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坊古樹山茶油,問一下,耐泡的都是好茶嗎?
茶葉耐泡不耐泡取決于三大因素:一是生長季節(jié)侗坊古樹山茶油,秋茶比春茶耐泡。春季茶葉生長快,葉子嫩,尤其是明前茶剛長芽就摘下制作的茶葉不耐泡。秋季茶葉生長的慢,葉子老,特別是收尾采摘的茶葉更耐泡。二是制作工藝,紅茶比綠茶耐泡。綠茶的原材料多選擇嫩葉新鮮制作,紅茶的原材料多采用新葉發(fā)酵制作。新葉比嫩葉耐泡,發(fā)酵比新鮮更耐泡。三是口感品位,一般說來,味道清淡的茶葉不耐泡,味道濃口感重的茶葉耐泡。新葉制成的茶比嫩葉制成的茶有效成份高。有茶癮的人往往愛喝耐泡的茶。
茶葉耐泡不一定是好茶,但其它品質(zhì)相同的情況下,越耐泡當然越好,耐泡只是茶品質(zhì)的一方面,還有以下幾方面都決定茶葉品質(zhì),耐泡不代表以下幾方面一定會好.
一、干香整碎
二、韻味突顯
三、口感滋味
四、茶水湯色
五、條索外形
六、葉底鮮嫩
只有以上幾項都好的茶才稱得上真正好茶.
有去過廣西桂林旅游的朋友嗎?說說那里的風景怎么樣?
桂林山水甲天下,自不必多說。桂林還有豐厚的人文,如早于紫禁城的王城,桂林八狀元廊,雁山園,李宗仁,白崇喜故居,花橋美術(shù)館,東西巷等等。
山清、水秀、洞奇,這是桂林風光的特色概括。但我最欣賞的最優(yōu)美風光,卻不是你所熟知的象鼻山、漓江和蘆笛巖。
一只旅游35年+從業(yè)旅游15年的旅游大咖,一個萌寶的媽媽,專業(yè)為你剖析旅游上的問題,喜歡請關(guān)注我喔!
去過桂林的次數(shù),已經(jīng)不是手指頭能數(shù)下來的了。對于桂林自然風光的感受,我覺得大家都說的“山清水秀洞奇”非常恰當。無疑的,在自然風光方面,到桂林的行程不囊括山、水、溶洞3大元素的話,那絕對是不完整的。那就這3個桂林風光典型,來說說我的感覺的心水推薦吧!
山清,但不一定是象鼻山大多數(shù)人說到桂林的山,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象鼻山;但如果要再擴大范圍去追溯,又沒有想到太多的名號,伏波山、西山等,其名氣貌似都相對弱了。
從名氣上來說,象鼻山無疑就是桂林的最典型代表,在欣賞價值上,象鼻山的形態(tài)的確是值得稱奇的。我想大家去看山、看溶洞的時候都會有這個感覺:導游不說,不知道那個形態(tài)是什么;導游說過以后,看看加想象,那是真像。但象鼻山,就是那種不用任何人指點,就能一眼看透的象形,可想而知它的逼真程度有多高!
但廣西的特色,就是百萬大山,桂林也不例外。因此,我覺得在桂林在“山清”,不是只有象鼻山,我個人最心水推薦的是陽朔十里畫廊。十里畫廊是青山集群的畫卷式呈現(xiàn),和象鼻山的獨體山,是2個完全不同的類型。由于其范圍更大、連綿延長,因此風景觀感更宏大,且變化更多。也許象鼻山是你去一回即可的景點,但十里畫廊卻是可以游玩很多回的地方,驅(qū)車游覽、踩著自行車走,感受都各不相同。和象鼻山不同,十里畫廊不是位于市縣中心位置,相對偏遠的區(qū)位,令到這個景區(qū)感覺更寧靜、更舒適,不至于眺目遠望都是游人。
進一步放寬,其實山景還不止十里畫廊,在陽朔,總能見到十里畫廊樣式的連綿青山,這是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特點。雖然不是依靠其中一座山著名,但卻湊成一幅非常優(yōu)美的風景畫。尤其在青山之下,就是農(nóng)田、鄉(xiāng)村,這些田園風光和山景相結(jié)合,感覺就如世外桃源一般。
水秀,但一定是漓江到桂林,我想每一個游客都不會錯過漓江。憑借著漓江的名氣,這些年間也衍生了無數(shù)經(jīng)營漓江游船的公司,能找到各式不同的游船,以及大漓江、精華水道等不同的游覽航線。漓江無疑也是桂林最具代表性的代表,望夫石、九馬畫山、黃布倒影等場景也是名氣在外。在漓江游船上,拿著20元人民幣拍漓江,似乎成為全國游客的經(jīng)典動作。一個場景能成為全國游客的經(jīng)典,那是很難得的,其價值也毋庸置疑。
看著漓江這十幾年旅游發(fā)展,我個人對漓江游也有些看法,那就是感覺商業(yè)味越來越濃了。商業(yè)化的操作,會讓我覺得這個地方相對失落了一些桂林青山綠水的淳樸自然。其實,我接觸過的不少游客也會跟我反映,說覺得4小時的大漓江游船歷時太長,過程中除了那幾個精華場景,其它時間會相對缺少興奮點。
這些年我去桂林還會玩水,但我更偏向選擇陽朔的遇龍河。相比于漓江,其旅游發(fā)展起步晚得多了,因此相對更自然一點。同時,遇龍河上游人少,遭到的破壞更少,因此水更為清澈。尤其是在遠離陽朔縣城一點的河段,清清的河水就在田園和青山之中流淌,那些自然風景才能凸顯桂林風光的精粹。
洞奇,但不一定是蘆笛巖蘆笛巖一直被譽為國賓洞,從前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上,也有它的身影,可想象它在桂林一眾巖洞中的王者地位。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也造就了眾多的山洞,蘆笛巖因為開發(fā)更早、因此地位顯赫,但要和后期開發(fā)的山洞相比,其內(nèi)容度還是存在一定差距。而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是銀子巖,這個溶洞無論面積、景觀、還是新奇玩法,都更具有吸引力。銀子巖中最令我過目不忘的,就是那連片的、呈銀子一般閃閃發(fā)光的精石效果,就是一定要讓你亮瞎眼、驚呆了的感覺。
除了景觀以外,桂林那些風光稍次、或者面積沒有那么大的溶洞,不少也被開發(fā)出不同的玩法。例如老外們最喜歡的泥漿浴,有些就是在洞里提供的。這也為桂林風光的“洞奇”提供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不單洞內(nèi)風景奇美,而且玩法也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