罐子通常是陶瓷的,保存在裝飾性的袋子里shifuku里面。這個罐子是用于制備濃茶的。作為茶葉罐它是茶具中的高級品。
2.茶巾
茶巾是一種白色的、長方形的大麻或亞麻布,主人用來在儀式上清洗茶碗——在客人喝完茶并歸還器皿后。在準備過程中用茶巾清理干凈,然后小心地展開以避免任何折痕,并在長度上折疊兩次,在寬度上折疊三分之一。在茶道中,濃茶和薄茶會使用不同類型的茶巾。
日本茶葉歷史最高價格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茶葉大國。根據(jù)國際茶葉委員會2011年統(tǒng)計,中國的茶葉產(chǎn)量137萬噸,占全球總產(chǎn)量406.7萬噸的33.7%,位居世界第一。但事實上,中國人卻并不是喝茶最多的。
根據(jù)調(diào)查機構(gòu)歐睿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愛爾蘭與英國;而中國則以人均茶葉消費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
這似乎有別于人們?nèi)粘5母兄?,但事實上不同的茶文化造就了各地區(qū)飲茶習慣的差異。
茶在土耳其也被視為“國飲”,但不同于中國是茶葉的母國,土耳其接受茶實際上比歐洲還要晚。如果說中國人是愛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則是嗜茶,他們喝茶不像中國人用開水沖泡,而是用茶壺煮。土耳其新聞通訊社的一項調(diào)查稱,土耳其人的喝茶數(sh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費高達2.45億杯。
事實上,茶葉產(chǎn)量和本國消費量并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肯尼亞就是一個典型的產(chǎn)茶外銷國家。2011年,全球茶葉出口總量172.9萬噸,肯尼亞茶葉出口44.10萬噸居世界第一,但在人均茶葉消費量方面極低。
日本的茶葉主要來自哪里?
茶樹適合酸性土壤,喜溫喜濕,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丘陵地區(qū),北方也有小部分分布。日本氣候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但偏向海洋性,氣候大體和我國東部差不多,但重要差異在于土壤,日本是弱堿性的,這也是我國北方茶葉產(chǎn)量少的原因之一,我國北方是堿性土。
日本茶的歷史
宋代圓悟克勤禪師,在湖南夾山著就禪門第一書《碧巖錄》,并悟出"茶禪一味"之道。
日本榮西禪師將《碧巖錄》和"禪茶一味"墨寶傳入日本,后經(jīng)一休宗純、村田珠光、南浦紹明、千利休諸禪師的發(fā)揚光大,漸漸形成日本茶道。在本土,圓悟禪師弟子大慧宗杲禪師將"茶禪一味"的理念帶回余杭徑山寺,大興茶禪之風,再次吸引日本昭明等禪師前來"取經(jīng)",學(xué)習寺院的茶禮、茶宴以及植茶、植茶技藝。彼時產(chǎn)于武夷山下建窯的茶具兔毫盞傳入徑山,再從徑山傳到日本,被誤稱為天目茶碗,即是日本茶道源自中國禪茶的歷史見證。
同時,大慧法嗣道謙禪師(武夷山五夫人)把"茶禪一味"的思想傳播到南宋的文化中心武夷山,與當?shù)氐?#34;三教"(儒、釋、道)文化以及悠久的茶文化進一步碰撞、融合,提煉出儒家之正氣、道家之清氣、佛家之和氣、茶人之雅氣,糅合成以"正、清、和、雅"為核心理念的中國禪茶文化。
日本茶葉起源
1661年日本高僧隱元用我國的烘焙法制造隱元茶。1783年長谷宗一郎用我國的炒法制綠茶。 1835年宇山本用復(fù)下茶園所生長的鮮葉制造“玉露茶”,也是仿效我國唐代的蒸青制法的。
1875年又由我國傳人紅茶制法十九州、四國,1888年首次試制烏龍茶,當時綠茶的銷路困難,衰落慘敗,乃派人到我國調(diào)查研究紅茶和烏龍茶的制法,回去后設(shè)立烏龍茶傳習所。1898年開始制造紅、綠磚茶;中國的茶葉加工技術(shù)是何時傳入日本的呢?
1926年仿效我國珠茶的制法,制㈩的綠茶在靜岡市場稱“Gurie”,后來定名為“玉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