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柏樹的特點
龍柏的特征特點:
龍柏屬于圓柏的一種變種樹種,也是一種大型的喬木,高度可以達21m,胸徑就能夠達到3.5m,一般高度在8m左右,葉子鱗形,很是翠綠,它在幼年期樹冠呈塔形,而到了成熟期間則展現(xiàn)為圓冠形,因為其生長到一定的程度枝條會進行盤旋生長,樣子和盤龍有驚人的相似,所以才叫做龍柏。龍柏的耐修剪性很強,可以被打造各類姿態(tài),充分發(fā)揮美觀性,是城市街道綠化以及園林栽培中十分常見的觀賞樹種。
龍柏的市場行情:
龍柏生得蔥翠,而又挺拔,綠化效果高,存活率高,觀賞性特別強,是園林綠化中特別常見的灌木,也稱得上運用最多而廣泛的灌木,各地都有栽培,未來的發(fā)展也是一片光明。
龍柏圖冊 8張龍柏是圓柏的人工栽培變種。樹冠圓柱狀或柱狀塔形;枝條向上直展,常有扭轉(zhuǎn)上升之勢,小枝密、在枝端成幾相等長之密簇;鱗葉排列緊密,幼嫩時淡黃綠色,后呈翠綠色;球果藍色,微被白粉。高可達8米,樹干挺直,樹形呈狹圓柱形,小枝扭曲上伸,故而得名。小枝密集,葉密生,全為鱗葉,幼葉淡黃綠色,老后為翠綠色。球果藍綠色,果面略具白粉。龍柏樹形除自然生長成圓錐形外,也有的將其攀揉盤扎成龍、馬、獅、象等動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圓球形、鼓形、半球形,單值或列桿、群植于庭園,更有的栽址成綠籬,經(jīng)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圓脊形,可表現(xiàn)其低矮、豐滿、細致、精細。龍柏側(cè)枝扭曲螺旋狀抱干而生,別具一格,觀賞價值很高,中國各地廣為栽培。(原種)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3.5米;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guī)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徑1-1.2毫米。葉二型,即刺葉及鱗葉;刺葉生于幼樹之上,老齡樹則全為鱗葉,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直 伸而緊密,近披針形,先端微漸尖,長2.5-5毫米,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刺葉三葉交互輪生,斜展,疏松,披針形,先端漸尖,長6-12毫米,上面微凹,有兩條白粉帶。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黃色,橢圓形,長2.5-3.5毫米,雄蕊5-7對,常有3-4花藥。球果近圓球形,徑6-8毫米,兩年成熟,熟時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脫落,有1-4粒種子;種子卵圓形,扁,頂端鈍,有棱脊及少數(shù)樹脂槽;子葉2枚,出土,條形,長1.3-1.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銳尖,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上面則不明顯。(注:龍柏圖冊網(wǎng)址)生長環(huán)境喜陽,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抗寒。抗干旱,忌積水,排水不良時易產(chǎn)生落葉或生長不良。適生于干燥、肥沃、深厚的土壤,對土壤酸堿度適應(yīng)性強,較耐鹽堿。對氧化硫和氯抗性強,但對煙塵的抗性較差。分布范圍龍柏產(chǎn)于中國內(nèi)蒙古烏拉山、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貴州、廣東、廣西北部及云南等地。生于中性土、鈣質(zhì)土及微酸性土上,各地亦多栽培,西藏也有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繁殖方法嫁接嫁接常用2年生(1年生壯苗亦可)側(cè)柏或圓柏作砧木,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樹側(cè)枝頂梢,長10-15厘米。露地嫁接于3月上旬進行,室內(nèi)嫁接則可提前至1-2月,但接后須假植保暖,3月中下旬再移栽圃地,嫁接方法采用腹接,接穗剪去下半部之鱗葉,腹接于砧木根頸部,砧木枝葉全部保留,接后壅土近接穗部或用塑料薄膜覆蓋于床面,使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成活后可施薄肥,并修去砧木頂梢,第二年春將砧木上部齊接口剪除。扦插扦插繁殖有硬枝(休眠枝)和半熟枝扦插兩種。休眠枝扦插又有春插和初冬插之分。春插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初冬插于11月上中旬進行。插后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可促進愈合和提早生根。半熟枝扦插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進行。插穗選用側(cè)枝頂梢,長15厘米左右,剪除下部小枝及鱗葉,插入土中5-6厘米,株行距可采用5厘米×12厘米,插后掀實,充分澆水,搭棚遮蔭,以后經(jīng)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冬季干燥時在中午亦須噴水。扦插初期忌陽光直射,需全日庇蔭,待愈合后早晚逐漸增加光照,龍柏發(fā)根慢,一般需6-8個月左右,根數(shù)少,宜留床1年,第三年春移栽。在培養(yǎng)期需立引桿,注意修剪、摘心、扎枝,使苗木長得挺直、緊密,若培養(yǎng)龍柏球,可去頂摘心,一年行3-4次,逐步養(yǎng)成,龍柏移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或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進行,帶泥球移植。